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专题知识梳理

一、总体概述: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四个朝代:秦、西晋、隋、元。

秦汉、隋唐、元明清是中国三大主要统一局面。

3.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4.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二、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1.发展过程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黄炎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

北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南方:兴修灵渠,连结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西汉时期

西域: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前138 年和前119年),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C.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多民族的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唐朝时期

a.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b.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赞普期间,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有很大的发展。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7)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宋元时期

a.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西夏、金;

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西夏、蒙古。

b.金灭辽和北宋;蒙古政权灭西夏和金;元政权灭南宋。

C.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

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d.文化趋同

原因: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现:民族融合,差异缩小;契丹人、女真人与汉人融合;波斯人、阿拉伯

人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结果:在元朝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

a.1690年,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清军大败叛军。后经过近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b.乾隆帝时,新疆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军和当地人民一起平定了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c.清朝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订“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亲自抽签。这些措施加强了清对西藏的管辖。

2.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的联系和管辖

台湾:

三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占领38年)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清前期(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新中国成立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从日本(占领 50 年)手中收回台湾。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清朝——清前期确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 年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全统一。

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新疆:

西汉——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

清朝——清乾隆皇帝时,设伊犁将军。

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设新疆省。

三、认识:

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2.国家统一的影响:

①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①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②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四)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课题:中国古代史(四)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教学目标: 1、识记: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②金与南宋的对峙;③宋代经济的发展; 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⑤宋元时期的都市。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教学重难点: 北宋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该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6-11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9—1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大金。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北宋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灭辽后,对北宋发动了战争,北宋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于世界地位,南宋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杭州;还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11真题带解析)

2012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含11真题带解析)专题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娄底学业考试)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2.(2011·泰州模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汉初休养生息,政权稳定 C.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D.明朝以《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的的主要内容 3.(2010·呼和浩特中考)(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4.某班要出版一期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③唐蕃会盟 ④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⑤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5.(2010·宜昌学业考试)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2011·菏泽学业考试)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7.(2010·河北中考)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两者取得成功的相同原因有( ) ①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③与当地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协议 ④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1·苏州中考)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专题知识梳理 一、总体概述: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四个朝代:秦、西晋、隋、元。 秦汉、隋唐、元明清是中国三大主要统一局面。 3.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4.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二、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1.发展过程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黄炎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 北方: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南方:兴修灵渠,连结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西汉时期 西域: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前138 年和前119年),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C.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多民族的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唐朝时期 a.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b.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做赞普期间,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有很大的发展。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7)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宋元时期 a.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西夏、金; 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西夏、蒙古。 b.金灭辽和北宋;蒙古政权灭西夏和金;元政权灭南宋。 C.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 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d.文化趋同

人教版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题:中国古代史(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 1、识记:①秦统一的时间、;②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2、理解:丝绸之路;②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和形势图;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3、运用:①评价秦始皇;②汉武帝的大一统。 4、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影响到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教学重难点: 秦始皇的功过、汉武帝的大一统、丝绸之路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3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9-14;16-19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3—5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5)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后期经历外戚、宦官的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主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命题点1秦朝的法律制度 1.(2022·安徽)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C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2.(2020·安徽)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A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命题点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3.[图说历史](2021·安徽)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4.(2019·安徽)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命题点3中华文化 5.(2022·安徽第16题节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

