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中国近代史的专题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 年鸦片战争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专题:

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次自强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4.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来挽救民族危亡。

5.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6.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7.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

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这些专题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阶段,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一)、列强的侵华史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6、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 7、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5—1949) 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俄国强占,中国主权再次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3.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及日本占领台湾,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商埠,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掠夺中国的财富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辛丑条约》:经济上,巨额赔款使中国经济几乎崩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及划定使馆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综合 (1)割地(6个):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马关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列强:英国、日本、俄国。 (2)赔款(3个):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开埠(2个):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五)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指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与1931年~1945年的侵华战争。 中国在两次战争中前败后胜, 其主要原因是: 从国际环境来说,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有利于日本侵略;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从战争的领导集团来说,前者是腐败的清政府,后者是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民众参与来说,前者只有少数人抗日,后者是全民参与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专题问题 专题一 1、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P6-9 明清两代。 从政治上讲: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皇权对人民的束缚已达到最大。阶级矛盾尖锐。 从经济上讲: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不再又积极作用,反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文化上讲:明朝实行八股取试,清朝大行文字狱,摧残了知识分子,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从外交上讲:明朝自郑和以来鲜有主动的对外交往,清朝则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发展。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P9-18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有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变化:有原先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由农民的反封建斗争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3、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主要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P20-30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文化渗透经济掠夺 专题二 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主要有哪些?结果如何?P30-32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抗日战争(1937—1945) 2、1840年至1919年间,中国军民进行的历次反侵略战争为什么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对我们今天又有何教训和启示?P35-38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 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 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 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

中国近代史专题讲义

中国近代史专题讲义 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背景: 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结果: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略。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为什么?);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③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处于困境。 简况:1856年英国进攻广州,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柏贵投降。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随后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6月,战争再起。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结果:签定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略)。签定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略)。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84万平方公里土地。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同时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半封建: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不断发簪壮大。客观上是一种进步。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鸦片战争后半个世纪的中国:1840—1894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兴起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2.准备:①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②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撰写宗教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③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发展信徒;④形成前期六人领导核心。 3.前期斗争(1851—1856年):①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③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正式建立政权;④1853—1856年,北伐、东征和西征,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和产品分配办法(评价?)。 4.后期斗争(1856—1864年):①天京变乱;②重建领导核心;③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评价?);④安庆和天京的先后陷落。 5.特点: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把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发展到顶峰;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题研究 一、引言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这段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分析相关主题的背景、概念、演变等,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时期。 二、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国内战争、经济萧条和社会不平等等众多问题。政治上,中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现代国家的建立;经济上,中国经历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文化上,中国经历了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这些变革对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主题论述 1、革命与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革命和现代化的历史时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革命和现代化运动。这些运动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这些运动都对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它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

