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鸣锣开道

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

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

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

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

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

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

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

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

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

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

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

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

成语。

5. 杯水车薪

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

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

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

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

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

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他曾经参加了自

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

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

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赵王名

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

助长之意。

10. 画蛇添足

《庄子·外篇·天下篇》中讲述了一次祭祀之后的戏剧,

一个画了一条蛇的表演者不满观众的反映,因而画了一只

脚画下来象征着将来蛇还会变强,不料这已经学会了跑步,在被人乱踩的时候脚被踩坏了。

11. 两败俱伤

这个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曹盾等人入关之时,人

们由于内部的斗争大打出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12. 如水投石

如水投石的典故来源于赵明孝的《晋书》,其中讲到刘禅喜

欢游泳,到了深水区之后,他喜欢将水枪伸过来,但是对

手却安排了一个柔软的木枪,这种情况看上去一旦投水便如石头砸下去,完全飞也飞不起来。

13. 一丝不挂

一丝不挂的典故出自《史记.陈珪列传》,讲了一个故事中 - 陈珪曾经召集群众捐赠钱财来建筑国家,他自己却不带衣裳穿着一条褐衣,去到帐幕前面只剩下一条裤子,从此人们便传扬着“一丝不挂”的说法。

14. 硕果仅存

换做其他地方,霜雪会成为硕果,但是由于南京的气候原因,却是生长在园中,即为“硕果仅存”。

15. 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这个成语的典故很形象,相传唐朝时有一位叫做韩愈的科举状元,他对经书及文学知识涉猎广博,但是对经典中的真正道理却“一知半解”,并或许因而在文学方面卓越并非没有用处的道理。

16.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的典故来源于《庄周·外篇》之中的“狐渐居虎之余,虎有悔色”。道家有一个说法,德积以水、功积以

山,只有真正的人物,自身的美德和功德才能长存。而这时的狐狸,则是通过假做虎狮来获永生。

17. 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的典故广泛传扬在人们之间。曾有一年大军在外战争,某一天不远处一个村子里传出喊杀之声,大军随后回去时,那条被画成牛轭的行走虎狼也被渐渐圈围上来,最终牛轭被一人负起,而虎狼则被子弟兵夺去,斩杀了。

18.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有的人比喻成一个掩耳盗铃,自己心怀鬼胎故意忽略别人声音的。这个成语的由来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淮南子.恢诡》:“盗铃者掩耳不听,为惑也。”

19. 偷梁换柱

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叫做张神录的人,他为了蒙混过关,将柱子里偷走了,而将柱子用捕捉到的毒蛇代替,结果出走的没想到遭到了报应。

20. 画蛇添足

《庄子·外篇·天下篇》中讲述了一次祭祀之后的戏剧,

一个画了一条蛇的表演者不满观众的反映,因而画了一只

脚画下来象征着将来蛇还会变强,不料这已经学会了跑步,在被人乱踩的时候脚被踩坏了。

21. 卧薪尝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在项羽攻长安

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士兵因为跋山涉水而感到劳累乏力,

于是他将自己的床铺薪材——卧薪尝胆的方案展示出来,

以激发士兵的反击冲击之心。

22. 三更半夜

司马迁说:“做商人之前曾四处游历,建立起许多社会关系,办公室桌上常常有一枚串饰,只要轻轻触碰,便会联

想起与每一个朋友的友情。”一个人如果不握手,很难建

立起这样的友情,而这同时也是许多人都感受过的友情的

点滴。

23. 亡羊补牢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齐威王打猎时丢失了一只羊,

由于害怕会被罚款,便召集手下官员讨论,大家一起参考,不久后召开了一场会议,开展了一场自由讨论,接下来齐

王果然找回了丢失的羊,并且得到了多数人对他的支持。

24. 瓜田李下

《晋书·索靖传》中有一条记录:有一天,宋孟七手下的

士兵在草丛里搬运维修的机器,却在负担过程中发现了一

个人,那个人却跑得特别快,最终宋孟七便成了“瓜田李下”的人。

25.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的典故源自《列子?汤问》。“数以千数,夜中得其一,而且猎者失其所得,不可变其心,即是横虘于民也。”

26. 盲人摸象

这个成语的来源不甚明确,但是据传说最早的版本在东晋

时期已经出现了。

27.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来源很明显,出自《庄子·内篇·人

间世》之中的“爱饭者,乐得其中鸡、豚、犬、羊、獐、

鹿与之俱。人皆爱其所爱,无辞。爱莫能助,南楚之老童也。”

