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能依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章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挨次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教学目标】

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章,能用以上规章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能依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章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挨次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老师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学问回顾】

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凹凸(幻灯片展现)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其次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凹凸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沟通与争论】(幻灯片展现)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头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状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基态原子就是全部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

【讲解】原则内容:通常状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力量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力量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力量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行,力量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挨次写出各原子轨道。

【同学】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讲解】但从试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挨次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

【板书】能量由低到高挨次: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根据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假如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足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自旋相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

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需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需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板书】2.泡利不相容原理

【讲解】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电子自旋可以比方成地球的自转,自旋只有两种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根据这个原理,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板书】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需相反

【沟通研讨】C:最外层的p能级上有三个规道

可能写出的基态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可能排布:

①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②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③《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④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p有3个轨道,而碳原子2p能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电子应优先分占,而不是挤入一个轨道,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排布应如①所示,这就是洪特规章。

【板书】3.洪特规章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沟通与争论】

1. 写出11Na、13Al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思索17Cl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结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2. 写出19K、22Ti、24Cr的电子排布式的简式和轨道表示式,思索35Br原子的电子排布,总结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点,并认真对比周期表,观看是否全部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规律

[叙述]洪特规章的特例:对于能量相同的轨道(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小结】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即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章。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

【阅读解释表1-2-1】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

【板书】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活动探究】

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小结】钾K:1s22s22p63s23p64s1; 钙Ca:1s22s22p63s23p64s2;

铬Cr:1s22s22p63s23p63d44s2;铁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钴Co:1s22s22p63s23p63d74s2;铜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留意: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能层能级挨次,应为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但按学校已有学问,应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事实上,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全按能层次序排布。再如:

24号铬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号铜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这是由于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布满(如p6和d10)、半布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讲授】大量事实表明,在内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外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一般化学反应只涉及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我们称这些电子为价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亲密相关,为了便于讨论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间的关系,人们经常只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还可进一步写出其价电子构型:2s22p2。图1-2-5所示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总结】本节课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章,能用以上规章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依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章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挨次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章是洪特规章。

【板书设计】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则

能量由低到高挨次: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需相反

3.洪特规章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把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把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洁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育观看试验力量、归纳思维力量及分析思维力量,信息搜寻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应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三、教学方式:问题解决学习,小组争论合作,小组试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意图

新课引入:同学们中午都吃些什么? 米饭、面条、蔬菜、肉、鸡蛋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课题,拉近老师与同学的距离,

环节一:三大养分物质的组成特点提出问题:依据表3-3思索争论如下问题: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说出它们的类别?②糖类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点?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有何特点?④通过以上分析你对哪些物质属于糖类有何熟悉?

⑤油和脂在组成上有何区分?⑥如何鉴别它们?检验?

小组热闹争论,汇报结果同学通过争论分析糖有个基本的熟悉,环节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老师组织同学分组试验,强调试验步骤及留意事项分组试验,记录现象,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检验自己动手,让同学在做中学

环节三水解反应(共性) 蔗糖水解老师边演示试验,边提出问题让同学思索

油脂的水解较简单,由酯化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油脂水解的产物----两种环境下产物的差异---皂化反应

蛋白质水解产物----各种氨基酸

观看、记录、思索培育同学观看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

环节四自主学习三大养分物质的存在与应用阅读、争论了解常识,培育自学力量归纳总结表达力量

环节五课堂小结见板书特出重点,形成学问体系

环节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第四节基本养分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共性和属类

都含C、H、O 三种元素都是烃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属于酯类

2.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鉴别方法)

(一)特征反应(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医学上用于诊断糖尿病

②银镜反应制镜工业,热水胆瓶镀银(还原性糖或者-CHO的检验方法)

2.淀粉—常温下淀粉遇碘(I2)变蓝

3. 蛋白质①颜色反应②灼烧

(二).水解反应(共性)

①单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产物是单糖

②油脂酸性、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③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3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肯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常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同学对金属、金

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熟悉。此前,同学也具备了肯定的问题探究力量,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讨论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同学参加自主学习时担当责任的意愿和力量有所不同,需要老师赐予肯定的关心。

三、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详细事例,熟悉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展的亲密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打算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熟悉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同学自主试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力量。

(2)通过争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育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3)培育同学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争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详细事例,熟悉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展的亲密关系。

