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盐池.暮色

甘盐池.暮色

甘盐池.暮色

甘盐池·暮色

——微草暮山似城郭,

遥见烽台列。

犹藏十万甲,

只待狼烟升。

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湖泊

1、青海湖 亦作Ch’ing Hai、Tsing Hai或Qing Hai,英语作Blue Lake。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在青海省东北部。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5公尺,最深32.8公尺。西北有布哈河注入。近年湖水位有下降趋势。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运城河东历史名人集

河东历史名人集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 ——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 文字:吴民方 序 运城市旅游局局长安三法 巍巍河东,雄踞晋陕豫金三角。孕中条之秀气,毓大河之神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数千年来,名流辈涌,灿若星河。或建都兴邦,或文治武功;或著书立说,或驰战疆场;或泽被苍生,或流芳千古……,揽时代风云者,不可胜数。后人择其杰出者,共得44位,于南风广场之北,历史长廊之上,镂诸金石,雕其塑像,以扬其美名,人所共抑。 今日运城,生机勃勃,日新月异。旅游业适逢盛世,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壮大、市场拓宽、景点层出、客源攀升,位居全省前茅,为人所瞩目。挖掘深刻内涵,展示河东文化,扬先贤美名,引四海客商,实为发展旅游之大事。 吴民方先生,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退休后笔耕下辍,悉心整理44位先贤功绩成册。市旅游局将其付梓,于海内外广泛传颂,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发展旅游,振兴经济。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 ——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 南风广场的北端,建有“河东历史文化长廊”。长廊壁上,尽布浮雕。漫步长廊,放眼浮雕。文人学士、帝王将相,栩栩如生,跃然身前;农贾精英、书画名家,熠熠生辉,尽收眼底。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河东古代名人风采与运城灿烂文化。给运城增添了魅力。让世界了解运城,让运城走向世界。 为了协助市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进一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现将浮雕上的四十四位河东古代历 史名人,逐一附图注解中下,以飨游人观注。 【中华曙猿】 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在垣曲县发拙出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美两国科学家验证而命名为 “世纪曙猿”。 “世纪曙猿”生成于四千万年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人类

新元素-运城池神庙-运城盐池来历

【运城新元素·专题】砖瓦·印记-运城池神庙-运城盐池 从红墙黑瓦到雕梁玉栋,从残垣断壁到斑驳砖墙。当我们站在它的跟前,会有扑面而来历史沧桑感,当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会被它背后的情怀所震撼。它们是存在于历史长河的见证,它们是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故事,它们是存在于“地上”的故事,它们就是建筑。 对城市的老建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种情结,是城里的老建筑逐步减少时开始的。这种减少,并非是自然倒塌,而是人为的拆迁。一会儿要修公共绿地,一会儿要修立交桥,一会又要拓宽道路,理由千千万,让位的都是老建筑。 原以为,那些蜗住在城市偏僻处,远离大道的老建筑们,应该是这座城市的寿星,会成为种种历史的见证。可近些年,这些幸运的幸存客,也迎来了它们最后的时光。当城市的新区以凡人无法觉察的速度,延伸到它们脚下的土地的时候,那些不起眼的地段,忽然之间变得奇货可居,然后是连房带地被开发商买下,再然后,是被几台大型挖机,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 仔细打量过那些老建筑,或许是囿于落后的机械,又或许是设计师的审美,当年修建它们的时候,几乎都是依山就势,也就造成了它们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的造型。如今,它们脚下的那一片土地,被轻而易举整得平坦的时候,拔地而起的是清一色的高层楼房。那种依山就势的构架没有了,那些千姿百态的造型没有了,有的只是千城一面的布局,是小区里出出进进的小车,以及保安亭里冷漠而警惕的眼神。 和老建筑们一道消失的,还有那些熙来攘往的草根景象,包括那些小城独有的货郎担叫卖声,以及修伞补鞋充气的招牌。整齐划一的新城区,留给我的只是记忆与怀旧,更多的是为了适应,我被迫住进小区,被迫买上小车,被迫堵在街道,然后在PM2.5里,利用那一点无聊光阴,去怀念一些与老建筑有关的事情。 老建筑的存在,只是一种象征。当一个时代的舞台,不再有适合它们的角色时,无论质量好坏,无论寿命长短,它们注定只能沦为城市的看客。 从鼓楼到池神庙,从李家大院到裴柏村...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看到它们就仿佛臵身于那个时代,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的“老地方”。这些建筑的背后,经历太长的岁月,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看到它们就会看到自己,看到父辈,看到朋友......本期《新元素》以那些记忆中的晋南建筑为主题,探索与发现这些建筑背后所包容的记忆与情怀。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池神庙,盐湖与运城 运城在春秋时称“盐邑”;战国时叫“盐氏”;汉代改称“司盐城”、“盐监城”;宋元时被名为“凤凰城”、“运司城”、“运城”,世人称为“盐务专城”——因盐运而设城,中国仅此一处。 皇家敕造——池神庙 在山西运城市南郊2公里土垣上,位于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池盐产地--运城盐池边上,是我国盐业及盐运史上的重要标志,也是山西运城起源之所在。运城之所以成名,就在于其为盐运之城。这里曾出产全国绝大多数的食盐,历代均为官方管辖之重地。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之重要资源,池神庙在社稷安全和老百姓的心中所占之地位,可想而知。因此,后来便有了皇家敕造之池神庙。

