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适宜技术“痹症”

中医适宜技术“痹症”

痹症

相当于西医学的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临床上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痹症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症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症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1、威灵仙方

威灵仙500克,切碎,和入白酒1500毫升,放入锅内隔水炖30分钟后取出,过滤备用。每次10~20毫升,每日3~4次;或酒浸3~7日,晒干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一次服1丸,每日两次。体虚者不宜常服。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法

刮痧部位:头颈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背部取脾俞、膈俞、肾俞;上肢取合谷、外关、曲池、臂臑;下肢取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照海、昆仑、解溪;肩部取肩髃、肩髎、臑俞。每穴各1~2分钟。

2、外敷法

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研末,共炒热,用布包熨痛处。

3、TDP神灯

局部烤20~3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若有红肿者,慎用。

4、按摩法

①局部滚法5分钟。

②局部按揉法5分钟。

③局部弹拨或拿法3分钟(背部用弹拨法,膝部用拿法)。

④局部用叩打法或散法2分钟(背部用叩打法,膝部用散法)。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饮食注意少食性寒食物,如海鲜等。补充钙含量高的食物,如奶、蛋制品。

2、注意保暖。

3、适度活动,可进行广播体操、八段锦、五禽戏等锻炼。

中医适宜技术适应症

【穴位敷贴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慢性虚寒性胃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冻疮等; 其他如素体阳虚、喜暖怕凉、痛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中药熏蒸适应症】 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 2、腰酸背痛症: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软组织挫伤、腰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用1号方加减熏蒸。 3、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此类病常因风寒和病弱、劳累及韧带退行性病变 所致,用1号方加减熏蒸。 4、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均适用于熏蒸法进行治疗和 综合治疗,主用1号方熏蒸。 5、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小时)后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 除后功能康复过程的熏蒸康复治疗。 【中药灌肠适应症】 中药灌肠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如上感、肺炎、肠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细菌性痢疾、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等 【温针灸的适应症】 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耳穴压豆适应症】 胆石症、失眠支气管哮喘胆囊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尿潴留泌尿系结石颈椎病、腰痛 【艾炷灸适应症】 常用于痹症、虚寒性胃肠病、遗精、阳萎、气喘、婴儿腹泻、中风脱证、虚脱、晕厥、胎位不正、慢性肿疡、神经性皮炎、湿疹、胃下垂、脱肛等,亦可用于防病保健。 【拔罐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 2、消化系统: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 3、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科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其适应证较广,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我院针灸疗法常用于中风、头痛、面瘫、痹症、腰疼、胃痛、呃逆、痛经、落枕、肘劳、急性腰扭伤、耳鸣、耳聋等的治疗,疗效明显,经济安全。 2·火罐疗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常用于内科各种寒湿性疾病,以及外科各种气滞血瘀之证。例如:感冒、寒湿腰疼、痹症、肩关节周围炎、寒湿胃痛,以及关节扭伤淤血停滞之证。大多疗效较好,配以针灸汤药疗效更佳,为我院常用疗法。 3·刮痧疗法: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中暑、颈椎病、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简便安全,易于实施,是我镇老百姓乐于接受的疗法之一。 4·推拿疗法:推拿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可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等的多种疾病,我院常用于颈椎病、腰椎病、四肢关节伤痛、肩周炎、落枕、痹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胃脘痛、头痛、偏瘫、痛经、小儿疳积等的治疗,多取得较好的疗效。 5·机械牵引疗法:分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颈椎牵引适用于: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牵引适用于: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肌肉劳损、慢性组织损伤、急慢性腰损伤引起的腰椎滑膜组织嵌顿及小关节紊乱症等.机械牵引疗法如果应用得当,对上述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再配以针灸推拿和汤药,临床可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院中医理疗科的一大特色疗法。 6·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可调式中药熏蒸治疗方法,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中药熏蒸疗法还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故此疗法在皮肤科、美容美体、保健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7·中药外包疗法:以中药粉末调酒(醋)外包,适用于四肢关节伤痛、风湿痹证等,有很好的消肿止痛之功,在我院应用已取得较好疗效。 8·耳穴敷贴疗法:本疗法适应症非常广泛,普遍用于各科疾病,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毒副作用,我院多用王不留行籽以小胶布贴敷在所选耳穴上,每次选用5-7穴,每次自行按压30-60秒,3-5日更换一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情况而定,在治病防病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 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 (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 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 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三、 1、 2、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1.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 此病全年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风寒感冒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风热感冒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气虚感冒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暑湿感冒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盖被取微汗出,每日一剂。适用于风寒感冒。 2、紫苏叶茶 紫苏叶16克,晒干揉成粗末,沸水冲泡,加红糖适量,代茶频饮。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3、藿荷饮:鲜藿香叶10克,鲜荷叶15克,冰糖适量,煎水饮。适用于暑湿感 冒。 4、金菊薄荷茶 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薄荷3克,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焖泡l0-15分钟即可,代茶频饮。适用于风热感冒。 三、简易治疗技术 1、拔火罐法 在颈椎、胸椎附近选则大椎、大杼、肺俞拔罐,拔罐后留罐10~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刮痧法 沿颈椎、胸椎两侧(即风池、大椎、风门、肺俞部位)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各1-2分钟。适用于风热感冒。 四、中成药治疗 证型用药 风寒感冒九味羌活丸/感冒清热颗粒 风热感冒疏风解毒胶囊/莲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柴胡注射液气虚感冒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胶囊)/保济丸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适当休息,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隔离。 2、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3、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食蔬菜瓜果,日常主食应以蒸、煮为主, 质地应稀软,食勿过饱。切忌荤腥油腻煎炸之品,更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2.咳嗽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还是邪自内生,均影响到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风寒咳嗽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风热咳嗽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燥热咳嗽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痰湿阻肺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百合30—60克,款冬花lO~15克,冰糖适量。水煎,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治疗燥热咳嗽。 4、川贝母蒸梨 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粉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左右。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治疗久咳不愈,咳嗽有痰。 5、杏仁萝卜汤 苦杏仁(打碎)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切块,水煎服,可加少量白糖,每r日1~2次。散寒化痰止咳,治疗风寒咳嗽。 三、简易治疗技术 1、刮痧法 刮痧部位:颈部(大椎)、背部(风门、肺俞)、胸部(膻中、中府)各1~2分钟。 2、穴位按摩法 按揉天突穴3分钟,按揉肺俞、膻中、风池穴各2分钟,敲打后背2~3分钟。 四、中成药治疗

