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obath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Bobath恢复期的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不可错过100天黄金恢复期

术后康复,不可错过100天黄金恢复 期 康复医学将会使更多困扰患者的功能障碍迎刃而解,各种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便携式穿戴技术、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同样也带动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在未来必将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为大家解读关于康复的那些事。 专家指导康复训练正确姿势: 有的人认为,康复是指患病后身体功能的恢复,有的人觉得康复是就是按摩捏脚,也有人想到的是商家推销的各种各样的保健仪器。不得不说,康复一词经过多年的热议,概念变得混乱,也导致大家对康复有一定的误解。1981年,国际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定义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态,并使他们尽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

体。简单地说,康复就是令具有功能障碍的患者克服功能障碍,回归日常的生活的过程。 因为外界损伤、年龄衰老、疾病等原因,我们也许会失去某些功能,这些就称之为功能障碍。而康复正是以功能障碍为核心,采用综合措施,强调功能的训练再训练,最终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回归社会。康复能够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康复对他们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康复的对象主要有五类人

第一,老年人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人,占比例为17.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老年病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据统计,我国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老年人的残疾率也在增加。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成为每个家庭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第二,残疾人

康复训练种类

关节活动度训练 1、定义: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分为主动、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三种。 2、适应症:(1)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2)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 3 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3)肌力3级或3级以上患者,但存在关节肌肉的挛缩粘连需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连续被动关节活动(CPM) 1、定义: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及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活动范围内进行缓慢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 2、适应症:四肢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髓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关节镜术后等。 3、禁忌症:连续被动运动如对正在愈合组织产生过度紧张时应慎用或推迟应用。 4、仪器设备:对不同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可选用各关节专用的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训练器械是由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机械组成,包括针对下肢、上肢、甚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练设备。 5、注意事项:(1)、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管;(2)、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时,早期不宜采用CPM 训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3)、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局部血肿;(4)、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整。 牵张训练 1、定义:牵张训练是通过治疗师被动牵张患者的肌肉和肌腱,或患者通过自身的姿势改变进行主动牵张训练,使肌肉、肌腱和韧带恢复长度,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一种训练方法。 2、适应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功能活动或护理的肌挛缩等。 3、禁忌症:骨性关节活动障碍、新近的骨折又未做内固定、局部组织有血肿或急性炎症、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l 个月内、严重的骨质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脑卒中的病情急骤,恢复较慢,并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在患者人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由于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家属情绪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特点.而康复治疗大多周期长,需要耐心细心,短期内难以见效,致家属往往缺乏耐心,不能坚持.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转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时,应给予康复训练.然而家属常表现为重治疗,轻康复的心理. 1.2患者缺乏主观能动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功能障碍,影响了工作和日常活动,致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绝望心理,依赖心理等,加之家属的照顾和保护,使患者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增强.常有患者在行早期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很专心地给患者关节做被动活动,肌肉按摩,而患者却已人睡,因缺乏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康复治疗效果. 1.3医护人员康复知识缺乏现代科学的发展,给医学教育带来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未变,康复护理一直是一个

薄弱环节,对康复医学知识缺乏系统教育和培训,康复护理基础知识匮乏,影响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1.4注意保持正确的良肢位 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对策2.1宣传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新的观点趋向于在脑卒中后即开始行早期康复训练,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先临床后康复训练的错误观念.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讲解脑卒中疾病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指导患者和家属设置抗痉挛体位和进行被动运动等方法,告知可能出现诸如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和误用综合征,并教育患者和家属采取相应的预防知识. 2.2早期介人心理康复利用医护人员的权威性和医学知识,耐心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让患者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段.和患者共同制定一套个体化,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移情等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其学会放松自己,解除压力,加上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精神振作,唤起希望,树立信心,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_2.3加强康复知识的学习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去上级康复中心学习康

