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2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

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

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性思考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深层微观本质。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3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

教学过程:

[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组成微粒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

程。也就是说,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2HBr+Cl2=2HCl+Br2反应中,H—Br、Cl—Cl断裂,形成H—Cl、Br —Br。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实质及条件:

1、化学反应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提问]上述反应中,H—Br、Cl—Cl的断裂是否是自发产生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分子中化学键并不会自发断裂的。只有分子间相互碰撞,化学键才可能断裂,反应才能发生。

[板书]2、反应物微粒间的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先决条件。

[提问]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学键断裂、化学反应得以发生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碰撞与打篮球相似。正如图2-2所示。图(1)表示能量不够;图(2)表示虽能量足够,但是没有合适的取向;图(3)则表示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于是发生有效碰撞。

[板书]

3、必须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映。有效碰撞的条件是:

1)微粒要有足够的能量;

2)有合适的取向。

4、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讲解]由于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时,化学反应才能发生。因此,改变反应体系中的活化分子数目,就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接下来一起研究外界条件改变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引起速率改变的原因。

[板书]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2-2]

[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现象]

[总结现象]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而加入0.1mol/L 盐酸的试管气泡很慢。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并归纳]

[教师讲解]浓度大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比浓度小的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速率大。因此,由此实验推知,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设问]该结论是否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下列实验。

补充实验:往装有1ml的0.05mol/LNa2S2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0.10mol/L、0.50mol/L的H2SO4(尽量做到同时加入)

[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现象]

[讲解]浓度大的硫酸与Na2S2O3混合后先有沉淀产生;而浓度小的硫酸与

Na2S2O3混合时产生沉淀的现象要来得慢。由此可以证明,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小结]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提问]为什么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先思考讨论]

[讲解并板书]原因: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思考]某一密闭反应体系中有如下反应:N2+3H2==2NH3。现往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N2、H2,该反应的速率将有何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讲评](内容略)

[提问]如果对上述反应体系进行压缩,反应速率是否回改变?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压缩体积,使得反应体系内的压强增大。这一过程如图2-4所示。压强增大一倍,其体积将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而体系内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因此其结构也就使得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增加一倍,换句话说,就是各物质的浓度增大一倍。浓度增大,反应速度也就增大。

[小结并板书]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实质:压强改变,引起浓度的改变。

适用范围:仅适用与体系中有气体物质的反应。

[讨论]往上述反应体系中充入适量的He,体系的压强如何改变?反应速率是

否改变?为什么?

[学生讨论]

[讲评]充入He,体系的压强增加。但是,体系压强的改变并未引起各物质浓度的改变,因此反应速率将不会发生改变。请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对于压强的改变,只有引起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才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

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体系中发生反应:N2+3H2==2NH3。现采取下列措施:(1)往体系中充入一定的氢气;(2)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3)往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He;(4)压缩容器使体积变小。哪些措施能够使反应速度增大?为什么?

2、讨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温度较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更低,原因是什么?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内容;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 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 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 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 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 二、知识讲解

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 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 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 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 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 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 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 燃等条件下能与族的Mg、Ca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 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中N 元素0价,为N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氮元素有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 (2)NO和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的性质; (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放电 2NO(无色气体) 2NO +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 +O2===2NO2 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 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 (1)硝酸型酸雨:N 2+O 2=====放电 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 (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 +2CO =====催化剂 N 2+2CO 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一、文章类型及教学目标本文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旨在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提高化学成绩。 二、关键词分析本课程的关键词包括: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 学平衡、溶液酸碱性、配位键等。其中,化学键是理解化学物质结构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理论的核心内容,溶液酸碱性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知识点,配位键是理解配合物结构的关键。 三、课程引入欢迎同学们来到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课程。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结构的基础,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取得好成绩。 四、教学内容 1、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区别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及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及作用

2、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实验测定 3、化学平衡 1、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实验测定 4、溶液酸碱性 1、PH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溶液酸碱性的因素及实验测定 5、配位键 1、配位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2、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知识点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我们将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配位键部分,我们将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六、总结归纳本次课程涉及到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酸碱性和配位键等。同学们需要认真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做好实验操作,取得好成绩。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五章讲述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主要内容有: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众多的化工原料和产品中,都能见到硫和氮等元素的踪迹。这些元素具有怎样的性质?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和利用呢?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和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深化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认识。工业上利用这些转化关系,通过控制条件等方法,遵循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获得相应的化工产品,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分析 《硫及其化合物》讲述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本课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

括硫和二氧化硫、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四部分内容。教材以文字介绍硫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实验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探究”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二)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

