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化学选修一思维导图

高二化学选修一思维导图

高二化学选修一思维导图高二化学选修一思维导图如下图:

盖斯定律学案2017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 ——盖斯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了解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能够建立模型理解盖斯定律。 3.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了解其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 【学习重点】盖斯定律的内涵 【学习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 【活动元一】——科学探究 (1)观看微课:穿越时空 古今对话——走进科学家的实验室 (2)阅读教材P11页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 或 ,其反应是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 【活动元二】——证据推理 1.生活模型 (1)通过不同途径从山下A 点到山顶B 点,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2)你能否从登山的生活实例类比论证盖斯定律? 2. 能量模型 (1)ΔH 1与ΔH 2 有什么关系? (2)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角度分析,为什么ΔH 1+ΔH 2 ?能否用数 CH 4(g)+-O 2(g)=CO(g)+2H 2O(l) ΔH = 3 2 3 2

学反证法证明? 3. (1)①式和②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2)分析数据,ΔH 1 、ΔH 2、ΔH 3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元三】——应用定律 1.思考讨论: 现在你能否尝试利用盖斯定律,设计合理的“路径”图表征ΔH 1 、ΔH 2、ΔH 3 之间的关系?ΔH 3= ? 2.生产应用 已知: ①S(s)+O 2(g)=SO 2(g) ΔH 1= -298kJ/mol ②SO 2(g)+-O 2(g) ?SO 3(g) ΔH 2= -98kJ/mol ③SO 3(g)+H 2O(l) =H 2SO 4(l) ΔH 3= -130kJ/mol 思考:你能否计算出生产1molH 2SO 4(l)的反应热? 【总结】——盖斯定律思维导图 1 2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修订稿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目录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概念图和化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和思想潜能,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化学概念图和化学思维导图比较分析,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并在教

学中适宜地使用,就能使学生建构思维也能让学生学会将分散的化学识系统化,抽象化学原理形象化,复杂化学过程简单化,模糊的内在体系清晰化,从而使学习更加轻松。 关键词:化学概念图;化学思维导图;化学教学;应用 Mindmappingandtheapplicationofconcept mapinchemistryteaching Abstract:chemistryconceptmapandchemicalthinkingisakindofspecificteachingmethods ofradioactivethinking,itisconducivetothedevelopmentofhumanintelligenceandthinki ngpotential,enhancestudents'memory,enhancetheeffectofteachingactivities.Through comparativeanalysisofchemistryconceptmapandchemistrythinkingguidemapandundersta ndtheirstrengthsandproperlyusedintheteachingcanmakestudentsconstructthinkingcan letstudentslearnthedispersionofchemicalknowledgesystem,abstractchemicalprincipl eofvisualization,complexchemicalprocesssimplification,fuzzysysteminnerclarity,s othatlearningmorerelaxed. Keywords:chemicalconceptmap;chemicalmindmap;chemistryteaching;application 前言 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潜在变化的状态,由形象思维过渡至抽象思维,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虽能听懂新知识,且可仿题练习然而,在实题应用与考试中,学生无法联系所学知识答题其原因在于,掌握的初中化学知识脉络较为分散,通常以死记硬背掌握知识,因此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及效果。思维导图[1]和概念图[2]是一种具有简单性、创造性特点的学习模式,借助颜色、符号、图像等将较为抽象化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化后,再传输于学生。中

