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专题知识分类整理

历史专题知识分类整理

201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重要问题梳理

一、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二、元朝和清朝对台湾、新疆、西藏的管理措施

元朝

1、对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域(新疆):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3、对西藏:①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辖。在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

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清朝

1、对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

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对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

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新疆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对西藏:①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赐予“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形成历代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③1751年,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三、君主专制的强化

宋朝: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上:①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明朝: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听命于皇帝。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军事方面: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监察方面: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

(4)思想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清朝:

⑴清初,采用明制度,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⑵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独裁。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撤消)内阁形同虚设,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⑶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四、经济的发展

(1)唐朝

(2)两宋经济

(3)明清经济

五、民族关系

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史实

(1)军事打击: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册封:唐玄宗时,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进藏。

宋朝:民族政权并立,和战与对峙

北宋与辽: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

辽攻宋,兵临澶州城下,宋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北宋与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史称西夏。连

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宋夏经过战争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南宋与金:金建立后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1127,赵构在临安(杭

州)建立南宋,偏安东南一隅。

岳飞抗金收复建康(南京),取得郾城大捷;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以谋反罪杀害岳飞。

后来,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内容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和启示:

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避免战争带来的伤害,有利于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以及边疆地区的开发。

元朝: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A 汉人开发边疆

B 边疆各族内迁

C 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D 新的民族形成-----回族

另外元朝对边疆的管理见整理二

清朝(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

(1)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

(2)康熙平定准格尔叛乱,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设置伊犁将军;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漠西蒙古)回归祖国。

六、对外关系

(一)隋唐时期

一、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①唐朝繁盛先进,激起了各国的向往

②唐朝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发达的交通,便利了中国与各国的交往。

二.主要史实

与日本─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

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与新罗(朝鲜)-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采用唐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与天竺(印度)─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

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宋元朝时期

1、海外贸易:

港口:泉州、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范围: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

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以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管理机构:市舶司

出口商品:主要为瓷器和丝织品(宋、元)

2、事例: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来到中国,写

成《马可·波罗行纪》。

(三)明朝时期(和平交往与矛盾冲突并存)

1、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①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珍奇。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②航海经过

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

历史意义(3点)

(1)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

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④郑和下西洋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物质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造船水平高超,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知识条件:天文,航海知识的不断积累。

人力条件: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所有出航人员的群策群力。

2、冲突的史实: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553年)(四)清朝时期

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⑵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②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

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经过: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宁波、漳州

等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①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

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

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政府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认识和启示:

开放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进步;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七、科技

一、建筑

1、北京城: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

城三个部分组成,宫城又叫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是北京城的核心,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为了防御

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筑。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二、印刷术

1、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播: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

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意义: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和罗盘,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四、火药

唐朝发明,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南宋发明突火枪,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元朝发明火铳。

传播:13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西汉时发明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五、医药

1.唐朝时,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

2、明朝李时珍著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

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六、科学巨匠和巨著

①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②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

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开凿通惠河

2、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

了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习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明末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我国农学史上最

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七:科技发展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政府的支持,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启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八、文学艺术

文化方面——文学

一、唐诗

1、唐诗的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多。

2、盛唐诗人李白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诗

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3、唐由盛到衰的诗人杜甫,人称“诗圣,代表作是“三吏”,“三别”,诗

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4、中唐诗人白居易:代表作是《秦中吟》、《新乐府》,特点是:诗直白

如话,通俗易懂。

二、宋词

1、词是宋代主要文学形式,兴于唐繁盛于宋。

2、北宋苏轼开词豪放风格,是豪放派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

古》,。南宋辛弃疾吧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他的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3、两宋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

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1、特点: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2、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3、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长篇小

说。

4、明朝中期,吴承恩著《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

话小说。

5、清朝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戏剧

1、元朝戏剧发达,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2、明朝后期,汤显祖著《牡丹亭》,有力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3、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史学

北宋史学家著《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文化方面--------艺术

一、书法

1、唐朝书法家:①欧阳询,代表作是《九成宫碑》

②颜真卿,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特点是雄浑敦厚,人称“颜体”。

③柳公权,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成“柳体”。

2、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宋朝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和苏轼人称“宋四家”。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3、书法:明朝董其昌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其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二、绘画