改正: 6.[时空观念](2019·安徽)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竹木简、帛等。(2分)(写出两个);东汉时蔡伦。(1分)(人名)改进了造纸术。(3分) (2)从上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5分) 答案示例: 方向③信息: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解读: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等。(信息1分,解读4分,共5分。答出时间、地点、路径、背景、影响等,言之成理即可)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4分) 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2022·北京)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D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2.[史料实证](2022·阜阳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陈胜、吴广即由此起。”钱穆认为秦朝存在的问题是( C ) A.文治不合时宜 B.民族矛盾尖锐 C.徭役兵役繁重 D.法律繁复严苛 3.(2022·抓分卷)《史记·孝文帝本纪》记载:“治霸陵(汉文帝陵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2021年12月,汉文帝墓葬出土了大量陶俑,只有小件的金属制品。据此可知( D ) A.儒家思想得到尊崇 B.考古是史学研究的唯一途径 C.汉初经济极度凋敝 D.统治者勤俭治国与爱惜民力 4.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下列选项有助于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C ) A.秦始皇推广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秦始皇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发展 C.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2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1·福建)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答案:C 2.(2021·湖南衡阳)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②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是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④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20年,东汉灭亡。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故A项正确。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②是隋唐时期,故B项错误;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③是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故C项错误;④是明清时期,但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 3.(2021·福建)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答案:D 4.〔2021·湖南湘潭(改编)〕汉代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思想的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史记》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A 5.〔2020·四川成都(改编)〕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A 6.(2020·山东东营)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答案:A 7.(2020·四川成都)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B 模拟预测 1.古代监察体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在中央,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中考历社复习专题13: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社复习专题13: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一、单选题 1.《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吏治之。”该史料表明() A. 元朝时西藏已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B. 元政府在西藏设置了宣政院 C. 成吉思汗经过南征北战,征服了吐蕃 D. 元朝疆域辽阔,达到了极盛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伊犁将军 C. 设立宣政院 D. 设置驻藏大臣 3.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有()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一个重要的机构,请问这个机构的名称是() A. 宣政院 B. 西藏藏族自治区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5.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相符的是() 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②修建避署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赐子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设置台湾府 B. 平定准噶尔 C. 设立宣政院 D. 修建喇嘛庙 7.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下列对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朝时将新疆纳入了行政版图 B.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C. 元朝的疆域仅次于唐朝 D. 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 8.元朝中央政府首次正式建立对澎湖岛、琉球(台湾)管辖的行政机构是( ) A. 安西都护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宣政院 D. 枢密院 9.清朝初期规定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 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 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 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10.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明朝省级行政区 ②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③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④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考历史之中国古代史的统一3篇

中考历史之中国古代史的统一3篇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次统一都伴随着流血牺牲,每一次合并都是中华民族融合其他文化进步的历史性时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之中国古代史的统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1)客观原因:西汉初年几位皇帝的努力,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如:文景之治; (2)主观原因:汉武帝自身的雄才大略。 2、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1)政治上:七上P68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大大改善了用人制度) (2)思想文化上:七上P69 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注:以上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经济上:七上P72、74 ①兴修水利,亲治黄河,推广进步的农业技术,限制大商人的活动。(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②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有利于北方边境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七上P78-79

(5)民族交往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汉朝的兴盛)七上P82-83 3、意义: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 (二)评价汉武帝 1、功:他在汉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西汉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在位期间,西汉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他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汉武帝开拓的疆域,为今天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 2、过: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国力耗损。 3、总评: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统一六国 (一)秦统一六国七上P56 1、统一的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陆 续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咸阳。嬴政被称为秦始皇。 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新局面。 (2)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考历史世界的古代民族关系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中考历史世界的古代民族关系专题历年真题 及答案详解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而古代民族关系是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中考历史考试中,古代民族关系专题常常出现,考查考生对不同民族之间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能力。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历年中考真题,以及详细的解答,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专题。 【题目一】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1)周朝时期,西南地区先后出现了夷狄世家、白狄世家、白狄人和犍为人四个部族; (2)春秋时期,秦国设计出了“楚汉相争”的方案,破除了相对平和的民族关系; (3)唐代时期,突厥人和西域各族形成了多次的战争冲突,威胁到了中国的北疆安全。 【解答一】正确的选项是(3)。突厥人和西域各族的战争冲突对中国的北疆安全形成了威胁,这与历史事实一致。 【题目二】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1)秦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中原汉族的固定民族格局;