高中化学_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选修4 课时安排: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今天,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一节好的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要给他们在旧知识上构建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本节课中,我努力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手段等方面实现多样化,力争突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得到充分尊重。 二.教学内容分析 《盐类水解的应用》内容是盐类水解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解和运用,也是本章、节的知识传授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高考的热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面很宽,综合性很强,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因此选用两条贯穿课堂的线索:明线为“制备泡沫灭火器”,暗线为“盐类水解的基础知识”。由于本课可涉及的生活实例多对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更好的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索泡沫灭火器中试剂种类,能说出:常见的相互促进水解进行到底的离子组; 2、通过盐类水解理论,能快速说出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而探索泡沫灭火器中两种试剂在内外筒中的分配; 3、通过盐类水解产物,能判断出盐溶液的储存方式; 4、通过升温促进盐类水解的理论,能判断出盐溶液长久放置或是加热蒸干后的固体产物,探索出泡沫灭火器中具体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森林大火,激发学生想做一只泡沫灭火器的兴趣,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探索泡沫灭火器的药品试剂,使学生对盐类水解的应用了解的更加深入,并从中使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盐类水解平衡,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看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森林大火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 2、通过自制泡沫灭火器,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1)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理论探究,找出实验泡沫灭火器的药品,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学习主题介绍 学习主题: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使用教材:人教版一年级必修一册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内容:本主题所要学习的内容是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 与本学习主题 相关的语句: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根据课程标准 所设定的 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2、掌握不同价态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3、掌握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理化性质4、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来构建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过程与方法5、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协作能力 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学生已经对本课的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硫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化学时,由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实验较多,与生活实际联系也相对密切,所以学生学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兴趣较

浓,学习比较认真,有一定的基础,但经过高二一年学习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后,对硫这部分的知识遗忘率较高。 本课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学生是否有过这种经历。本课将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这一内容进行复习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之前在做实验设计和课堂讨论的时候,学生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对本课所采用的学习组织方式的态度如何。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还是有很高的热情。 是否有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经历?学生没有用思维导图的经历。 如学生已经使用过思维导图学习,他们使用的经验和态度如何?如无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如何。在使用思维导图学习方面,学生没有经验,对于陌生的事物,学生会比较有兴趣,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对此内容进行复习梳理 其他特征分析没有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策略分析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目的:在这个主题中,我将会用思维导图达到复习整理知识和课堂合作讨论的目的,构建关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本课将会采用四人小组共同整理的方式,每四个人一个小组,将硫的知识拆分成三大部分,让他们分别讨论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分别以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为中心向外展开,共同讨论,发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增加或删减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最后把三部分内容合并,完成一个完成的思维导图,构建一个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工具:学习使用思维导图的工具采用X-Mind软件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学案设计1-1第4课时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第4课时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电子自旋”概念的认识,理解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2.能利用轨道表示式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并通过书写逐步认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 3.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理解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洪特规则及其特例等其它具有特殊价电子排布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电子自旋泡利原理 活动1: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表格,回顾前面所学能层、能级、原子轨道、各能层容纳最多电子数 等。 问题1:为什么每个轨道最多能容纳两个电子呢?同一轨道中的两个电子的状态是否完全相同呢?活动2:结合以上问题阅读教材P15页资料卡片——“电子自旋”,了解电子自旋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问题3:阅读课本,结合“电子自旋”概念了解什么是泡利原理(也叫泡利不相容原理),并进一步回答问题1提出的疑惑。 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轨道中排布的表示方法——轨道表示式 活动3:用轨道表示式或电子排布图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在轨道中排布(以基态Al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例,如下图所示)。注意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及书写方法。 问题4:请写出基态Al的电子排布式,对比以上轨道表示式分析:轨道表示式与电子排布式的异同点是什么? 练一练:请写出Li、Be、B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三、洪特规则 活动5:结合所学构造原理、泡利原理,写出可能的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问题5:以上所写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中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请阅读课本P15,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第二个规则——洪特规则,回答以上问题。 四、洪特规则特例 活动6:结合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可能的基态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书写后,请观看PPT中有关“洪特规则特例”的介绍。 问题6:结合“洪特规则特例”,你认为以上基态铬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练一练:结合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写出29Cu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五、能量最低原理 活动7:请阅读课题P16页,了解能量最低原理。并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所遵循的能量最低原

思维导图写作文示范

思维导图写作文示范 首先欢迎来思维导图吧讨论学习导图制作制作工具1. 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 2.—套12支或的好写的软芯笔。 3. 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 4.1支标准钢笔。主题1.最大的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來。 我们以前作的笔记,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笔记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而思维导图则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J1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來。 我们称之为中央图。2.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 3.—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來,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 4.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内容要求3.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II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 比如厘米可以用CM來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 6.箭头的连接当我们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來,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你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來会显得比较杂乱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你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7.只写关键词,并且耍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 不少人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时,会把关键词写在线条的下面,这样是不对的,记住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线条耍求8.线长二词语的长度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 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的人会把每根线条画得很长,词语写得很小,这样不但不便丁记忆,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空间。9.中央线要粗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10.线与线之间相联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來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II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口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口己在写什么。 11.环抱线有些思维导图的分支外面围着一层外围线,他们叫环抱线,这些线有两种作用: 第

