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说明

道路说明

道路说明
道路说明

二、设计标准及主要采用规范

(一)设计标准

1. 道路等级:城市Ⅰ级支路

2. 设计车速:30km/h

3.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年

4. 交通饱和年限:15年

5. 路面轴载标准:BZZ-100

6. 设计地震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0g

(二)设计采用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

13.其它相关专业设计规范

三、工程概况

岗李路位于郑州市郑汴产业带白沙组团内,为东西向城市Ⅰ级支路,设计车速30km/h。本工程为新建道路,西起岗李北路,东至铁牛路,全长479.867米,道路红线宽度25米。

本工程设计范围西起岗李北路,东至铁牛路,全长479.867米,道路红线宽度25米。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工程和通讯工程,本部分为道路工程。

四、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地质勘探工作暂时没有开展,本部分内容等地勘结果出来后进行补充。

五、道路工程设计

(一)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根据郑汴产业带道路网规划,以规划道路走向为基准进行设计。岗李路道路工程按30km/h车速进行设计,规划道路线形满足条件,不需要进行调整。

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并在现状交叉口处的人行道上设置斜坡道。工程实施时严格按图施工。由于道路两侧建筑未建成,此次设计对单位出入口未予考虑,施工时若需增设,可由建设方、设计方和施工方协商解决。(二)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已确定的郑州市郑汴产业带道路管线综合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地势适当微调,掌握好技术标准的使用。岗李路纵坡为0.077%,应设置锯齿型偏沟解决路面排水。此外,道路纵断面的设计还应满足路面下各种市政管线的覆土厚度和尽量减少填挖方的要求。

(三)横断面设计

岗李路道路横断面按已确定的规划断面进行布置,道路红线宽25米,一幅路断面形式,具体尺寸为25m(红线)=5m(人行道) + 15m(车行道) + 5m (人行道)。

车行道以1.5%的横坡度坡向两侧,人行道以1.5%的横坡度坡向路中。

(四)路面结构设计

1. 车行道路面结构层从上到下依次为:3.5cm厚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4.5cm厚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20、0.6cm乳化沥青下封层 (不计厚度 )、16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3.5:12:84.5)、16cm 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 3.5:12:84.5)、16cm 厚水泥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土=4:12:84)。

2. 人行道结构为:6cm厚彩色环保人行道步砖、2cm厚M7.5水泥砂浆、20cm 厚水泥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土=4:12:84)。

3.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5-3.5MPa,压实度应达到98%以上;水泥石灰稳定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8MPa ,压实度达到95%以上,混合料需采用拌和机拌和。有机质含量大于和等于10%或硫酸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8%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4.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质量应符合GB1594规定的Ⅲ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级配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表7.

5.2所列级配。

5. 设计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的交工验收弯沉值如下:

车行道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 Ls= 30(1/100mm)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Ls= 38.1(1/100mm)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 Ls= 224.1(1/100mm)

土基顶面Ls= 238.9(1/100mm)

6. 站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10mm(20m长度)。

7.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要求≤5mm(3m直尺)。

8. 路面抗滑标准: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F0≥45,设计年限内摆式仪测定值F≥35,构造深度TD=0.2-0.4mm,表面层石料磨光值PSV≥35。

(五)路基设计

土基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段路槽下0~80cm的压实度为95%,80cm以下为94%;挖方及零填方路槽下0~30cm为95%,管道沟槽回填土要求与以上相同。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填方边坡采用1:1.5坡率,挖方边坡采用1:1坡率。

(六)道路材料和施工要求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施工对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施工队伍的资质、素质、业绩、信誉都有严格要求,以确保施工产品能达到设计要求和目的。

1. 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洒布PC-2乳化透层沥青,用量为1.1L/m2,然后铺设乳化沥青下封层,下封层采用单层表面处治施工,其石料(5-10㎜)用量宜6m3/1000m2, 下封层乳化沥青采用PC-1型,用量宜0.9L/m2,其喷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浇洒沥青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筑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沥青,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到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气温低于10℃时,不得浇洒沥青, 沥青油应一次浇洒均匀,当有遗漏时,应用人工补洒。下封层施工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

