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专题汇编

历史专题汇编

注意: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被逼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2、辛丑条约赔款最多,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专题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

一、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中国现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专题六在中国三次历史巨变中的三位伟人

专题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九、台湾问题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岸分离,台湾问题形成。

4、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5、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十、上海

1、1842年《南京条约》中,成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2、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是主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5、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改革开放后,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设立上海浦东开开发区。

8、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9、2001年,我国成为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

十一、北京

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认识与感悟:新旧中国外交产生的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感悟?根本原因在于旧中国封建落后,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感悟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外交事业蒸蒸日上。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选择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中国近代史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共45页,103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2020年中考·安徽卷2)中最后的数字“2”是指在原试卷中的题号。1.(2020年中考·浙江舟山、嘉兴卷17)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20年中考·浙江舟山、嘉兴卷18)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3.(2020年中考·浙江舟山、嘉兴卷19)从下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A.屈辱与抗争 4.(2020年中考·浙江绍兴卷7)在外国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20年中考·浙江绍兴卷7)8.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时代强音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③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新高考历史3年(2020-2022)真题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学生版)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 专题18 选修内容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2年】 1.(2022·浙江·高考真题)梭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重新分配政治权利。这项措施 A.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使不同等级公民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C.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D.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 2.(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3.(2022·湖南·高考真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客,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

新高考历史3年(2020-2022)真题汇编专题10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学生版)

三年(2020-2022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专题10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2年】 1.(2022·浙江·高考真题)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2.(2022·浙江·高考真题)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3.(2022·广东·高考真题)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4.(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 专题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2021·全国甲卷·30)表1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根据表1可知,当时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31—1934年我国在钢铁业发展中,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而钢铁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却是依靠进口,这说明我国的钢铁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故选D项;仅凭钢铁业一个行业进口成品较多不能推论出整个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的结论,排除A项;表格中我国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不能说明我国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排除B项;表格中我国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逐年提高且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说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还是有较大成效的,排除C项。 2.(2021·广东高考选考·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洋纱输入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华南和西南地区输入多,江南地区输入少,主要因为自明清以来,随着江南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原料(棉花)的供应充足,土纱原料成本比洋纱低,相比洋纱有较大竞争力,而华南和西南地区输入洋纱多是因为“产棉稀少”,原料(棉花)的供应不足,土

2023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

2023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 引言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生活。对于即将参加2023年全国中考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历史知识和掌握解题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2023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帮助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熟悉解题思路,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古代中国历史 1. 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 古代中国历史可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时期。请简要介绍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事件。 2. 十大功勋楷模的故事 《十大功勋楷模》是指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他们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从中选取一位楷模,介绍他的事迹和影响。

3.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涵盖了许多领域,如农业、工程、冶金、造纸、印刷等。请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发明,简单介绍该发明的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 二、现代中国历史 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革新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乱的时期,不仅遭受外来侵略,也经历 了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请简要介绍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开放与革新,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其光辉历程 至今仍在继续。请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包括创立、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等关键节点。 3. 当代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受到了全球瞩目。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包括重要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汇编:专题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知识点汇编:专题二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 史 第一部分: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时间:14—16世纪 2、背景:A.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B.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世界各族彼此联系,相互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3、表现:A.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②手工工场出现。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B.精神文化方面: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尊重理性与科学。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 4、意义影响:世界历史地平线上,出现近代曙光,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7—18世纪 2、背景 A.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直接原因(导火索):①英:苏格兰人民起义。②法:三级会议的召开。③美:波士顿倾茶事件。 3、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 4、影响: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B.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了比较民主和自由的联邦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并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及拉美独立运动发生。 【学习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的历史意义(任务):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三、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时间:19世纪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表现: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直接打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观点论述题总结汇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观点论述题总结汇编 专题一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史实——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论述 【观点一】中国近代史一个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论述: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都战败并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列强侵略势力范围扩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中,丧失了越来越多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观点二】落后就要挨打。 论述:①鸦片战争中,清军战斗力低下,武器装备等均落后于英国,导致战争过程节节败退,结果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仍然落后于英法联军,统治者也懦弱无能,咸丰帝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仓皇外逃,清政府仍然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是改革成功的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仍然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清政府再次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结论:由此可见,落后的国家无法抵御强国的侵略,必然会在战争中失败。 【观点三】列强侵略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论述:①鸦片战争清政府站百货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赔款2100万银元与协定关税的条款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威胁了清政府的财政。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屡次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数额也越来越大,百姓负担约法沉重,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被列强把控。 结论:综上所述,列强的侵略使近代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史实——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战役;三元里抗英;陈化成吴淞战役;太平天国运动;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 观点论述 【观点】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论述:①近代史中,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在中国走私鸦片,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经济等,林则徐为了民族利益,坚决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军在黄海海面激战,邓世昌在弹药将尽之际,试图