(2)五胡乱华时期,犬戎族、羌族、鲜卑族、狄吴族和白禄族等 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对中原地区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3)隋朝时期,南方的百越族和西南的蛮夷等民族与中原地区的 汉族有着良好的交往和融合。 【解答二】正确的选项是(3)。在隋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与 南方的百越族以及西南的蛮夷等民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交往和融合关系。 【题目三】下面关于古代罗马帝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的叙述,错误 的是: (1)古代罗马帝国与日耳曼民族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冲突,这种 关系对罗马帝国的繁荣产生了负面影响; (2)古代罗马帝国与帕提亚王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对峙 关系,为罗马帝国的疆域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古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形成了一种“边塞轮流”关系,两国之间互有进退。 【解答三】错误的选项是(1)。实际上,古代罗马帝国与日耳曼 民族之间的冲突对罗马帝国的繁荣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上述历年真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发现在考察古代民族关系的 问题中,常常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冲突和影响等方面。了解 历史的发展过程,并能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各种因素对古代民族关系的 影响,对于解答这类题目非常关键。

中考历史中国的古代民族关系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

中考历史中国的古代民族关系专题历年真题 及答案点评 一、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王朝之一,其时期的民族关系 也备受关注。在历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中,经常会有关于唐朝时期的古 代民族关系的考查。以下是一道典型的中考历史题目: 题目:唐朝时期,回纥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请简要描述并给出你的 观点。 答案及点评: 在唐朝时期,回纥与中国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唐朝与回纥 是经济交往频繁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活跃。回纥人以贩卖马 匹和皮毛为主要生计,而唐朝则需要大量的马匹和皮毛供应。因此, 两国之间形成了互利的贸易关系。 此外,回纥与唐朝之间也有一定的政治联系。唐朝希望通过与回纥 的结盟,来对抗北方的敌人,如突厥等。而回纥也借此机会寻求唐朝 的保护和支持。因此,双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合作关系。 然而,回纥与唐朝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首先,唐朝 对回纥的统治采取了割据和分化的策略,试图控制回纥,削弱其势力。这导致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其次,回纥在漠南地区拥有一定的 影响力,与唐朝产生了边界争端。双方因此在边境地区频繁发生冲突 和战争。

综上所述,唐朝时期回纥与中国的关系既有贸易合作,政治结盟的 一面,也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这种复杂的民族关系在古代中国历史 中并不罕见,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周边民族的纷争与合作。 二、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时期的民族关系也备受关注。以下是一道典型的中考历史题目: 题目:元朝时期,蒙古族与汉族的关系如何?请简要描述并给出你 的观点。 答案及点评: 在元朝时期,蒙古族与汉族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统治者都是蒙古族人,而被统治的主 要是汉族人。 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元朝实行了蒙古族的统治,将汉族士人排斥在统治的核心中, 加强蒙古族的地位和特权。这导致汉族人在政治上受到限制和压制。 其次,元朝实行了民族对抗政策,鼓励蒙古族人居住在汉族人的地区,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也加剧了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 然而,元朝时期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变化和复杂性。 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朝逐渐融合了不少汉族的元素,采取了一 系列对汉族有利的政策,如恢复科举制度等。这使得元朝内部的蒙古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

专题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背诵手册 4.1秦的统一 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⑴秦统一条件: ①局部统一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②商鞅改革后秦国成为最强大国家。 ③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④长期动乱,人们渴望统一。⑤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 ⑵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史实 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⑵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②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⑶评价秦始皇: 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 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4.2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4.秦的暴政的表现:徭役繁重(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驰道)、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男子力耕,不足粮响。女方纺织,不足衣服。 5.秦末农民起义: ⑴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秦的暴政。过程:前209年,大泽乡。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失败原因:秦军的强大。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⑵项羽和刘邦: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到达咸阳,秦的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4.3大一统的汉朝