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能与热能 2、复习原电池 3、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示例,学生先讲教师再讲,让学生在错中顿悟,从而巩固知识。一、化学能与热能 【例题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够发生 B.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旧键断裂要放热,新键产生要吸热 D.吸热反应在常温下有可能发生 【解析】很多物质有可燃性,但常温下能稳定存在,一旦点燃就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热,故A是正确的。 B也正确。C弄反了,旧键断裂是吸热,新键产生是放热,因而是错误的。 B a(O H)2·8H2O+2NH4Cl=NH3↑+BaCl2+10H2O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在搅拌时能发生,故D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选C。 〖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放热反应 B.氢气与氯气反应时要点燃,因为这是一个吸热反应 C.炸药爆炸时发生的是放热反应 D.含0.1mol的浓硫酸与含0.1mol的浓盐酸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时放出热量相同【解析】A这一过程通常视为物质变化,因而不是放热反应,是错误的。 B是一放热反应,但需要提供一定的能量,当反应发生后就不需要继续加热了。 C炸药爆炸放出热量使产生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然后发生爆炸。是正确的。 D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大量的热,不是中和热,是错误的。 【小结】1、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决定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反应。故决定因素是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万万没有想到关系。 3、请列举六个吸热反应。 炭和水蒸气反应、B a(O H)2·8H2和NH4Cl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CO2和C反应、 大部分分解反应(如碳酸钙分解)、N2和O2在闪电时反应 二、化学能与电能 【例题2】以FeCl3溶液为电解质,铜棒和铁棒为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3+得到电子被氧化 B.Cl—向铜棒移动 C.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增多 D.总反应可表示为:2Fe3++Cu = 2Fe2+ + Cu2+ 【解析】原电池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铁),阳离子移向正极(铜),总反应为2Fe3++Cu = 2Fe2+ + Cu2+,

人教版(2022)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整章)

人教版(2022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教案(四)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辟利用 一、核心素质: 1.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了解合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以金属矿物的开辟和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应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3、通过海水提镁、海水提溴工艺流程的设计与分析,形成工业上提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的能力。 4、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自然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和贡献,感受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明确化学研究和应用必须同自然环境互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金属冶炼原理的学习和冶炼方法的归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矿物开辟中的应用,构建金属冶炼的思维模型。认识合理开辟和利用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以海水、金属矿物、煤、石油等的开辟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法。认识化学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所能发挥的作用,体味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辟(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辟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普通原理基础上,了解合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四、教学过程: 导入:

1、什么是自然资源,最常见的自然资源贮藏在哪里? 2、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开辟利用方面有何种作用与价值? 【教师】: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者缺的自然物质基础,包括土地与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环境资源等,根据其能否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强调人类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 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板书】: 一、金属矿物的开辟利用 1.金属元在自然界存在的形态 (1)极少数的不活泼金金、铂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冶炼的原理与实质 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把金元素由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 实质:化合物中金属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金属单质。 3.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像汞、银等不活泼金属,其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 条件也较容易达到。 它们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像汞、银等不活泼金属,其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 条件也较容易达到。 它们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教学过程篇一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 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该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三节课。本课是化学的一大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简要概况和规律 3.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3.能够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由学生补全其中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上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方式?如何解释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讲解 2.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以及基本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2.2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证明 介绍多个实验的结果,如门捷列夫的实验、勃兰特利的实 验等,阐述这些实验的意义和证据。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概览 讲解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主、副、次、超主族、稀有气体等;并介绍不同区域的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同时,在黑板上标示相关信息,例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族别等,化学性质方面则重点介绍元素的电子构型、化合价、氧化态、基性、酸性等。 2.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 介绍烷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单价、非金属性等规律, 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提示学生认识到,这些性质和规律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3. 锻炼和练习 根据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利用元素周 期律解决化学问题。例如: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2,7,问该元 素的周期和族别?加入哪个元素可以使Mg(OH)2成为减压水解还原剂?什么样的物质易被还原? 4. 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其他常用的元素周 期律的应用。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6.1 .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教案

总第课时备课时间:2021. 6.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素养目标】 1.通过实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感受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树立物质变化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观念。 2.能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提升证据推理能力。 3.通过多渠道了解人类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情况,了解节能的意义和方法,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感受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教学难点】 从物质本身具有能量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能用反应过程——能量图正确表示反应的吸热和放热。 【课时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 1.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 教材利用实验或结合化学反应中热能与利用的历史,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出并分析新知识,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

生感,减缓认知坡度。教材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出的;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本质的介绍,则利用了学生学过的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及相关数据。 2.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印证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以化学键重组的微观推理深化学学习对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论认识;又以吸热、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变化关系的宏观分析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在知识储备较少时,适当应用理论,对具体反应进行分析。 3.利用自主学习渠道,促进学生体验学科价值 对于体现学科价值的应用类内容,教材利用“思考与讨论”“信息搜索" "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配合教材正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简略介绍,为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思考、探索资源等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空间与途径,拓展学习内容。 化石能源的利用与面临的问题,教材着墨不多但内涵丰富。从化石能源在人类发展中到社会发展与能源需求的关系,从化石能源储量到能源消费需求,再到其燃烧排放对环和开发清洁新能源,这些无一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均属社会热点问题,是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素材。但这类内容的信息量很大,难以详述,教材设计了“思考与讨论”“信息搜索”两个活动性栏目,以期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更多信息,体会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在其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节的要求: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健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本节为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课时的内容,需要1.5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化学《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分别列举含硫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质。 2.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变化。 3.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设计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 4.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5.能利用二氧化硫、硫酸根的性质和反应,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检验二氧化硫、检验溶液中硫酸根及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方案。 6.能根据硫酸的性质,分析实验室、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中的某些常见问题。 7.能说明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如酸雨及防治)的讨论。 二、课时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交流常见的含硫元素的代表物质,在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态的不同视角下分析论证出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形成研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构建物质转化思维模型。 (2)通过基于物质类别、化合价态的不同视角对含硫物质转化路径的预测,设计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路径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能选取合适的试剂进行初步实验验证,并能分析和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化学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基于物质类别研究其一般通性同时基于化合价研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 (3)通过认识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工业制备硫酸铜路径的设计和交流,参与社会性议题(如制备工艺的改进)的讨论。 2.评价目标 (1)通过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列举典型含硫物质并建立含硫物质的价类二维图,