痹 症

痹症 痹症一词见于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素问·痹论》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按照《黄帝内经》的描述,关于痹的论述有四点:(1)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2)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3)闭阻、不散。(4)麻木。 一、什么是痹症? 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证,中医通称为痹。它可以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织炎、骨刺等多种筋骨关节疼痛性疾病。 二、病因病机 痹症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正虚,即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因此,正气不足,也就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引起正虚的原因不外下述四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 (2)劳役过度:指劳神、劳力、房劳过度而致正虚,同样过逸,即长期不运动、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致正虚; (3)大病、久病、或产后引起正虚; (4)饮食失调亦可以引起正虚。 邪侵 (1)季节气候异常,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 (2)居外环境欠佳,其人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症。 (3)起居不慎既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 三、痹症的分型 风痹(行痹)风痹初起,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 寒痹(痛痹) 寒气偏盛,入于筋骨,肢体关节为主要疼痛部位。证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 湿痹(着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 热痹风、寒、湿痹后期化热伤阴,高热、久热不解而形成。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 四、对痹症有益的食物 【薏苡仁】俗称六谷米。具有利湿除痹的作用,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痹食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李时珍曾介绍治疗痹症的两种方法,一是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可以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二是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可见久痹之人,宜常食薏苡仁。(超市有售)