有机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元素分析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元素分析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内容要求 知道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2.学业要求 能说出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常用仪器分析方法,能结合简单图谱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二、教材分析 “元素分析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是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内容。研究一种有机物最重要的是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的测定,只有测定它的结构才能全面了解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才能够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作为一种新化合物,我们怎样去测定它的结构,测定结构的一般方法又是什么,这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以乙醇结构的测定作为案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常用方法等,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模式,另一方面,深切感受现代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本节的教材内容一方面体现时代性,另一方面为以后更为系统地研究有机物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基本了解了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也基本认识到有机化合物中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对化学实验能帮助人们分析和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思维意识已经基本形成,对有机物的研究和应用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研究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也早已认同,对认识更多有机物的性质产生了更大的渴望。 但学生对现代分析仪器了解太少,对现代技术、谱图原理和名词术语也不了解。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些现代化技术,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 2.通过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知道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通过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确定,了解光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3.感受现代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_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_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_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橙色) 石蕊5.0~8.0(紫色) 酚酞 8.2~10.0(浅红色)

人教版高二化学第4章第1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一节原电池 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思维模型。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从简单原电池发展到带有盐桥原电池的过程变化,理解盐桥原电池的实用性,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单液原电池模型改进为盐桥原电池模型的原理与方法 (2)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的作用 (3)单液原电池与盐桥原电池的对比突破 2.难点: (1)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盐桥的作用 (2)改进为盐桥原电池模型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学生兴趣实验]学生体验人体电池。 [引入]展示人体电池、水果电池、锌铜与硫酸铜溶液原电池;对比分析,提炼模型,画出装置图(画图注意规范,标注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电子流向) [投影] 2.温旧知---三个角度回顾单液原电池的模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或成员回答。 思考与交流一: 1.电流产生的本质是什么? 2.什么类型的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3.什么装置可以实现电子定向移动,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的核心(书写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原电池的核心: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二: 对比提炼的模型,思考1.电极可以都是铜电极吗? 思考2.硫酸铜溶液可以换成酒精溶液吗? 分析与讨论、原电池装置模型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同时提炼电极特点。 [投影]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等) ②能导电的电解质(可以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_《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名师教案2

共价键与分子空间构型 一、教学目标图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为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 2、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电子互斥理论的应用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的方法和设计理念 基于思维导图的模型建构方法,本节课采用知识的思维导图为明线索,让学生自主建构分子空间构型的解释和判断的知识体系,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对学生的认知模型建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任务的形式进行分别完成相关要点的突破 任务一,使用分子模型搭建甲烷、水、氨气、苯、氯化铍的分子模型,结合教材确定以上分子的空间构型;甲烷:氨气:水:苯:氯化铍:任务二、结合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解释以上分子的空间构型,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如:BF3中心原子B的价电子排布图没有未成对电子,按照共价键饱和性,无法形成共价键。 甲烷:氨气:水:氯化铍: 【随堂练习1】:使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以下分子的空间构型; 甲烷:BF3:氯化铍: 归纳: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1.杂化轨道: 2.成键电子对数n: 孤对电子对数m: 3.杂化轨道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任务三、科学研究发现NH3、H2O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但是氨气为三角锥型、水为V型分子,孤对电子的电子云具有比成键电子云更大的体积?尝试从电子云的互斥理论解释NH3、H2O的空间构型? 归纳:价层电子互斥模型 1、孤对电子对数(m)= 2、价层电子互斥模型 随堂练习2:使判断以下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与空间构型 BF3n= m= CO2n= m= SO3n= m= CCl4n= m= PCl3n= m= 【探究与发现】:用分子模型搭建出,乙炔CH☰CH、乙烯CH2=CH2、苯的空间构型,判断其中心原子C的杂化轨道类型,(其中C没有孤对电子)解释空间构型,思考未参与杂化的空2P轨道的成键情况? 六、教学设计的思路与理念:

高一生物知识点必看思维导图及31个顺口溜和35个重要概念!

