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3日在枣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陈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四个上台阶”、节能减排指标“双下降”、金融信贷和利用外资“双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

————预计全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境内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达到1090亿元、590亿元、104.3亿元、52.7亿元。

———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5%,削减COD1.3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1亿元、贷款余额412.2亿元,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其中新增贷款78.4亿元,两年翻了一番多。实际到账外资1.74亿美元,连续两年实现翻番,总量由全省末位跃居第10位。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分别增长13.6%和10.5%。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纲要》,吹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次号角”,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新能凤凰能源成为我省招商周期最短、招商成本最低、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单体试车成功;鲁化双结构调整、国泰二期建成投产。已建和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总投资170.4亿元,枣庄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旋窑水泥产能两年翻了一番,达到2380万吨,占全市水泥产能的60%,初步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0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投资增幅高于二产20个百分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通过评审,微山湖湿地公园、盈泰生态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1.5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7.8%。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上水平竞赛活动。我市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32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30万吨,关闭小火电29.5万千瓦。实施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7条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1%,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1天。第八次土地卫片检查通过验收。

(三)注重打基础、谋长远,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针对影响和制约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未雨绸缪,超前谋划,“一库、一电、一城、一院、四条路”等重大基础建设成就显著。庄里水库列入国家“十一五”开工的大型水库项目;十电2×60万千瓦机组通过国家立项审查;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启动;枣庄职业学院创建成功;枣庄港、台儿庄复线船闸等运河航运扩容工程建设顺利;京沪高铁枣庄段、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全市人民多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

(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粮食总产增长7.3%;小麦单产435公斤,创历史新高。火樱桃将首次在春节前上市,成为“江北春果第一枝”。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42家。启动“双十双百”工程。成立市“三农”服务中心,探索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完成7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建农村公路536公里,95.4%的自然村用上自来水,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400个行政村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新增沼气用户

3.3万户,规范改造农村卫生室200所,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2家,市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深化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财税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组建鲁南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集体林权制度、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经济纳税额完成69.5亿元,增长29.9%,占全市税收的7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亿元,增长26%。转变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定点招商。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项目113个,累计到位外来资金297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12个,是新上大项目最多的一年。引进SK能源、东洋制铁,实现了与世界500强合作零的突破。完成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其中进口1.4亿美元,增长38%。

(六)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5%。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8.4亿元,增长17.8%。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8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00元。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困难寄宿生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400元、200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8.5%,新增供热面积165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分别达到22.8万平方米和40.4万平方米,支付廉租住房保障资金847万元。整治80条背街小巷,新开通11条公交线路,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七)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调减学校97所。新城实验学校建成使用。投入6763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三亮三改”和仪器更新。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鲁班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50个农家书屋建成使用。市七运会成功举办,我市被评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在北京残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平安枣庄建设扎实推进。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14%,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问题奶粉”事件处置得当。帮助地震灾区救灾重建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7833万元。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更加团结。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档案史志、老龄、人防、气象、地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加快行政管理创新,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政府日常运转、重点工作抽查“三项制度”,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创办“经济与文化发展讲坛”,学习调研的氛围更加浓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94件。电子政务专网普及应用,87个部门和单位实现网上政务公开。清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66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开展机关效能监察,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枣庄跨入了GDP千亿元城市行列。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沉着应对,知难而进,成功启动了一批关系枣庄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特别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后,我们抓住了机遇,在首批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争取到2.2亿元,列全省第1位(除青岛计划单列外),为新一轮发展抢占了先机。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过去一年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繁重;城市建设和管理与市民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GDP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GDP 能耗降低6%,二氧化硫排放减少5%,COD排放降低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规模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

一、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推动经济文化新发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今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次危机,既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更是科学发展之机,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如果我们把握得好,一批重大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就能够为今后发展夯实基础;如果我们把握得好,我市的基础性产业,就能够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而率先启动;如果我们把握得好,我市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结构,就能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形成新的优势。因此,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挑战,奋力渡过难关。

(一)坚定信心保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

狠抓固定资产投入。抓投入是保增长的关键。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庄里水库、十电2×60万千瓦机组、台儿庄古城、枣庄职业学院、京沪高铁枣庄段、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运河航运扩容工程“八大基础建设”,积极推进新能凤凰能源二期、兖矿国泰三期、兖矿鲁化醋