中医痹症的意思

中医痹症的意思 中医痹症是古老的中国医学理论,被认为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认为,人体内蕴藏着两个自然力量:阳气和阴气,二者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如果这两种气的平衡被打破,便可能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痹症是由阴气损害、阳气不足或阴阳两气失衡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晕眩、头痛、胸闷、大便秘结等症状。晕眩一般是由阴气损害引起的,分为虚痹和实痹两种,当阴气阻滞在头顶背部时,会出现虚痹症状,时常会觉得有瘀血停滞在头顶背部,思维混乱,视力不清,头晕耳鸣,胸闷停止呼吸等症状。而实痹则由于头部内阳气不足,不能充份支撑头部血管,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出现头晕耳鸣、头痛、胸闷等症状。 头痛一般也是由阴阳两气失衡所引起的,其中多由阳气不足所导致。阳气不足会导致头部血管有瘀血堵塞,或者气血流通不畅,都会引发头痛。而胸闷经常是由于气血流通不畅引起的,也就是说气血都不能充份的运行在胸部,造成胸部血管堵塞,会出现胸闷、气短、疲乏、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 大便秘结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痹症。这种症状一般也是由于气血流通不畅引发的,这就导致肌肉韧带松弛,胃肠蠕动减弱,粪便无法松弛排出,从而引发了大便秘结。 中医痹症的调理可以通过饮食调养、穴位刺激、药物治疗、保健养生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其中,饮食上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摄

取健康食品,保证营养均衡,调节饮食,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恢复损伤。此外,还可以通过穴位刺激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晕眩、头痛、胸闷等症状。同时,可以根据病情多多采用汤药和温热药物缓解痹症,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用药的量,以免服用过量而影响机体健康。此外,还要坚持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加强心理调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预防痹症发生。 总之,中医痹症是由阴阳失衡所引起的身体疾病,要预防痹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和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并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平衡饮食,及时对症治疗,以及加强体育锻炼,采取心理调养措施,以期改善身体健康。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标准

.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者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蓦地或者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者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者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 或者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 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

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于掌握体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耗,风寒湿〔热痰瘀之偏胜,而随证施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湿清热、化痰和瘀、通络止痛等法。 2.1 行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多见于上肢关节,初起可见发热、恶风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者浮滑。 病机:风兼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15g,麻黄9g,桂枝15g,葛根30g,当归12g,茯苓15g, 生姜6g,大枣9g,甘草6g。加减:腰背酸痛者,加杜仲15g,续断15g,桑寄生15g, 淫羊藿15g,巴戟天15g 以温肾阳风湿。关节肿大、苔薄黄者,有化热之象,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2 痛痹 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遇寒则剧,得热痛减,关节拘紧,屈伸不利,疼痛固定而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寒兼风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

中医痹症治疗验方

中医痹症治疗验方 痹症,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及各种疼痛疾病。 方(一):生石膏(先煎)、金银花各60克,防已、萆藓各20克,秦艽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20克,黄柏、苍术、木通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主治:风湿热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红肿;肌肤红斑或伴发热,出汗,口渴,心烦,尿黄赤等,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或数。加减: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加麻黄10克;小便短赤,加滑石、泽泻、竹叶各15克;有红斑结节,加牡丹皮、赤芍各15 克,生地20克;关节积液较多,加茯苓25克,猪苓15克。 方(二):当归25克,苍术、黄柏、黄芩、知母、防风、羌活、泽泻、茵陈、苦参、猪芩各15克,甘草 10克。 功效:清热利湿,疏经通络。主治:肌肉关节湿热蕴积,肢节红肿,风湿结节硬痛红肿,或红斑痒甚,伴周身沉重,口渴不欲饮,尿黄,胸闷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加减:病程较久,红斑紫暗,舌质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5 克,鸡血藤30克;红斑结节明显者,加丹皮、赤芍各20克,生地黄25 克。