因盐而形成的景观

因盐而形成的景观 ——转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3期的照片 中学化学课本中酸、碱、盐中的“盐”是这样定义的:由金属离子加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比如硫酸铜、硝酸钠、化肥中的钾肥(氯化钾)、洞穴中的钟乳石(碳酸钙)等都是盐。我们吃的食盐(氯化钠),数量巨大,其中的钠(Na)和氯(Cl)离子无论在海水中,还是在盐湖中,比例都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把海水和盐湖水晾干,得到的大多数是食盐的原因。盐看似普通的晶体,却以不同的色彩和生产方式,在大地上构筑成优美而壮阔的盐景观。下面从《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3期中转载几张盐的景观照片:察尔汗盐湖是一个综合型大型钾盐矿床,并伴生有硼、锂、镁、溴等元素。在察尔汗盐湖,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盐喀斯特地貌,如盐钟乳等,也有人俗称其为“盐花”。这些“盐花”是干燥条件下,高浓度卤水中盐分溶解—析出平衡交替的产物。因为卤水在结晶过程中浓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成分也不尽相同等原因,形成的“盐花”变化万千,形态各异。摄影/姚正武 额吉淖尔,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北部腹地,从空中俯瞰,大片的湖面呈现出特殊的红色。而盐湖边的晒盐池里,更是犹如调色盘一样,深浅不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而丰富的色彩呢?科学家的解释是,呈现出红色和卤水中的盐类、卤水

的深度还有卤水中的微生物等因素有关,而日晒时间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发生改变,所以晒盐池中就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摄影/杨子健一座座盐山连绵不绝,清澈的盐湖水宛如明镜一般倒映出盐山的影像,与天空中的蓝天白云遥相呼应,显得分外宁静安详。这是在乌尔禾盐湖看到的景象。乌尔禾盐湖,位于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是资源量较大的盐类矿区。摄影/高宗林 山西运城的河东盐池,是中国最古老的盐湖,开采历史长达4000多年。它位于中条山北麓,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摄影/肖明巴里坤盐湖是新疆的著名盐湖,位于新疆东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湖面略成椭圆形,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13公里,面积113平方公里。这里的盐类沉积物中有芒硝、无水芒硝、石膏、水钙芒硝、半水石膏、石盐等盐类矿物及碳酸盐和泥质矿物。因为盐湖形成年代久远,湖水多次蒸发浓缩,成岩作用强,所以形成大量的沉积矿物,在湖区内经常可以看见这样大块大块形如岩石一般的盐类矿物。摄影/范书财大柴旦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境内,盐湖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但湖表卤水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丰水期最多可达90平方公里。这里固体盐类资源由4种碳酸盐矿物、10种硫酸盐矿物、11种硼酸盐矿物和3种氯化物矿物组成,尤其是硼酸盐类矿物种