酐和甲酸多联产、东方钢帘线、鑫泰数控、葡诚水泥、丰源轮胎、昂立光伏太阳能等12个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179个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项目管理。抓好土地供应,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抓好项目储备。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等方面,筛选申报一批项目,积极争取立项。四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引进一批以内需市场为主的投资项目,承接产业转移。

狠抓困难企业帮扶。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是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一是帮助缓解资金困难。争取中央、省政策扶持资金,探索建立“转贷基金”,解决困难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创新担保服务方式,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二是帮助开拓市场。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扩大销售。组织开展商品展谈活动,鼓励市内重点工程多采购本市企业的产品。三是开展重点企业帮扶行动。建立市领导定期走访调研制度,及时跟踪企业运行态势,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四是加强煤电油运组织协调,搞好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狠抓扩大就业。保增长重在保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一是提高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扩大就业容量。鼓励困难企业积极开展在岗培训,努力做到不裁员、不降薪。二是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作用,开展青春创业、巾帼创业等活动,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三是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四是对返乡农民工实施免费培训、就业引导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回乡创业。五是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所农村小学一名大学生、一个乡镇卫生院一名大学生“三个一工程”。六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二)抓住时机调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既是城市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优先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就业富民的主要途径。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抓好服务业项目建设。依托6个城区,规划建设15个重点园区,扶持发展30家龙头服务企业。在沿运物流方面,加快铁水联运、新奥化工物流等项目建设;在专业市场方面,实施滕州国际商贸城、齐鲁机动车商贸城等10个项目;在文化旅游方面,推进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国家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发展金融保险、信息通信、中介咨询、运输、广告等服务业。二是进一步扩大消费。在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推进家电下乡,激活消费市场。在城市,健全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实施“放心早餐”工程;促进节假日消费和旅游购物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培育汽车、装饰装修、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三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建立决策协调机制,推动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鼓励资源型企业投资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项目。研究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等方式,调动各方面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消费。

促进工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化是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模式。一是壮大产业群体,实现“量变”。突出抓好鲁南煤化工基地、滕州机械制造工业园、市中纺织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抓投入上项目,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二是培育大企业集团,实现“质变”。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扩股、上市等多种方式膨胀规模,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品牌提升水平。力争3年内,培育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6家、过50

亿元的企业6家、过10亿元的企业35家。三是加强产业配套,实现“聚变”。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拉长产业链条,搞好上下游产品生产配套。扶持发展仓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辅导等配套体系,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加快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步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推动“八大工业集群”迅速膨胀,力争把煤化工产业做成主导、新型建材产业做成骨干、机械制造产业做成亮点、纺织服装产业做出品牌、食品加工产业做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做大规模,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优化人才结构。围绕城市转型,积极培养自有创新型人才,引进急需的特殊人才,用好各类柔性人才。一是引导企业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运行方式,造就一支有胆识、有见识、有学识的企业家队伍。二是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管理人才。三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进一步提升枣庄高新区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把高新区建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在煤气化、高速数控加工中心、循环经济等领域,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四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理念,探索建设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中试基地,加快关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抓好节能降耗。一是强化结构节能。严格节能评估,加强源头控制,坚决遏制“两高”行业增长。认真落实新增能耗等量替代制度,年内淘汰40条立窑水泥生产线。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发展地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强化管理节能。实行超耗能加价和差别电价,加强120家重点耗能企业用能监管。抓好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倡导机关节能。三是强化技术节能。实施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工业燃煤锅炉改造等节能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加快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确保在迎淮核查中取得好成绩。抓好电厂脱硫、水泥粉尘治理,控制城区烟尘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完善环保在线监测网络,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抓好农村和小城镇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