国,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五四运动则是一次新文化和新思潮的运动,它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2、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在近现代史上,民族主义和国家的认同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了重建国家的认同,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们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认同奋斗终身。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研究者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仍存在分歧。例如,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而有人则认为它并未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此外,由于政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仍未得到充分的揭示。 其次,尽管近年来研究者们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其他领域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例如,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些重要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的研究仍需加强;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汇总 专题一:侵略与反抗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 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 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 (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 (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 (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4、日本 (古代史:元末明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地区) (1)1894年,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 从方式看: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侵华主要方式是以武力打开大门,输出商品,企图瓜分中国;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侵华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比较特殊的是俄国,由于其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其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掠夺土地为主。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前期1840——1919) 一、发展阶段: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此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自发地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具体史实:地主阶级:A爱国官兵进行的系列英勇抵抗;B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2)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此阶段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取代农民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实: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二、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争: 1、地主阶级: (1)抵抗派:(爱国官兵)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 的坚强意志。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③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击 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80年代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④甲 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技术落后等因素,抵抗失败。 (2)洋务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根本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主要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设立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结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背景: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灾难;清朝的腐朽封建统治和沉重剥削。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意义: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结果: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加之战略上失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义和团运动(1899——1900) 背景:19世纪末,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外国教会欺压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来挽救民族危亡。 结果: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意义:是中国近代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3、资产阶级: (1)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 关条约》签定,民族危机加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著《天演论》,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经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949年10月—今)综述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 一、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此期从1949年10月—1956年底,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或转变时期。包括新中国建立、巩固新政权、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中心内容。此时期的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历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此时期又分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具体而言:(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7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二、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分为三大时期: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时期(1956年底—1966年5月):又称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题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呈现出曲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性探索与实践阶段(1957年1月—1959年6月):《论十大关系》标志我国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阶级变化及主要矛盾变化、任务,提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针,也作出党内民主生活决议;②1957年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理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政治方针,而整风运动本为反对党的不良作风,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政治生活主题,但由于反右扩大化,使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左”倾思想开始抬头,而且一开始就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性认识,在社会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在认识上脱离了中国国情,成为党在以后的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错误的理论根源;③在政治理论上的反右的“左”倾思想发生,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练习及答案 专题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练习及答案专题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949——1956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据此回答1—9题: 1.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2.确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恢复经济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是依据以下哪个情况制定的 () A.人民解放战争已经结束B.特务、土匪威胁着新政权 C.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D.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遏制新中国 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是() ①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③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 4.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①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②打击对象是金融商业资产阶级③斗争的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④其意义在于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一五计划”方针体现出中共的主要思想是() 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改造相结合 B.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 C.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民生活 6.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7.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8.以下是对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继续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消灭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剥削现象 C.农村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农村生产合作社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 9.关于1956年中国社会的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专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从迷茫和彷徨中走出来,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一种的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成立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和保留 (1).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2).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也使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怀疑。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 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俄国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与近似(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情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上解放之路。第二,苏俄的反帝和对中国的平等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和向往,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俄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方法,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人的罢工不但次数日益频繁,而且罢工由单纯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由分散的自发的斗争逐渐转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 4.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马克思构想的理想社会与中国孔子的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

同时包涵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向传统求解放”和“向西方求解放”。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的发生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直接导火线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以6月3日为界 之前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 之后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 ●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 ●标志性事件:火烧赵家楼 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的一个激烈行动他们不畏反动政府的逮捕镇压,用勇敢和忠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唤起了广大民众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来。(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相比,五四运动体现出反帝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题 第一专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 小农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个体经济 3、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以下哪个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割占了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以下哪个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A、赔款

B、把持中国海关 C、制造舆论 D、进行宗教宣传 6、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7、()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A、梁启超 B、严复 C、孙中山 D、毛泽东 8、以下哪个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工厂()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马关条约》 9、以下哪个措施是外国资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A、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交通 D、实行商品倾斜 10、()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11、()翻译了《天演论》一书。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严复 12、()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A、冯子才 B、邓延桢 C、林则徐 D、李鸿章 13、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取得驻兵权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4、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 这场斗争的是()A、林则徐B、道光帝C、关天培D、琦善 15、在中国最早设立租界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6、西方列强勒索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7、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在下列哪件事后达到高潮。 A、甲午战争 B、中法战争 C、鸦片战争 D、天津教案 18、爱国知识分子魏源编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就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制夷就是

202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五答案

202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五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重要知识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练习题 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 A.二大 B.七大 C.六届六中全会 D.八七会议 2.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平型关战役

B.枣宜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台儿庄战役 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平型关伏击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5.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 A.《对华政策纲要》 B.《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 C.《反共产国际协定》 D.《大陆政策》 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8年5月 C.1938年10月 D.1941年12月 7.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 A.东北抗日联军 B.东北义勇军

