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表面性质研究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表面性质研究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表面性质研究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材料及其表面性质研究

氧化镁(MgO)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因而在工业制备和科研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上,氧化镁主要通过熔融法或热分解法制备。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设备复杂等问题,因此如何寻求更经济、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成为众多研究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在提高材料制备效率的同时,还可调控材料结构和性质,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1.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材料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的基本原理是:在碳酸镁(MgCO3)的

存在下,磷酸铵((NH4)3PO4)和镁离子通过缓慢混合反应生成氧化镁。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具体实施方案:

(1) 原位制备法

原位制备法中,先将磷酸铵和碳酸镁混合,然后以400-500℃

的温度进行煅烧,并进行氧化。在高温下,磷酸铵分解生成氨和磷酸,而碳酸镁分解生成氧气和镁氧化物。生成的氨和氧气反应生成氮和水,同时磷酸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氧化镁。最终,在800-9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焙烧,获得氧化镁材料。

(2) 混合制备法

混合制备法是将磷酸铵、碳酸镁和水混合然后进行反应。首先,将磷酸铵和碳酸镁混合,再慢慢地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在70-80℃的温度下进行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度较低,因此产生的氢离子促使氨水分解,而磷酸铵和氢氧化镁之间的反应则在碱性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在100-200℃的

条件下进行干燥,并在700-80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获得氧

化镁材料。

2. 氧化镁材料的表面性质研究

氧化镁材料的表面性质是材料在物理、化学和生物领域中应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其表面性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制备氧化镁的方法对其表面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结晶结构

氧化镁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其制备方法有关。以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为例,原位制备法制备的氧化镁主要以纯相的立方结构MgO为主,而混合制备法制备的氧化镁则以砷酸镁为核心,

形成极细的晶胞和网状的结构。

(2) 第一性质

第一性质包括氧化镁材料的表面性质,如表面活性和表面电荷分布等。研究发现,制备氧化镁时所用的酸、碱度以及混合物的组成都会影响材料的表面性质。在磷酸铵法中,磷酸铵的加

入可降低氢氧化镁表面的酸度,使较少的钠和锰离子吸附在材料表面。

(3) 物理性质

氧化镁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和孔隙度等。比表面积是评价氧化镁材料粉末细度的重要参数,通常使用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孔隙度等参数来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磷酸铵法制备的氧化镁材料,因其制备方法不同,其具有的孔隙系统也各有差异。其中,混合制备法制备的氧化镁表现出更大的孔径大小和更高的孔隙度,而原位制备法制备的氧化镁则表现出更小的孔径大小和更少的孔隙度。

(4) 化学性质

氧化镁材料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能力、电化学性质和酸碱性质等。研究发现,制备氧化镁的方法和材料处理的条件对其催化性能产生影响。

结论

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是现代制备高性能氧化镁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在提高制备效率的同时调控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此外,氧化镁材料的表面性质研究也表明,氧化镁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与其制备方法有关,因此制备条件和方法的优化将有助于制备出更高性能的氧化镁材料。3. 氧化镁材料的应用

氧化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氧化镁材料的几个重要应用领域:

(1) 电子行业

氧化镁材料可用于制备各种电子陶瓷元件,如热敏电阻器、电容器、陶瓷压电换能器等。此外,氧化镁材料还可用于制备超声波传感器、芯片散热片等。

(2) 光学领域

氧化镁材料具有高透光性、低色散、高折射率等优良光学性能,因此可用于制备各种光学器件,如光学玻璃、光学薄膜、光学棱镜等。

(3) 能源领域

氧化镁材料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光伏电池等各种能源器件的制备中。此外,氧化镁材料还可用于储氢材料、稳态氧化催化剂等。

(4) 建筑材料

氧化镁材料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建筑材料,如放心地板、防火涂料、隔热材料等。另外,氧化镁材料还可用于制备电线电缆材料、不锈钢等金属陶瓷材料。

4. 氧化镁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化镁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同时也面临挑战和机遇。以下是氧化镁材料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

(1) 纳米化

纳米化是氧化镁材料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纳米化的氧化镁材料表现出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强的化学反应能力和更优良的超导性能。

(2) 复合

氧化镁材料和其他材料的复合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例如,将氧化镁材料和碳纳米管复合可制备出高性能电极材料,可用于制备储能电池和柔性电子器件。

(3) 功能性

氧化镁材料的应用研究不断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例如,利用氧化镁材料制备具有保温、隔音、防火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可大大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和火灾安全系数。