28. 闭门造车

在《晋书·陈郡贾思勰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位

名叫贾思勰的大概五、六岁的孩子去乡下走亲戚时,他看

到一家人在启动车子,结果硬要将这个车子拉起来,他顺

麦有一点路程,最终成功了。

29. 同床异梦

同床异梦这个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唐玄宗时期的《封神演义》中,其中讲述了一个贪心的商人,因为不满足生意上

的收益,同时也无法满足色欲的胃口。

30. 自食其果

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齐国威王时期,齐国人犯事

被罚款,其中一个商人称自己拥有一只能够谋杀人的鲲鹏,齐威王听后不想罚款,便访问了这个商人家庙,不料这个

商人因此被恶疾所缠。

31. 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这个成语出自明朝时期《西游记》一书中的一句

描述:玉兔在庭院中的石昊脚上金銮空出千万缕,唯有锈

痕系扇梢。这样的形象描述至今在人们心中仍是美好的。32. 塞翁失马

《淮南子中游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是故失马之志不在方八九,而铸矣成形,生彼水草之间,遇污泥涂而逢兆,马虽失而业常在。”

33. 狼狈为奸

这个成语的典故其实和狼并无关联,它最早出自宋代宋祁的《玉台新咏》:“从来有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那通红袖绝情时,狼狈为奸尔何辞”。

34. 无源之水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追溯至《本草纲目.卷二十一》:“云期渭之无源。”的说法,从而便演变成了“无源之水”这个成语。

35. 滥竽充数

这个成语源于西汉初期作家刘向的《说苑》中的故事,说的是一位道士在宫中扮演乐器,只有鼍鼓和竹钟是真正的乐器,其他的都是用锅碗做的,结果最后失去了圣火和个人尊敬。

36.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原指飞翔中停顿以扫视各方,为谨防袭击而敏锐

嗅闻。(以下内容来自于《韦氏大辞典》)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 [成语典故]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成语典故]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一)愚公移山 【典故】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 1. 一箭双雕:传说中有一个叫曹操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用一箭射中了两只正在争斗的雕,以此来形容一举两得的情况。 2. 四面楚歌: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交战,楚国的将领项羽被秦国围困在垓下。四面楚歌形容处境艰难,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 3. 李代桃僵:古代有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的朋友王之涣写诗讽刺他说:“李白桃花别开脸,同样的东西都不嫌。”李代桃僵指一个人取代另一个人接受责任或处境。 4. 守株待兔: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守在一棵桃树旁边等待兔子撞到树上,结果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守株待兔用来形容不劳而获的情况。 5.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势头强烈,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没有效果。 6.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范增在魏国被俘,为了报仇而放弃高位,虚心学习,不断隐藏实力。后来,他带领赵国打败了魏国。卧薪尝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忍受艰苦和牺牲。 7. 闭门造车:比喻不考虑外界的意见和建议,自己孤立地进行工作或创作。 8. 纸上谈兵:只是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9. 画蛇添足:战国时期,有个人画了一条蛇的画,感觉还不够完美,于是又加上了蛇的脚,结果弄巧成拙。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0. 守株待兔: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农夫种了一棵薄荷树,他每天都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到树上。有一天,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

11. 塞翁失马:一个农民的马跑掉了,别人觉得不幸,可是这匹马却跑回来带着一群野马,所以发生的事情并不总是坏事。 12. 弄巧成拙:本意是指想用巧妙的方法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13. 狼狈为奸:指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互相勾结做坏事。 14.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上的记载寻找良马。后用来形容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去寻找和选择人才。 15. 鸠占鹊巢:比喻强行侵占别人的家产、职位等。 16. 不自量力:指一个人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 17. 纸短情长:纸短指情书篇幅较短,但表达的情感深长。 18.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事物的关键部分做一点点修改或补充,使之更加完美。 19. 守望相助:指彼此守望,互相帮助。 20. 蜂拥而至:形容许多人或物突然聚集到一起。 21. 好事多磨:在做好事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22. 目瞪口呆:由于吃惊或震动而目不转睛地张大嘴巴。 23. 得寸进尺:比喻得到一点利益后,贪得无厌,再向前要求更多。 24. 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示范给他人看。 25. 言过其实:说话夸张、夸大事实。 26. 宝刀未老:宝刀还没有变得钝利,比喻的是一个人的才能、精力和意志还没有衰退。 27. 小题大作:把小事情当成大事情来处理。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晋景公问政于管仲,管 仲对曰:‘臣之所以能者,以吾狂也。狂者,天下之达道者也;故凡达人之所为,皆是一狂字。’景公曰:‘何谓狂也?’管仲曰:‘手不释卷,口不能言,形容枯槁,几至于死者,谓之狂。夫 至人之达道也,犹且如是,而况其不达者邪?’”据此,可知“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为完整的作品点缀上某样精彩,让整个 作品更为完美。 2. 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的典故出自股市术语。其出处为古代传说中,刘备 闻曹操攻荆州,甚为担忧,赵云乘马千里来投奔,救下熙熙攘攘的人民。赵云文武全才,空前绝后,以至被称为“赵子龙”。历史上,赵云曾于战争中指挥士兵、打败强敌,成为一个战斗天才。因此,“马到成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能够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境地。 3. 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史记》记载,战 国时期,蒙恬率领大军攻打匈奴,行军时遭遇暴雨,天空浓云密布,营帐内外水深齐膝。蒙恬唯有下令修筑大坝、并改变治水方向。水流被引到坝前,随着水位的下降,暴露在外的石头和石块与“淤泥一体”的沙石渐渐分离出来。自此,这个成语便被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随着情况的展开一切变得清晰明了,轮廓清晰。