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

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 在山西的同学们就要中考了,那么,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复习的怎么样呢?不用担心,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一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一、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1、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2)三国东晋南北朝。(3)五代、辽、宋、夏、金、蒙古的并立。 2、统一的几个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汉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3)西晋的短期统一。(4)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趋向繁荣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3、认识: (1)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主流。分裂局面出现的时间远远短于统一时期的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并没有间断,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和国际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1)北方: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2)南方: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解和交往。(2)西汉设置西域教护,新疆归属中央管辖。 (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西南: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祖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双方“和同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渐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西藏:确立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 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基本线索: 形成(春秋战国)—确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 3、发展过程: 政治上: (1)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 专题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知识线索 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民族融合

线索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及统一问题

二、专题演练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 5.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6.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7.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⑥土尔雇特部回归祖国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

中考历史速查式复习 第3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中考命题规律总结+考点训练)

第3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3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本单元时段是从公元前221~公元220年,这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时期。统一由部分开始,逐渐形成联合体。以后由部分到整体,联合体发展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广,治理越来越有效,统一之后越来越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最后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科技高度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是当时世界文明最为辉煌的国家之一。本单元考查的重点多集中在大一统局面的确立和巩固,两汉的对外关系和北魏民族融合局面的出现等等,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简答题有时也会出现。 ◆考点梳理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考点1 了解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表一秦的统一 条件 ①历史趋势: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物质基础:较彻底的变法使秦国富兵强,实力最雄厚。 ③社会基础:战国时经济继续发展,民族、地域同联系加强。 ④主观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时间 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秦王扫六合”──韩、赵、魏、楚、燕、齐),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④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备考导航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统一问题、民族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x藏问题、台湾问题、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等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1)三次大分裂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民族政权并立。 (2)全国大统一: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③西晋的短期统一;④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⑤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⑥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其中,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2)局部统一(在大分裂时期,有很多局部统一时期):①战国时期,诸侯大国“战国七雄”的局部统一;②东汉后期,曹操对北方的局部统一;③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境内的局部统一;④十六国东晋对峙时期,东晋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以及前秦在北方黄河流域的短暂局部统一;⑤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对黄河流域的局部统一和宋、齐、梁、陈在南方的局部统一;⑥五代、辽、来、夏、金时期,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部统一,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局部统一;⑦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在我国北方的局部统一等等。 2、中国疆域的变迁 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抵长城,南濒南海。

中考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中考历史复习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秦统一全国与秦末农民起义 一、秦统一全国 (一)秦灭六国 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①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21)

专题04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1.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辖彰显主权 地区朝代机构 新疆西汉设置①______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元朝设立②______ ,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台湾 清朝设置③______ ,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文物见证历史 (1) 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编自《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1) 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图二、图三 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有何历史意义? (2) 材料二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3) 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 的什么特征?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和边疆问题是国家稳定与发 展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有关? 结合所学回答,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写出一点)? 材料二:阅读如图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置院

专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真题探究与变式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专题0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命题方向考向一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考向二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考向三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考向四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考向一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 例1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A.秦朝疆域B.秦朝制度C.秦朝工程D.秦朝暴政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是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B项正确;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排除A项;秦朝工程主要有长城和灵渠,排除C项;秦朝的暴政主要体现在苛捐杂税等,

排除D项。故选B项。 例22.(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秦王嬴政时期B.秦始皇统治时期C.秦二世统治时期D.西汉建立初期 【答案】C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陈胜王”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题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统治时期,C项正确;秦王嬴政建立秦朝,排除A项;秦始皇统治时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末,排除D项。故选C项。 考向二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 例1(2022·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某校七年级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表演了关于“文景之治”的历史剧。下面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文帝命人按照阿房宫的规制修建皇宫 B.地方官孙平因为关心当地农桑事务被汉景帝提拔 C.农民李四因为辛勤耕作得到政府的奖励 D.汉文帝的妃嫔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答案】A 【详解】西汉初期,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吸取秦朝暴政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文景之治”,汉文帝不可能大兴土木,命人按照阿房宫的规制修建皇宫,A项符合题意;汉文帝重视农业发展,BC项符合汉文帝时期的场景,不符合题意;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D项符合汉文帝时期的场景,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例2(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史记》中记载:“偃说上日:‘…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针对这种形势,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B.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D.北击匈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