方(三):白芍20克,黄芪6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牛膝、桃仁、红花、桂枝各 15克。 功效:益气和营,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而致痹。症见肢体酸软疼痛、无力、手足麻木、有蚁走感,气短汗出,舌质淡,脉缓、弱。可随症加减。 方(四):独活、秦艽、防风、川芎各18克,当归、熟地、白芍各20克,桂枝15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牛膝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扰而成痹证。肢体关节酸麻疼痛,时轻时重,伸展不利,喜温恶寒,腰膝酸软无力,面色少华,气短心悸,乏力自汗,舌质淡,脉沉弱或沉细。加减:疼痛明显加细辛 5克;大便溏,食少,腹胀,加茯苓15克,白术 15克;畏寒甚,加附子 15克。 方(五):秦艽15克,生石膏40克(先煎),羌活、独活各 12克,防风10克,生地 20克,当归、川芎、赤芍、白芷各15克,细辛 5克,苍术30克。 功效:清热养血,祛风除湿。主治:夹有里热的风寒湿痹。各关节疼痛较剧烈,甚至筋脉拘挛,运动时加重;五心烦热,便秘尿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加熟地20克,白芍30克;便秘,加大黄8-10克;关节肿胀甚,

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和应对方案

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和应 对方案 在中医内科,很多患者因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等身体不适症状 而就诊,最终被诊断为消渴病痹症。说起“消渴病痹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 什么疾病。其实,消渴病痹症是中医的术语,属于中医学一种痹症疾病。该病经 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对感觉、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造成损害而发病。患上消渴病痹症的时候,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肢体痿软无力、腰膝酸软等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但很多消 渴病痹症患者,对自身病情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出现消渴病痹症症状后,就 会非常担心,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消渴病痹症。我国传统中医在治疗消渴病痹症方 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也逐渐显露出优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什么是消渴病痹症? 消渴病痹症,中医证名,主要是以消渴为主要病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所致之证,以筋骨、肌肉、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肌肉萎缩等为主症。经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痹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危害消渴病痹症患者的下肢神经,严重影响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增加肌张力减退,肌无力,肌萎缩以及瘫痪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二、消渴病痹症的病因病机 目前认为,患者出现消渴病痹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西医方面,消渴病痹症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 ②中医认为,消渴病痹症归属于痹症,以痛、麻、淤、顽为特点,与肺、脾、肝、肾脏腑相关。病因病机主要是标实本虚,标识多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过度、过服温燥药物、邪气入侵;本虚多为五脏亏虚,痰瘀阻络等为辅。具体问言,即平素里,人体劳逸不当,气血双虚,损害肺气,脾失健运,肝血亏虚,筋骨失充,因感受风湿寒邪,亦或是饮食不节,邪气入侵经络,痰湿阻滞,经脉受阻,导致痹痛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怀疑消渴病痹症,应积极就医,结合病史,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中医望、闻、问、切检查,听诊,叩诊,配合血常规、电生理检查等相关检查,由医生根据患者消渴病痹症的中医辩证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开展早期治疗。 三、中医特色技术疗法如何治疗消渴病痹症? 中医特色技术疗法治疗消渴病痹症具有价格便宜、无明显副作用、无明显耐 药性、疗效明显等优势。应深入研究每一位消渴病痹症患者不同症候特点,结合 我国传统中医诊治消渴病痹症的丰富经验,辨证施治,以祛邪扶正、调整脏腑, 控制症候,遏制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治疗方案。 ①中医药物疗法。发挥中医核心思想,辨证施治。比如,气虚血瘀证型者, 可选用人参益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开展医治,以补气活血;寒凝血瘀证 型者,可选用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汤,开展医治,以散寒通络;阴虚血瘀证 型者,可选用芍药甘草汤、汤红四物汤加减,开展医治,以滋阴理血;痰瘀阻络 证型者,可选用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开展医治,以化痰通络;气滞血瘀证 型者,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开展医治,以行气化瘀;湿热瘀阻证型者,可选用加 味二妙散,开展医治,以清热利湿;脾肾阳虚者,可选用右归丸加减开展医治, 以温补脾肾;肝肾亏虚者,可选用虎潜丸加减,开展医治,以滋养肝肾。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证 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 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 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成为着痹; 2 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 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 风寒湿痹: ① 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痹症简介 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其特征为关节或肌肉的运动障碍、疼痛和拘挛。痹症分为风湿性痹症、寒湿性痹症和湿热性痹症等不同类型,其病因多与外邪侵袭、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中医护理方案是通过针灸、艾灸、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综合手段来治疗痹症,以改善疼痛、缓解痉挛、恢复关节肌肉的功能。 痹症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痹症的首要步骤是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判断病症的具体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风湿性痹症 –病因:主要由风邪侵袭而引起,常伴有寒湿和湿热表现。 –治疗方法:以祛风、化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草药煎汤、外用药膏、针灸等方法。 2.寒湿性痹症