4.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的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汤问曰:‘巫医、栾涂、佗躬,使民以术数服气,鲍叔牙、太公望、乐毅、夫差,以武力服民’。列子曰:‘然。有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谁为之先?夫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只是画之者称为有而已。画牛而不成,以笔杀人,于国利,徒为虚说。’”从这个典故中可知,“画饼充饥”是指用虚假的承诺安慰疲惫的人。 5.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篇》。其中描述了一位聪明 的盗贼,决定偷一只大铃铛。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到一个村庄,找到了一家人家的大门,由于大铃铛很大,他无法取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他的外衣包住大铃铛,然后用夹在耳朵里的双手来捂住耳朵,把自己耳朵瞎掉,然后大声地喊叫,想骗人们以为是警察来了。结果还是没有人来,最终骗不过村民,铺天盖地的叫声反而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从这个典故中可以了解到,“掩耳盗铃”是形容自欺欺人,抱着一份幻想 欺骗自己或别人,自取其败。 6.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的典故出自《韩非子·说林》。据故事中描述,狐 狸在林中所受到的威胁和危险甚大,于是它就披上了一只死虎的皮毛,并故意在林中咆哮,震慑其他动物,让他们相信它是一只真正的大老虎。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了解到,“狐假虎威”是形容一些傍大款的人、夸大自己的能力、靠别人的力量虚张声势、以欺压他人。

100个成语典故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大全100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大全100 1.背水一战(韩信)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廉颇)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横行无忌(郭圯)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10.三顾茅庐(刘备)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东窗事发(秦桧) 比喻阴谋已败露。 12.如鱼得水(刘备) 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 13.退避三舍(重耳)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100个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100个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25、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阿成 游山觅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人物博报编辑倾情奉献,以飨读者。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又作曹沬,音mi),一作曹翙(hu)。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画饼充饥 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做顾恺之的画家,他访问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看到那里的人们吃不饱饭。于是他用一个板块画了一幅美丽的饼画,然后拿给当地的人看,并告诉他们可以吃这个画出来的饼,等他们饿得极其难受的时候。人们刚开始并不相信,但是当他们实在等不下去时,就一起砸开了那幅画,发现里面竟然填满了好吃的食物。 2. 杀鸡儆猴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明朝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鲁迅的地主。他的家里有一只很厉害的鸡,它会打毒蛇。有一天,鲁迅的仆人在饲养它的时候不小心错杀了一只鸡,鲁迅就把这个仆人公开处罚。这个故事传开后,就演变成了“杀 鸡儆猴”的寓言,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想着捉弄别人。 3. 狐假虎威 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狐狸冒充老虎的故事。一只狐狸看到了一只老虎的食物,于是它就开始冒充老虎,以配合自己抢食。其他动物因为害怕老虎,就被狐狸骗过去了。但是当一只老虎出现后,狐狸就变得很怯懦,然后就被揭穿了。 4. 大开眼界 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和牛魔王比斗的情景。在比斗的时候,孙悟空和牛魔王施展了许多厉害的招式,吓得旁观的人们瞪大了眼睛。这个故事被套用到