2. 在沥青层之间、新旧路面接茬处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都应喷洒粘层油, 粘层油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均匀涂刷。粘层油采用PC-3型,洒布量为0.4L/ m2。在有污染物、下雨和结露情况下不允

许洒布施工,粘层油洒布后必须待其破乳、水分充分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面层,其技术指标见规范。

3. 沥青

本工程车行道选用A 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应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4. 集料 a.粗集料

对于集料中的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所使用的粒石不允许用颚板式轧石机破碎,需用锤击式或锥式碎石机破碎。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b.细集料

细集料在整个集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为提供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应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建议采

用机制砂,或者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使用,且机制砂的含量应大于天然砂,天然砂含量不大于20%。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c.填料

集料中的填料部分采用磨细石灰石矿粉。

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5. 沥青混合料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01 道路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的2019年凤阳县殷涧镇卸店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道路工程,位于凤阳县殷涧镇卸店。道路按支路等级设计,路面宽度为2-5米,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两种。 2. 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相关设计资料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1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CJJ 152-201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 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2019年凤阳县殷涧镇卸店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道路工程,为新建及改造项目。 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本分册为道路工程。4. 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速度:10km/h(交叉口除外) 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 5. 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根据现在道路线形进行设计,对道路平面线形稍作优化调整,经建设单位同意后确定。 6. 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现状地形图、现场勘测结果以及相交道路现状标高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周边地形地貌,以及道路排水要求,尽可能与现在小区的原道路高程保持一致。 7. 横断面设计 7.1横断面布置 本工程设计路幅宽度2.0-5.0米,采用单幅路形式 7.2道路横坡及路拱 车行道采用1.5%双向横坡和单向横坡相结合形式,均采用直线型路拱。 8. 路基设计 8.1路基处理 1)一般路基挖方 (1)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某道路初步设计说明doc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黄源大桥是连接万载县双桥镇黄源村与河岭村的枢纽工程,是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重点项目。本桥位于锦江上游,河面宽约110米,测时水深约1.8米。黄源渡口南岸为河岭村,渡口北岸为黄源村,为两岸居民来往的主要交通途径,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善交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该项目的建成,将意味着撤销黄源渡口,对于解决两岸村民的生活、生产的极度不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双桥镇黄源村、河岭村与周边乡镇、乡村的联系,城乡结合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必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双桥镇黄源村的民心工程,是两岸百姓的民心工程。 二、设计依据和规范 1. 2007年我省公路建设车购税计划(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 2.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l一2005) 7.黄源大桥工可批复意见 三、采用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桥面宽度:0.50米安全带+6米行车道+0.50米安全带 3.设计洪水频率:1/50 4.桥下通航等级:无 5.设计速度:20km/h 6.引道工程: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20km/h 路面:6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基宽度:7m 四、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地貌条件 本场地地貌属于冲积阶地,场地较平坦。场地周围为菜地和农田。 2、地层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本场地区域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下部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群砂岩。 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细砂层、砾砂层、砂岩组成。现根据其野外特征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描述如下: ①细砂层(Q4al):ZK4有揭露。浅黄色,含有少量泥质,饱和,松散状 态。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 a0 ]为70kPa。揭露厚度0.8m。 ②砾砂层(Q4al):各孔均有揭露。黄色,砾卵含量占40%左右,粒径0.3~5 厘米,最大者在10厘米以上,呈亚圆状态,以石英岩为主,饱和,中密状