高一生物知识点必看思维导图及31个顺口溜和35个重要概 念! 高中三年每一年都很重要,高一高二基础打好了,高三系统复习才不会手忙脚乱!语数英三科必须保证不偏科且成绩至少在110以上! 高一生物是具有文科色彩的理科,生物里面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大家去记忆,为了方便记忆,特整理了高一生物思维导图和知识点顺口溜!

顺口溜 1.生命物质基本的规律 水和无机盐,形式定功能。 糖类和脂类,细胞这能源。 种类多样化,功能也改变。 核酸蛋白质,单位是关键。 氨基与羧基,脱水成肽键。 2.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 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 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3.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a.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b.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c.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4.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5.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时的症状区分: a.生长激素缺失或者过多时的症状: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b.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

6.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 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 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 7.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8.植物有丝分裂 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 一分为二向两极, 两消两现建新壁, (膜仁重现失两体),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膜仁消失显两体, 形数清晰赤道齐, 点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三现重开始。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 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 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细胞周期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做准备,

高二期末化学复习计划

高二期末化学复习支配 高二期末化学复习支配(精选5篇) 高二期末化学复习支配篇1 期末考试之前最简单犯的毛病就是不能协调好各科 的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每一门都要考,每一门都要复习,可是时间有限,难免手忙脚乱。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依据详细的时间状况和各门功课的实际状况,支配好复习支配。 以下就是我的期末复习支配: 一、夯实基础 复习的过程是驾驭学问的高级阶段,复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基础学问的驾驭程度。所以,在平常学习新学问时,应按正常的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打好基础。对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驾驭。绝不能在学习新学问时,一知半解,"整个吞枣',成为"夹生饭',希望到复习时进行弥补,那样会为全面驾驭学问设下 障碍。 二、自学归纳 复习起先时,首先按教材分单元看书探讨,系统地复习,并归纳整理,做好笔记。归纳的内容一般包括: 1. 本单元学过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 2. 找出学问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并列出学问网络,写成提纲或画出图表等;

3. 本单元学问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和热点; 4. 本单元还有哪些学问没有驾驭或驾驭得不牢。 复习时,在自己归纳的基础上,和老师全面系统的总结进行对比。查出漏缺,分析缘由,进而完善自己的归纳,进一步加强对学问的理解,弄懂还没有搞清晰的问题,透彻理解和驾驭好全部的基础学问。 通过以上其次和第三两个环节,主要是把以前所学的分散的、孤立的学问联系起来,变成系统的学问,从而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产生质的飞跃。 四、揣摩例题 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肯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应当细致探讨,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敏捷运用所学学问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殊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最终,在驾驭学问的同时,还应重视运用学问分析、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集中式的实力训练。通过分析每个专题内的重点学问和方法,找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假如问题比较严峻,可回来课本复习相关内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信息获得实力、问题建模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五、精练习题 复习时不搞"题海战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本

第一章 发酵工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大单元复习

第一章发酵工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 性必修三大单元复习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传统发酵技术 1.发酵: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实例:腐乳制作 (1)参与微生物:毛霉、酵母、曲霉等 (2)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 3.传统发酵技术

(1)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2)形式: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过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3)产物:腐乳、酱油、醋、泡菜、豆豉、酱等 (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1.泡菜制作的原理 (1)菌种:乳酸菌。 a.分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等处。 b.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c.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其中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发酵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 a.制作流程 b.准备材料 ①选择泡菜坛: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①选择原料:质地鲜嫩,肉丰富,无虫咬,无烂痕,无斑点。 c.制作过程 ①原料处理:将鲜菜修整、清洗、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萎蔫时收起,切成条状或片状。 ①配制盐水: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①1的比例配制盐水,并将盐水煮沸冷却。 ①装坛: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中,装至半坛时放入香辛料,继续装到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①封坛发酵: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

高中化学_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选修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组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四节 5.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 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