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本)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本)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使用者:

授课班级:

时间: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写议论文,做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与观点保持一致。

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

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45分钟能写五六百字的文章。写作活动不少于10次。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础模块

(二)教学改革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 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3. 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 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5.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教材的内容应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各个模块的教学时数要与本教学大纲的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符合规定要求。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

教材选文要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反映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选文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文质兼美,风格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教材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意为学生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为师生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多介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的和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

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

3. 评价方法多样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4. 评价过程发展性的原则。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获得了哪些进步。

(三)方法

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评价的效率。

1.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在平时取得的进步,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获得成就感。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要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应更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要本着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选择地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如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也可采用陈述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评语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取得的成绩等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教学进度表

目录

1、我的母亲 (1)

2、好雪片片 (6)

3、卖白菜 (12)

4、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17)

5、我的空中楼阁 (18)

6、离太阳最近的树 (25)

7、像山那样思考 (29)

8、窗前的树 (34)

9、哦,香雪 (37)

10、项链 (42)

11、荷花淀 (47)

12、一碗清汤荞麦面 (55)

13、好读书人是幸福人 (61)

14、拿来主义 (65)

15、文艺随笔两篇 (72)

咬文嚼字 (72)

不求甚解 (76)

16、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80)

17、爱情诗两首 (82)

致橡树 (82)

我愿意是急流 (87)

18、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 (91)

19、永远的蝴蝶 (94)

20、在桥边 (98)

21、《诗经》两首 (103)

《静女》 (103)

《采薇》 (106)

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10)

23、劝学 (118)

24、廉颇蔺相如列传 (127)

1、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

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读者》2006年第6期)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好雪片片

林清玄

教学目标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的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学会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把我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国度里。和善如同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就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这都是哎。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体味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二、走近作者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

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燠(yù)热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2.快速阅读,理清思路,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

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

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⑤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明确: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

这是禅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略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擦亮慧眼,去发现并享受身边的美。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

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明确:起到点题的作用。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恰似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心田,使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四)小结

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从这个“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的流浪老人的身上,作者“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认识到“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最后作者以议论的笔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

五、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的主旨,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如雪般晶莹剔透的善意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应像作者笔下的那位流浪老人,让心灵的“好雪”当下即下。

二、重点研读

1.本文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现深邃的意境的?

明确:要了解散文中事理与作者感情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借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表达“不管外表是怎样的污秽”,只要内心有“明净的善意”,那善意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中心。

讲解:散文写作就要善于披事入情、体物察情,要“事”与“意”相合、“志”与“物”相依、“情”与“景”相生。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中国散文的传统是“卒章显志”,要重视研读结尾帮助把握全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全文的主旨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讲解:“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它落在人们的心田上,因为明净的善意会给人们带来温暖,给被感

动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本文的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渗透深情,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注重从文章的词句中发现特点

参考答案:(1)先抑后扬的手法。(2)善于用细节去刻画人物的形象。(3)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讲解:(1)作者写流浪老人,先写其外表如何的污秽,“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描写了一个满身油腻的老乞丐的形象,而后才写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一抑一扬使流浪老人的外表形象与他的内在心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比如:作者写老人的睡态,抓住“甜甜”两字,就写出了老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写出了老人内心的明净;作者写老人卖奖券,抓住老人动作的迟缓,就写出了老人的执著和善良。(3)作者用描写来刻画流浪老人的形象,用记叙来表现老人的美好心灵,用议论点明作者的感受,揭示文章的中心。

三、扩展训练

课文中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读过课文后,你是否也会想起谁或者有什么感触?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感受。

四、课后作业

1.通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作一篇读后随感。

2.阅读林清玄的其他散文,感受他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表现出感人的力量的特点。

3、卖白菜

莫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巧妙构思,深邃寓意;

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庞蕴禅师的相关资料,了解引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扫清运用典故方面的障碍。

二、字词检查

燠(yù)热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本部分一、二、三、四段与第五段形成分总关系,第五段是对一、二、三、四段所写内容的总结和补充,第六段交代人们对流浪老人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流浪老人的生存处境。

第二部分(从“我每次经过那里”到“鼻子因而酸”)记述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情,表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

第三部分(“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到结尾)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文章的中心。

四、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展开探究,体会文章主旨

1.在作者的笔下,流浪老人的外在形象与生存环境如何?