–病因:主要由寒湿邪气滞留于体内引起,常伴有肌肉冷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艾灸、温针、推拿按摩等方法。 3.湿热性痹症 –病因:主要由湿热邪气淤滞于体内引起,常伴有关节红肿、疼痛剧烈等症状。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中药煎汤、外用药膏、针灸等方法。 针灸疗法 针灸是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痹症的目的。 1.选穴: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曲池穴、风门穴、环跳穴等。 2.操作方法:采用毫针或三棱针进行刺激,可以进行刺激、搓转、拔罐等操作。 3.疗程:通常需要连续进行多次针灸治疗,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0-30分钟。

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按摩来调理经络、排除湿邪的方法,对痹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1.按摩技法:采用揉、推、拿、摩等手法,配合温热贴敷或熏蒸,以促进局 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2.每日按摩时间:每天至少按摩2-3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治疗2-3周 为一个疗程。 3.常用推拿部位:常用的推拿按摩部位为手臂、腿部、背部等。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一种通过将中药煎汤或药粉熏蒸患处,以渗透作用治疗痹症的方法。 1.中药选择:常用的中药有独活、巴豆、葱白等,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不 同的中药。 2.熏洗方法:将中药煎汤或药粉放入洗盆中,患者浸泡或将受罪部位进行烟熏。 3.治疗时间:每次熏洗时间为10-20分钟,每天熏洗1-2次,连续疗程2-3 周。

痹症治疗心得

痹症治疗心得 痹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也被称为“痹证”。痹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痹症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痹症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寒湿、瘀血有关,因此要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和瘀血堆积,达到治疗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针灸疗程一般需要多次治疗,疗效渐显。 推拿也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法。通过按摩、推拿患处,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推拿还可以舒缓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的灵活度。推拿的力度和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专业的医师来进行操作。 艾灸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将艾条燃烧后,对患处进行温热刺激,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肌肉的僵硬感。艾灸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一周进行2-3次的艾灸疗程。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痹症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饮食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治疗痹症时,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首先,要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如冰激凌、生冷水果等,以免寒湿侵袭身体。其次,要选择一些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姜、红枣、乌鸡等,可以通过煮汤或炖煮的方式食用。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长时间的站立,以防止关节的僵硬和血液循环的不畅。 中医治疗痹症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加速康复。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为更多的痹症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 1.电针温针类:适应症1.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挫伤,等等 2、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炎,脑中风偏瘫,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眩晕,失眠等 3、消化系统疾病:呃逆,胃肠功能紊乱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尿失禁,痛经等 5、其他神经性耳鸣、单纯性肥胖 禁忌症:1、孕妇2、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3、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2.艾灸:适应症: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病症为主,尿储留,中风偏瘫 •虚证、寒证、慢性久病,阳气不足病症。预防保健 •如:阳虚、气虚、久泻、痹症(寒痹、着痹)等 •禁忌症:部位:颜面部、浅在血管部位不宜瘢痕灸,机体状况:实证、热证、虚热证,孕妇:下腹部、腰骶部3.拔罐:适应症:常用于感冒、头痛、肩周炎、腰背痛、腰肌劳损、落枕、急性腰扭伤,面瘫,软组织劳损等疾病, 禁忌症:1、严重的心脏病患者2、患有出血性疾病者3、肿瘤患者4、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5、孕妇6、高热抽搐者7、急性外伤性骨折等 4.刮痧:适应症: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轻症,急性腰扭伤,颈肩腰腿痛等疼痛性疾病 禁忌症: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全身浮肿,极度虚弱者禁用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3、局部皮肤溃疡、损伤处禁用 5.穴位敷贴及天灸:适应症: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痛经等等、防病保健,体虚 禁忌症: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6.耳穴:适应症:1、各种痛症、扭伤2、各种炎症:牙周炎3、功能紊乱性病症,头晕,头痛,失眠:高血压病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哮喘、鼻炎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更年期综合症 禁忌症: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2、孕妇慎用 7.推拿:适应症:适用于骨伤科、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是骨伤疾病,如退行性脊椎病变,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等 禁忌症: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2、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3、有出血倾向、血液病或出血症等4、烫伤或局部皮肤溃破5、肿瘤局部6、骨折早期、外伤出血、截瘫初期等7、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疾病