1、唐朝的画家:①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人物身形兼备,代表作《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②唐朝吴道子,人称“画圣”,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2、宋元绘画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等方面①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元朝画家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人称赵孟頫的作品为“神品”。

3、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4、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

5、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中国之最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少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于元朝

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有中国古典小说颠峰之称的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修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长城是明长城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

隋至清朝代更替表(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5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通用5篇)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篇1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篇2 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一、最早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 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5.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康熙)。 6.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1842年)。 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8.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第一次攻占北京的西方列强是英法联军(1860年)。 10.曾国藩开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 11.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 12.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 13.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 1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15.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 16.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 17.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1年)。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

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 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 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 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 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 下为家"的局面。 3.军功授爵: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 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 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 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 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 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 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

高考历史知识点分类汇编 主题1 思想变革时代的中西方差异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1.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2.人人都可阅读和解释《圣经》 3.简化宗教仪式 4.否定罗马教会权威,坚持国家权利高于教会。 主题2 科学技术变革带来的生活变迁 1.了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报刊 (1)轮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打破列强垄断。 (2)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筑淞沪铁路。

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③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4)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③1970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航天时代。 ④2003年“神州五号”飞船: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5)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 (6)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7)报刊

(1)外国人最早在华办报——19世纪中前期,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872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昭文新报》,是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4)维新变法时期:《强学报》、《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5)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6)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是宣传新文化的武器。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

历史知识整理的方法

历史知识整理的方法 一、概述 历史知识整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通过整理历史知识,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历史框架,将各个历史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历史知识整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二、时间轴法 时间轴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将纸横向分割成若干个等宽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代表一定的时间跨度。然后,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将各个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标记在相应的时间段上。通过时间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的先后关系,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将历史知识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画一个中心节点,用来表示主题或时间段。然后,我们将与主题或时间段相关的历史事件以分支的形式连接到中心节点上。每个分支上可以再细分出更多的子事件或相关人物。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和重要性,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在逻辑。 四、人物关系图法 人物关系图法是一种将历史人物以图形化方式展示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画一个中心节点,用来表示主要历史人物。然后,我们将与主要历史人物相关的其他人物以分支的形式连接到中心节点上。每个分支上可以再细分出更多的子人物。通过人物关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五、地理位置法 地理位置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一张地图,标记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线段、箭头等方式将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地理位置图。通过地理位置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地理关系,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六、比较对照法 比较对照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和对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比较对照法可以应用于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历史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方法

历史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方法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和 未来。然而,由于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想要掌握所有的历史知识点并非易事。因此,对于历史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您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点。 一、建立知识体系 首先,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架构对于整理和总结非常重要。历史知识可以划分 为年代、时期、事件、人物等各个方面。根据您所学的历史课程或研究方向,可以建立一个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您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和整理,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 例如,针对中国历史,可以将其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时期。在每个时期中,可以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不同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二、建立时间线 时间线是整理历史知识点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时间线,您可以将历史事件按 照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清晰的时间参照。时间线可以细分为年、月、日,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精简。 在绘制时间线时,您可以选择使用纸质、电子或者软件工具,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标注在时间线上,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时间诱因。 三、记忆关键信息

历史知识点繁多,十分容易混淆和遗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记忆关键信息是 非常重要的。通过记忆关键信息,您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和整理历史知识点。 关键信息可能包括重要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原因和影响等。当您遇到 复杂的历史知识点时,可以尝试将其拆分为关键信息,并对每个关键信息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这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和梳理历史知识点,减少遗忘。 四、利用图表和图像 图表和图像是整理历史知识点的有效工具。通过制作图表和图像,您可以将复 杂的历史知识点表达得更加直观和清晰。 图表可以使用表格、流程图、条形图、饼图等形式。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合适的图表形式,将相关的历史知识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图像可以包括地图、插图、照片等,用于说明事件和地理位置等。 五、阅读相关资料 为了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点,阅读相关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广泛阅读,您可以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扩展和巩固已有的知识储备。 可以选择读经典的历史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同时,现代历史 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专业的历史书籍和学术论文,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六、参与讨论和交流 通过参与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点。与他人交流,您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取新的见解。 可以加入历史学习小组、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者参与在线论坛等。这些平台提供 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帮助您更深入地思考历史问题和知识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随着高考考试的来临,历史是一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应该要知道一些历史的必背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 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和众多的朝代和事件。以下是对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1. 夏、商、周: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后来被商朝所取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商朝末年,周文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国家分裂,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兵器、战术和政治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 3.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行政制