康复科康复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 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 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 1、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 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 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 3、 4、 5、 6、 一、 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 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 运动功能的评定 ?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 ? ? ? ? 3、 ? ? ? ? ? ? 4、 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 2 ? ? ? ? ? ? ? 2、 ? ? ?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 ?行为障碍的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 3、后遗症期的治疗 ?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 ?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 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 ? ? ? ? ? ? 2、 ? ? ? ? 3、 ?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支 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完整word版)康复训练流程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诊断 标准与流程 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为依据;为保证康复训练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效果,制度规范如下: 1.康复医师接待门诊患者,确定患者门诊或住院治疗,以及由 临床各科转来的患者。 2.临观察、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功能和能力 评定,拟定康复治疗计划,康复医师或护士填写康复治疗技 术单。 3.康复治疗技术单必须填写患者姓名、科室、疾病诊断(治疗 部位)、治疗项目、患者首次治疗日期,住院患者必须注明住 院号。康复医师或护士完整填写患者需要治疗项目,并告知 患者治疗地点。 4.患者和家属持治疗记录单到各治疗室治疗,治疗师(士)接 到治疗记录单后,对患者身份和疾病诊断、治疗部位进行仔 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并由治疗师(士)签名 或做记号。 5.每日治疗记录单必须返回到医护办公室,康复治疗师根据记 录单作为对患者再次评定和修正康复治疗计划的根据之一, 并且在病历中记录。

康复科病员主要来源于临床其他科室 ↓ 康复医学科会诊并转入本科室 ↓ 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有关专科的会诊 ↓ 由康复医师及及时对患者进行功能和能力评定 ↓ 据此与家属沟通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实施康复计划 ↓ 治疗中期再次的康复评定(中期评定) ↓ 期间取消无效康复添加有效康复及计划的修订 ↓ 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 治疗后期的康复评定和结局评定(后期评定) ↓ 出院后的安排(可继续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治疗)

康复操作流程

康复科操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及康复专 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 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 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 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 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肢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 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康复训练种类

关节活动度训练1、定义: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分为主动、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三种。 2、适应症:(1)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2)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 3 级)者采用主动- 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3)肌力 3 级或3 级以上患者,但存在关节肌肉的挛缩粘连需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连续被动关节活动(CPM) 1、定义: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及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活动范围内进行缓慢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 2、适应症:四肢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髓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关节镜术后等。 3、禁忌症:连续被动运动如对正在愈合组织产生过度紧张时应慎用或推迟应用。 4、仪器设备:对不同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可选用各关节专用的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训练器械是由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机械组成,包括针对下肢、上肢、甚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练设备。 5、注意事项:(1)、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管;(2)、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时,早期不宜采用CPM训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3)、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局部血肿;(4)、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整。 牵张训练1、定义:牵张训练是通过治疗师被动牵张患者的肌肉和肌腱,或患者通过自身的姿势改变进行主动牵张训练,使肌肉、肌腱和韧带恢复长度,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一种训练方法。 2 、适应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功能活动或护理的肌挛缩等。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

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及保健 济南军区总医院姜冠华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心脏康复锻炼定义为:尽可能确保心脏病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状况所必须的行动总和〔1〕。心脏康复锻炼的目的是〔2〕: ( 1) 调整身体和精神的不适应, 使之早日康复出院。( 2) 预防疾病再复发。( 3) 提高生活质量。心脏康复锻炼主要包括: 运动疗法,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 饮食、服药、日常生活指导及心理护理等。参与此工作的有医生、护士、体疗师、营养师、药剂师、临检技师和心理医生等, 但接触患者最多和任务最重的是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1~6〕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和护理, 应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维持期3 部分进行。 1. 1 急性期急性期是指从心肌梗塞发作被送入CCU 开始, 直到出院为止。此期间护理要点主要有: ( 1) 介绍心脏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2) 告之心肌梗塞发生的原因、症状和使用药物的剂量及效果。( 3) 急性期的康复锻炼由于可发生心肌再梗塞和心功能不全, 因而要慎重。锻炼最好在床边进行, 并护士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住院后2~3 w 内尽量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给予适当运动负荷锻炼, 但必须有医生、护士和临床检验技师参加。运动负荷试验时, 要观察以下5 个项目。( 1) 自觉症状方面, 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眩晕发生。( 2) 心率, 不超过120 次/min或不超过以前心

