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考核办法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考核办法

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办法

考核方式:按学号顺序逐一进场应考。考核内容共8项,每位同学通过抽签考其中的一项内容。

考核时间:每人限6分钟内完成。

考核地点:微免实验课上课的实验室

考核内容及要求如下: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血清对倍稀释法

3、玻片凝集试验

4、革兰氏染色法

5、细菌的划线分离培养技术

6、液体、半固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方法(无菌操作)

7、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细菌特殊结构观察

8、抗酸染色法

注:经一次考核不及格者,可在全班同学考核结束后,允许补考一次。补考成绩通过后只计60。

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实验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 实验报告 组长:********** 组员:********** 二零一二年四月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 (一)器材 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 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 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 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 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 (二)试剂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 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 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 三、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 1、麦康凯培养基 (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

(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将两 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 15~30min。待冷却至50 ~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 (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 (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 (1)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 (2)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调节pH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待冷却至50 ~ 55℃时,倾注平板。 4、液体培养基(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装入大试剂瓶中,不加琼脂,不分 装) (二)病料取材 在病猪死亡后,首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 在,未发现,则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对其进行生理解剖,观察其病理特征 现象,取出病猪的十二指肠、胃、肝脏三处的组织物,并注意组织的完 整性,用储物袋密封保存。 (三)细菌粗培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54 课程学分: 2 先行课程:生理学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 参考教材: 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07月(主编:刘晓波) 2.《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主编:沈关心) 3.《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9年02月(主编:曹英林) 一、课程性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在医学美容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为专业课做好前期铺垫的作用,是学习美容皮肤科学基础及医学美容技术的必修先行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与免疫的基础理论,明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在皮肤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的新思维,为从医学美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技能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微生物学在医学美容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熟悉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有关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运用,为更好的发展专业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三)素质养成目标 1.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智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独立实验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3.体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微生物学 绪论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概念、特点、命名及分类。 2.熟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范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微生物与人类和医药学的关系。 2、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3、免疫学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二)教学难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免疫学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 三、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为了准确、公平和客观地评定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全面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制定实验成绩考核评定方法: 第一条《植物生物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免疫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I 》、《生物化学实验II 》、《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科学专业实验》、《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物制剂实验》、《药理学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习惯成绩占10%;实验预习考试成绩占10%;实验操作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10%;实验设计成绩占20%。制定实验习惯规定21 条,违反每条规定扣0.5 -5 分;对实验习惯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1 -2 分的加分。实验习惯成绩总分为10 分,扣除满10 分者;或实验预习考试成绩达不到6 分者,视该科实验成绩为不及格,重修该门实验课程。 第二条《研究创新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创新实验习惯成绩占10%;实验方案设计成绩占30%;创新实验操作成绩占40%;创新实验论文成绩占20%。创新实验习惯成绩不及格者该科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第三条《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成绩评定方法:植物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8%,生理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8%,微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12%,遗传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8%,细胞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12%,免疫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8%,生物化学实验I理论考试成绩占20%,生物化学实验U理论考试成绩占12%,分子生物学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12%。 XX 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 2月26日(制定人:XXX修订人:XXX

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202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生、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为后续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病、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了解医学微生物的致病、传播、诊断及

与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同时也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为后续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信念。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明确学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目的及意义,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等);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理解临床常见微生物的致病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理解微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有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军事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过程中,能主动阅读国外专业书籍和杂志论文,提高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2.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课教学,学生能够打牢专业理论基础,感受医学免疫学知识构成和逻辑体系,同时获取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在实验课教学,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师、学生的双边互动,学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养成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使其具有医学道德责任感,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在实训中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流