四、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同学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育同学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力量。

(2)提高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五、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法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育同学科学探究力量,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纳试验探究法,根据提出问题—试验探究—观看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争论教学

通过教学,将同学的思维活动由熟悉学问到熟悉方法,由书本学问拓展到课外学问,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同学的共性得到的张扬,同学的学习爱好保持在兴奋的状态。

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学法

由于本课试验的探究的内容许多,同学的思维又特殊活跃,同学主动参加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同学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育合作意识,使创新力量逐步得到进展。

七、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老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学问,今日我们要讨论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现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

币、纪念章等,使同学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亲密联系,同时也增加了同学对金属材料的爱好和奇怪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老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许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打算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同学利用试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老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 同学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看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简单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同学汇报自己的试验结果,介绍试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同学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现物理性质图

老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

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密度,熔点,熔点最低,硬度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化学必修二教案8篇

化学必修二教案8篇 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 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推断反 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 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本领。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更改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推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紧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 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推断,从而分

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 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 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身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连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推 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身进行推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篇一:教学过程篇一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 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征反应、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以及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饮食与营养等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本节中的有机化合物,将学到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学会分析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重要原子团(官能团)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体会学习有机化学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三、教学过程 【引入】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板书】基本营养物质一、糖类 【阅读】观察糖类代表物分子组成,分析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回答】三者可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 n(H2O)m;淀粉、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麦芽糖分别是同分异构体。 【纠正】淀粉与纤维素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质疑】符合C n(H2O)m的是否一定是糖类物质? 【讲解】 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C6H12O5、甲醛(CH2O)、乙酸(C2H4O2)、乳酸等。 【设问】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糖类: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糖的分类:单糖双糖多糖 【过渡】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他单糖。 【板书】1.葡萄糖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分子式:C6H12O6(180)最简式:CH2O(30)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化学性质: 【实验】1.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 【强调】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时,碱宜适当过量,碱性的氢氧化铜更易跟还原性糖反应产生氧化亚铜。 【提问】观察到的现象。 【回答】溶液呈绛蓝色;加热出现红色沉淀。 【板书】(1)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出现红色沉淀。 【讲解】葡萄糖还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如暖瓶内胆镀银。 【板书】(2)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 【讲解】葡萄糖之所以发生这两个反应,原因是含有官能团醛基-CHO,这也是官能团醛基的特征反应。 【展示】冰糖、白糖样品。 【板书】2.双糖——蔗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一、文章类型及教学目标本文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旨在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提高化学成绩。 二、关键词分析本课程的关键词包括: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 学平衡、溶液酸碱性、配位键等。其中,化学键是理解化学物质结构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理论的核心内容,溶液酸碱性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知识点,配位键是理解配合物结构的关键。 三、课程引入欢迎同学们来到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课程。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结构的基础,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取得好成绩。 四、教学内容 1、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区别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及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及作用

2、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实验测定 3、化学平衡 1、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实验测定 4、溶液酸碱性 1、PH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影响溶液酸碱性的因素及实验测定 5、配位键 1、配位键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2、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知识点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我们将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配位键部分,我们将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六、总结归纳本次课程涉及到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酸碱性和配位键等。同学们需要认真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做好实验操作,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1 2 氚31H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 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横行,18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期7 Fr—112号26 7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 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 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

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 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教案(修定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的性质、存在和用途。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官能团的概念、教学方法 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的反应。 采用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从乙醇推导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教学用具:多媒体、、大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等 教学过程: [引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有密切相关也不少,同学能否举些例子, 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当

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这节课来学习它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 [板书] 一:乙醇 (一)物理性质: (屏幕展示) 提出两个与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H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26 们学过的碳大家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提示:C四价,H 一 价,O二价。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设问】到底哪一种是乙醇的结构呢,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差异,(A)中含有-OH此类物质有何典型性质 【教师设疑】如何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氢气呢, 【学生】激烈讨论: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其燃烧火焰是否为淡蓝色(有学生补充)还得在火焰上罩干冷的一半涂石灰水的烧杯看是否有水珠和变浑浊[实验探究] 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乙醇,观察现象。 【师生共同归纳】根据实验探究发现金属钠与水反应并生成了氢气,所以乙醇的分子结构应为(A)式而不是(B)式 【教师反问】产生氢气就能证明是羟基上的氢而不是烃基上的氢, 【教师点拨】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人教版(2022)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整章)