提示:要注意抓住“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和“甜甜”等关键字词句。

参考答案:作者写流浪老人,没有浓墨重彩,而是粗笔勾勒,运用漫画的笔法,抓住流浪老人身上突出的特点进行描写。写老人的衣着,作者只写了上衣和鞋子;写老人的外貌,作者只写了“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写老人的睡态,作者只写了“嘴巴微张”和“甜甜”的表情。写皮带上绑着的椅子,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就这样跃然于纸上。

讲解: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打扮及其日常生活情况,突出老人一无所有的凄惨处境,与下文写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2.在“我”与老人的交往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流浪老人的思想性格?作者想借助流浪老人的言行举止说明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提示:侧重思考做人的道理。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选取了两件事:老人卖奖券时都要用红色塑料封套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汇编【配套人教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 全册教案

目录 《永远的校园》 (3) 《成长》 (5) 《我很重要》 (7) 《我的母亲》 (11) 《绝品》 (12) 《一碗清汤荞麦面》 (14) 《人脑与电脑》 (17) 《牛郎织女》 (20) 《职业》 (23) 《那一年,面包飘香》 (25) 《将进酒》 (27)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0) 《登高》 (32) 《客至》 (36) 《念奴娇.赤壁怀古》 (38) 《一剪梅》 (40) 《青玉案?元夕》 (42) 《药》 (47) 《雷雨》 (53)