其他场合中,意味着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5. 掩耳盗铃 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专门偷铃铛的小偷。他偷到了一串铃铛后,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但是当别人指出他这样做毫无意义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干扰没有任何用处。 6. 塞翁失马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一位老人的马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他的邻居们都表示同情。但是很快,这匹马却跑回来了,并且带回了一头美丽的骏马。这时,邻居们都表示祝贺。但是当老人试图骑这匹骏马时,他摔断了腿。邻居们都又表示同情,但是很快来了一场战争,因为老人的儿子没有参军,所以老人和儿子都没有被连累。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些事情看似是不幸的,但其实背后可能隐藏着好运。 7. 蜜蜂采蜜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时期的《韩非子》。故事讲的是一只蜜蜂飞到一个牧羊人的手上,蜜蜂的脚上沾着蜜露。牧羊人为了尝一尝蜜露,想抓住这只蜜蜂吃它的蜜。但是蜜蜂在逃脱的时候,又不小心踩断了它的翅膀,最终死了。这个故事被引申为警惕人们不要因一时的利益破坏长远的利益。 8. 工欲善其事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画蛇添足 故事:夏朝时期,有一位聪明人在画蛇时觉得不够完美,于是画上了一只脚,结果却让画变得荒谬不堪,从而成为了“画蛇 添足”的典故。 参考内容:形容多此一举,无意义的努力,详见百度百科。 2. 兔死狗烹 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富家子弟将兔子放在狗笼里,结果导致兔子死亡,而富家子弟则将死兔子烹煮给狗吃,从而成为了“兔死狗烹”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无情无义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3. 亡羊补牢 故事:一位农夫发现自己的一只羊走失了,他没有采取措施,导致后来连带发生了多次羊被丧失的事件。最终,农夫意识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他开始采取行动,防止再次出现羊被丧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亡羊补牢”的寓言。 参考内容:指在事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出现同类事件,详见百度百科。 4. 杀鸡取卵 故事:有一个人养着一只奇特的鸡,这只鸡产下了金蛋。但是,这个人很贪心,一直没有等待金蛋足够多了再去杀鸡取卵。最终,他的贪念毁了自己,因为他把鸡杀了之后,发现鸡的内脏里一颗金蛋都没有,从而成为了“杀鸡取卵”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因贪心而破坏自己利益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5. 青蛙背水一战 故事:晋国战国末期,晋文公率领大军攻打鲁国,鲁国大将陈公的军队被晋军追至泗水一线,此时他以自己为首激励士气,向上天祷告,在旁边的青蛙听到后,被其所感染,青蛙却没有那样的能力,只有发扬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们纷纷背水向晋军进攻,最终战胜了晋军,从而成为了“青蛙背水一战”的寓言。参考内容:指勇敢无畏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迎难而上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6. 背水一战 故事:公元208年,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找到了机会,他率兵穿渡长江,决意发生最后背水一战,最终刘备祭旗交战,将曹操打败,从而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在走投无路之际,采取最后一搏的行为,详见百度百科。 7. 乌鸦反哺 故事:有一只乌鸦拿到了一块肉,而天气非常炎热,乌鸦于是在阴凉的树枝上停留,发现下面有好几只小乌鸦正在等着它叫。最终,乌鸦决定将肉扔下去,而小乌鸦也东西继续,从而被称为“乌鸦反哺”的典故。 参考内容:指对他人表示感激并回报,详见百度百科。 8. 大智若愚 故事:宋朝时期,范仲淹面对德高望重、不肯屈服的权贵,决定采取大智若愚的策略,装作不上心的样子,没想到转移了权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鸣锣开道 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 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 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 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 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 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 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 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 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 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 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 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

成语。 5. 杯水车薪 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 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 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 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 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 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他曾经参加了自 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 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

历史故事的成语100个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古代成语典故故事大全_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上篇

古代成语典故故事大全_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 物故事上篇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为大家推荐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 1.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蒸发殆尽 这个成语出现在《战国策》中,故事讲述一个叫芈月的美女,从齐国嫁给了秦国,为了成全国家大业,芈月忍辱偷听到宴会上的机密,拿回去给秦国。后来她发现自己被秦始皇使用,然后被抛弃,最后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摧残,精神崩溃,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蒸发殆尽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彻底消失,不再存在。 2. 青梅竹马 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讲述了一个名叫孟子良的少年与他邻居家的女孩居然是青梅竹马,男孩子时不时地拿着自己盗来的果子去交换女孩子家里的青梅,女孩子其实早已相中了孟子良,但一直不敢表白,最终,孟子良得知了这个情况,便向她坦诚了自己的心迹,从此开始了恋爱的生活。所以青梅竹马是形容儿时有感情的小时候朋友、或者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 3. 匹夫之勇 在《战国策》中,有一个故事叫做“犇牛之间”,背景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楚国发生战争,楚军攻打齐境,围困了一个名叫庄蹻的齐国将军;庄蹻就调动近侍和士兵,齐骑趁楚军平日不备,尽量寻求外援,最后就和一位皮肤粗糙却非常勇猛的老年农夫一起夺取了被楚军圍攻的玺石,适时的诱取了楚军以兵车为条件退兵。而这位老年农夫用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帮助庄蹻打赢了这场胜利,所以,匹夫之勇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平凡的人,却充满勇气和智慧,挑战无知人的勇气。