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汉朝:秦朝后,汉朝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策,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行了科举制度,开展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5.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中国陷入了三国分立的时期,即魏、蜀、吴三国。著名的三国英雄关羽、刘备、曹操、孙权等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 6. 隋唐: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统一了北方和南方。隋朝后,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王朝之一。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巅峰。唐朝还开展了对外贸易,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7. 宋朝: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科技发明和文化繁荣,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南宋时期,中国遭受金朝和蒙古帝国的侵袭,但文化艺术仍然繁荣。

历史学科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历史学科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为了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史学三要素 1.史料: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包括考古发掘的遗址和文物、古代文献、考 古资料等。史料的从属性、真实性等都是史学研究重要问题。 2.史实:史实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是通过史料来还原过去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史实要求客观真实,需要从不同角度、多个史料进行对比和研究得出。 3.史论:史论是基于史实对历史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的理论。史论需要从综 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二、历史学科的分类 1.世界历史:研究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主要分 为古代史、中世纪史、现代史等。 2.国家历史:研究各个国家的历史,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等。主要是以国家 为单位,研究该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3.地区历史:研究某个地理区域的历史,如欧洲历史、亚洲历史等。主要以地 理为划分依据,对该地区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 4.专题历史:研究某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或现象,如农业历史、战争史等。主要 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历史变迁的规律。 三、历史学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来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要求对史料有扎实的文献知识和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力。 2.考古学研究法:通过对考古发掘和文物出土的研究,还原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情况。考古学方法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揭示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4.综合研究法:结合各种研究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综合研究法可以形成更为完整的历史认识和理解。 四、历史学科的重要概念 1.历史观:历史观是指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不同的历史观会影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对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解释。常见的历史观有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等。 2.历史周期:历史周期是指历史上的长期循环性发展规律。历史周期可以表现为政权更替、社会发展形态的变化等。典型的历史周期有罗马帝国的兴衰和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 3.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归因于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和目的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五、历史学科的意义 1.历史教育: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培养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2.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可以让人们对过去的社会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问题能够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初中历史知识点分类与整理

初中历史知识点分类与整理 历史是一门广阔而深厚的学科,它的范围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历史 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初步了解历史的知识点分类和整理将有助于他们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历史。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整理出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1. 时间段分类 历史的时间跨度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都有各种重要事件和人物。 按照时间段分类,我们可以将历史的知识点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远古时代:主要包括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形成。例如,人类的出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等。 (2)古代:主要包括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例如,埃及文明、古希腊 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化等。 (3)中世纪:主要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基督教的兴起和扩张等。 (4)近代:主要包括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5)现代: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开放等。 2. 文明分类 历史上的各个文明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了解不同文明 的特点和影响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明分类:(1)东方文明: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明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 文明。

(2)西方文明: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文明以及欧洲、美洲等西方国家的文明。 (3)伊斯兰文明:主要包括阿拉伯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文明。 (4)印度文明: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要特征的文明。 (5)非洲文明:主要包括埃及、非洲草原地区等非洲国家的文明。 3. 人物分类 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有助于理解历 史的脉络和发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物分类: (1)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如中国的夏禹、秦始皇,美国的乔治·华盛顿,英 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等。 (2)军事将领:如中国的岳飞、诸葛亮,法国的拿破仑,美国的艾森豪威尔等。 (3)思想家和哲学家: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法 国的伏尔泰等。 (4)科学家和发明家:如中国的张衡、郭守敬,意大利的达·芬奇、爱因斯坦等。 (5)文学家和艺术家:如中国的杜甫、李白,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哥 伦布等。 4. 重要事件分类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 初中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事件分类: (1)战争与革命: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2)探索与发现:如哥伦布的航海、郑和下西洋等。

初中历史知识点的整理与分类

初中历史知识点的整理与分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对于历史知识点的整理与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对初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分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的特点与形成:人类历史的起源,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2.奴隶社会的特点与形成:私有制的出现,奴隶制度的建立,社会分化与阶级差别的加剧。 二、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 1.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形成: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农民与地主的封建关系,宗法制度的盛行。 2.农民起义的原因与影响:农民受封建压迫,生活困苦,发动起义反抗地主阶级,对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 1.文化交流的背景与方式: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贸易、战争、移民等途径进行文化的交流。 2.丝绸之路的意义与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贸易,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封建社会与科技发展

