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

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

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

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

下为家"的局面。

3.军功授爵: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

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

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

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

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

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

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

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

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

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

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三、古代著名的改革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

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

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

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

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四、历代疆域的变迁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

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3.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

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

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

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

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

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

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五、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

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

们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

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

调整的变法、改革。

2.科技: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六、历代经济政策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七、古代的对外贸易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到西亚大秦。

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3.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

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

入萧条时期。

八、古代交通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

水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世界古代交

通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

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

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2.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

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

上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

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

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1.著名的医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

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自

己的实践,写成医学著作。后人尊他为"医圣"。

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以治疗外科病而负盛名的民间医生。他制成了麻

醉药剂"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他还创作体操"五禽戏",使人体许多部位得到运动。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他研读大量医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

劳动人民请教。

2.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是战国时编写的著名医书。书中叙述了人

体的内脏部位和血脉循环情况,提出了病理学说,介绍了311种病候和汤液、针灸、按摩等方法。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许多至今还被广泛运用。书中阐述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

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本草》是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

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书中收录1800多种药物,其中新增药物370多种。对每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主治、

功能等情况都详加说明。附有大量药物形态插图。载录1万多个药方。

3.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战国时不但出现了著名医生和医学著作,而且

有的医生采取了分科治病的方法。当时的分科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等。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十、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我国古代出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家,他

们对迷信邪说、宗教神权的批判推动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

1. 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变化,自然

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为人类服务。

2. 王充指出,日食、月食都有一定规律,打雷下雨都是正常现象,

并非天降灾害。他批判迷信鬼神思想,他认为:人死了,形体腐朽,变成

灰土,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的。

3. 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去,精神也随之消失。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

立存在的。他还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十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对于这个概念的

使用,习惯上建国前的历史用近代化,建国后的历史用现代化。指不发达

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主要体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世界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

样性。英法两国率先完成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其他西方国家也通

过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变革而实现近代化,它们都属于内生型近代化。中

国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所以,中国的近代化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近代化。

2.民族独立与近代中国近代化的两大主题。民族独立主要是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解决

生产关系问题。近代化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要发展以近

代工业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两者不能同时

并举来实现,也不能互相替代: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

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

唯一的办法是:要走革命的道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取得民族独立,为实现近代化开辟道路。即先独立,然后才能实现近

代化。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鸦片战争期间,一些爱国志士

和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外来知识,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应用于中国,外国人首先在中国兴办了使用机器

生产和蒸汽动力的近代企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兴办了

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随着洋务运

动的兴起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展开。这

时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约100年。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以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这一运动中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最终未能真正实现。

4.自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近代化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5.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要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些

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世界主要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差

60年~70年。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3年我国银河Ⅱ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这些都是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成果,距离世界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大约20~40年。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世界先进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在逐步缩短。

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①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独立。

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十二、有关东北问题 1.近代中国东北,长期受到俄国和日本的侵略。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3.1894年甲午战争中,一路日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入侵中国,占领

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对

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4.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割辽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利益,三国出面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6.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战后俄国与日本分别

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

7.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时期,东北地区由日本扶植的军阀张作

霖控制。

8.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大营,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9.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

殖民地。

10."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11.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给70万关东

军以歼灭性打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

人民举行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2.1948年9-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解放。

13.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鞍山无

缝钢管厂。1963年开始建设大庆油田。

十三、台湾问题1.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3.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7.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

时隔离的状态。

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

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十四、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共产

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1.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

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

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

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

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之路。

2.由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从现在起,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

造成极大损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十五、党史上的重要会议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

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4.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

思想。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

了重要准备。

5.1956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

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6.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8.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

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10.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整风运动1.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了

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重新进

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当时整风、反"右"都是必要的。然而,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

计得过于严重,反"右"斗争扩大化了。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

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

犯错误的根源。

3.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为党的指导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重

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

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七、党史上重大挫折及其纠正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种种

