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考核方式

《微生物学》考核方式

微生物学理论课考核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两部份:

(1)测验理论知识:平时学生在空余时间自己应用“微生物学导师系统”上机分章节复习测验,熟悉概念,理清关系,掌握规律;教师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期末应用“微生物学导师系统”的测试功能测验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或从试题库中抽提出卷。

(2)测验综合能力:学期中旬给学生布置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应用所学知识,积极发挥创新思维能力,设计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用的微生物新产品,学期下旬以项目可行性报告形式写出研制该产品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开发情况、研究路线、生产工艺、产品形式、产品质量标准等,期末以答辩形式开展课堂讨论,进行项目的论证。

2.成绩评定:

成绩分布分4部份:

(1) 平时成绩(10%)包括:上课纪律、上课发言、平时上机复习等。

(2) 项目报告书(40-20%)包括:查阅资料的全面性,设计思路的条理性,项目内容的新颖性,实验方案的科学性。

(3) 答辩情况(10%)包括:介绍项目的条理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PPT质量。成绩由各班级学生推荐5位同学组成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学生参加答辩的态度6-1分;PPT质量2-1分,介绍及回答问题2-1分。

(4)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40-60%):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原则,允许学生多次测验,以最高得分记入成绩。

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法:平时实验考核和期末总考试相结合。

(一)平时考核(占总成绩60%)

平时根据学生预习、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情况,以5分制给每位学生打一个成绩,待全部实验结束时,给出一个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

其中实验报告占50%,其它考核内容占50%。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课堂提问:在讲解实验原理、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不能正确回答者记分降一级。

(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多次操作不正确者记分降一级。

(3)实验结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必须给教师检查,由教师签字后方可结束实验,对于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要求重做,多次重做结果不符合要求者记分降一级。

(4)实验态度:包括学生迟到、早退、清洗实验用品、值日等,态度不好者记分降一级。

(5)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实验记录翔实,结果分析准确,思考题回答正确,撰写不详实则记分相应降级。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实验课结束后进行一次考试或随堂考试。

(1)考试办法:采取学生抽签方式,每位学生从实验题库中抽取一个笔试题和一个操作题。每位学生的题均不同。笔试题考核应知应会内容。笔试题和操作题各占50%,得出期末考试成绩为总成绩的40%。

(2)考核标准:各实验要求掌握的内容,对于应知应会作出相应的扣分,5分制。

智慧树知到《微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至今仍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巴氏消毒法的发明人是()A:Antoni van Lee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E. BÜchne 答案: Louis Pasteur 2、最早观察到细菌存在的是() A:Antoni van Lee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E. BÜchne 答案: Antoni van Leewenhoek 3、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的发明者是() A:Antoni van Lee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E. BÜchne 答案: Robert Koch 4、微生物经典分类法中的依据为() A:细胞的形态和习性 B:细胞组分

C:蛋白质 D:核酸 答案: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 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法国的() A:Antoni van Lee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E. BÜchne 答案: Louis Pasteur 6、微生物的共性中最根本的是() A:体积小,面积大 B:吸收多,转化快 C:生长旺,繁殖快 D:适应强,易变异 E:种类多,分布广 答案: 体积小,面积大 7、微生物的系统分类单元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为()A:门 B:纲 C:科 D:种 答案: 种

8、生产、科研中使用最多的分类单元是() A:科 B:属 C:种 D:菌株 答案: 菌株 9、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 A:非典 B:流感 C:艾滋病 D:高血压 答案: 非典,流感,艾滋病 10、微生物难以认识的主要原因有() A:个体微小 B:群体外貌不显 C:杂居混生 D:与事物表象因果难联 答案: 个体微小,群体外貌不显,杂居混生,与事物表象因果难联11、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的指标主要包括() A:形态 B:生理 C:生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要点

