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大荒发展历程

北大荒发展历程

北大荒发展历程

北大荒是中国农业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农业企业之一。以下是北大荒的发展历程:

1950年,北大荒成立,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

1951年,北大荒在黑龙江省建立了著名的生产合作社“金田大合作社”。

1952年,北大荒开始建设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大范围机械化农业生产基地。

1953年,北大荒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地建立了糖厂、肥厂、药厂等。

1954年,北大荒成为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型国营企业。

1960年到1970年,北大荒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数百万农民的最大集体化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85年,北大荒成为国家的大型农业管理集团,开始从事深入农村的改革试点。

1990年,北大荒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农产品,并迅速发展为中国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

2002年,北大荒成功研发了一系列高科技农业机械产品。

2010年,北大荒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经销商之一,开始利用互联网开拓国际市场。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北大荒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企业之一,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个领域。未来,北大荒将继续发扬“科技兴农”的理念,助力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黑龙江垦区简介

北大荒—中华大粮仓 黑龙江垦区又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俗称北大荒,是中国版图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六十四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这里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仓,在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聚集起中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建起了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 黑龙江垦区的首脑机关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部设在美丽迷人的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615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50多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单位,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总人口166.8万人,从业人员91.7万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如今,这里已建成全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可以说,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才发展史。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按照党中央指示,率10万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在宁安农场划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第一犁,从此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亘古荒原。此后又有20万支边青年、5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54万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温州、哈尔滨等全国多个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在北大荒这块沃土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十万计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北大荒,满怀青春和梦想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航标和事业的舞台,为北大荒经济腾飞、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三代北大荒人的不懈努力,如

今的北大荒已建立了一支总量基本适应需要、结构相对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10万人,高技能人才14万余人,人才总量约占人口总量的14.4%,接近国内发达地区水平。正是依靠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北大荒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示范,北大荒拥有4000多万亩耕地。在全国最先成套引进世界上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现已装备200多个现代农机作业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依托科技优势,北大荒累计培育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职均生产粮食38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倍,农业劳动生产率居国际先进水平。60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4868亿斤,交售商品粮3673亿斤。年提供商品粮385亿斤,可满足全国1.2亿城镇人口1年的口粮供应,被国家誉为“抓得住、调得动、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北大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建成了以米、面、油、麦、薯、乳、肉、牛等10大产业为支柱、113个农场和60余个市县农户为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聚集起了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主推非转基因大豆,实现了700万吨大豆加工能力,是中国本土食用油生产支柱企业,多种大豆深加工产品的产能位居全国第一。完达山乳业集团,以质量为生命,年处理鲜奶60万吨,成为北大荒人用45年心血打造的中国最健康稳定的乳品企业。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持续稳定成长,已经成为上证180沪深样板股和中证100样板股,成为北大荒跃升更大市场的优质平台。北大荒米业集团,以黑土地绿色水稻为原

北大荒开荒故事

北大荒开荒故事 【实用版】 目录 1.北大荒的历史背景 2.北大荒的开荒历程 3.北大荒的开荒精神 4.北大荒的现代化发展 正文 北大荒,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是一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袤土地。然而,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这片土地还被誉为“千里无人区”,充满了荆棘与荒凉。正是在那个时候,一批批英勇的拓荒者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北大荒开荒历程。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北大荒的历史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粮食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开发北大荒,将其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于是,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退伍军人和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北大荒的开荒事业中。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北大荒的开荒历程。拓荒者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的艰辛。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吃的是粗茶淡饭,但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以顽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开垦出肥沃的土地,种植出金黄的粮食。他们“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用勤劳的双手,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在这段艰苦的历程中,拓荒者们孕育出了伟大的北大荒开荒精神。这种精神包括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等诸多方面。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北大荒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大荒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北大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片土地上,北大荒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新一代的北大荒人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总之,北大荒的开荒故事,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展示北大荒精神的壮丽篇章。