原因,党的工作曾出现多次挫折和失误,但是我们党总是能实事求是地不

断纠正失误,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始终保持前进的总趋势。

1.1923年初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说明在革命力量小

的情况下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改变工人阶级孤军奋战的局面。同年召

开中共三大,制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27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

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

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

成熟的标志。

4.1958年中央提出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党又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开展对彭德怀等人的批斗,"左"倾错误进一步扩大。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5.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给党、国家和人民带

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对刘少奇同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党的

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71年党中央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

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

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1980年中央为刘少

奇同志恢复名誉。

十八、近代经济形态的演变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世

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经济开始由封建自然经济

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瓜分世界,抢占世界市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最终形成。

3. 民用工业有私人投资、有新式工人和劳资关系,但又受封建官僚

制度的束缚,因而包含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企业

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中国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最初形式。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5.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

经济的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垄断工业,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商业上实行专卖,并独占全国金融,到

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解放战争期间,军费激增,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新中国成立后官

僚资本被没收,归国家所有,建立了国营经济。

6. 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经济活动:1927年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1931年制定"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路线,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

地政策,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制定《中国土地

法大纲》规定"耕者有其田"制度。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把中国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 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公孙接、田开疆 中国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战国四游侠:荆轲、专诸、聂政、要离 联纵双名士:苏秦、张仪 赵国二庭柱:廉颇、蔺相如 强秦二名将:王翦、蒙恬 兴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汉初三大名将:九江王英布、韩王韩信,大梁王彭越 李氏三父子:李广、李敢、李陵

文景名臣:贾谊、晁错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 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冠军二侯:卫清、霍去病 许氏二龙:许虔、许劭 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河北五廷柱: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 建安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 江东二张:张昭、张纮 徐州四杰:孙乾、简庸、糜竺、曹豹 蜀汉三诸葛: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曹氏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桃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蹇硕、曹操、袁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三国四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乱国二富豪:王恺、石崇

中国的历史知识点

中国的历史知识点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的历史知识点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 第3课土地改革 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内容P12)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 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

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4、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5、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1957年3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的历史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总结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1 一.特点,特征,表现,标志 1、19世纪40、50年代西方列强侵华所表现的特点:以直接的武装侵略为主。 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同时反侵略,《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3、中国近代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民族资本企业的共同特征:都是使用大机器的近代工业,都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4、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官僚、地主、商人等私人投资。 5、清政府适应近代化行动的显著特点:缺乏主动性,是被迫的,行动是迟缓的。 6、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8、与维新思想相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特点: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9、《辛丑条约》签定,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化最显著的经济特征: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虽然解体,但仍然存在。 10、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11、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出

现了。 12、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事件:兴中会的建立。 13、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各国间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则具体表现为:先后强租胶州湾和威海卫。 15、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全国性统一政党的建立。 16、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皇族内阁”成立(1911年) 17、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国制确立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8、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的诞生。 19、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临时政府迁都北京。 20、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的事件:定都天京。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2 二.实质,本质,性质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质:强国御侮。 2、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性问题:农民阶级自身具有严重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3、以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实质: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4、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5、戊戌变法的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6、“门户开放”的实质:美国要凭借经济实力最终独霸中国。 7、清末新政的实质:挽救统治危机。 8、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摆脱政治危机,加强专制集权。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内容3 三.原因(根源)因素,关键,前提,条件

中国史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史学史知识点整理 1. 史学的起源与发展 史学是指关于历史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编年史和史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学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研究历史的学科,包括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 2. 古代中国的编史传统 中国古代编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史书《尚书》和《春秋》,但最早的正式编年史是东周的《春秋左传》和《春秋公羊传》。秦朝统一后,开始编写大事记和国别志,形成了一部分的官方编年史。到了汉朝,史学进入了繁荣时期,编写了《史记》、《汉书》等经典史书。 3. 唐宋以后的史学发展 唐代以后,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史学家,如韩愈、司马光等,他们在史学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很大创新。宋代出现了史料学的理论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刘知几的《史通》,清代的黄宗羲、钱大昕更是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现代史学