唐及五代时期河东地区的重要地位

唐及五代时期河东地区的重要地位河东地区主要指今山西省。山西目前在国内是一个较为普通的中部省份,但在古代,尤其是唐及五代时期,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地位。现就其重要性,我提出几方面的认识。 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 盐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中,盐仅次于粮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盐的产销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从中不难看出,河东池盐在全国食盐生产中地位极高,且担负供应京师的重任。唐朝后期,战乱频仍,财政拮据,为弥补国用,盐铁收归官营。河东盐池产量高、行销广,质量好,上缴国家的盐利颇丰。唐代宗时,河东盐池每年税收达150万缗,约占国家盐利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的12.5%。不言而喻,河东盐池价值非凡。 除盐池外,河东地区的矿产也极为丰富,主要是铜、铁、煤。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1]《通典·食货典》卷9记载:“按天宝中,诸州凡置九十九炉铸钱。绛州三十炉,扬、润、宣、鄂、蔚各十炉,益、邓、郴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众所周知,古代以铜铸钱,唐代不仅在并州(即河东)置钱监,而且绛州(属于河东)铸钱炉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可见河东地区铜矿丰富并被大量使用,河东地区可谓是

唐朝的铸币中心。河东地区的铁矿也甚为丰富,冶铁点分布广泛,所产铁器闻名全国。河东的煤炭资源也于隋唐时期普遍使用。 河东地区亦是隋唐重要的农业基地,尤其是晋南地区。晋南地区多盆地,地势平坦,降水充沛,人口密集,自古是北方重要的产粮区。且河东较江淮而言距隋唐都城长安距离近,漕运便利,是京师重要的粮食供给地,同时也是军粮的重要来源。据《通典·食货志》卷12记载,唐代正仓储量河东道列第二位,义仓储量河东道列第三位,由此可见唐代河东道粮食之丰富。 同时,河东地区的纺织业、造纸业、陶瓷业也很发达,对唐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 河东地区的政治地位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原因有三,一者,唐帝国的缔造者及开国重臣多出于河东。唐高祖李渊及其后继者太宗皇帝李世民于隋末起兵于晋阳,而后西平关中,南征北战,建大唐王朝。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初唐重臣,如尉迟敬德,为朔州善阳人;柴绍,晋州临汾人;武士彟,并州人。其余如裴寂、赵文恪、许世绪等皆为河东人氏。一代女皇武则天亦是并州文水人。唐玄宗李隆基在称帝之前在河东潞州任职。不难看出,唐代多位帝王大臣与河东有不解之缘。二者,河东地区经济优势较为明显,河东之池盐、铸铁、铸币、粮食在唐朝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三者,河东地区历来为军事要地,北御匈奴、突厥,南控两京,东镇河北,西带河朔,唐代在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 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山、

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尧、舜、禹等先祖们活动的核心区域也在运城。这些足以证明我运城地区是

日寇对运城盐池的劫掠和破坏

千古中条一池雪素材 运城盐池南依中条山,北滨峨嵋岭,东靠安邑,西距解州,东西长,南北狭,周长约60公里,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形状宛如一个天然沐盆。前代诗人称它是“平浦横拖一匹练”。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南,中条山下,浇水河畔。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盐池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多种钠钙物质。运城盐池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 盐池 (明)朱知鳌 增棱雄跨海光楼,霁色横空宿雨收。 条岳翠屏拔地出,鹾池琼液接天流。 琴弹虞迹薰风起,畚集姚渠爽气浮。 此境已超人世外,不须截海觅瀛洲。 相关传说 编辑 神牛造池 民间流传着神牛造池的传说。很早以前,天宫里的神牛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盐,而被赶到下界,它流落到江南水乡,塞外草原,想为人们造个盐池,但那里的人没有收留他。后来,它到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下,受到这一带人民的热情款待。为了报恩,它就卧下,身躯化成了宽阔的盐湖。这个传说中的主角为牛,人们用自己最为熟悉的牲畜解释了盐池的起源。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耕社会里牛的重要,以及人类与牛至为密切的关系。蚩尤之血 还有个传说是,南方部族首领蚩尤,到中原和黄帝争天下,黄帝在天女帮助下,斩杀蚩尤和他的头领鲜血流入解池,因血是咸的,便化为盐池的卤水,供人食用。因为在这里尸解蚩尤,故名解池。在盐池附近的蚩尤村,相传是当年蚩尤葬身的地方,现在这个村改名为从善村,即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之意。相传蚩尤死去数千年后又复活,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1012年)化作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为害百姓,人们祷告关公神灵,让关公伏魔降妖,经过一场鏖战,关公借用当地田野里许多农夫的魂,战胜了蚩尤。但因没按时归还农夫魂灵,农夫身体经烈日暴晒而腐烂,无法回生,只好把尸体掩埋,坟址就是现在的原王庄,谐音为怨枉庄。在盐池附近的蚩尤村和原王庄有个奇异的风俗:从来不敬关公,从来不上演关公戏。 麒麟造盐池 在上古时期,盐由上天垄断,人类吃不上盐,个个无精打采,面黄肌瘦,萎靡不振,没有一点精气神。玉皇大帝就起了恻隐之心,下旨把一只盐麒麟流放到人间。 盐麒麟在空中慢慢地降落,好像金色的丝带飘扬。它飘过山清水秀的江南,不愿意落下去;飘过风吹草动的草原,也不想下去。不知飘了多久,它还在空中打转转。 阳春三月,冰河解冻,成群结队的鲤鱼逆流而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门狭窄如门阙,水流湍急,如渡得上去成龙,否则点额而还。盐麒麟飘到了这里,被这独特的景象所吸引,就飘落下来,占据了黄河龙门河