人教版(2022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教案(四)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辟利用 一、核心素质: 1.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了解合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以金属矿物的开辟和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应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3、通过海水提镁、海水提溴工艺流程的设计与分析,形成工业上提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的能力。 4、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自然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和贡献,感受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明确化学研究和应用必须同自然环境互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金属冶炼原理的学习和冶炼方法的归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矿物开辟中的应用,构建金属冶炼的思维模型。认识合理开辟和利用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以海水、金属矿物、煤、石油等的开辟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法。认识化学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所能发挥的作用,体味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辟(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辟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普通原理基础上,了解合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四、教学过程: 导入:

1、什么是自然资源,最常见的自然资源贮藏在哪里? 2、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开辟利用方面有何种作用与价值? 【教师】: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者缺的自然物质基础,包括土地与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环境资源等,根据其能否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强调人类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 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板书】: 一、金属矿物的开辟利用 1.金属元在自然界存在的形态 (1)极少数的不活泼金金、铂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冶炼的原理与实质 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把金元素由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 实质:化合物中金属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金属单质。 3.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像汞、银等不活泼金属,其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 条件也较容易达到。 它们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像汞、银等不活泼金属,其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 条件也较容易达到。 它们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最新版】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授课班级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课时A教知识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和含义,掌握构成 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Z 1 与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学技能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目方法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情感态度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价值观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难点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知识结构A与原子X Z板m+3、阳离子 aW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n-阴离子 Y: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b设二.核素、同位素计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2、同位素的特点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2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空心球) 5、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6.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投影】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2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及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自主预习】 一、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阅读教材P32页内容,解决如下问题。 1.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 1molH 2 中含有H—H 键,常温常压下使1molH 变为2molH 原子断开了H—H 键,需要 436KJ 的热量。 2.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由2molH 原子生成1molH ,有H—H 键生成,生成过程中向外界436KJ 的热量。 小结:形成1molH—H 键释放的能量与断开1molH—H 键吸收的能量。 3.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微观方面 ⑴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⑵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和原子的,用化学键理论可表述为旧化学键的 和新化学键的。 4.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宏观方面(教材P33 页图) ⑴各种物质都储存有能。 ⑵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 5.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能量。 ⑴质量守恒定律:。 ⑵能量守恒定律: 6.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或者。 ⑵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 ⑶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拆开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E )、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E )与放出的能量(E) 拆成 之间的关系:。 【资料收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②③④⑤ 吸热反应:①②③④ 2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优质 教案 【教材分析】 《硫及其化合物》讲述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本课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硫和二氧化硫、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四部分内容。教材以文字介绍硫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实验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探究”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2.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2.教学难点: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有本课知识的学习经历,但学习的知识是零星的。高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烯烃教案

烯烃 焦点透析及知识点巩固: 一、乙烯 1.分子结构 C C H H H H 键角1200,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除了C=C 共面外,还有苯环结构,在判断原子共面上经常用到。C=C 键能不等于两个单键键能之和,比二倍略小,说明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 2.化学性质——以乙烯为主线,将常见烃及其衍生物的转化关系弄熟。 [ CH2― CH2=CH2 HX CH3―CH2 H2O NaOH X 溶液△ CaC2 H2O CH=CH NaOH/CH2 [O] CH3―CH2OH △↓[O] O CH3CHO →酯CH3―C―O―C2H5 溶液↓[O] CH3COOH O O 分子间脱水 CH2―CH2 →酯 取代) OH OH ↓[O] 链状酯HOOC―COOCH2―CH2―OH O O OHC―CHO →环酯 C CH2 C CH2 ↓[O] O O O O HOOC―COOH 高分子酯[ C―C―O―CH2―CH2―O ]n 3.乙烯制法 ↑+H2O 思考:浓H2SO4作用?乙醇与浓H2SO4混合液为何发黑?从实验装置中排出乙烯直接通入溴水与用排水法收集的乙烯通入溴水哪个褪色速率快?为什么?〔浓H2SO4是催化剂,脱水剂〕。 浓硫酸的副作用:

强氧化性 CH3CH2OH+ H2SO4(浓) −−−→加热 C+SO2+H2O 。直接通入溴水速率快,因为乙烯中含有SO2气体,迅速与溴水反应〕 4.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特点:逐步加成,由于-C=C -键能比C=C 键能大,因此使溴水褪 色的速率CH=CH 比CH2=CH2慢。 思考:如何制取CH2―CHCl? Br Br 〔先将CH=CH 与HCl 加成,注意条件,再将加成产物与Br2加成〕 注意:CH=CH+H2O 催化剂 CH2=CH 〔不稳定〕→CH3CHO 〔加成〕 OH 〔2〕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有何应用?〔签别乙烯、乙炔〕及氧炔焰。 KMnO4/H+褪色 思考:等物质的量乙烷、乙烯、乙炔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谁最多?为什么?谁火焰温度最高?为什么? 〔乙烷最多,含H 原子最多,但火焰温度最高的是乙炔,因为含H 原子最少,生成的水最少,水气化吸收的热量最少〕 5.烯烃 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又键〔C=C 〕的不饱和链烃。有CH3=CH2,丙烯CH3—CH=CH3,丁烯CH3—CH2—CH=CH2等。含C=2∽4的烯是气态,单烯中随C 原子数的依次递增其熔沸点、密度都增大。 〔1〕通式CnH2n 〔n ≥2,整数〕〔符合CnH2n 的还有环烷烃〕 〔2〕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 〔3〕加聚反应:nCH3—CH=CH2−− →−催化剂 〔高分子化合物〕 概念辩析 加成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1〕定义不同:有机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应用范围〔或应用对象〕不同: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一;而化合反应通常是无机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3〕内涵不同: ①加成反应的反应物都是两种,而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②加成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只能是化合物跟单质或化合物跟化合物,不可以是单质跟单质;而化合反应,当反应物是两种时,可以是单质跟化合物、化合物跟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 ●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 《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 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 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 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 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 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 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 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 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 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经过联系生活引出 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 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 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 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 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的性质; (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教学难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师】(观察、思考)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仪器自选。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分析]NO 2被H 2O 充分吸收的条件: 【练一练】⑴将20 mL NO 2与NO 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满水的玻璃筒(带刻度)后,筒内剩下11 mL 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NO 和NO 2的体积各是多少? 【教师总结】a.若任意比例的NO 2和O 2混合气体溶于水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4 NO 气体剩余 V(NO 2)/ V(O 2) =4 恰好无气体剩余 <4 O 2剩余 b.若任意比例的NO 和O 2混合气体溶于水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4/3 NO 气体剩余 V(NO)/ V(O 2) =4/3 恰好无气体剩余 <4/3 O 2剩余 【师】氮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含氮化合物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氮氧化物导致空气污染等,那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⑴ 将一支充满NO 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 水的水槽中 水慢慢进入试管中,至试管的2/3,气体的颜色慢慢变浅,至无色 3NO 2+H 2O =2HNO 3+NO ⑵ 制取少量氧气 2H 2O 2 =2H 2O +O 2 ⑶ 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⑴的试管 中 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又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2NO +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NO NO 2如何被完全吸收的实验探 究,上升到NO x 与 O 2混合溶于水的计 算 联系生活,使其 MnO 2

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 第7章 含答案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2)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3)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烷烃、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 (4)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 趣。 (3)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 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2.教学难点 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师】目前。人们在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1亿种,其中绝大 多数是有机物。为什么有机物如此繁多?设问激发求 知欲

2.探索新知【板书】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师】什么是有机物?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甲烷是最简单、相对分 子质量最小的烃,也是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烃。谁能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 构式。 【学生】 【师】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那么碳 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成键吗?成键时有什么特点呢?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多个碳原子可结合形成碳链,也可形成碳环,也可带支链。 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碳骨架(同分异构体) 【多媒体展示】碳与碳的成键 【思考与讨论】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师】大家能想象一下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生】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分别位于4个顶点。 【师】为什么是正四面体呢?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 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均为109º28'或109.5º) 【多媒体展示】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球棍模型、空间结构示意图。 【师】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还有乙烷、丙烷、丁烷等一系列有机化合 物。 有机化合物乙烷丙烷丁烷 分子中碳原 子数 2 3 4 分子式C2H6C3H8C4H10 【学生活动】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同学间相互交流结果。 通过探讨交 流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 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 新事物的探 究,培养严谨 的科学思维 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