20世纪初,欧美各国开始了西方史学的发展,并逐渐对中国的史学研究产生影响。其中,邹韬奋、吕思清等人成立了中国史学会和史学研究所,推动了史学的现代化进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的教育和研究逐渐完善,形成了中国史学的新格局。今天,中国的史学在国际上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5. 变法运动与史学发展 1901年,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了变法主张,意在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涉及到了史学的改革。他们认为古代官方编史受制于朝廷,不能体现历史的全貌,应该重视地方志、家谱等非官方资料。 6. 史家与文人 古代的史学家大多是文人,他们不仅要求史书的客观和史实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史书的文学价值。这种文史结合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十分明显,使得史学融合了文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史学传统。 7. 史诗与史传 中国古代史书按照内容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史诗和史传两大类,分别以《诗经》、《离骚》、《国语》、《战国策》等为代表的史诗和以《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

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 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 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 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 下为家"的局面。 3.军功授爵: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 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 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 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 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 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 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有着为指导现实、预测和开创未来提供借鉴以及教育国民、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1.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2.距今约7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3.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上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 4.巢氏构木-反映了现任构筑自己居住的状况 5.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又称庖牺氏--畜牧业的产生。 6.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 7.汉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开辟了丝绸之路,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直接控制在中央政权之下。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8.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入战争。1945年,中国经过8年的抗战,赢得了胜利。 9.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10.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人物图》是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11.东晋时期顾恺之专门擅长人物画。--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2.初唐的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卷》 13.中唐吴道子注重线条笔法,有“吴带当风”之美誉,《送子天王图》画圣 14.明代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以戴进-浙派;沈周,文徽明-吴派;董其昌,陈继儒-松江派;周之冕-勾花点叶派。 15.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孟、庄、荀、韩非子》等。是哲理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16.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文人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17.以时间为中心-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记传体;以事件为中心-记事本末体。 18.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19.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奎表。 20.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是黄帝历 21.西汉晚期氾胜-氾胜之书-是最早的一部农书 22.北魏贾思淼-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23.元代王祯-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巨著。书中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 24.明朝的徐光启-农政全书-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25.战国时期-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6.西汉-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书,包括素问灵柩;黄帝内经是为中医学奠定了基础。 27.东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 28.东汉张仲景开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医圣” -伤寒杂病论 29.东汉华佗-神医-麻沸散-世界医学史上创举。-五禽戏-古代健身操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原始社会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产生地在非洲;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云南元谋而得名,处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和吃熟食,为人类大脑的发育、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标志着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天然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处于黄河流域。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靠采集、狩猎、捕鱼维生,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会佩戴装饰品,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具有爱美的观念,会人工取火的方法,过着氏族组织的生活(血缘关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差别,处于黄河流域。 4、人和动物是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一万年前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开始有了农耕生活。 6、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荠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骨制的箭头、鱼钩、鱼叉狩猎或捕鱼,会制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等。 7、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主要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并制造出了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半坡人)、和水稻(河姆渡人)的国家之一。 8、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由于原始农耕的出现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炎热潮湿)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风沙大)住半穴居式房子。 9、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在山东大汶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10、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黄帝的贡献: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发明文字(仓颉)、历法、算术和音乐(伶伦)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 11、阪泉之战: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经过长期发展构成了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主体;涿鹿之战:黄帝在涿鹿战胜蚩尤(长江和淮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黄战蚩尤,为华夏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尧、舜、禹实行禅让制,第一个通过禅让制传位的是尧(生活俭朴,克己爱人),第一个通过禅让制当上首领的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13、我们的祖先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黄河),治水的方法:筑提堵水和疏通河道将结合的方法(顺势疏导),影响意义:变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禹的品格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和众多的朝代和事件。以下是对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1. 夏、商、周: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后来被商朝所取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商朝末年,周文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国家分裂,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兵器、战术和政治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3.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行政制