浅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考核体系改革

浅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考核体系改革 作者:吴珍珍潘丽红李帆张伟胡梅梅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2期 摘要:构建新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代替传统的实验考核,在理论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面对面的现场考试,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实验考核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在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树立无菌操作的意识。在我校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考核中,对学生进行的实验成绩的考核,主要是实验报告的书写及实验的出勤率等,显然它并不能合理地评价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近年来构建新的实验考核体系,在理论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面对面的现场考试,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现行课程考核的现状分析 考核观念落后:以往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理论占60%,平时占40%,而平时成绩中实验占30%。而实验成绩往往单纯地以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出勤率作为评价依据,而往往实验报告存在大量抄袭现象,不能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这样就造成了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态度不端正,产生“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想法,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无菌操作意识不强,动脑和动手少。 2.构建理想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实验的主动性。 理想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且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基本技能,相对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1]实验考核方法由单一的实验报告为主转化为实验知识的理论考核和形态学鉴定、操作考核、实验报告等多种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了避免那种“重理轻实”的现象发生,我们将实验成绩列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占30%。[2]作者对2012级护理专业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尝试。实验的理论考核,提前把相关题目录入题库,考前在题库中抽题考核。而技能操作考核,每次考前《病免生物学与免疫学》全体理论和实验教师通过认真讨论:从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实验操作技术中如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染色法,细菌的接种技术,药物敏感试验等随机挑选了1项具有本课程代表性的基本技术,并统一技能操作考核的详细的评分标准,以减少监考老师评分的随意性与主观性。考前一周在学生中公布操作考试的详细的评分标准,并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复习。考核时每个考场设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而免疫学则是研究生物体对外来物质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机制的学科。这两个学科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及其进一步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基础概念、技术 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 实验1: 细菌染色 实验目的:学习电子显微镜观察菌类细胞结构。学会革兰染色和酸碱染色方法。掌握细菌的染色方法。 实验步骤: * 用牛津载玻片分别刮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制作涂片。* 对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酸碱染色。 *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2: 病原体的分离鉴定 实验目的:学习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掌握菌落特征、生长特性等基 本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 * 用含有富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将样品进行扩散、切斜或点状接种。 * 观察菌落形态、颜色、边缘、透明度、质地等特征,用肉眼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 * 利用生物学技术手段对鉴定初步结果进行验证,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3: 病原体的药敏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方法。了解不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实验步骤: * 将多种抗生素涂在琼脂平板上。 * 用红色J型平板法或K孔法对细菌进行敏感性实验。 * 在J型菌落平板上观察防护圈直径,并计算药敏圈的直径。 * 在K孔实验中通过观察产物浑浊度变化来计算细菌的生长与抑制情况。 结束语 本课程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对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借此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在第二学期。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正常人体结构》、《医用化学》后续课程有《基础护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四、设计思路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医学知识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五、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悉常见病原生物的种类和主要生物学性状; (2)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传播途径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和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基础知识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基本应 用; (4)掌握病原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操作基本要求,建立无菌观念,为掌握护理操作技术打下基础; (5)能初步辨认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 (6)能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7)能了解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相关概念; (2)会做简单的病理分析。 (3)能初步辨认常见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 (4)能熟悉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5)能了解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理论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 (3)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参考学时48,参考学分3 七、课程内容 项目/单元设计 单元内容1:医学免疫学基础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必设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及实验教学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本课程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各项基本技能。本书结合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编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并附有一定量的思考题。本书依教学进程安排实验次序,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学时:4学时 形态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细菌分布检测、理化及药物因素对细菌影响的检测 (一)细菌分布的检测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熟悉细菌菌落的观察及计数方法。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正常人体的分布,增强无菌观念。 【实验原理】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细菌存在。通过本次实验理解微生物学科实验中强调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和感染的重要性,为今后在医疗实践中建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打下基础。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和器材:无菌平皿、普通琼脂平板、血平板、高层琼脂培养基、微波炉、无菌吸管、胶帽、酒精灯、打火机、无菌试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自来水或纯净水、生理盐水等。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1.空气中细菌分布的检测——沉降法 (1)取一个普通琼脂平板并作好标记。 (2)置于实验室某处,揭开盖。操作时不要用手接触培养基,以免造成结果误差。 (3)让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30min,然后盖好皿盖,置37℃生化培养箱内培养18~24h。(4)取出观察并纪录结果。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 【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玻片、毛细管移液管 打孔器 【试验步骤】:(1)将溶解的离子琼脂冷却至450℃,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 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被固化并制成凝胶板,然后在适当的距离穿孔。(3)将待测可溶性抗体滴入孔中。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 在370C培养箱中观察沉淀环24小时。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mm。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 白色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 当抗原相遇时,以适当的比例形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第1页,共6页 实验二 【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