C.东北人民革命军 D.抗日游击队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是()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齐头并进 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 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0.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皇姑屯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一)·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西方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以及历届反动政府的腐朽无能,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一、西方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1、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在长达54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2、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注意:这一时期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四国,但由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侵略扩张的目的也有所不同。(1)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它们将开放通商口岸放到显著位置;(2)作为封建国家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俄国的扩张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它以直接吞并领土为主。在俄国吞并的领土中并没有带来新的资本主义因素。所以,严格的说,它的扩张活动,不是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华,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从1894年至1900年,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列强还以武力威胁和战争手段吞食中国广大边疆地区,掀起瓜分狂潮,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以“门户开放”政策来扩大中国市场,妄图变中国为殖民地。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由于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和帝国主义间的相互矛盾,西方列强不再狂言瓜分中国,暂时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手段进行侵略,妄图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它们先是扶持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后又扶持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又各自寻找和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造成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的局面。在这18年中,列强趁中国社会的动乱又取得不少好处,如武昌起义爆发后,俄国策动外蒙古自治,并强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英国策动西藏独立未遂,非法制造一条“麦克马洪线”。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 1、一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英法实力大减,德奥战败,俄国发生革命,美国成为世界首富,日本实力大增。因此,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美国通过《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练习及答案专题四中国近代经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5题: 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②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派④封建经济瓦解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中国有权决定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D.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经济的特点不包括() A.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新民主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C.官僚资本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企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兴到衰的历程。据此回答6—11题: 6.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的特征有() ①资本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②经济运作完全不讲究利润③创业者多为地方实力派④以军事工业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白银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苏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促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8.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 A.建立近代工业体系B.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 C.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力量D.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9.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B.沿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管理方式 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D.建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体制 10.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中国近代现代史外交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专题 〖主题知识概要〗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主要包括中国中央政府对外交涉过程及相互关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复习中可以抓住五个重点: 一、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关系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虚骄自大。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但并未放弃抵抗。林则徐等人开始放弃“夜郎自大”的观念,但统治者大都顽固坚持“天朝上国”那套。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有了较大的变化。(1)通过辛酉政变,那拉氏、奕訢等掌握清政权。通过战争使他们认识到,西方列强不是心腹之患,于是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标志着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过去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这时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始了洋务运动。(3)过去不许外国使节进驻北京,《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标志着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4.191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至此,清政府由过去的盲目排外,变为彻底的投降,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1.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2.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三、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辛亥革命后,列强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的果实。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后,为了争取各国支持其称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各自寻找自己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中国的各派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也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四、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 2.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3.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五、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第一时期(50年代上半期)。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2)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威胁)。 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近现代思想潮流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潮流的演变发展 在中国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的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强国御侮,实现国家的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先后成为主流思想。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把它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的了重大的胜利。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潮流的演变发展 鸦片战争以前,在思想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被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加上清朝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政策,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死气沉沉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序幕。导致新思潮萌发的原因主要有:①随着清朝末年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一部分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主动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到“中体西用”,到自由平等博爱,再到民主和科学,最后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最终找到了一条真正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思想领域的探索 主要活动或主张认识 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 道路。其中,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了中国近代由爱 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依据《四洲志》而 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影响最大、最为详实的介 绍西方的历史地理专著。此外,姚莹的《康輶纪行》 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影响也很大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揭开了“向西方学 习”、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序幕,但是他们的 基本着眼点在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 术,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保留了浓厚 的纲常色彩。他们对西方知识的认识尚处于 模糊状态,还未涉及政治制度 农民阶级洪秀 全为 代表 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是历史上农民阶级反封建思想和平均主义思 想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小农社 会,这违反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洪仁 玕为 代表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其 主要内容如下: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 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发展工 商业,奖励发明创造,兴办保险事业;反对迷信,提 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 吸食鸦片;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 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目睹了西方 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最早提出了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 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 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既不是农民革命的 产物,又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应的 社会条件,所以没有产生实际的政治影响。 但同时也说明了农民阶级也可以接受资本主 义的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