灵州盐池与宁夏历史文化_下_

收稿日期:2005-02-26 作者简介:薛正昌(1956-),男,宁夏固原人, 宁夏社会科学 编辑部编审,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与区域文化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5年第3期(总第126期) 灵州盐池与宁夏历史文化(下) 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社会科学 编辑部,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关键词:灵州盐池;宁夏;历史文化;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K 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05)03-0079-05 (四)明朝的盐法开中与宁夏池盐的行销 明史#食货四 直言,!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明朝的开中制源于宋元时期的!入中?制度,是因军事目的而创立的一种以招商代销售的制度,即明朝政府利用国家所控制的食盐专卖权,招募各地商人运粮输边,以解决北方九大军镇粮饷供给的一种有效途经。它体现的是商人以力役或实物向政府换取食盐,再进行销售的专卖关系。开中制的实施,对于西北地区的四大军镇的边境防御和生存关系极为密切。宁夏境内的宁夏、固原两镇,宁夏镇地处极边,固原镇在明朝初年尚为复里,不久也成为兵锋之地,粮饷和战马的供给就是由当时实行的!开中制?来提供和解决的。 与历代一样,明代的食盐统一由政府控制,包括生产和运销的整个过程。由商人承办边镇军队需求的粮食等军需品,由政府出让食盐的专卖权。!盐引?,是官盐行销的代称。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官府出榜招商,商人到朝廷指定的边防卫所应招后,输纳粮食等物资于边镇,由盐运司发给盐引,再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然后再到指定的地区销盐。明朝前期,盐引一般为大引,每引400斤;后期改为每引200斤。 1.开中制的源起与灵州盐课司 开中制颁行于洪武三年(1370年),最早是由山西提出并实施的。!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镇,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1]开中的目的和原委已讲得很清楚。由于商人中盐有利于军国,对于宁夏来说,在朝廷实行开中制的当年,就在宁夏设置!灵州盐课司?。九月,灵州行盐区已!募商人入粟中盐?[2]。十二月,户部已经对灵州盐课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陕西察罕脑儿之地有大小盐池,请设盐课提举司、捞 盐夫百余人,蠲免杂役,专事煎办。行盐之地,东至庆阳,南至凤翔、汉中,西至平凉,北至灵州。募商人入粟中盐。粟不 足,则以金银、布帛、马驴牛羊之类验值准之。如此,则军储不乏,民获其利。?[3]灵州盐课司已设置并介入开中制的过程,不但规定了灵州池盐灶户的人力和待遇,而且规定了大、小盐池食盐的行销范围。 开中制在宁夏的实施,一是显示了宁夏池盐在当时明朝经济命脉中所占的位置;二是说明宁夏军事防御的重要性。当然,灵州池盐远远不能满足宁夏、固原二镇的军储需求,大量的是靠来自于输边的两淮盐引,但灵州池盐对于宁夏军事防御、社会文化的发展等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毕竟是近水楼台(后面详论)。 到了永乐年间(1403&1424年),所有的边镇都普遍实行开中制。这时,明朝政府在整个北部边境驻扎了近百万大军,以防御蒙元残余势力不时南下侵扰。这些庞大的驻军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军事消费区。开中制度的实施,正适应了当时的军事防御形势和战争的需要。 2.开中制输边宁夏的外地盐引与灵州盐引 开中盐法的目的,就是省去由政府组织的庞大转运形式,边镇军队粮饷输送由商人来完成,即通过商人的运转环节和作用,把盐课收入直接转化为边镇军队需要的粮饷和草刍。当时西北四镇:延绥、宁夏、甘州、固原,在今天宁夏地域有两镇,再加上驻固原镇陕西三边总督,驻扎宁夏的兵力较多。据 明会典 记载的数字看,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在九边布防80余万军队。其中在宁夏镇布防军队71693,马22182匹;固原镇布防军队126919,马32250匹。如此庞大的驻军,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给养。到了中期以后,北部战争加剧,防御吃紧,驻防的军队更多,军队的粮饷需要更多的商人来提供。 据史料看,直接提供盐引给宁夏镇的盐场,一是两淮盐,二是两浙盐,三是河东盐,四是山东盐,五是福建盐;直接提