《永远的校园》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 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理想中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 教法与学法: 1.课型:讲读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课 2.教法:质疑、讨论、辩论 3.教具及能力培养方向: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诵读文章,感知大意;第二课时主要展开拓展、延伸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03年2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二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先后发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的农园餐厅,虽然比不上恐怖份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很少发生恐怖流血冲突的中国大陆来说,这的确也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最引人深思的是:恐怖份子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和北大进行作案呢?案情侦破之后,答案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犯罪谷子声称:“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为了出名。” 对于这起事件,我不想多作分析了,我只是想说:为什么炸清华、北大就能出名呢?那是因为这两所大学太有名了,本身就是名望的象征。我们这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些杀人的罪犯很少留下姓名,而刺客荆轲的故事却被广为传诵,不仅仅是因为荆轲的大义凛然、高风亮节,还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权倾天下、赫赫有名的秦王。 的确,清华、北大太有名气了,不仅是每一位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就连没有丁点儿文化常识的人可能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江泽民同志作为一国主席,日理万机,我不知道他曾去过哪些大学,但我知道北大他是去过的,就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的校庆典礼上,还作了热情扬溢的讲话,因此,才有了我们课本上这篇文章。 大凡有名望的人、事、物都难得一见:比如卢浮宫珍藏的那些传世珍品;比如我们的局长、县长、市长或者更高的官员。于是我们容易对那些有名望的东西产生神秘感,认为他们与众不同,认为他们超凡脱俗,认为他们高不可攀,或许真的如此,或许未必竟然。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著名学者、中国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朦胧诗派的倡导者谢冕先生用他的眼、他的手、他的心为我们搭建的北大校园,去感受北大的那一份脱俗和平凡吧! 二、感受北大 1.别忙,让我们先在北大校门外驻足停留一下吧!那里有柔美的未名湖,那里有端庄的博雅塔,那里有埋头治学的伟大学者,那里有潜心读书的才子佳人,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贸然闯入会不会惊扰了那里的宁静呢?让我们抑制住急迫的心情,暂时停留在外,等候主人的邀请吧。但我们总得干点儿什么吧?对了,我们就呆在这儿畅谈我们心中的北大吧!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模块教案全集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模块教案全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职业教育语文基础知识,理解职业教育语文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场景。 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职业发展 的竞争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职业教育语文的概念及意义 2.职业教育语文的应用场景 3.职业教育语文的核心素养 4.职业教育语文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语文的概念及其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 2.课堂讲解(20分钟) a.介绍职业教育语文的概念和意义,强调语文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b.分析职业教育语文的应用场景,如求职面试、职场沟通、商务写作等。 c.介绍职业教育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境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d.提出职业教育语文的学习方法,包括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模仿优 秀作品等。 3.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课堂讲解的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见解,深入探讨职业教育语文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4.情景练习(30分钟) a.设计一些职场沟通的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锻炼他 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b.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解决一些职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 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概括(10分钟) 老师进行总结,概括职业教育语文的核心要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学 习和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及讨论结果。 2.学生的情景练习表现及反馈。 3.学生对职业教育语文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课程简介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是中职学校中学生必修的语文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本文档将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新 闻报道等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 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文笔和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 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使学生 能够欣赏、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文阅读 本模块主要讲解古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通过 学习古代文言文作品,如《论语》、《红楼梦》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提高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2. 现代文阅读 本模块主要讲解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通过学习 报刊杂志、小说、散文等现代文作品,让学生能够理解现代社会、文化和思潮,提高对现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3. 写作训练 本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学习写作 的基本要素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撰写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4. 口语表达训练 本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文学鉴赏 本模块主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戏剧等。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人物、情节等要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语 文知识和技巧。 2.教材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 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训练: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提 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 教案标题: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为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教学提供电子版教案,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该教案将涵盖该模块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多种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要求。 2.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案。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教学内容与活动: 1. 单元一:课文阅读与理解 - 活动1: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 活动2: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和关键信息。 - 活动3:组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 - 活动4: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和评估,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单元二:写作技巧与实践 - 活动1:介绍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语言表达等。 - 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如写作短文、作文等。 - 活动3:互相交流和评价写作作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 - 活动4:进行写作能力评估,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3. 单元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 活动1:引导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和词汇积累。 - 活动2:组织语言运用练习,如填空、改错等。 - 活动3: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 活动4:进行语言能力评估,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测验评估:定期进行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指导和建议: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二、走近作者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 五、拓展讨论结合本课和自身的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地对待他人? 三、卖白菜 莫言 一、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1.完成课后练习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教学教材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全套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单元 一《提醒幸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独特的幸福观。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训练概 括要点的能力。 3.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学会运用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幸福”为什么要“提醒”,正确地领悟幸福。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搜求式阅读、比较阅读、话题引读鉴赏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特别注重了计算机专业技能与语文教学的互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环节】一、课前准备 (一)采用PPT制作课件。 (二)运用网络布置预习作业。 1.运用文字录入 ......,教师在....基本技能,促进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电脑程序设计技术 课前制作文章基础知识的预习系统,并放在班级公用帐号内,让学生反复操练完成,并记录成绩。(1)录入注音,让学生填字(计算机自动改作,并出示成绩)①Sh ān Shān(姗姗)②Chàng然(怅)③chóuchú(踌躇)④zhuì zhuì不安(惴惴)⑤zhūnzhūn告诫(谆谆)⑥南yuán 北zhé(辕辙)⑦zhān前顾后(瞻)⑧相濡以mò(沫)⑨yì yì夺目(熠熠)⑩niáoniáo 婷婷(袅袅)(2)录入解释,让学生填词(计算机自动改作,并出示成绩)第一组:①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姗姗)②不如意的样子(怅然)③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甘霖)④希望得到(希冀)⑤犹豫不决(踌躇)⑥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枕戈待旦) 第二组:①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惴惴不安) ②形容恳切教导(谆谆告诫)③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南辕北辙)④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瞻前顾后)⑤用以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相濡以沫)⑥形容闪光发亮(烟烟夺目)⑦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的样子 (袅袅婷婷)。2.运用因特网搜索技术,学生自主进行网络查询,然后采用合作小组............................. 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 (1)作者介绍:毕淑敏(提示:查找作者生平、作品等。)