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汉朝:秦朝后,汉朝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策,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行了科举制度,开展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5.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中国陷入了三国分立的时期,即魏、蜀、吴三国。著名的三国英雄关羽、刘备、曹操、孙权等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 6. 隋唐: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统一了北方和南方。隋朝后,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王朝之一。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巅峰。唐朝还开展了对外贸易,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7. 宋朝: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科技发明和文化繁荣,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南宋时期,中国遭受金朝和蒙古帝国的侵袭,但文化艺术仍然繁荣。

中国历史常识汇总

中国历史常识汇总 常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常识(一)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约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一位最早的天才人物叫伏曦氏(又叫包牺氏或庖牺氏),根据天象地理变化规律,制出八卦,造书契,并教导人民进行佃作、畜牧、渔狩,且有“味百药而制九针”传说,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1.约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一位炎帝神农氏,是农耕、医药、乐器及市场交易的创始者,且有“遍尝百草”美德誉传后世。当今常习惯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悠久,涵盖了丰富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内容。本文将总结几个中国历史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1. 五千年文明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最早的文化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始。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 王朝更替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十分频繁。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了24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例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宋朝国家实力强大,崇尚科技创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朝代,清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3.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是古代中国思想家中最著名的

一位,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忠诚”、“孝顺”、和“礼”为核心价值观。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的文化根基,直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4.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个统一帝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逐渐向周边国家传播。中国王朝也通过征服和扩张,使更多的领地纳入版图。 5. 外族统治 中国的历史并不完全由中国本土人统治。外族也曾经统治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蒙古帝国在13世纪征服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统治王朝。明朝后期,清朝从满洲地区进入中国,最终统治了几百年之久。 6. 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基石之一是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有许多不同的方面,包括汉字、书法、音乐、绘画、雕刻和建筑等。

中考历史中国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历史中国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历史中国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历史是中考的一门比较容易的科目,小伙伴们真的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先总结知识点,这样可以做到心里有数。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历史中国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中考历史中国史知识点总结 1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①知道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原因;②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度的创立。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知道“贞观之治”;②知道“开元盛世”;③初步认识唐朝兴盛原因。 3.盛唐气象:知道盛唐气象的表现: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和睦的民族关系、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的盛行等;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了解中外文化交流。 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①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②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朝的统治:①知道明朝的建立。②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明朝的对外关系:①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②知道戚继光抗倭。 3.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①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了解明代科技成就;②知道明长城和北京城,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明朝的灭亡: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①知道满族入主中原;②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③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6.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①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②通过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7.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了解《红楼梦》。 3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洋务运动:①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②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①知道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②列举《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戊戌变法:①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4.抗击八国联军:①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②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中考历史学习技巧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欢迎参考~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总结 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总结中国的历史知识,是复习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这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

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 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中国的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的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悠远而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这些事件和变革塑造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 黄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黄河流域。在长时间的农耕生活中,黄河成为了中国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2.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城邦制度的朝代,而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王朝制度的朝代。这三个朝代对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繁荣的时期。孔子、荀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至今。 二、中国古代帝王制度和政治演变 1. 中国古代帝王制度:中国古代帝王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十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

2.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中央集权体现了统一大一统的理念,而地方分权则保护了地方利益和地方社会的稳定。 3. 社会阶级和统治者的演变: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统治者的更替是中国历史演变的重要部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社会,不同社会阶级和统治者的冲突和融合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 三、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繁荣 1.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所创造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繁荣也给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唐诗宋词、戏曲、绘画和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制度,它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选拔,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四、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1. 鸦片战争和近代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转折点。这场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桎梏,促使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总结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必考考点 角度一中国远古人类文明 考点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1.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业文化的代表。 2.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业文化的代表。 考点2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角度二中国古代政治发展 考点1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1.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宗亲和功臣等,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考点2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

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3秦统一中国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文化上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制度。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修筑道路;开凿灵渠。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考点4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 朝 1.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2.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3.汉武帝在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