北大荒上市二十年成就文章

北大荒上市二十年成就文章 这是共和国农业历史上的奇迹——从亘古荒原到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为国人端牢饭碗做出卓越贡献。 这是刻在黑土地上的历史丰碑——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用汗水和鲜血写下辉煌史诗。 这里已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以绿色发展和改革思维引领前进道路,继续描绘时代的新画卷。 北大荒,在这片英雄辈出的神奇之地,一曲无言的欢歌正在这里唱响。 北大荒种一年,一亿人吃一年 “过去种地是‘小四轮’,灭虫是小药壶,收割是小镰刀。现在种管收一色大农机,灭虫是飞机航化。以前十几天的活,现在几个小时就干完了。”黑龙江江川农场种地大户王忠金,前几天正安排无人机手给自家的稻田喷药。稻浪滚滚,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而在八五二农场的大豆田里,豆荚已泛黄。“这块地今年单产肯定能突破200公斤。这么高的产量,功劳要记在大农机上。”农场副场长陈树斌说,2013年引进了号称“亚洲第一犁”的13铧液压翻转犁,每小时可翻地80亩。 70年前,这里野兽出没、风雪肆虐,向亘古荒原要粮,艰难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北大荒博物馆,有一面松木墙纵贯一到二层。远看,是泥土一样的颜色,走近了,上面镌刻着1.2万多个人的名字。密密麻麻的名字,

都是献身北大荒的拓荒先驱。 “夏天沼泽遍布,蚊虫成群,冬天凛冽的寒风不停地刮,艰苦的环境让人恐惧。”第一代北大荒人杜俊起,回忆起不少战友的生命奉献给北大荒时,眼眶湿润。最让他难忘的是来自北京的一位战友,刚到北大荒不久,在出工的路上被雷电击中牺牲了,战友们一直没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时仍带着思念儿子的遗憾。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70载春秋,北大荒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里建成了中华大粮仓。开垦初期,北大荒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1978年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 70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7411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60.2亿斤。目前,黑龙江垦区耕地面积43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食调出总和的四分之一。 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守聪说,北大荒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供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解放军等一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供应。 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北大荒再出发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穿越70年时光,北大荒不仅为祖国生产粮食,如今也正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从开发之初至上世纪80年代,北大荒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产量低。1990年,北大荒开始“以稻治涝”,使2000多万亩低洼易涝

北大荒的发展

北大荒的发展 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它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 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 冷而漫长,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在多种因素 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 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与我国广大农耕区相比,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较晚,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对“北大荒”进行大规模的开垦,并相继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入北大荒,谱写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 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 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 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北大荒”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三江平原还有宜农荒地110万公顷。 二、“北大仓”有可能变成第二个黄土高原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为水土大量流失变得沟壑纵横,黑龙 江这一“全国最大粮仓”的生产能力正在受到来自土壤恶化的威胁。专家呼吁,如不从根本上 改变现状,“北大仓”在数十年后很可能变成第二个黄土高原。 黑土每年的流失数量令人触目惊心,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 黑土之一(另外两块分别在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和乌克兰),最初开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 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得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 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仅黑龙江省目前已有140万亩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 冲刷下消失了。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 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 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 特有珍禽丹顶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 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 下水位下降。 目前,专家们对黑土耕地现状痛心疾首。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说,现 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的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符其实的“北大荒”。 三、停止开垦“北大荒”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泽、森林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其中沼泽占 平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约34000km2)。目前仅剩4489.93平方千米。而湿地是全球 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 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

北大荒兵团简介

北大荒兵团简介 北大荒兵团是从1968年7月1日至1976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组建、发展到撤销建制历时八年。与之前已有兵团相比,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的地方。 早在1954年,赫赫有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挂牌成立,除此之外还有1966年2月成立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前二者给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提供了有案可查的先例和切实可行的经验,也提供了不少人才援助。三个兵团无一例外毗邻中苏边境,承担屯垦与戌边双重任与之前已有兵团不同的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中苏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中苏东段边境冲突加剧的特殊背景下。 中苏边境线长达7500公里。这条边界线,完全是十九世纪中叶后沙俄趁中国”大而弱”之时,通过武装侵略强加给我国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过武力强加给清朝政府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多。1968年中苏边境线中,在东段的黑龙江省就长达近3100公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中苏关系急剧恶化。1965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所属的10769名复转官兵(史称"66.3”复转官兵)分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牧)场,组建了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建第一师和第二师,共辖9个团的24个营94个生产队。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为固边卫国,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泽东主席在这份文件上做了批示(史称“六一八”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以及农建一师、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成边任务,意在在边境地区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战略要点,进行战略侦察,同时在特殊时刻抗击、歼灭入侵者。 1968年6月30日,沈阳军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 兵团,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从沈阳军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军、炮兵、工程兵等单位抽调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分别担任兵团各师、团的主官和师团机关领导。当时,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李少元少将(军区副政委兼任兵团政委)、颜文斌少将(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兵团工作)、程克廉(任兵团政委)等三千余名军官接到命令后,均在第一时间内从四面八方开赴屯垦成边的战斗岗