鸭子池

鸭子池、盐池、硝池等组成,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所产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含有多种钠钙物质,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盐池的开发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盆地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曾经形容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回,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现在的运城盐池,是山西省多种重要化工原料产地。据勘测,盐池的储盐量为1447万吨,白钠镁矾162万吨,硫酸镁98万吨,共计盐类储存量达8394万吨。现食盐、硫化碱、元明粉等六个产品的年产量为36万吨。产品远销全国24个省市和苏丹、埃及、伊朗、伊拉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元明粉、硫化碱的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60 运城盐池神庙是中国古代祭祀盐业佑护神的庙宇,当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盐利主要来自于山西运城。运城盐池自古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仅在唐代的盐利就占全国赋税的八分之一,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封建统治者认为盐池岁收丰稔,“悉为神灵所赋”,很早就建庙祀典。其信仰属于我国古代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盐池神庙与盐池之间的特殊关系,盐商视若神威,历年修葺增建,其建筑形制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本 课题所研究的对象---运城盐池神庙位于晋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运城,199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规模宏大,形制 完整,是全国产盐区中盐神庙建筑中的代表。对它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祭祀建筑宝库,并且可以为研究中国盐业历史提供建筑方面比较详尽的资料。本论文以运城盐池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盐池文化为背景,对运 城盐池庙的历史沿革、选址与环境、总体布局、单体建筑及细部特征进行了总结与论证。并且在详细分析与比较建筑群现状的基础上,对运城盐池庙建筑群总体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复原的意义在于保护运城盐池庙的历史价值,并指出对运城盐池庙的保护... 山西省运城市即古河东盐池,亦称解池。地处运城盆地之南,中条山北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公里,宽3——5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盐池的开发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 盐湖的历史: 盐池开发于传说中的唐人,即尧舜时代或更早一些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有名,到汉已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运城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暴晒而成,色白味正,杂质少,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以致“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今之盐池,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多种化工原料产地,产品远销国外,元明粉、硫化碱出口量占全国之首。 盐池,池水清澄,映照白云,微风徐来,水波涟漪,别有一番情趣。“此境已超人世外,不须截海觅瀛洲”。它又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盐池神庙就是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盐湖的形成原因: 运城盐池是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中条山北麓造成断裂,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凹陷地带,逐渐形成湖泊,天长日久,水中的钾盐、石灰石、镁盐、硫酸盐以及食盐慢慢与早期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史前长江流域的部落争夺战 原始社会,氏族林立,有许多部落联盟。