率40 次/min。( 3) 收缩期血压,血压上升不大于3. 99 kPa 以上或不降低1. 33kPa 以上。( 4) 心电图, ST 段降低小于0. 2 mv 或心肌梗塞部位ST 段无显著上升。( 5) 无严重心律失常。运动负荷时心电图变化由医生观察, 但不论患者有无自觉症状都应行心电图监测。护理工作的重点是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心慌、呼吸困难、出冷汗和疲劳等。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作12导联心电图。另外在运动前后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性期早期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是排泄问题。应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泄的生活习惯,排泄时应有人守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日常生活能力(ADL) 低下者更应加强护理。恢复期从出院后在家治疗到参加工作的时期为恢复期。出院时患者最担心的是心肌再发生梗塞。护理要点是: ( 1) 指导患者制定日常生活计划, 掌握运动程度, 注意有无胸痛、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2) 注意饮食, 禁烟。( 3) 告之易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并加以预防。( 4) 告诉患者按医嘱服药, 并说明其口服药的作用。( 5) 讲解出院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1. 3 维持期从参加工作到精神、身体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过程称为维持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护士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此期应进行运动疗法,同时治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特别是要告之患者依据自我监测脉搏来指导运动量。2 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康复锻炼 2. 1 适应证适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和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按NYHA 心功能分类, 心功能Ⅰ级是最佳适应证, Ⅱ、Ⅲ级可适当锻炼, 安静时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足。 一些医师缺乏康复医学知识,片面强调急性早期卒中病人宜限制活动,卧床 静养。 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 小时后即 应进行功能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有益恢复生活处理能力,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 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这也意味着脑血管病病人发病 1 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也有些康复治疗措 施 ,在入院的第一天就可以应用 ,如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感觉输入 ,视、听、触觉刺激等,目的在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临床医学针对的是疾病或病理生理异常;而康复医学直 接面对的是功能障碍,强调积极主动的功能训练而且在生理功能无 法恢复的情况下,强调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并逐渐恢 复实际运动能力。 康复从床上运动开始。 中风患者即使经抢救能存活下来,很多也会留下行动不便等后遗症,如果出 院后家人对他们实行“全面”的照顾,“包办”一切,反而会剥夺他们运动的机会,影响他们的康复。 其实,患者中风后康复得好不好,除了与病情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 患者有没有进行很好的康复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床上康复训练的要点。 床上移动。床上移动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运动,学会后对患者大有裨益。患者 仰卧,双腿屈曲,足底平贴床面,抬高臀部,做俗称“搭桥”的动作。然后根据 需要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回落床面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 全身姿势。开始训练时,家人应在一旁监护,以防出现意外。许多患者初学臀部 会无力抬起,这时家人可以协助,稍微用力帮患者抬高臀部。 床上翻身。翻身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患者自行完成是需要技巧 的。首先要教会患者做攥拳的动作。具体做法是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

中风恢复期的训练 一、站、立位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是指人体维持重心在支撑面上或使重心尽快回到支撑面上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体在静止或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平衡训练就是维持和发展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 (一)基本原则及注意点 1、从最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即从静态平衡(Ⅰ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Ⅱ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Ⅲ级平衡)。 2、当身体各部分处于正确对线关系时,仅需极少神经肌肉活动便能维持直立姿势的稳定。因此在根据平衡效应的程度而设计的一系列训练作业中,治疗重点应在维持正常的支撑面中纠正身体各部的对线。 3、因为重心移动总伴有适当的姿势调整,身体任何部分的运动或移位都可以是失衡的原因。当病人从一种体位转变为另一种体位,或伴伸臂或指向物体时,他需要学习进行姿势调整,其间需要治疗师监测病人的身体对线关系。 4、只有病人在那种体位进行训练,才能很好地重获那种体位下的平衡控制能力。 5、在患者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时,治疗师要给予最大的帮助,使其不致跌到。 6、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 (二)坐位平衡训练 1、训练中心转移的姿势调整 1)轻微的重心转移练习 要求患者将重心经常由一侧臀部移向另一侧。坐位,双手放大腿上,患者将头和躯干从肩上向后方看,然后回到中力位,再做另一侧,或抬头看天花板。 2)重心向患侧转移 坐位,治疗师站在患者面前,一手托患者颈后部以增加安全感,一手帮助患者向侧方,用患侧前臂支撑在身侧的1-2个枕头上。治疗师确保他的肩在肘的正上方,并且颈侧屈,治疗师通过放在颈后部的前臂向下加压,促进头的直立反应。3)重心向健侧倾斜 用重心向患侧倾斜的方式使健侧肘关节接触床,但当回到直立位时,要避免健侧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最新版本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9)疼痛处理