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实行违法用地问责。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存量挖潜等工作,完善土地储备机制,保障重点建设和民生项目用地。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内需,潜力在农村;保增长,基础在农业;促民生,难点在农民。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一是加快“两大基地”建设。稳定优质商品粮基地规模,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提高粮食产量。完善粮油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提升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水平,抓好先进种植技术的研发、改进和推广,提高樱桃、石榴、长红枣、花椒、马铃薯、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形成“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二是推进农业“四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加工档次,培植壮大100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市场化,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健全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网络,培育100个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农业标准化,强化科技支农,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认证体系,抓好10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组织化,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重点扶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民增收。工业化、城镇化和政府补贴是富裕农民的基本途径。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壮大镇村民营经济,进一步提升鲍沟玻璃、城头豆制品、税郭纺织等“十朵金花”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当前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服务到位。探索整合涉农部门职能,解决为农服务缺位问题。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入推进“双十双百”工程。加快南水北调截污导流、胜利渠灌区节水续建项目建设,推进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治淮东调南下工程,实施沿运沿湖涝洼地和小流域治理。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建设30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大村庄整合力度,改造农村危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增3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为400个行政村安装体育健身设施。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破解难题,以市场的办法推动工作,为科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探索推进农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三项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探索市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推进财税资源优化重组,加快实施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理财水平。

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资战略,

围绕“两省、两地、两国”(浙粤、港台、日韩),积极开展定点招商。抓住南方

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一批促发展、调结构、利民生的好项目。推进海峡

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加强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

拓市外市场。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促进产业产品转型

升级。

发展民营经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促进民营企业快速膨胀。开展“民营创业带头人”活动,培养一批创业者、“起业家”。发挥担保商会、担保公司的作

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

环境。

强化金融支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存贷

比。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金积极投向“三农”、中小企业、民生等领域。加强金融监管,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改革,提升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六)加快城市建设。围绕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树立鲁南“门户城市”新形象。

老城做新。一是新在城区西扩上。加快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功能性设施建设,打造融商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区。二是新在旧城改造上。启动长途汽车总站搬迁,启动公交总站搬迁,启动十电铁路专用线搬出城区,开工建设青檀北路等三座公铁立交,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框架。实施三角花园、人民公园周边地区商业化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小区整治。三是新在城区水系治理上。实施西沙河综合治理,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四是新在节点建设上。改造提升重点街区、重点部位,建设一批小公园、小广场、小绿地,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新城做靓。一是配置优质教育资源聚人气。建设新城幼儿园,扩大新城实验学校、枣庄职业学院、枣庄技术学院招生规模,发展中职教育,完善新城教育体系。二是发展总部经济聚人气。实施京沪高铁车站及广场建设,搞好站前总部商务区规划建设。三是改善生态环境聚人气。推进蟠龙河城市湿地、金牛岭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加快龟山等可视山头绿化工作,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四是实施安居工程聚人气。加快城中村搬迁改造,开发居住小区70万平方米。五是完善城市功能聚人气。推进金沙江西路、祁连山南路建设,增加薛城与新城连接通道。启动中医院、市民中心建设,建成商务接待中心,完善供水、供热、燃气管网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增强新城服务功能。

积极打造“门户城市”。实施枣庄火车站站台改造,年内实现动车组停靠,增加列车线路及班次。打通城区“断头路”,推动国省道迁出城区,完成104国道改线、枣徐线改建。实施BRT试点,建设新老城区BRT交通枢纽,构建快速、低价、大容量的公交通道,方便市民出行。推进“一卡通”工程,加快“数字枣庄”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科学界定市区两级权责,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

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积极开展城市管理上水平竞赛活动,启动城市管理“无缝隙工程”。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使城市秩序更井然、街区更整洁、交通更顺畅、环境更优美。

(七)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推进“文明枣庄”建设。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始祖文化、城邦文化、墨子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在鲁南大地交汇,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枣庄地域文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地方文化,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让外地人更加尊重枣庄,让枣庄人更加热爱枣庄。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真正使文化单位、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推进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文艺创作、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做好文物保护。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是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台儿庄古城重建步伐,力争一期核心区年内建成。推进中兴矿山地质公园、墨子文化城、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冠世榴园园中园、汉诺庄园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各区(市)资源优势,建设微山湖湿地国家度假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温泉、湿地、生态园,打造温泉度假基地、生态湿地之乡。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办好运河文化美食节、柳琴戏文化节、民俗文化展、文化舞台剧等活动,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二是完善配套服务。注重商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重点引进一批餐饮名店、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商业名店、专业市场。建设台儿庄至小瓦屋、山亭至莲青山、冯卯至水泉、新城至石榴园、新城至奚仲故里、涛沟河大桥等旅游观光道路,加快景区道路改造升级,完善路标引导、停车场站。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开发