伴随着私有制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农耕部落与黄河流域的游牧部落因为利益冲突,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他们之间的斗争,就是以黄帝、尧舜禹为首的中原华夏族与以蚩尤为首的九黎三苗族之间的斗争。 一、诛戮蚩尤 蚩尤雄霸于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南方,其部落生产力展发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取庐山的金属制成五种兵器。为了争夺河东盐池,黄帝与蚩尤互相攻伐,蚩尤来自沿长江流域的九黎三苗部落,能兴风作雨。黄帝很无奈,九战九不胜,三年攻城不下。最后还是凭借风后与玄女发明的指南针与八阵图才打败了蚩尤。败阵的蚩尤残部一部分退回南方,一部分被俘虏,留在北方,成为“黎民”。 战败被捉的蚩尤,手脚被镣铐锁着。黄帝对他的处置非常残酷,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正乱》记载,蚩尤被杀后,皮被剥下来做成箭靶;头发被用作“旌旗”的流苏来装饰旗竿;胃被掏空,用毛塞满制成了皮球;骨肉被剁烂,掺在加苦菜的肉酱中,令天下的人来吮吸。 因为害怕蚩尤死后继续“作乱”,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被葬在了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所以他有两个冢。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摘下掷于大荒之中,这些带血的镣铐瞬间染红一片枫林,每一片血红的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诉说着蚩尤壮志未酬空留的余恨。虽然失败了,但他勇猛的形象却早已深入人心,被人们尊为战神,不失为一代英雄豪杰。 二、南放驩兜 “去国三千里,凶人罚已终。君恩有天大,臣罪比山崇。今昔华夷异,幽明浑敦同。一朝心未死,犹自荐共工。”这一首五律讲述的是一名臣子是如何获罪被杀的。 驩兜,一说叫“混沌”,三苗族首领。郭沫若《中国史稿》说:“三苗那时在江、汉之间。可能是三个部落。其中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名驩兜。” 驩兜是帝尧的司徒,帝尧挑选接班人时,他向尧推荐共工,认为他有能力,会办事。尧则认为共工口才虽好,但品行不好,表面上规规矩矩,背后尽干坏事,不可大用,因此没有采纳驩兜的意见。 其后的事态发展为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舜对三苗部落否定其继位耿耿于怀,趁江淮洪水泛滥时,借口驩兜与共工、鲧一起作乱,南下攻苗,以驩兜为首的三苗集团北上河南与帝尧决战,因战线过长,兵力不集中,激战数月之后,三苗兵败,向湖南西部大迁徙。 吃了败仗的驩兜被舜帝放逐到祟山(今湖南张家界市)。可见早在部落联盟时期,就已存在流放之刑,以此来惩处那些不听话的氏族首领。然而战败的驩兜不愿苟活,“自投南海而死。”这一记载始见于《山海经·海外南经》郭濮注:“驩兜,尧臣,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以其子居南海而祀之。”舜帝的怜悯自然是别有用心的,他将驩兜的后人全部流放到了荒凉的南海。 三、刑天争神 有关刑天神话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沟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原是炎帝近臣,属于南方部落,因断首而得名。这种断头的死刑即后世所谓之“大辟”。

盐是一种景观

盐是一种景观 盐是一种景观这里的盐堪比水晶在墨西哥西北部奇瓦瓦州境内的奈卡小镇,有一个被称为“水晶洞穴”的巨大溶洞藏身于300 米深的地下。洞中一丛一簇的“水晶”,其实是结晶完美的石膏,也就是硫酸盐家族中的二水合硫酸钙。摄影/Javier Trueba 一,吃盐是动物从海洋中带出来的一种习惯过去以为盐是一种稀缺的物质,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可能与盐一直为官方专卖有关。后来我去了柴达木盆地,去了青藏高原。我惊讶地看到:盐是一种风景,是可以用辽阔来形容的一种景观。我见到了一望无际的盐湖,见到了湖底洁白的凝乳一样的盐晶体,见到了湖边一簇簇盛开的盐花,更见到了一座座银色丘陵一样的盐山。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盐,概念要比我们吃的盐——氯化钠(NaCl)宽泛些,这里的盐指的是我们中学化学课本中酸、碱、盐的“盐”。即由金属离子加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比如硫酸铜、硝酸钠、化肥中的钾肥(氯化钾)、洞穴中的钟乳石(碳酸钙)等都是盐。的确,这些与食盐氯化钠本质上确实类似,食盐只不过有一种味道——咸,但是其他盐大都也有味道,有的苦,有的酸……但是应该承认,我们吃的食盐,数量巨大,其中的钠(Na)和氯(Cl)离子无论在海水中,还是在盐湖中,比例都很高,这也是为

