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

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计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交流估计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现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判断),使学生经常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

(二)、复习运算定律。

1、复习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习题复习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平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习,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

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习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习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

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7

一、复习内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四边形。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6、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总复习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总复习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总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总复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课时》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2020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第3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含教学反思)

第3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第2题,第94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加深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认识,会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搭。 2.会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3.培养分类的能力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生2:这些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2.揭示课题。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和找规律。(出示课题) 【复习讲授】 1.复习认识图形。 (1)认识平面图形及用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94页第2题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它们都属于什么图形?

生2:平面图形。 师:对!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3:有小朋友们用这些图形拼搭的小房子、帆、船、人。 生4:我还看到了小朋友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拼一拼。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也来拼一拼,好吗? 生:好! 学生活动: ②4个□拼图,看看可以拼成哪些图形。 ②试着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一个有趣的图案。 汇报、交流、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探讨了图形有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2.复习分类与整理。 (1)出示水果卡片图,进行分类。 师:这是小红收集的水果卡片,你能帮小红把这些卡片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按水果的种类分可以分成3类。第一是苹果,第二类是梨,第三类是桃。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精选4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精选4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实物投影仪。 重点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数,初步体会估数) 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 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看谁猜得最接近。 活动结束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马上停止了。 (教师要走近学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 二、活动二(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师生互动活动。 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学生猜,教师不做评价。 (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数的方法。 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教师边说边抓),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数豆子。 (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 (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2)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进行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3)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教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 三、活动三(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 (一)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法估计。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想办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四、活动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读、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总复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通过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

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1.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2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3 考点分析:能够正确指出一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一)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名称。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总复 第一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复目的: 1.复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通过复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研究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过程:

一、复算法。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肯定他们的答案,小结出方法:想加算减、破十法、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 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回顾与梳理”。 二、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板书课题)教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学生熟练回答。 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一、二题。 三、复加、减法应用题。 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三、四题。

四、课堂练。 1.口算题:从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取。 2.直接写出答案: 12-8、14-6、12-3、16-9、13-6 11-9、12-4、13-9、14-8、14-5 14-7、11-8、15-6、11-7、12-7 16-8、13-5、11-3、18-9、13-8 3.比大小: 15—7○12—4、16—9○13—8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 复目的: 1.通过复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复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精品资料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教学总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食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内容总复(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20以内的加减法。 14-5=16-9=13-4= 12-8=11-6=9-6= 3+5=7+4=5+8= 学生口答。 二、回忆与交换。 师: 1.你认识了哪些数?能按顺序数一数吗? 学生同桌互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32这个数?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除书本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图形表示等。3.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请学生举手回覆,让学生明白比较数的方法。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75-6=□974-20=□4 54+9=□337-8=□935+30=□5 三、数的运算。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纸,上面是100之内的口算题) 2.把你常常失足的题目写下来,说一说计较中应该注意甚么。进位与退位,有没有进位和有没有退位。 3.“50-18”可以解决糊口中的甚么问题?举例说说。 精品资料先让学生互说,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说生活题目。 4.踩地鼠。 (1)54+6=50() (2)73-20=71() (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 (4)23+30﹥53() 5.智慧果。 师:想吃鲜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可以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尝尝? ()+62=68()-40=5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总复习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总复习|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总复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数的认识、简单加减法、简单乘法、简单分数和长短比较等方面。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点,本次复习将分为三个单元:复习数的认识、复习简单加减法和乘法、复习简单分数和长短比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数字、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等数的认识; 2.复习一位数的加减法; 3.复习一位数的乘法; 4.复习小于1的简单分数和长短比较。 2.能力目标 1.能够开始创新思维; 2.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表达互相转化。 3.情感目标 1.建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数的认识; 2.简单加减法;