旅游商品。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着力拓展游客市场。建立市、区(市)两级旅游促销基金,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制作枣庄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提高旅游资源知名度。精心设计旅游线路,策划“江北水乡二日游”、“枣庄人游枣庄”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枣庄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切实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越要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越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区(市)教师工资统筹发放,逐步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强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学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卫生公益性质,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实施400所农村卫生室规范改造,建成1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医疗质量和医药费用监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0%。完善企业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9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200元。开工经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860套。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抓好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

(四)推进平安枣庄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强化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积极推进“五五”普法

和“四五”依法治市。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严格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大以上事故发生。

(五)进一步发展其他各项事业。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突出控制违法生育、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两个重点,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好第十一届全运会跆拳道和女子足球项目。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北川县小坝乡工作。搞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推进新形势下的双拥共建。积极发展民族宗教、知识产权、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老龄、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对老百姓而言,多一人就业,多一些保障,多一点收入,多一份平安,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尽管今年我们将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对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办好100件惠民实事,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殷实舒心的生活。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峻的经济形势,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必须按照“亲民、务实、和谐、高效、廉洁”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把政府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既要头脑冷静,科学务实;又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要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工作目标定在“夺标、创城、争名次、出经验”上,不说空话大话,更不说风凉话、泄气话,多办实事,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

(二)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凝聚力。既要重作风建设,更要重制度建设,完善抓落实的“三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督查到位、一抓到底、赏罚分明。搞好机关效能监察,坚决克服“不

作为”和“乱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把更多的精

力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5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恪守权由民授、权必制约的法治理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

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要言出必有行、行之必有果,凡是对人民群众承诺的

事情,都要尽最大努力落到实处。

(三)加强廉政建设。既要建设廉洁政府,又要建设廉价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

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节俭意识,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行政经费预算缩减6%。发挥好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60周年华诞,枣庄的现代化建设即将展开新的画卷,使命崇高,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枣庄,为创造更美的家园、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陈伟,就金融危机、就业、环保等问题接受人民网、腾讯网联合访谈

个责任政府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摆脱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日前就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陈伟。

金融危机也是培植发展后劲的契机

“怎么应对金融危机是我们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这次金融危机既是危机,也是我们培植发展后劲的契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陈伟显得乐观沉着。

“去年开始,我们就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应对危机。一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我们大力推进的‘一库、一电、一城、一院、四条路’八大基础

设施建设几乎全部开工,剩下个别项目年内也争取开工。二是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发展。去年我们围绕城市转型、产业升级,上了12个过十亿元的大项目,过亿元的项目也有179个。三是争取上级资金,为新一轮发展抢占先机。由于我们超前谋划,提前储备了一批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在国家首批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枣庄争取到2.2亿元,除青岛计划单列外,列全省第一位。”谈到这里,陈伟很振奋,“这些举措对枣庄长远发展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

“今年,我们计划GDP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9%,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更快一些。”陈伟进一步表示,今年枣庄的经济工作要紧紧与中央四万亿投资结合起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

老百姓敢于消费,拉动内需增长。

环保先决“一箱油”看谁跑得快跑得好

“保护环境是发展的先决条件。现在的发展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增长,它是综合资源、环境、社会前提下的一个全面的发展。”陈伟向记者解释了枣庄发展实践中提出的“一箱油”理论,“如果把发展比作赛车的话,现在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过去,不管你用几箱油,你跑得快就行,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计消耗;而现在我们仅有‘一箱油’,在有限环境容量、能耗容量的条件下,看谁能跑得快跑得好。这里我们就要靠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我们的竞争

力。

针对枣庄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问题,陈伟也毫不回避,“我们对煤炭进行控制性开采,延长采掘年限。煤炭产量虽然降下来了,但我们要让它的附加值升上去,要把煤炭的价值留在枣庄吃干榨净。”

“只有枯竭的城市,没有枯竭的思路”,陈伟坦然地说,枣庄市已经确立了“一个战略、三次号角”的发展思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吹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次号角。

就业为本保增长说到底重在保就业

谈到时下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陈伟说,“说到底,保增长重在保就业,就业是根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策,围绕城市转型,发展文化旅