北大荒发展历史

北大荒发展历史 北大荒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片广阔的荒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大荒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国家改革开放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一份关于北大荒发展历史的2000字的文章。 北大荒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中国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北大荒的开发工作。早期的开发工作主要是在农垦地区进行的,国家出资设立了大型的农场,大力推进农垦事业。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勤劳的农垦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开垦出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北大荒的开发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成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北大荒的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政府大力扶持农垦企业,引进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在政策的支持下,北大荒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政府还大力支持农垦地区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工作,为北大荒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北大荒的农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政府继续加大对北大荒的支持力度,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北大荒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这一阶段,北大荒逐渐形成了以高产优质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的多种农业产业体系,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对于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农业发展,北大荒的其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北大荒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牛生产基地之一,牛羊养殖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北大荒也开始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政府不断加大对北大荒的支持力度,使得这片曾经的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生产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相信北大荒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北大荒的演讲稿

篇一:关于北大荒的演讲稿 世界上有三块最宝贵的黑土地,一块在美国的北部,一块在加拿大的南部,另一块就是中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人称“北大荒”。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拓荒者,背负了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 70年代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已经遍地开花。爷爷凭着他的电焊技术,拖家带口从辽宁来到富锦二龙山安了家。住下没多久,听说前进急需电焊工人,他就骑着自行车从二龙山到了这,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于两地。上初二那年我骑着自行车沿着佳抚公路一路骑去,可是才到红旗桥就没了力气,我始终没能理解他那年骑着“28”在颠簸的土路上是怎样就骑了那么远…… 就在今年我们单位收缴党费时,一双写满沧桑的手颤抖地递给我12元钱,我抬头看见一个带着大沿帽,两鬓斑白,穿着旧棉袄的老人,他对我说“这是我今年的组织费”。我看到他整个背弯的像镰刀,眼神十分飘渺,但说话时脸上却是挂着真切的笑容……我们说了会话,他已经80岁了。当我问他什么时候来农场的,他的眼神定住了,他想了好一会然后笑着说,我是69年建场时跟着大家一起来的,时间久了,月份记不得了……他颤颤巍巍地走了,他走后我一直想着那笑容,那笑容里透着一种幸福感,那种幸福感是我怎么用心也不能感同身受的…… 带着疑问,我翻开了历史的书卷: 1947年6月,垦区的历史书卷落下了第一笔,50年代初,十万转业官兵向我们脚下这片亘古荒原发起了“向荒原要粮”的伟大挑战。王震将军随即写下“密(密山县)虎虎林县)宝(宝清县)饶(饶河县),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的豪壮对联。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 14万转业官兵挺进了北大荒 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选择了北大荒 20万山东、四川的支边青年投奔了北大荒 54万城市知青和地方干部、农民支援了北大荒 他们在“地窖子火烤胸前暖,马架子风吹背后寒”的环境下毅然决然的拥抱着北大荒,他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长年住的是马架子、泥草房,吃的是清一色的高粱米、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粉条汤。三年大饥荒时甚至在吃树皮、草根、瓜蔓、辣椒秧……