中医适宜技术说明

中医适宜技术临床运用说明 中医适宜技术(即中医外治疗法)是我国中医药宝贵遗产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法并具,源远流长,与中医内治疗法可谓珠连璧合,相得益彰。中医外治疗法,这支随着中医的兴盛与发展而绽放的杏林奇葩,自(内经)奠定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以来,历经几千年无数医学先贤的刻苦实践和充实发展,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中医理论体系,因其具有历史悠久、操作简便、方法独特、疗效显著、适用面广、安全可靠等特点,所以倍受历代医家普遍重视而广为采用。 1、中医外治法的特点 ♦疗效显著、收效迅速; ♦易学易用、容易掌握; ♦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经济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可以弥补内服汤药的不足。 2、中医外治的作用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我科秉承了祖国医学中医外治疗法的精髓,同时吸纳民间疗法新兴的穴位疗法的精华,集众家之长,改良、创造了药穴指针疗法、颈项推揉法、穴位埋线疗法、烫熨疗法、自血疗法、火针疗法、姜罐疗法

等20余种中医外治疗法。开创了脾胃病内病外治的新局面,现将我科已开展的外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注入式埋线疗法 1、定义: 注入式穴位埋线疗法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采用注入式操作方法将长约0.3~1CM的羊肠线埋入 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 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胃痛、泄泻、腹痛、呃逆、胁痛、便秘、胃食管反流病、各种关节肌肉疼痛、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高脂血症、腰椎病变、妇科的月经病变等疾病。 3、作用及效应: ①针刺效应,埋针效应 具有长效针刺作用,弥补了针刺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等缺陷。同时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各种手法,产生酸胀等感觉,加之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刺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②组织疗法效应 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

痹症

痹证 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痹,即痹阻不通。痹证(Bi syndrome)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综述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痹证发病原因: 正虚 即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地下、失调的概括,由于正气不足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又说内因正虚。引起正虚的原因不外下述三个方面: 1.禀赋不足禀赋是痹症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研究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劳役过度首先,劳力过度致正虚进而可致痹症。其次,劳神过度及房劳过度同样有损正气而致痹症。其三,不仅过劳易伤正气,过逸同样有所遗害。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若长期不运动、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呼气气短,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 3.大病、久病、或产后正虚作为引发痹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成因不外上述3个方面,另外饮食失调、外伤亦可以引起正虚,上述诸多因素又往往相互影响,一虚俱虚,不可绝然分开。 邪侵 1.季节气候异常季节气候异常是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者不及,或者非其事儿有其气,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弊。从临床上来看,类风湿关节炎[3]患者往往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 2.居外环境欠佳其人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证。

腰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腰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特点表现为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病变。如发现腰骶椎结构异常(移行椎、椎弓根崩裂、脊椎滑脱)说明相邻椎间盘将会由于应力增加而加快变性,增加突出机会。此外可发现有误结核,等骨病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腰关节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头疼。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表现为脊柱侧凸,椎体边缘增生及椎间变窄等均提示退行性病变。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 (4)常见于20—50岁老年人发病率低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 (5)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6)活动时加重(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腰肢间盘突出。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腰节疼痛,多见于腰椎4—5、腰5—骶椎1两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下肢放射痛,患侧肌力下降,及活动受限,压痛,X线表现有轻度椎管狭窄。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患肢发射痛伴患侧肢体麻木不仁,支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患侧肌力明显降低x线表现椎管中重度狭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髓核突出等.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腰关节隐隐作痛,腰腰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防风、防己、黄芪、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2)风湿热痹证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独活、黄芩、生地、白术、细辛等。 (3)瘀血闭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地龙、川芎、没药、香附、羌活、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