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

——与 13 级综高机电(1)班学生的第一次交流 一、我的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的教学经历与特点 教学经历:任教综合高中十年,取得了一些成绩。 教学感悟: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多读书,多写作,多练习。 二、谈谈综合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 1.综合高中语文的作用 提升语文能力,为自己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功利而言:高考 150 分,对升学,尤其是能否升入本科院校影响很大。 2.综合高中语文的特点 (1)与普通高中语文异同 相似点: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即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都 在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文本阅读与欣赏、语言交流与表达方面有要求。 不同点: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综合高中将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应用文 写作等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和考察内容;二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的不考,考的不学,而综合高中语文学的就是考的。 启示:在全面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全力攻克教材中的任意一个难点。 (2)与初中语文的异同 相似点:都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线,强调积累与运用。 不同点: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多,更扎实。(举例分析) 3.如何学好综合高中的语文 综合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 点: (1)紧扣教材。无论是初学,还是复习,均以教材为本,“死磕教材”是关键 词。 (2)做好笔记。老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面参与课堂,认真做笔记。任 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要注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原则。 (3)注重练习。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以敷衍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尤其是面对主观题的时候。综合高中语文考试中客观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时练习也比较多,但是,根据新考纲,主观题的比例将逐渐加大,而这是学生深感头痛的。“多读多写”中间的“多写”包括写作业。需知“落在纸上的远比说在嘴上的印象1 深刻”。 (4)适当拓展。要真正提升语文能力,只关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不能提 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拓展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阅读方面,一是读一读经典名著,而是做一做阅读题目;写作方面,一是完水,无本之木。 4.两点具体的要求 (1)练好字。作业练字,专门时间练字。前者通过作业实现,后者每周早自习安 排三次练字时间。 每位同学需要购买带格子的作业本 2 本,每位同学购买一本正楷字或者行楷字书 法字帖。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本)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教 案 使用者: 授课班级: 时间: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基础模块语文上册教案

基础模块语文上册教案 教案标题:《基础模块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础模块语文上册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本教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1. 课文阅读与理解 2. 词汇积累与拓展 3. 写作与表达 4. 口语交际与演讲 5. 文学鉴赏与创作 教学步骤: 一、课文阅读与理解 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兴趣。 2. 预习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文内容的思考。 3.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4.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拓展材料,拓宽知识面。 二、词汇积累与拓展 1. 词汇导入: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文中的重要词汇。

2. 词汇讲解与练习:解释词义、用法,并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3. 词汇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词语的拓展,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三、写作与表达 1. 写作指导:根据本课文的主题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写记叙文、写作文等。 2.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互相批改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 流与学习。 四、口语交际与演讲 1. 口语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演讲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3. 演讲展示: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进行互评和点评,提高演讲能力。 五、文学鉴赏与创作 1.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对本课文中的文学元素进行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 2. 创作指导:根据本课文的主题和文学元素,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创作,如诗歌 创作、小说创作等。 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互评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 流与学习。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词汇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批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教案(最新)

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教案(最新) 本部分介绍教材的编写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 本部分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本部分旨在指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确定本教材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注重学生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培养,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研 究技巧。 教学难点: 对于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 加深学生的理解。 部分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和综合运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进行讲解和练。 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 进行培养。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参与 到教学中,积极思考和与他人交流。 设置合理的研究任务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进步。 以上是本教案中第三部分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中 职语文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教学。

本部分介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本部分介绍教学组织和实施方式,包括课堂活动安排、作业安排等 本部分介绍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 本文对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版)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析。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研究策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部编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风景谈j教案

《部编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风景谈j教案》 一、初识风景谈 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我们将要学习到的一篇重要文章就是 《风景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达 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景谈》这篇文章在中职语文 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 深入探讨这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意义,并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以便您更好地教学和指导学生。 二、深入分析文章内容 1. 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在《风景谈》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的 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文章中所描述的美景让 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无限魅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 思考。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 有的一切,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风景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文章中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审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滋养,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和方法 在教学《风景谈》这篇课文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感悟,深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在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解读课文的情感和意义;通过导读、朗读或背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案例范本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案例范本 课程名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教案主题:《红楼梦》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导 学生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2.阅读法: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和章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 人物、情节和主题。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主题进 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20分钟) 1.讲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三、阅读(20分钟) 1.教师分发小说的片段或章节,让学生阅读。 2.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四、分组讨论(15分钟)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和章节,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 情节和主题。 4.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主题,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汇报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