什么把海水和盐湖水晾干,得到的大多数是食盐的原因。 虽然在地球整个的岩石圈中,三大岩类里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变质岩,其次是岩浆岩,沉积岩则相对较少,但我们在地表看到的却以沉积岩为多。这是因为岩浆岩和变质岩更多地分布在海底和地表以下较深的区域。沉积岩的大部分组成物质是碳酸盐和硅酸盐,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成分;岩浆岩则基本是由硅酸盐组成的,氧化物含量很低;变质岩由于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由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因此组分中硅酸盐占了较高的比例,同时也含有一些在变质作用中从硅酸盐和碳酸盐中“逃逸”而出的氧化物等。所以,在组成地表的所有物质中,也就是我们所能看见的各种自然景观中,硅酸盐的含量最高,大约占到了80%。除了三大岩类中的硅酸盐组分以外,颗粒细小但覆盖广博、总量巨大的粘土矿物也是硅酸盐成分的;除硅酸盐以外的其他含氧酸盐,比如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等等,占到地表物质总量的约5%。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大部分是由庞大的盐类家族构成的。 不仅海水和盐湖中有盐,如果从地球化学家的角度看,地表上我们见到的大部分景观也都是盐类,甚至可以说,触目皆是盐类。我们见到的那些由岩石构成的大山,无论是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仔细分析其成分,大多数都是由盐类构成的,但大都是硅酸盐类,是人体不需要的。人体

先秦、秦汉时期河东盐池的重要地位

【摘要】河东盐池作为北方盐池之大宗,自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为封建王朝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河东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先秦;秦汉;河东盐池;历史地位 一、河东盐池的概况 中国物产丰富,产盐地区占地极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成帝时期郡国诸县设盐官37处,其范围东北至辽宁、西至甘肃、西南至云南,基本覆盖了西汉大部分地区。这样的盐官布局,必然是由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的。其中山西占有三处,分别是河东郡之安邑县、太原郡之晋阳县、雁门郡之楼烦县。其中以河东解池最为著名。 我国天然盐湖不止一处,形成时间大体相当,然而这些盐湖大都偏居于气候寒冷、人烟稀少的青海、宁夏、甘肃、内蒙、新疆等偏远地区,唯有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民族发源的中心区域。《中国盐政史》中记载:“河东解池,居中条山北麓,介于解县、安邑之间。黄河之水,由托克托南流,至蒲州,为中条山所阻,折面东流,成一大曲,池盐产生于此。”①由于盐池位于这一凹陷地带的最低处,所以每遇山洪暴发,大水直泻而下,形成天然湖泊。洪水中含的盐类与早期的淤积层相结合,经过长期蒸发,盐类沉淀,于是就结成了很厚的盐层。 河东盐池最早的名称叫做“盬”。后来又称解池。河东盐池幅员较广,主要包含东池、西池和六个小池三个部分。东池,位于安邑境内,在几个盐池中面积最大,又称大盐池。东池是河东盐的主要产区,方圆约一百二十里,是秦汉盐池的主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运城盐池。《说文解字·盐》中云:“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②明代李延观刻的《解池图》记载:“池广五十里,袤七里,四面计之,应得一百一十四里,推之为亩,三十一万五千。”西池,位于解州境内,亦称女盐池、小盐池。《水经注?涑水注》云:“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③西池盐含量不高,产量较低。大都在东池生产受到破坏不能正常进行生产时,才在西池产盐。六小池在女盐池西北三里的地方,分别叫做金井、贾瓦、熨斗、永小、苏老、夹凹,面积都很小,在古代都曾出产过盐。之后由于生产条件差,产量少,质量低劣,逐渐淘汰,不再产盐了。 二、河东盐池的历史地位 1、悠久的开发历史 河东盐池由来已久,《史记》中记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后又“邑于涿鹿之阿”。④张其昀认为:“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在此之后,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尧都平阳(山西临汾)、舜都蒲坂(山西永济)、禹都安邑(山西运城),都在盐池附近,“显与保卫此盐池重地有关”。⑤由此可见,河东盐池自此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周朝时,河东盐池属于晋国,晋国人准备迁移都城,大家都主张迁到河东解县,因为靠近盐池,利国利民。《左传》中云:“邭瑕之地,沃饶近盐”。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逐渐发展繁荣,盐业的发展尤为活跃。经营盐业的商贾应运而生,有些人因此发了大财。鲁国穷士猗顿,“用盬盐起”,就是靠经营盐发了家的,财产多到可以和王侯比富。“论池盐之发源,当以山西之解池为最古。”⑥河东盐池的开发,由来已久。卫斯认为:“河东盐池的开发时代定在西周并不过分”。⑦而甘肃盐池到汉代才见诸史册,新疆盐池古为西域地,到清才有所记载。河东盐池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国以至世界的产盐史上,都是最悠久的。它在促进汉民族的成长、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2、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 盐税历来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视,同时也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先秦时期,管仲推行“官山海”之前,食盐任民自由生产、运销,国家基本不予干涉。秦及西汉初期,国家实行征税制,《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司马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河东