电影等 [试验步骤]: (1)做一张幻灯片,在左右两边做标记。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3)在两侧尿液中 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 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关于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 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阴性。[实验分析]:(结合实验 原理) 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显著升高。尿液中的hCG与添加的抗hCG结合,消耗抗hCG,使 添加的hCG乳胶抗原不再与抗hCG结合,乳胶抗原无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因此,液滴呈现出均匀的乳液,这是乳胶的间接凝集抑制的阳性反应。 非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极少,不足以抑制抗hcg与hcg乳胶抗原发生间接凝集 反应,所以出现乳胶颗粒的凝集,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阴性反应。 第2页,共6页 实验三 【实验名称】:细菌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头 【实验材料】:显微镜、雪松油、二甲苯、透镜纸、球菌标本、芽孢杆菌标本、弧菌 标本片、荚膜标本片、芽孢标本片、鞭毛标本片 [测试步骤]: (一)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 1.用油镜观察时间线。聚光器可以升起,光圈可以打开。 2.向试样中加入一滴焦油。 3、眼睛从镜筒侧面观察,同时缓慢将镜筒调至镜头浸入香柏油中(勿接触标本片)。4、眼睛移至目镜。先用粗调焦螺旋缓慢将油镜调离标本玻片直至观察到模糊物象, 然后使用精细聚焦螺钉使物体图像清晰。观察

安师大微生物学实验考核题库(刘爱民微生物实验指导)

1、观察什么微生物需要用油镜,为什么? 答:要看到经染色的细菌的形态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构造,最好使用油镜头。 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物镜之的介质不是一层空气,而是一层油脂,称为“油浸系”。利用油镜的目的是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用油镜观察要注意什么?滴的是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使用油镜前要先擦拭镜头,注意镜头与载破片的距离。 使用油镜时,需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这是因为油镜的放大倍数较高,而透镜很小,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物体(玻片→空气→透镜)时,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而散失,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较暗,物体观察不清。如在透镜与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射率(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物象清晰 3、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菌是无菌的 答:配好的培养基如果不立即灭菌,微生物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滋生,最后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培养基营养物质流失,培养基变浑浊。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37摄氏度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无菌生长即可。 4、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 答: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5、高压蒸汽灭菌方法温度,压力,时间 答:0.1MPa,121.3度,15---30MIN 6、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加热,机理 答: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呈无色透明状).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再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上的染料则难以渗出,故仍保留原有的颜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孢,便于观察。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当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malachite green)或碱性品红(basicfuchsin)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而且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或衬托溶液(如黑色素溶液)处理,则菌体和芽孢易于区分。 7、观察青霉、曲霉时,为什么要把所取材料放在水中漂洗后再做水装片? 答:因为青霉和曲霉产生了很多孢子,在制作成装片前,用水漂洗掉一部分孢子会使实验观察效果更佳。 8、酵母菌观察时用美兰染色能区分死、活细胞,其原理是什么? 答: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兰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考核说明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考核说明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科类专业(专科)的一门基础课。包括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两门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抗原性异物、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发病机理、诊断、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变异、致病机制与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及传染病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考核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级。掌握内容为本学科基本知识,考核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重点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熟悉内容为教材重点和部分难点内容,考核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忆其知识要点。以上两部分作为教学和考试的主要内容。了解内容为教材部分难点内容、非重点、自学内容或学科进展,不超过考试内容的5%。 以下将有关考核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1.考核对象:电大医科类护理学专业专科生。 2.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科护理学专业(专业)《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制。 3、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要求从高到低依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4、考核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 1)形成性考核:由计分作业和实验构成,其成绩占结业考核总成绩的20%,即形成性考核的成绩满分为20分。其中计分作业布置四次。通过作业本的形式下发,由辅导教师负责批改。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每次的正确率达到60%(及格标准)记3分,四次作业共计12分。实验由各地根据实验条件安排,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科统设课实验指导汇编》中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实验中选做。但作业本后所附的4项实验为必做实验,每次实验记2分,总分不超过8分。未按考核要求完成作业及从未参加实验者,或形成性考核成绩低于12分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实验目的 和要求 一、实验前务必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等,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以保证实验在预期内完成。 二、实验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严防污染和感染。 三、对示教实验联系理论认真观察。对光镜下标本不得擅自挪动视野,其他示教标本看后必放回原处。对录像教学应作重点、简要的笔记。 四、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若与理论不符,要加以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 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说明问题简单扼要。 实验室规则 1. 非实验必需品禁止带入实验室。 2. 穿白大衣,按规定就坐。 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不得高声谈笑、