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 功能锻炼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准,骨折部位未出现疼痛为度,活动应为恢复肢体生理功能为中心。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但是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进入恢复期后要准确地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来代替。要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的顺利度,达到关节活动时没有阻碍,再开始恢复关节运动,如与理疗配合,则在理疗后进行功能锻炼。 (二)康复训练分期 1.早期也就是在伤后l~2周内,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等长收缩,就是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2.中期就是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伤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断端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日趋稳定。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端、远程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为目的。伤后5~6周,骨折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3.后期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BrUnnstrom的康复治疗恢复期治疗(4~5期)诱发主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

BrUnnstrom的康复治疗恢复期治疗(4~5期)诱发主动运动训 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 1.利用斜靠背坐起的训练方法患者依靠在斜面靠背上,治疗师摆放好患者的双下肢,再用 双手握住患者的双手,嘱患者坐起的同时,用手轻拉起患者成坐位。 2.坐位下利用斜靠背左右转动的训练方法患者依靠在斜面靠背上,治疗师摆放好患者的双 下肢,再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双手,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背部,嘱患者坐起的同时,用手辅 助患者成坐位,嘱患者双手交叉握住,先向右转动身体,再向左转动身体。 3.坐位保持的训练方法 (1)床上坐位:床上坐位时,患者的髋关节应屈曲至直角,双下肢及躯干伸直(可用枕头叠起,帮助患者躯干成伸直位),双手交叉握住伸肘,将手与前臂放在胸前的桌子上。 (2)端坐位:端坐位时,患者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 持90°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踝内翻。 端坐位的不良姿势表现为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双侧 臀部负重不均。需要及时做出矫正。 (3)轮椅坐位:患者应将臀部尽量靠近轮椅坐面的后部,挺直身体,目视前方。轮椅上可加一 饭桌。患者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轻度背伸,双下肢自然屈曲,双足可 放在踏板上或健足着地,以配合上肢驾驶轮椅。 不好的轮椅坐位姿势是瘫痪的一侧背部斜靠在后方,上肢滞后,髋关节外旋,膝倒向外侧。 可在背部与轮椅之间放置一垫子,使躯干呈对称状,在大腿与扶手之间放置一垫子,抑制髋 关节外旋。 4.坐位平衡训练的意义偏瘫患者坐不稳或者不能坐,主要是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故需进行坐位平衡的练习。前提是要保证正确姿势,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 5.保持独立坐位的训练方法保持独立坐位训练较容易,可坐在床边或坐椅子上练习。也就 是坐位的静态平衡练习,重点是恢复躯干的控制能力,练习中注意要让两侧臀部均等负重, 另外在偏瘫早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致力量不足及肌张力低下等原因,很多患者在端坐位时 都采取了骨盆后倾、脊柱弯曲的姿势,对此,应及早矫正,使患者躯干保持直立,为以后的 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初治疗师辅助站在患者旁边,待要倾倒时予以扶正,随着身体耐力 的提高逐渐增加保持独立坐位的时间。 6.左右方向的平衡训练方法患者坐床边或座椅子上,治疗师位于患者的后方,双手握住患 者的肩部向左右推患者,破坏其平衡以使其恢复平衡。或者向左右旋转患者身体,练习平衡。患者也可以自行旋转身体练习平衡。 7.前后方向的平衡训练方法患者坐床边或座椅上,双脚平放于地面,患者自己身体缓慢前倾,上肢向前移,至将失去平衡再将身体恢复,为避免失去平衡,需前方有人保护。也可前 后推患者身体,练习恢复平衡的能力。 8.膝手位前后方向平衡的训练方法患者取膝手位,治疗师位于患者的侧方,用一只手握住 患者的对侧骨盆部,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患侧上肢肘部,向前后方向推动患者,令患者努力 保持平衡,以恢复前后方向的平衡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