4. 走马观花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张旭的文学家,常常去看梅花;有一天,他去看梅花,却因为风雨交加,得不到真正的了解,只能跑上马来,走马观花,这种方法得到了快感,并且开始慢慢流行,意思是匆忙一瞥风景,没有真正的了解生活的艰辛。 5. 东施效颦 东施是南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美女,擅长满足一切需求,助长人们的贪欲;因为她的容貌,许多人都来求婚,她却对由陈笑而心仪而不去,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陈笑,并学着自己打扮起来,张扬一些自己的本来面貌,这就是东施效颦。 6. 心直嘴快 这个成语来自《红楼梦》中的黛玉。讲述了黛玉在清明节的时候,眼睛痛得厉害,因此在一旁坐了很久。来了很多人看她,都认为她很彪悍,因为她说话很直,把书房里的姊妹都说了一遍,所以这个成语是形容那些爱说话,言辞犀利,让人没有暂时说不出话的人。 7. 睥睨一切 睥睨一切出自《国语·晋语八》:魏文侯好和,周厉王不予通。厉王曰:“魏采石之功杀盾也,而采石不如杀盾”,为意魏雄,故不尊上,顾大事据为不听。子婴既使齐,剡者夕入卫王,王手刃,变其兵。子婴既还,语王曰:“臣闻内白卿者矣,未闻不受辱者,而备天下者也。臣请行南泥洼,以释五官之腟。臣以楚金相荐,明日审官启事,当以之埋汰阳之间”。旦,官讹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 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 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 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斯盖二者,岂其 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意思是说, 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故事讲述一个老人的马不小心跑进了匈奴的境内,可是一个月后,马带了一匹匈奴的好马回来。故事告诉我们,事情的发展未必如人的愿望那样,有时候看似不好的事情反而可能成为好事。 9. 力不从心—出自《庄子·解牛》。故事中,庄子的弟子告诉庄子自己心意清白,努力求道,希望能够学到庄子的思想和智慧,可是庄子告诉他:“你没有此心也。”用以形容某人的努力和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0. 千人所指,齐刷刷—出自《法华经》中的一个典故。故事中,知恶棍的只一半敬仰他,而另一半恨他。所有认识的人都指责他,因此人们说他“千人所指”。成语用来形容众人齐刷刷地指责或批评某人。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专心致志、哄堂大笑、栩栩如生、胸有成竹、熟能生巧、水滴石穿、百发百中、无价之宝、画龙点睛,具体解释如下: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3、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4、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5、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优秀9篇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优秀9篇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篇一 [释义]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语出] 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正音] 壁;不能读作“pì〞。 [辨形] 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 一贫如洗翁牖绳枢 [反义] 丰衣足食家给人足 [用法] 用于形容家境贫穷得什么也没有。一般作定语、谓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贫如洗〞;都形容非常穷困;一无所有。但~偏重在“家〞;“一贫如洗〞偏重在“人〞。 [例句] (1)毒品害得许多人~;一文不名。(2)解放前;城市贫民穷得~;而且就连这“四壁"也并不是他的。 [成语故事]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贿赂卓文君身边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转达他的感情。结果,当天晚上,卓文君就离家出走到司马相如住的旅舍,两个人一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子里除了四面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 他们生活得十分艰困,靠着朋友的帮助,才在卓王孙家的附近开了一间酒店。没多久,邻居们都晓得,卓王孙的女儿居然在街上卖酒!卓王孙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给卓文君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置田产、房屋。 .一鼓作气篇二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一诺千金(季布篇三 [释义]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语出] 《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正音] 诺;不能读作“ruò〞。 [辨形] 金;不能写作“斤〞。 [近义] 言而有信 [反义] 言而无信 [用法] 常与“出言不苟〞连用。一般作谓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大丈夫言出必行;做事要果断;~。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容许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31、程门立雪(杨时)32、司空见惯(刘禹锡)33、梦笔生花(李白)34、力透纸背(颜真卿)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38、黄袍加身(赵匡胤)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41、闻鸡起舞(祖逖)42、初出茅庐(诸葛亮)43、完璧归赵(蔺相如)44、退避三舍(重耳)45、乐不思蜀(刘禅)46、指鹿为马(赵高)47、画龙点睛(张僧繇)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51、秋毫无犯(岑彭)52、望梅止渴(曹操)53、鞠躬尽瘁(诸葛亮)54、约法三章(刘邦)55、请君入瓮(周兴)56、举一反三(孔子)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58、八斗之才(曹植)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61、悬梁刺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