乱动物品或随便走动。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或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也不要用手搔抓抚摸机体。 5. 实验时若不慎发生皮肤创伤,或病原菌污染衣物、卓(地)面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6. 实验所用的玻片、试管、吸管等,用后应随即投放盛有消毒剂的指定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池中冲洗。 7. 每次实验完毕,按实验要求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清扫卫生;离开实验室时,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对白大衣经常清洗消毒。 油镜的使用 和维护 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 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

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案.docx

现代生物学实验(三)一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案课程名称: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 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Laboratory 课程编号:110026 课程学时:108学时 课程学分:3.0学分 教师姓名:郑忠辉张连茹鄂小兵 前导课程:微生物学(理论课) 教学方式:实验及技术理论讲授 考试方式:平时考核+笔试+实验操作考试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为从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要做好实验课前的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要仔细思考和分析;认真做好每次实验的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工作。 二、主要实验内容 1.土壤细菌的分离及总数测定 2.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3.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测定 4.海洋放线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5.酵母胞外多糖的发酵及其测定 6.经典血清学反应 7.巨噬细胞的收集和观察 8.免疫标记技术 三、主要教学方法 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结合课堂讲授、示范操作及多媒体教学。 四、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1、林加涵等主编.现代生物学实验(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编补充讲义

主要参考书: 1、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沈萍等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柳忠辉等主编.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五、实验项目 模块1:土壤细菌的分离及总数测定 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2、土壤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3、土壤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模块2: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1、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细菌的芽抱染色 3、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4、糖发酵试验 5、甲基红试验 6、伏-普试验 7、柠檬酸盐试验 8、细菌的快速鉴定(细菌自动鉴定系统BBL CRYSTAL) 9、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模块3: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测定 1、中和剂的选择 2、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定量测定 模块4: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1、放线菌的选择分离与计数 2、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3、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 模块5:酵母胞外多糖的发酵及其测定 1、酵母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尝试指导目录 尝试一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测〔2学时〕 尝试二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 尝试三肠道致病性细菌的别离与鉴定〔4学时〕 尝试四抗酸染色〔2学时〕 尝试五寄生虫学尝试〔2学时〕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尝试 序言 本尝试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安定课堂内容,并在掌握系统理论常识的根底上,学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底子操作技能,通过尝试加强无菌概念,培养独立工作和阐发问题的能力,为此后有关的疾病诊断与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本尝试指导共包罗五个试验工程,共计教学12学时,按教学方案及大纲要求供我院中医学专业、针灸按摩专业、骨伤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使用。

实验室规那么 本门学科尝试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如果不慎发生不测,不仅自身可能遭致传染,并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进入尝试室必需遵守以下规那么: 1. 非尝试必需物品,不准带进尝试室。 2.进入尝试室必需穿工作服,按规定就座,保持肃静。 3.上尝试课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大声谈笑及乱动物品,禁止抽烟和进食。 4.尝试时听从老师指导,安稳树立无菌不雅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假设发生菌液污染,损坏物品等变乱,应当即陈述老师及时处置。 5.尝试顶用过的染菌器材如吸管,试管和用过的玻片等应及时放人含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成在水槽里冲刷。6.庇护公物,节约使用尝试材料;注意安然使用水、电、煤气。7.尝试完毕,按要求整理器材物品,清扫卫生。脱下工作服,消毒洗手后,离开尝试室。 8.作业应在规按时间内完成,尝试陈述要求简洁扼要,笔迹清楚,画图力求正确、客不雅。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 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 工具。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 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 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课程讲授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一门医学底子课,其包罗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及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免疫学的抗原、免疫球卵白、补体、免疫应答、抗熏染免疫和超敏反响等免疫学底子内容。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康健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和防治。免疫学底子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效、种种免疫应答产生生长纪律,以及免疫学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熏染与免疫相互干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要领及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一门医学底子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因此,本课程着重根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知识奠基病原学和免疫学的底子。 本大纲适用于照顾护士专科和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查验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专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效、及产生纪律。 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查抄的特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明问题、视察问题息争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 1.凭据掌握、熟悉二个条理,影象、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结果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宁静时结果占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