北大荒历史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东北角的北大荒。 北大荒位于中国的黑龙江省境内,横跨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跨北纬44°10′到50°20′的8个纬度之间。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莽莽山地,平缓丘陵,阔大的谷地,峰回路转,藏珍奇无数。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相拥东去,给人梦幻般的遐想。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山,有肃慎氏之国。”《山海经》中关于“肃慎氏”记载,可以从史籍中得到佐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唯禹之功为大……定九州……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北山戎、发、息慎……”郑玄注:“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后汉书》载:肃慎先民,商、周时,居“不咸山北……东滨大海”。前引《山海经·大荒北经》文字中三个信息。一是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具体的“大荒”的概念,二是当时人们把“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称之为“大荒北”,三是“不咸山”和“肃慎氏之国”在“大荒”之北,是比“大荒”更为广大、边远的荒凉之地《山海经》所指明的“大荒北”方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北大荒”的地理区域已经有吻合的地方。 据考证,不咸山即今之长白山,不咸山北即今之老爷岭和完达山,“东滨大海”指的则是今之日本海。而肃慎部族当时的活动地域在牡丹江流域至黑龙江下游,中心在牡

北大荒王玉起简介

北大荒王玉起简介 作为中国农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北大荒王玉起在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王玉起的个人经历、北大荒集团的发展历程、王玉起在农业领域的成就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个人经历 王玉起,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 和农业专家。1977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农业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 生活。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毕业后,他选择留校任教,并同时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在从事农业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王玉起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82年,王玉起与几位同事一起创办了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科 技开发有限公司。他们把北大荒这个名字取自北京大学的“北大”和黑龙江省农村“荒地”的组合。从此,北大荒集团的发展之路就开始了。 二、北大荒集团的发展历程 北大荒集团是一家以粮食生产、种业研发、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现代物流为主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北大荒集团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北大荒集团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王玉起的带领下,北大荒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

路线。他们在种业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北大荒集团成功培育出了多个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如玉米、大豆、小麦等。同时,他们也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除了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北大荒集团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他们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加工和储存设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销售渠道和更高的收益。同时,北大荒集团也不断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三、王玉起在农业领域的成就 作为北大荒集团的创始人和领军人物,王玉起在中国农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农业专家和学者。 王玉起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理念,推动北大荒集团不断创新和发展。他领导下的北大荒集团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各种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案。 王玉起不仅在企业管理和农业科技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多次捐资助学、捐赠物资,为社会和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平水韵七律诗,北大荒二次创业

平水韵七律诗,北大荒二次创业 摘要: 一、引言 二、北大荒的二次创业背景 三、北大荒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四、二次创业的核心领域 五、北大荒的未来展望 六、结语 正文: 一、引言 在中国广袤的东北土地上,有一片被称为“北大荒”的神奇土地。这里曾经是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积极投身二次创业,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本文将回顾北大荒的发展历程,探讨二次创业的核心领域,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北大荒的二次创业背景 北大荒的第一次创业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大批拓荒者涌入这片荒凉之地,开垦土地、建设家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北大荒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大荒集团意识到,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二次创业。 三、北大荒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自二次创业以来,北大荒集团在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北大荒集团积极开拓市场,搭建起从产地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四、二次创业的核心领域 北大荒集团的二次创业核心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科技: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2.农业生产组织: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值。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农产品流通: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建立产地品牌、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五、北大荒的未来展望 面对未来,北大荒集团将继续聚焦农业现代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此外,北大荒集团还将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六、结语 北大荒的二次创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的要求。

“北大荒”介绍范文

“北大荒”介绍范文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大庆市区以北的大片肥沃的草原地带,也是中国 最大的农垦区之一、下面将从历史、地理、经济、农业和旅游等方面对北 大荒进行介绍。 北大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中央政府决定开展大 规模的草原开发,并将其作为国家重点农垦项目。该计划旨在提高中国的 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民生活。北大荒草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寒冷 干燥,土壤肥沃,是进行农业开发的理想区域。 北大荒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的9倍。其主要包括 大庆市、肇源县、肇州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同区和林甸县等地。北大荒地区地理条件良好,境内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其中,黑龙江、吉鸿 公路沿线的275国道和101省道等交通便利,为北大荒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条件。 在经济方面,北大荒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 供应基地之一、北大荒地区拥有丰富的农村资源,包括大面积的耕地、水 资源、阳光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为北大荒的农业、畜牧业和能源 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荒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经济。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等。北大荒的粮食生产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 同时,该地区也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如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推广高 效农业技术、改进农产品加工等。近年来,北大荒通过加大农业生产力的 开发投入,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行农业规模经营化,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中国北大荒实施科技支撑“三支柱”,即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