第五章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教案--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应必修课程模块二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主题“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通过对课标进行分析,可得到如下三类具体教学内容。 【内容要求】 2.5非金属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费劲使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提示】 教学策略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真实问题情境。 【学业要求】 1、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 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途径。 综上,对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课,需要基于课标建立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利用物质的相关性质进行分离提纯,建立在工业上从矿石中提取高纯物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立足于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部分,本节位于“”的最后一节,在本章前两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硫、氮的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非金属元素的学习马上进入尾声,同时,第一课时中介绍了传统硅酸盐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以及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本节课则主要介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硅和二氧化硅、新型陶瓷、碳纳米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在信息、能源领域的应用,并以二氧化硅的提纯、高纯硅的提纯的讨论探究为例,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归纳复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这类学生经过一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已经对高中化学有了大致的认识和定位,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初步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经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两个重要非金属元素——硫、氮的性质与转化,结合必修一中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形成了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思维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元素化学的学习,“结构-性质-应用”的元素化学学习模型已经基本建立,已经初步构建起研究元素的性质及其转化的知识框架,同时,学生前期对氯、硫、氮的学习奠定了独立思考、科学探究的思维基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学生的年龄大概在15岁上下,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能够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在情感价值观方面,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已到成熟阶段,能够具有完善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公正观念,他们开始倾向于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科学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教育;该年龄段的学生通常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关注时事政治新闻,可以从最新时政热点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利用冬奥会的最新社会热点素材,体会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

高一化学必修二 7-1氮的固定(教案)

7.1 氮的固定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熟知氮气与镁、氧气、氢气的化学反应及其条件。了解氮的固定。 2.能从物质类别和氮元素的化合价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及转化; 难点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及转化。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工具 PPT 、视频 五、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氮气的存在及膜分离技术。 氮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问】谈谈你对氮气的认识。性质和应用方面。 【生】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应用:做氮肥、食品保护气、致冷剂。 【问】氮气为什么化学性质不活泼? 【生】氮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两个氮原子以氮氮三键相连,破坏氮气分子中氮氮三键需要很大能量,所以氮气分子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氮气与大多数物质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问】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是什么? ··N ⋮⋮N ·· 【讲述】氮气虽然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可以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展示】氮气和镁的反应视频 ①金属镁:N 2+3Mg=====点燃Mg 3N 2,氮气表现氧化性; ①氢气: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氮气表现氧化性; ①氧气:N 2+O 2=====放电2NO ,氮气表现还原性。 这种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为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分类 氮的固定⎩⎪⎨⎪ ⎧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N 2+O 2=====放电2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人工固氮⎩⎪⎨⎪⎧ 合成氨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仿生固氮 【问】俗话说的“雷雨发庄稼”有什么化学原理? 【展示】雷雨发庄稼过程动画 【生】化学原理为:N 2+O 2=====放电2NO ,2NO+O 2===2NO 2,3NO2+H2O===2HNO3+NO 。 雨水中的硝酸渗入土壤后与矿物质作用生成硝酸盐,其中的硝酸根离子被植物的根系吸 收,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讲述】 以上过程涉及到的NO 、NO 2是常见的氮氧化合物,我们今天来重点学习一下。 N ≡N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时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课时教案 【篇一】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其次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缘由,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亲密联系,提醒了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本质缘由,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响过程中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根底。其次局部,教材通过三个试验说明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响,放热反响的术语。第三局部,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白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进展的亲密关系,使学生在更宽阔的背景下熟悉能源与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关系,熟悉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

新能源中的作用与奉献有初步熟悉;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响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熟悉,建立了初步的概念。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缘由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熟悉升级为较为理性的熟悉,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承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拟轻松。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试验的根底上,通过吸放热反响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缘由。 过程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索的力量,擅长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试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育学生合作沟通、反思提高的力量; 2、有参加化学活动的热忱,将化学能与热能学问应用于生活实践,

高一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共三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它们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而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因此,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对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将从原理上加深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由于本章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既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阶段性、渐进性,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防止任意拓宽加深,增加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内容

高一化学教案内容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