游,尽可能多创造一些岗位,为百姓增加一些收入。当前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把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来考虑,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记者从枣庄市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陈伟在枣庄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一是提高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扩大就业容量。鼓励困难企业积极开展在岗培训,努力做到不裁员、不降薪。二是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作用,开展青春创业、巾帼创业等活动,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三是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四是对返乡农民工实施免费培训、就业引导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回乡创业。五是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所农村学校一名大学生、一个乡镇卫生院一名大学生“三个一工程”。六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陈伟接受记者采访:枣庄变卖资源为卖文化

枣庄大众网2月20日讯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随着矿产资源逐渐减少,枣庄面临着城市转型的巨大压力。资源枯竭了,城市会不会荒芜,百姓就业问题怎么解决,枣庄是如何进行城市转型的,转型的方向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16日,记者专访了枣庄市市长陈伟。

资源枯竭了,城市不会荒芜

齐鲁晚报:枣庄市因煤而兴,但现在枣庄煤炭储量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不少煤田资源已枯竭,出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枣庄怎么来应对这个问题?

陈伟:枣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以来依赖资源求发展。虽然我们的资源还能开采二三十年,但如果不及时进行城市转型,一旦煤炭资源枯竭,枣庄的发展将无以为继。

国内外不少资源型城市都因为转型慢或没有转型,出现资源枯竭后,城市也荒芜了。但只有枯竭的城市,没有枯竭的思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枣庄市确立了“一个战略、三次号角”的政府工作思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吹响发展煤化工、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城市建设三次号角。

齐鲁晚报: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陈伟:通俗地说,就是要打好三大战役。产业转型是城市转型的基础。为了推动产业转型,我们把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推动煤炭、水泥、电力等传统产业,向煤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八大工业集群和沿运物流、专业市场等四大特色服务业转型。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就在煤化工,因此我们把发展煤化工作为我们的第一场战役。

煤化工可以解决富财政的问题,但是解决就业很少,一个100多亿的项目,可能只需要

1000多人。枣庄是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就业怎么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发展服务业,因此我们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我们的第二场战役。

作为一个矿区城市,枣庄的城建很特殊,依托矿区形成的生活区,功能单一,比较分散,基础设施滞后,这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难题。现在我们把突破口选在中心城区,提出“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实现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这也是我们的第三场战役。

这“三大战役”打好了,城市转型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齐鲁晚报:作为资源型城市,既要快速转型,又要发展经济,还要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枣庄如何处理这三者的矛盾?

陈伟:如果把发展比作赛车的话,现在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与过去相比,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原来只要能跑得快就行,不问你用“几箱油”,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计消耗。现在是只给你“一箱油”,而且还要求必须做到节能减排,必须做到“安全驾驶”。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也必须遵守。

枣庄旅游起步晚,但后发优势明显

齐鲁晚报:枣庄要发展文化旅游,但在山东,一提旅游,很少有人会想到枣庄,枣庄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本在哪里?

陈伟:枣庄旅游起步较晚,但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应当说,枣庄不缺乏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缺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水平。枣庄的旅游资源不缺乏特色,但缺少发掘特色的视角、手段和展现特色的办法。只要通过挖掘、提炼和升华,就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其中一个资本就是文化,我举四个数字。一是7300年的始祖文化,这也是迄今为止黄淮地区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化。二是4300年的城邦文化,先秦时期,枣庄境内分布着7座古城邦,是我国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两个地区之一。三是2700年的运河文化,枣庄拥有千年运河上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四是130年的工业文化。1878年成立的中兴公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大民族资本企业,发行了我国第一张股票。

齐鲁晚报:除了文化,有没有好的自然风光和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

陈伟: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还有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和十万亩石榴园等自然资源。

当然文化旅游还需要大项目带动。作为全省的重点项目,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核心区建设已动工,年内将完成一期工程。因为台儿庄大战,使得台儿庄不仅是一座古城,更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个项目已不仅是旅游项目,还是一个文化项目,国台办将把台儿庄古城重建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予以支持,对今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促进枣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各区(市)也都要利用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温泉、湿地、生态园等。同时策划节庆、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项目,办好运河文化美食节、柳琴戏文化节、民俗文化展、文化舞台剧等活动,实现枣庄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