微生物分类系统,命名法则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常见细菌的拉丁文名称(形容词形式)Virus (名词形式)+种名命名法则——双名法:属名(病毒)原核生物Bacteria(细菌) Archaea (古菌)Algae (藻类)真核生物Fungi (真菌:酵母、霉菌)Protozoa (原生动物)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Miu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细菌如果只鉴定到属,没鉴定到种,则该细菌只有属名,属名后加sp(单数)或spp(复数)如:Bacillus sp. 微生物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种类繁多3,分布广泛4,繁殖快、易培养5遗传特性易发生变化 病毒的特点1,个体极小2,没细胞结构,含单一的核酸3,专性活细胞寄生4,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结构1,病毒主要由核酸内芯和蛋白质衣壳构成,有些还具有囊膜。2,有些病毒只仅具有核酸或蛋白质。 病毒的溶原性:噬菌体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温和噬菌体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随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生长。 细菌的主要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特殊结构及理化性质(荚膜、粘液层、衣鞘、菌胶团、鞭毛、菌毛、芽孢) 革兰氏染色机制主要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G+菌与G-菌等电点不同渗透学说: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化学学说:G+菌与G-菌核糖核酸镁盐含量不同。染色方法:涂布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放线菌形态和结构 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原核结构;抗生素生产菌种。放线菌的菌体为单细胞菌丝。菌丝体分三类: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研究古菌的意义研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开发利用嗜极微生物的酶并应用于科研、生产;利用嗜极微生物对极端条件下的污废水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 原生动物分类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 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1, 轮虫是水体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2,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3,寡毛类动物:红斑顠体虫:能够蚕食活性污泥;颤蚓、水丝蚓:是水体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能够富集重金属4,浮游甲壳生物它们是河流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 毛酶的特点:其菌丝白色,腐生,极少寄生,毛霉的生活史有无性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它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常用于制作腐乳,有的种用于生产柠檬酸和转化甾体物质。 根霉的特点:大部分菌丝为气生菌丝,生长迅速。根霉分布广,产糖化酶能力强。民间用根霉和酵母菌混合作为甜酒曲,工业用它作糖 青霉的结构:菌落质地多样,常有放射性皱褶及特殊气味;菌丝有隔膜,无足细胞和顶囊;形成独特的帚状枝。特点:用于生产酶制剂、有机酸,同时也是霉腐剂。

《微生物学》考核方式

微生物学理论课考核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两部份: (1)测验理论知识:平时学生在空余时间自己应用“微生物学导师系统”上机分章节复习测验,熟悉概念,理清关系,掌握规律;教师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期末应用“微生物学导师系统”的测试功能测验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或从试题库中抽提出卷。 (2)测验综合能力:学期中旬给学生布置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应用所学知识,积极发挥创新思维能力,设计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用的微生物新产品,学期下旬以项目可行性报告形式写出研制该产品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开发情况、研究路线、生产工艺、产品形式、产品质量标准等,期末以答辩形式开展课堂讨论,进行项目的论证。 2.成绩评定: 成绩分布分4部份: (1) 平时成绩(10%)包括:上课纪律、上课发言、平时上机复习等。 (2) 项目报告书(40-20%)包括:查阅资料的全面性,设计思路的条理性,项目内容的新颖性,实验方案的科学性。 (3) 答辩情况(10%)包括:介绍项目的条理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PPT质量。成绩由各班级学生推荐5位同学组成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学生参加答辩的态度6-1分;PPT质量2-1分,介绍及回答问题2-1分。 (4)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40-60%):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原则,允许学生多次测验,以最高得分记入成绩。 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法:平时实验考核和期末总考试相结合。 (一)平时考核(占总成绩60%) 平时根据学生预习、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情况,以5分制给每位学生打一个成绩,待全部实验结束时,给出一个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 其中实验报告占50%,其它考核内容占50%。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医学微生物学考核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考试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课考核和实验课考核,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卷面部分考核于课程接束实习后进行。其中理论课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以7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总成绩,实验课考核成绩满分为30分,以100%计入本门课程考核总成绩。 一、理论课考核标准: 1.采用闭卷卷面笔试形式,卷面总成绩为100分,考试试卷分为A、B两种试卷。 2.考核题型分为四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为单选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本门课程要求本科学生掌握英文专业术语,因此卷面考题上会出现相关的专业术语英文单词,要求学生进行中英文医学单词互译。 二、实验课考核标准: 1.实验课考核以考查方式完成。 2.实验考查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共考查4次,每次5分,总分:20分)、实验操作(5分)、出勤和值日(3分)及课堂提问(2分)组成。其中实验报告撰写格式要求如下:要求学生按论文格式书写,图表规范,没有错别字。 3. 实验考核着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考查学生: (1)学习态度; (2)生物安全意识; (3)对微生物学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的掌握; (4)对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致病性研究技术的掌握; (5)撰写实验报告(最初级的科学小论文)的能力。 三、考题与考卷分析: 每学期考试接束后,按照学校教育处统一要求,登陆北京大学医学部试卷分析系统,对所有考生的每一份试卷,进行该份学生试卷实际答案的逐题录入与分析。依据学生答题情况,计算出考题各类参数,以考查考题安排是否合理,考题使用是否合理。通过对学生答案情况的统计,计算考卷各类参数,以了解考卷组合是否合理。 四、学生成绩分析: 1.考试后统一登陆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生考试考核成绩的录入,学生个人成绩自行登陆查询。 2.学生成绩分析的内容包括:

安师大微生物学实验考核题库(刘爱民微生物实验指导)

1、观察什么微生物需要用油镜,为什么? 答:要看到经染色的细菌的形态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构造,最好使用油镜头。 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物镜之的介质不是一层空气,而是一层油脂,称为“油浸系”。利用油镜的目的是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用油镜观察要注意什么?滴的是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使用油镜前要先擦拭镜头,注意镜头与载破片的距离。 使用油镜时,需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这是因为油镜的放大倍数较高,而透镜很小,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物体(玻片→空气→透镜)时,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而散失,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较暗,物体观察不清。如在透镜与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射率(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物象清晰 3、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菌是无菌的 答:配好的培养基如果不立即灭菌,微生物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滋生,最后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培养基营养物质流失,培养基变浑浊。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37摄氏度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无菌生长即可。 4、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 答: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5、高压蒸汽灭菌方法温度,压力,时间 答:0.1MPa,121.3度,15---30MIN 6、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加热,机理 答: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呈无色透明状).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再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上的染料则难以渗出,故仍保留原有的颜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孢,便于观察。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当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malachite green)或碱性品红(basicfuchsin)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而且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或衬托溶液(如黑色素溶液)处理,则菌体和芽孢易于区分。 7、观察青霉、曲霉时,为什么要把所取材料放在水中漂洗后再做水装片? 答:因为青霉和曲霉产生了很多孢子,在制作成装片前,用水漂洗掉一部分孢子会使实验观察效果更佳。 8、酵母菌观察时用美兰染色能区分死、活细胞,其原理是什么? 答: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兰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变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畜牧兽医专业) 一、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为满足畜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兽医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各种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检测技术,诊断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为社会培养技能性强的适用型人才。 (一)课程性质 《动物微生物学》主要讲授动物微生物学及家畜传染病病原体有关的微生物基础知识、传染与免疫的基础理论、畜禽主要病原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当前国内外最新检验技术,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有机结合。动物微生物知识是为学生掌握疾病预防与检测技术、畜禽环境生管理技术和兽医诊疗技术奠定基本理论和技术基础。该课程主要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与《家畜传染病学》、《动物检疫检验》、《生物制品》等课程相衔接,该课程在畜牧兽医等专业多门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承上启下、桥梁纽带作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动物微生物基础、免疫学基础、动物微生物应用等三个知识模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利用《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为畜牧兽医生产服务。 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 践技能训练及实验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基本上独立完成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 (二)课程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综合学生、就业、生产实际三方面考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结合岗位实操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将课程内容进行拆分整合,使课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把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以适当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 真负责、求真务实的严谨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 理论学时:42学时 实验学时:30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适应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教材: 微生物学,袁生主编,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国家规划教材)参考教材: 1、《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主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国家规划教材) 2、《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熟悉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了解国外微生物学最新进展及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以细菌、真菌、病毒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主要特征; 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的知识; (2)熟悉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特点; 熟悉微生物育种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微生物生态及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系统发育与分类。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 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 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的发展史 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 b细菌细胞的构造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 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 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缺壁细胞 四类缺壁细胞 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 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d. 支原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组成:基体、钩形鞘、鞭毛丝 靠鞭毛丝旋转而动,其动力来自质子动力,由细胞膜内外质子浓度差和电势差决定。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后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1)多层膜结构,通透性很差。(2)组分:水分少(5%),DPA(吡啶二羧酸),富含疏