河 东 盐 文 化(二)

河东盐文化(二) 河东盐文化(二)赵波此外,在运城盐池里,受到封建王朝重视并封赐神号的还有众多的神,而且还为他们建造了神庙。诸如:条山、风洞之神。条山(中条山)和风洞(盐风洞)原来为一神,名为盐风神。原来的盐风神庙在池神庙的右侧。宋代崇宁年间封盐风神为荐宝侯。到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又被进爵封为成宝公。时代洪武初年(1368年)又改封为中条、风洞之神。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巡盐御史蒋春芳将条山、风洞二神又分开祀奉。池神庙主体建筑有三大殿,中殿祀奉盐池之神,左殿祀奉条山神,右殿祀奉风洞神。太阳神。太阳神庙又称日神庙,在池神庙东。太阳神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巡盐御史汪以时和盐运使林 国相建筑的。雨神。雨神庙在太阳神庙的左边,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由巡盐御史杨师程创建。甘泉神。池神庙前有两眼淡水泉,经冬至夏,泉水汨汨不断。淡水为晒盐所必需的,所以才被封为甘泉神。宋徽宗崇宁年间封甘泉神为普济公。甘泉神庙也在池神庙前。甘泉神庙始建年代不清楚。明思宗崇祯年间由巡盐御史杨绳武主持重修过。土地神。土地神庙在池神庙西。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由巡盐御史杨师程建立。关帝。关帝庙在池神庙东侧。据民间传说,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另一说法是在宋徽宗政和年间),被

轩辕黄帝杀死的蚩尤的精灵在运城盐池作乱,影响盐业生产。宋朝皇帝依照护国张天师的建议,摆设香案,祈告已经成为天神的三国名将关羽的神灵下凡除妖。后来,关羽果然率领天兵天将来到运城盐池讨伐蚩尤,并又一次将他杀死,这才使运城盐池的生产恢复正常。这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关公战蚩尤》故事。由于关帝也有“功”于运城盐池,所以,他 也受到特别的奉祀,而且,在各家盐号(盐厂)里都敬奉有关 帝的神位,为他建造了祠宇。为什么会在池神庙周围建造这么多的神庙供奉诸神?是因为条山神、风洞神、太阳神、雨神、甘泉神、土地神、关帝都是有“功”于运城盐池的,功德 无量,才得到奉祀。这样一来,就在运城盐池的卧云岗上,以池神庙建筑为主体,配以众多的神庙建筑,以及池神庙前建造的地宝天成坊、海光楼、歌薰楼(为纪念虞舜作《南风歌》),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这个建筑群体经过历代工匠的精心构筑,具有相当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它是运城盐池经济发展派生出的建筑文化艺术成果。可惜的是,池神庙及左右的建筑物大都毁于战火,现仅保存下来池神庙的一些主体建筑了。有关方面在那里设立了运城盐池历史博物馆,仍然是运城盐池一个历史文化遗迹、旅游景观。在全国许多产盐之地,都有敬奉的“盐神”。如 海盐产区以煮海为盐的创始者宿沙氏为盐神,井盐区以不同的历史或神话传说人物为盐神;而且,又都以各种原因配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