3.简单乘法; 4.简单分数和长短比较。 2.教学难点 1.长短比较。 四、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2.情景式教学; 3.游戏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数的认识 1.让学生用数码卡片写出各种数字,并组成不同的数字,巩固数的认识。 2.询问学生哪些数字是奇数,哪些数字是偶数。 3.挑选一位学生,领读数字并让其他学生猜数。 4.拿出一些国际著名的时间和日期,了解一下数的用法(例如:常见的时间、岁数、年份等)。 2.复习简单加减法和乘法 1.以比赛的方式向学生出题,让学生迅速答题。 2.利用网格纸,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一位数的乘法。 3.复习简单分数和长短比较 1.用实物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 2.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比较长短,提升学生的视觉识别能力。 4.教学总结 1.对复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第5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第5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回顾巩固第七单元《总复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记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和技能; 3.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第七单元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采用课堂讨论、课堂展示、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激发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热身(5分钟) 通过上课前的小拓展、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复习巩固(20分钟) 1.由学生自主选择复习题目,师生共同讲解和解答; 2.对于第七单元中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比如分数的化简、加减、乘除、比大小等; 3.利用游戏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教材学习(30分钟) 本环节结合课本,通过讲解案例,运用游戏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增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拓展(10分钟) 1.通过拓展课外数学题目,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总结(5分钟) 1.师生共同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小测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安排适当的数学练习,巩固上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对第七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教学不足: 3.改进措施: 七、教学资源 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 •智慧树等电子板书 •学生教材、练习册 •备课笔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最新模板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最新模板 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最新模板1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

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20--+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学习新知. (一)教师谈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学习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一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复习课使用人 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材第92、93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并会比较大小。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回想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汇报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数与代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复习梳理 (一)数与和数的组成 1、数位 课件出示: 想一想: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第三位是()位。 2、数的组成课件出示: 3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小结:一个两位数,十 位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是几就有几个一)

3、数数 师:仔细观察下表,完成表后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百数表 (1)填写空格中的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的百数表 师:比较两个百数表,说说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汇报 完成第(3)题:第7行,从右数第5个数是( ),它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课件出示:说说表中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按照规律写下面空格中的数 从第1行任意选一个数,再从第8行任意选一个数,分别求出两个数的和与差(师生互动完成) 从第1列任意选一个数,再从第9行任意选一个数,求出两个数的差(学生互动完成) (二)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你能读出下面各数吗? 小结:读数时从高位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本册知识要点; 1、能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个数位的名称以及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 、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组第几排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这些简单图形。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饿一致性,在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二、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习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位置 三、考点分析; 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认识计数单位“一”、“十”。 教学对策:对比强化练习,引导学生仔细读题,要求自己必须读题。 对应练习:(1)8个一和2个十是( )。 10个一是( ) 4个十和8个一是( ) 10个十是( ) 9个一和6个十是( ) (2)2个十和5个一是( )。 7个十是( )。 58里面有()个十,()个一 42里面有()个一,()个十 (3)7个十,3个一组成的数是() 8个一,2个十组成的数是()。 2、掌握个位,十位数上的含义。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一个数十位上是7,个位是0,这个数是_____。 (3)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60是由6个( )组成的,90是由( )个十组成。 (5)68里面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8"在( )位上,表示( )个( )。 3、100以内数的读写。 (1)看图写数。略 (2)、写出下面各数: 十四( ) 三十八( ) 七十( ) 四十( ) 六十五( ) 十七( ) (3)、10个一是( ) 4个十和8个一是( ) 10个十是( ) 9个一和6个十是( ) 3个十是( ) 7个十和1个一是( ) 4、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在○里填">"、"<"或"=" 28○27 81○9191○8936○6370○6967○76 40+7○55-5 69-9○40+20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复习目标: 、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学问。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实力,初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对学问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具打算:、卡片。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挚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兴奋吗?要进大门,必需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出示题目:14-5=16-9=13-4= 12-8=11-6=9-6= 3+5=7+4=5+8=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才智爷爷来迎接我们

啦! 二、学问整理。 师:才智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漂亮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许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漂亮,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请小挚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 (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 可能有两种答案: (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视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状况的。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主要包括两个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观察物体、有趣的图形等。 其主要知识点: 1.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 3.图形与几何。 本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儿童,他们研究数学是刚刚入门。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研究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内容,以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1.在复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化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关注研究有困难的学生。 2.把握复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以增加学生研究的负担。

3.初步感触感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研究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1.引导学生主动收拾整顿知识,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他们收拾整顿与复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1数与代数2课时 2图形与几何1课时 数的认识。 1.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理解数的组成。 3.领悟数位和计数单位的不同。 重点: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了解“统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了解数的构成。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这节课我们主要复“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