《微生物生物学》试题 博士

2002年10月 1.土壤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简述构建微生物基因工程菌的科学思路与实践路线。 3.简述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类型及特点。 4.以E. coli为例简述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类型及特点。 5.以λ噬菌体为例,简述其溶源、溶菌作用的机理及过程。 6.简述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7.简述诱变法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思路、方法。 8.简述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举例) 9.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特点。 10.古细菌的特点。 11.芽孢杆菌的应用。 12.微生物基因测序的研究进展。(年年必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9201553.html,) 2003年试题:2002年的3、4、5、7、8、10、12及 1、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原理及应用。 2、简述微生物生长速率关系(N、G、t关系)。 2004年上半年博士生《微生物学》考试 1.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真菌有性无性繁殖类型及特点 3.M吸收营养物质类型及特点 4.微生物测序及其意义 5.已知某微生物产生某酶,需要得到大量该酶,如何操作,谈谈技术路线6.发酵工业危害噬菌体,如何检验、预防、治理 7.溶源、溶菌机理与过程 8.细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特点 9.土壤M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10.代时计算(注:延滞期时间不需要计入) 2006年博士生资格考试 1、噬菌体表面展示原理及应用? 2、酵母双杂交的原理及应用? 3、微生物一个新基因的功能,如何仔细深入研究该蛋白功能? 4、噬菌体溶原裂解机制? 5、呼吸类型 6、耐苯酚或重金属Cd微生物的筛选策略? 7、工业发酵中,噬菌体污染原因、检测及防治? 8、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关系? 9、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10、DNA损伤修复机制以及与突变的关系?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一.绪论 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 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 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六界系统:占4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 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 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 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 (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 (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 二.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细菌 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um。1m=103mm=106um=109nm. 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宽 0.5um。最小到最大: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 (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 (3)屏障保护功能 (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 (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主要成分肽聚糖,磷酸壁肽聚糖,脂多糖 肽聚糖层数,壁厚度20,20~80nm 2~3,10~15nm 外膜无有 周质空间窄宽 孔蛋白无有 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 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 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 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阴性:肽聚糖含量与交联程度较低,层次也少,故其壁较薄,壁上的孔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 合物极易洗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细胞成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 6.鞭毛:所有弧菌、螺菌和假单胞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细菌鞭毛是一端连 于细胞,一段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阎松;郭祯;顾晓洁;董学伟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17(37)6 【摘要】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In this paper,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assessment method was explored,and the concrete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ects were discussed. A combination of examination,class performance, homework,group discussion and course paper was performed in the course assess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 accelerated the students changing their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strengthened their mastery of knowledge,improve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terature searching,made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inspired their bas ic research ideals,and cultivated the students′ team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assessment progress of micro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roughout the whole course of study,and achieved an ideal teaching effect.%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索,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课程改革成效.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核,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考评方式与标准

医学微生物学考评方式与标准 医学微生物学考评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理论课考核和实验课考核。两部分考核成绩分别为100分。实验课考核在实验课结束进行,理论课考核在理论课和实验课全部结束后进行。 一、理论课考核标准: 1.理论课成绩采取百分制,其中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分数为85分;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与教师互动及学习态度占5分;课内随堂测试占10分(至少3次课堂测验)。 2. 考试试卷分为A、B试卷,基础医学院教务科随机抽取一套作为考试试题。 3.考核题型为:选择题(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4.理论课教学要求五年制学生掌握专业英文术语,卷面会包含重要专业英文单词考题。七年制学生采取全英文教学,因此试题为英文试题。 二、实验课考核: 1.实验课考核以考查方式进行。 2.实验课成绩包括: ①实验报告:共考察5次,各5分,共25分。 ②实验操作:5分 ③课堂与教师互动及学习态度:5分 ④出勤:5分

⑤实验课笔试考试:给出跟实验课相关试题,学生设计试验 程序(30分); ⑥实验课操作考试: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利用油浸镜观 察标本和辨认标本;格兰染色及观察结果。(30分) 三、试卷分析与学生成绩分析: 1.每学期理论课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教务部门要求,分析试题中所学各部分(微生物学总论、细菌学各论、病毒学各论和真菌学)知识所占的比例及难易程度。 2.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学生各部分内容成绩统计,分析各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经教学秘书汇总整理后,及时反馈给各位授课教师,并在教研室教学会议上总结本学期教学情况,经所有教师讨论后修订教师的授课方案、授课内容和学时分布等相关要求。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遗传代谢规律、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学会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独立科研能力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授、自学、作业、参观和期末考试。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