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民国考点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专题复习:民国考点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对于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所见的这段历史主要发生在() A.1840—1912年B.1911—1919年C.1915—1919年D.1919—1927年2.下图漫画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B.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C.军阀割据混乱不堪D.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3.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列强转让中国山东主权给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一个接一个;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卖国,丑剧一幕接着一幕。这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抛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方案。这些史事可用于说明()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符合社会需求B.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 C.三民主义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D.辛亥革命阻碍社会进步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救国——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下列属于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①《辛丑条约》的订立②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题练习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1·福建福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2.(2021·福建福州·统考中考真题)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这直接佐证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A.推动了成员经济发展B.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D.加快了亚太一体化进程 3.(2022·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到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 C.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D.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4.(2022·福建漳州·统考二模)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图所示是对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变革的记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第1页共23页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深入人心B.深圳经济特区的试点广受好评 C.安徽包产到户的实行开展有序D.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成效显著 5.(2022·福建泉州·统考模拟预测)1978年5-6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访问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时,州长在宴会上主动表示愿意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且不用谈判,握握手就算定了。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A.德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B.中德两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C.握手约定是德国人的谈判传统D.良好外部环境促成了对外开放 6.(2022·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证券、股票、市场,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992年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7.(2022·福建三明·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我家这四十年》漫画可说明 A.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面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C.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D.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2022·福建南平·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1983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由此说明我国 A.尝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B.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C.已经形成证券交易市场D.正在实行按劳分配 9.(2022·福建南平·统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崭新城市”是指()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第2页共23页

高考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03 唐宋元变革(解析版)

专题03 唐宋元变革 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答案】C 【详解】 根据“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摘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3.(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1

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1.(2022·广东·高考真题)“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的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此时开始郡守化,相当于“郡县长官”,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解析参考论文: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2.(2022·广东·高考真题)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答案】D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

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 【答案】A 【详解】 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 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1浙江·高考真题)汉代科学家王充曾介绍一种指向仪器,样子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这种指向仪器是 A.司南 B.指南鱼 C.指南龟 D.支撑式指北罗盘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司南,古代用于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指南针的始祖,A项正确;指南鱼记载于《武经总要》,是曾公亮在北宋初年发明的。它是中国古代用于指示方位和辨别方向的一种器械,跟司南一样,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指南龟发明年代不晚于1325年。木块刻成龟型,龟腹部中心嵌以磁体,木龟安放在尖状立拄上,静止时首尾分指南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清代,受到西方和日本的影响,以立轴式支撑法制造的罗盘成为主流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1浙江·高考真题)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原因类主观题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原因类主观题试题精选汇编 【2020年】 1、(2020全国1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答案】(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 【详解】(2)根据“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吸引德国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推动德国谋求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两德统一,德国的经济也得到发展,因此对中国的市场也有巨大需求。同时德国也在谋求改善国际形象,需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两国也因此在推动世界多极化上存在共同利益。 2、(2020全国1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专题汇编——世界古代史 选择题 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全部为选择题汇编,共31页,101题,有答案,大部分都有解析;为便于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2020年中考·×××卷1)中最后的数字是指在原试卷中的题号。 1.(2020年中考·浙江台州卷17)公元前5—4世纪,文化蓬勃发展,亚里土多德与柏拉图创作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戏剧,哲学和雕塑也正走向辉煌,这句话描述的是 A.中华早期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西方近代文明 D.古罗马文明 2.(2020年中考·贵州黔东南州卷11)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3.(2020年中考·贵州黔东南州卷12)《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压园法庭 D.人民法院 4.(2020年中考·贵州黔西南卷14)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政治权利 B.外邦人与本邦公民同等政治权利 C.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D.“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的实权 5.(2020年中考·贵州黔西南卷15)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期,这个“黄金时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6.(2020年中考·四川成都卷16)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1.B 2.A 3.C 4.C 5.D 6.D 7.(2020年中考·北京市)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其中的“兴”是指() A.对古典文化的全面继承B.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C.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D.文艺复兴向西欧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可知,其中的“兴”是指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