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以石化和能源利用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和以高端服务 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北大荒地区农业的发展成就在中国农业中有着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北大荒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北大荒的草原风光美丽宜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景区包括了黑龙江大庆野生动物园、杜尔伯 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大兴安岭风景区、大庆市的龙凤山风景区等。游客可以 在北大荒地区感受到原始的草原文化,观赏到各种珍稀的动植物,还可以 进行户外运动和农村旅游等。 总的来说,“北大荒”是中国重要的农垦区之一,历史悠久,地理条 件得天独厚,经济发展迅速。北大荒地区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致力 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和农村旅游。北大荒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北大荒精神征文

北大荒精神征文 北大荒精神——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北大荒,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农业从落后到现代化的蜕变。而北大荒精神,则是这一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一、北大荒精神的内涵 北大荒精神,是指在艰苦环境下,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勇攀高峰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拼搏奋斗:在艰苦环境下,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2. 追求卓越: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不断超越自我。 3. 团结合作: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创新创造:不断创新创造、开拓进取。 二、北大荒精神的实践 北大荒精神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 以拼搏奋斗为特点 北大荒人在艰苦环境下始终保持着拼搏奋斗的精神。在北大荒的发展历程中,曾经遭受过多次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但是北大荒人从未放弃过。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终于将这片荒地变成了一片富饶之地。 2. 以追求卓越为目标 北大荒人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不断超越自我。如今的北大荒已经成为

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典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北大荒人对于追求卓越的执着。 3. 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北大荒,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北大荒人都能够保持着这种精神状态,在困难面前互相支持,在成功面前共同庆祝。 4. 不断创新创造、开拓进取 在北大荒,不断创新创造、开拓进取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促使着北大荒人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三、北大荒精神的启示 北大荒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1. 勇于面对困难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像北大荒人一样,勇于面对,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2. 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目标。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3. 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实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4. 不断创新创造、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创造、开拓进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保持着这

北大荒文化2023第13期

北大荒文化2023第13期 ——探索未来,传承文化 北大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则是这一文化的新篇章,也是北大荒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将带着人们探索未来的前沿发展,传承和弘扬北大荒优秀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了解北大荒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一、北大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北大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代表之一。北大荒文化围绕着农业生产展开,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的集合体。 北大荒作为中国最大的基地农场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耕种、种植、养殖和科研等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北大荒模

式”。这一模式不仅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成为了一种代表中国农业文明的标志性文化。 二、——展现北大荒文化的新面貌 2023年,将举办,届时将有更多人参与其中,一起探索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了解北大荒文化的新内容。 的主题是“耕耘创新、文化传承”,通过一系列的展览、文化体验、研讨等形式,展现北大荒文化的新面貌,传承和弘扬北大荒优秀文化,促进农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此次期间,将邀请众多农业专家、文化学者、企业家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发展趋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文化创新。同时,还将展示北大荒的优秀文化遗产,例如北大荒模式、北大荒节、北大荒音乐等,让更多人了解北大荒文化。 三、未来探索——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北 大荒文化则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现代化, 必须注重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使农业发展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的举办,正是为了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国农业发 展注入新的力量。期间将探索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倡导科技创 新和文化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北大荒文化,推动文化与农 业的融合,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四、总结 的举办,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盛会,也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 和文化创新的新起点。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北大荒文 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它代表的不仅是优秀的农业文化,还展示了中国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性。相信未来的北大荒文化 定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北大荒”开垦史

“北大荒”开垦史 在北大荒安营扎寨我作为农垦一兵,有幸参加了“北大荒”早期开发建设,并在这片土地上连续工作了30年,在耄耋之年,愿将“北大荒”巨变中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以及搜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整理,以飨读者。 一、昔日“北大荒” 祖国东北边疆,黑龙江省有无边无际人迹罕见的大片荒原,自古以来人们称为“北大荒”。人们泛指的“北大荒”范围很大。本文所指“北大荒”,是在黑龙江省兴办国有农场,发展农垦事业所开发的区域,因而又称“黑龙江垦区”。这个区域经有关部门划定,横跨11个经度;纵贯7个纬度,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两麓和小兴安岭南北的大片荒原。 “北大荒”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是被称为“寒冷的世界”,“北大荒”是寒冷、荒蛮的代名词。有人对“北大荒”的寒冷如此形容:“呼气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指僵,裸头则耳断”。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南部地区仅2.6℃,而北部地区为-3.5℃。冬季最低气温平均-30℃上下,极端最低气温-46.5℃;全年平均无霜期只有100-130天。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著名诗人聂绀弩被戴上“右派”帽子,发配到“北大荒”。冬天,他在虎林县一