论联系实际,引入科研和生产实例,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构造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及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讲授课程知识,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微生物、微生物学定义;

南开大学2021年9月《微生物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20

南开大学2021年9月《微生物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1. 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天王补心丹君药为( ) A.酸枣仁 B.生地黄 C.丹参 D.当归身 E.天冬天王补心丹君药为( ) A.酸枣仁B.生地黄C.丹参D.当归身E.天冬 B 3. 酵母菌生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能时,是没有线粒体的,一旦把它转移到有氧条件下,因呼吸产能的需要,就会形成大量的线粒体。(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4. 诱变剂可提高菌种的回复突变率。(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细菌 参考答案:B 6. 下列C/N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不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效氮的是( )。 A.C/N>100 B.C/N>80

C.C/N>50 D.C/N=25~30 E.C/N<10 参考答案:ABCD 7. 不会引起低血钾的药物是 A.螺内酯 B.噻嗪类 C.呋塞米 D.依他尼酸E.环戊氯噻嗪 不会引起低血钾的药物是 A.螺内酯B.噻嗪类C.呋塞米D.依他尼酸E.环戊氯噻嗪A 8. 营养物质从胞外运输到胞内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也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被动运输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参考答案:A 9. 以下列的哪种微生物作为遗传规律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 A.粗糙脉孢霉 B.E.coli C.青霉菌 D.酵母 参考答案:A 10. 测定活菌活细菌数量的方法:( ) A.显微镜直接测数法 B.比浊法 C.稀释平皿测数法 参考答案:C

【OBE课程改革】《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OBE课程改革】《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2.课程简介:《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生态,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保鲜中的有害影响和控制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可培养学生食品行业从业责任心,树立崇高的使命感以及较高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3.授课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 二、课程教学与创新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痛点、堵点及现有学情分析,我们采用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及策略,强化教学效果,解决目前存在教与学中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相较于传统教学主要着眼于具体课程内容教学,我们先解决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教师教学中应重视目标结果导向,从生活实例、具体工作岗位职责、考研应试等方面引起学生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针对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不知道如何高效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讲授课程内容外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其找到既适合课程又适合个体的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后,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们将每个知识模块与未来可能从事的食品行业相关岗位对应起来,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应用点,精准导向,提升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之间的匹配度。 同时,对于课程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鼓励其参与综合实验及科创实践,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升课程应用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微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

某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1183)

某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程》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230分,每题5分) 1. 在芽孢萌发前,可用加热等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活化,这种活化过程是可逆的。() 答案:正确 解析:杀灭芽孢时通常会使用加热等方法使其活化,也可通过人为制造恶劣条件使其重新形成芽孢。 2. 为较长期保持牛奶、果酒和酱油等食品不变质,应采用巴氏灭菌法。() 答案:错误 解析:为较长期保持牛奶、果酒和酱油等食品不变质应采用防腐的方法。 3.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答案:错误

解析: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的核酸都可以是DNA或RNA。 4. 细菌计数板每小格的体积是120000mm3。() 答案:错误 解析:细菌计数板中每个大方格容积为0.1mm3,其中包含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故每小格的体积是14000mm3。 5. 同一种微生物细胞中不同蛋白质的mRNA的稳定性相差很大,mRNA的稳定性是影响翻译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基因的表达量与mRNA的半衰期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基因的表达量与mRNA的半衰期成正比例关系。 6. 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可在121.3℃加热 20min即可。() 答案:错误 解析: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应进行低压灭菌,可在115℃加热35min。 7. 在同一水样的水质检测中,所得的BOD和COD数值是相等的。 () 答案:错误 解析: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温度下,微生物氧化 每升废水中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单位mgL。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中可被氧化的物质(主要为有机物)被强氧化剂氧化所消耗的 氧量,单位为mgL。对于同一废水,其COD和BOD的数值并不相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