农村公路说明书

1概述 乐东县尖峰镇红湖村一二组公路起点接海尖线公路,终点为村委会后门,主要为砂土路的路面硬化。本项目全长0.2085km。 现状道路约为4.5m宽路基的砂土路,路面平坦。为解决当地居民交通出行难问题和提高生活水平,乐东县委政府给予经费对原有道路进行路面硬化,以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条件、满足沿线村民的出行要求,交通工程暂不设计。 2设计依据 1、受乐东黎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乐东县尖峰镇红湖村一二组公路的勘察设计任务 2、《海南省以工代赈乡村勘察设计原则》(琼发改地区{2010}417号) 3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等外,设计速度:15km/h。 路基路面宽度: 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土路肩宽0. 5m; 道路设计基准期:10年。 路拱横坡:单坡2%。 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交通量分级:轻交通。 干湿类型:中湿、干燥。 自然区划分:Ⅳ7。 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为不小于4MPa。 环境类别:Ⅱ类环境。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 4采用主要规范、标准、规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原有公路现状描述 现状道路约为4.5m宽路基的砂土路,路面平坦,沿线两侧为民房或坡地等。 6工程地质情况 6.1地形地貌 本工程所在地位于公路自然区划Ⅳ7区,地处海南岛西部,属于丘陵地带,本路线较短,地形平坦。 6.2地质 沿线地质土层主要是及砂砾土组成。 6.3水文 路线设计高程已考虑当地水文情况,本项目无重要河流经过。 7路线设计 总说明书 海南儒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第1页共7页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最新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pdf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 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

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 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 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 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 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1.4.6道路路幅分配 说明道路总宽度以及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绿化)、人行道绿化带宽度分配。结合规划及交通分析论证路幅分配合理性。(结合综合管网布置确定路幅分配) 1.4.7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1 说明道路边坡坡率以及支挡构筑物、桥梁、隧道的确定情况,结合现状地形与地勘分段说明其设计合理性。 2 提出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实用参考]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 (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 (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 (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 四、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 5、抗震设计烈度7度 6、设计标准轴载:100KN 五、工程设计 5.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纵坡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纵坡设计参数表 5.3横断面设计 5.3.1路基横断面布置 文成路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为42米,一板块结构,机动车到宽度为10.5米,不单设非机动车道,将10.5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道路设计说明书

江西赣北42公里分段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 1 章绪论 (2) 1.1 设计任务与内容 (2) 1.2 自然情况 (2) 1.3 设计成果 (2) 第 2 章路线平面设计 (3) 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 (3) 2.2 缓和曲线参数及长度确定 (4) 2.3 平曲线计算方法 (4) 2.4 平面图绘制方法 (5) 第 3 章路线纵断面设计 (5) 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 (5) 3.2 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 (5) 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 (5) 3.4 计算逐桩设计高程 (5) 第 4 章线路横断面设计 (7) 4.1 路幅断面尺寸拟定 (7) 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 (7) 4.3 超高与加宽设计 (8) 4.4 横断面绘制方法 (8) 4.5 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 第 5 章结束语 (9)

第 1 章绪论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道路及其构造物详细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使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运用公路有关技术标准及定额,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技术分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独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设计任务 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江西某二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路基设计表2、土石方计算表3、曲线要素表 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 2、道路纵断面图(包括超高方式图)(横:1/2000;竖:1/200;) 3、一般横断面图(1/200)4、标准横断面图5、标志标线设计图6、路面结构大样图7、圆管涵一般构造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构造图 设计内容 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设计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 (1)平面设计 1)进行平面设计 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绘制路线平面图 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小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 (2)纵断面设计 1)进行纵断面设计 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 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 比例尺1:200; (3)横断面设计 1)根据平、纵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 2)绘制标准横断面图(要求绘填方、挖方、半填半挖三种形式)。路基高度不标出,但各部分名称、能固定的尺寸应注明。和一般横断面设计图(隔20m一个)3)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2 自然情况 所要设计的AB段道路位于江西某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地处多田少山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不易排水。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0---1米为普通土 1---2米为硬土,2.2米以下为次坚石。 1.3 设计成果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第 1 页共18 页 总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 该设计路段为海南省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 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技术标准: 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 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 一、平曲线设计 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直线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本设计速度为100km/h。 2)圆曲线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①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6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70m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