1.科技对封建社会的影响: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军事和社会形态,推动了封建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 2.科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火药、 指南针、印刷术等的发明与应用。 五、近代史与民族独立运动 1.近代史的背景与特点:近代史的起源和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的 形成与扩张。 2.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与结果:在殖民统治下的各国民族发动独立运动,取得 了一定的独立与解放。 六、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重建 1.世界大战的原因与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及重 要战役、事件。 2.战后秩序重建的背景与结果:战后国际关系的重构,各国在经济、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合作。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1.新中国的成立与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解 放战争的胜利。 2.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 八、世界历史与全球化趋势 1.全球化的概念与特点: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全 球化发展。

历史知识点分类梳理_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分类梳理_历史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若想学好历史知识,就需要把知识点进行分类梳理。亲爱的同学们,有哪些历史知识点需要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历史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

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 初中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有很多,想掌握好这些知识,要学会归类整理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1 一、“五月流血周”和国际歌( 下册P3---4) <理解> 1、“五月流血周”: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5月底,退守凡尔赛的资产阶级纠集反动军队,疯狂向巴黎公社发动进攻,为保卫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社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5月21日——5月28日,凡尔赛军队攻入巴黎,巷战坚持了一个星期,但是,终因寡不敌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被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 2、《国际歌》:巴黎公社失败后,诞生了《国际歌》,歌词作者是法国无产阶级诗人,巴黎公社活动家——欧仁·鲍狄埃(P4插图);歌曲作者是法国工人音乐家狄盖特。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的锁链,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成为一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二、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法、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册P6-8)<理解> (一)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科技发展表现在三个领域: ①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②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③电报、电话、无线电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3、主要发明: (1)电力:爱迪生(美)发明电灯泡;西门子(德)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 (2)动力:卡尔·本茨(德)设计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能源 (3)交通工具的革新:卡尔·本茨(德)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 福特(美)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 莱特兄弟(美)制成飞机(P6—7插图) (4)新信息传递工具:①19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有线电报② 19世纪晚期贝尔发明有线电话(P8插图);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4、三大能源:石油、电力、煤炭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②造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出现了垄断组织,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英、法、美、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P8) 都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平衡。美国、德国的步伐较快,后来居上;英国、法国相对缓慢。 美、德后来居上的原因: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大国。(此外美国具体原因:(1)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2)地域辽阔,资源丰富;(3)吸收了大量欧洲剩余资本;德国:(1)普法战争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从法国得到大量赔款和割地。) 英、法相对缓慢的原因:由于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以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英国、法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工业生产逐渐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归类2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P14)<理解> 1、形成: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初中历史知识点详细分类整理

初中历史知识点详细分类整理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主要通过整理丰富的知识点,为学生们提供对于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全面理解。以下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点的详细分类整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一、古代中国史 1.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类、新石器时代和黄河流域文化等。 2. 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等。 3.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包括秦朝、汉朝、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等。 4.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续):包括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等。 5.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续):包括明朝、清朝等。 二、世界史 1. 亚非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2. 欧洲中世纪:包括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权力斗争和宗教改革等。 3. 欧洲现代史:包括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殖民扩张等。 4. 亚洲中世纪:包括蒙古帝国的兴起、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5. 亚洲现代史:包括日本的明治维新、印度的独立运动和中国近代史等。 三、中国近现代史 1. 清朝灭亡和列强入侵:包括鸦片战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和庚子拳乱等。

2. 辛亥革命和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3. 抗日战争:包括重庆谈判、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等。 4.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初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和五年计划等。 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包括改革开放的起点、经济改革和科技进步等。 四、世界现代史 1. 战争与和平: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联合国的成立等。 2. 各国独立和新的国家建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等。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包括欧盟、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贸组织(WTO)等。 4.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包括全球变暖、自然资源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5. 文化交流与传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语言和传统节日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整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知识的主线和重点。同时,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助于学生们对历史的深入探究和分析。除了对于考试复习有帮助之外,这种分类整理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系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除了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点的分类整理,学生们也应该密切关注历史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