所日本人扔弃的破房子里,目睹“北大荒”景况,饮酒放歌,写下了《北大荒歌》:“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荒草枯草塘……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与狼……‘大烟炮’,谁敢挡?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无昼夜,迷八方。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味再尝……”这是“北大荒”自然景况的真实写照! “北大荒”虽然自然环境险恶,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多数土地黑土层厚达1米以上,土质肥沃,有“抓把黑土冒油花,插上筷子也发芽”的美誉。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分属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的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均匀地遍布全区;大气降水充盈,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全年太阳辐射量几乎与长江中下游相同。此种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北大荒”的许多地方蕴藏着丰富的多种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产和野生动物资源。 “北大荒”因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人群在此繁衍、开发。据一些史籍零散记载:夏、周时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在这里曾与中原频繁往来。战国以后,这里的悒娄人臣服秦、汉。唐、五代时期,渤海王国在这里谱写下200多年的昌盛史。骠悍的女真人在这里建立起强盛的金朝,一

“三代北大荒人”的划分及历史作用

“三代北大荒人”的划分及历史作用 黑龙江垦区历50余年沧桑,从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成为全国耕地面积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由北大荒跨越为北大仓,是在党和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部署下,三代北大荒人拼搏不息、努力奋斗的结果。北大荒已成为黑龙江垦区的特称,北大荒人也专指在黑龙江垦区长期生活工作过的人。关于“三代北大荒人”的说法,不同场合不同人都提到过。2000年8月22日至23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垦区视察,在听完垦区代表的汇报发言后,他充满感情地说:“北大荒,全国有名,恐怕也是世界有名。北大荒的变化,是三代人努力拓荒、艰苦奋斗的结果,北大荒精神是三代人半个世纪艰苦创业中凝聚创造出来的精神 财富……”可见,“三代北大荒人”已成为一种概念化的语言,但对这一概念,一直没做出较科学的阐释,以至于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外沿和内涵,致使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笔者试就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三代北大荒人”做一粗略划分。五八年,十万官兵开赴北大荒在密山召开万人誓师大会 在划分“三代北大荒人”之前,有两点问题需要说明:一是关于“代”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代”这一辞条有多种解释。解释①是指历史的分期;解释②指朝代;解释③是指世系的辈分。正如关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说法中的

“代”是指“历史的分期”,党的三代领导人是指中国共产党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一样。我们所说的“三代北大荒人”的“代”也应理解为“历史的分期”而非“世系的辈分”,“三代北大荒人”是指垦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主流代表人物。这个问题明确后,就不会为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北大荒的第一代建设者,而儿子却是第三代北大荒人不解了。 二、“三代北大荒人”是指在垦区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主流人群,关于“三代北大荒人”的划分必定是粗略的,不可能具体到每一种人、每一个人。所以,垦区的人也就不能人人对号入座,把自己归入哪一代人中。况且,也必然有些人是处于过渡带的。坐上爬犁向开荒点进军回顾垦区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北大荒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它并非由本地人口自然繁衍形成,也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人口的简单迁徙,北大荒的开发,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有计划有目标向荒原进军的战略性大举措。在北大荒的开发史中,有来自除西藏、港澳台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复转军人、支边青年、知识青年、科技人员等,他们分期分批、前赴后继地向古老荒原进军。这中间,有三代人,无论从到北大荒人的规模数量,还是对垦区发展所起的作用都引人注目。第一代为1958年底前到北大荒的,以复转官兵为主体,包括支边青年、青年垦荒队员和本地人在内的一群人。第二代为1968年前后到垦区的知青和知识分子。第三代为197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