(4) 绿色环保

未来氧化镁材料的发展必将朝着环保方向发展。例如,研究氧化镁材料的水处理性能,开发出高性能的环保型水处理材料,可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和污染物,提高水质水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磷酸铵法制备氧化镁材料是一种新型、经济、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它能够调控材料结构和性质,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化镁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包括纳米化、复合、功能性和绿色环保等方向。因此,在氧化镁材料的研究中,需要密切关注其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寻求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并不断优化制备过程和材料性能,以推动氧化镁材料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氧化镁

喷涂陶瓷材料涂层技术的应用领域 氧化镁 (5) 编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5) 1基本介绍 (6) 2性质及用途 (8) 工业级轻烧氧化镁 (10) 高级润滑油级氧化镁 (11) 食品级氧化镁 (11) 医用级氧化镁 (12) 硅钢级氧化镁 (12) 高级电磁级氧化镁 (12) 高纯氧化镁 (13) 纳米级氧化镁 (13) 饲料级氧化镁 (14) 3应用领域 (17) 4生产方法 (21) 双减碳化法 (21) 气相法 (22) 煅烧法 (23) 碳化法 (23) 碳酸化 (24)

喷嘴出口处产生燃烧火焰,引入的粉状或棒状涂材在火焰中被加热熔化后,在焰流的作用下形成雾状小液滴被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电弧喷涂所用的两根线状材料涂层材料由送丝轮自动导入,当在两线状材料之间通过大电流时将产生电弧,线状材料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迅速熔化,并由压缩空气作用成小液滴被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等离子喷涂适用于粉状涂层材料,等离子喷枪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高温高速的等离子焰流,其等离子焰流温度可高达50000℃,能熔化所有的喷涂材料。爆炸喷涂是利用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物点火爆炸提供的能量,将粉体喷射到基体表面而形成涂层。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因具有很高的粒子撞击速度,使得涂层结合强度、硬度、致密性、耐磨性都得到了改善。 大多数陶瓷材料具有离子键或共价键结构,键能高,原子间结合力强,表面自由能低,从而赋予了陶瓷材料高熔点、高刚度、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绝热能力、热膨胀系数小、摩擦系数小等特性;但与金属材料相比,其塑性变形能力差、对应力集中和裂纹敏感。显然,用陶瓷作为机械结构材料,其可靠性比金属材料差,机械加工困难,成本高。然而,采用热喷涂技术,在金属基体上制备陶瓷涂层,能把金属材料的特点和陶瓷材料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复合材料结构。由于这种复合材料结构具有异常优越的综合性能,使得热喷涂技术迅速从高尖领域扩展应用到能源、交通、冶金、轻纺、石化、机械等民用工业领域。

表面化学改性

表面化学改性 粉体工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原料工业,在一些高分子材料工业及高聚物复合材料领域中,粉体常常用作无机矿物填料,不仅降低了材料的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稳定性,甚至可以赋予材料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绝缘性和阻燃性等。但由于这些无机矿物材料与有机高聚物基质(如塑料、橡胶、树脂等)的界面性质不同,因此当以无机矿物填料作为填充物时,除了需要相关的粒度和粒度分布要求之外,还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趋近基体的表面特性,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综合性能。 表面改性就是指在保持材料或制品原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抗静电性能、染色性能等。表面改性的特点是:1)不必整体改善材料,只需进行表面改性或强化,可以节约材料; 2)可以获得特殊的表面层,如果超细晶粒、非晶态、过饱和固溶体,多层结构层等,其性能远非一般整体材料可比; 3)表面层很薄,涂层用料少,为了保证涂层的性能、质量,可以采用贵重稀缺元素而不会显著增加成本; 4)不但可以制造性能优异的零部件产品,而且可以用于修复已经损坏、失效的零件。 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表面化学反应法、表面接枝法、表面复合化法等。下面本文对表面化学反应法改性做简单介绍,并举例说明几种表面化学改性方法。 所谓无机粉体表面化学改性[1]是指通过无机粉体粒子表面和表面改性剂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或化学反应,改变粒子的表面结构和状态,从而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表面化学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在无机粉体粒子表面改性技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超细无机粉体颗粒比表面积大,表面键态、电子态与粒子内部不同,配位不全等都为用化学方法对无机粉体粒子进行表面改性提供了有利条件。通常,表面改性剂一端为极性基团,能与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的非极性基团能与基体形成物理缠绕或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无机粉体的分散性,改善制品的性能。表面化学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沉积

镁合金表面处理的研究现状

镁合金表面处理的研究现状 一.概述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度小、比强度高、刚性好、弹性模量大、消震性好、刚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刚性好、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主要合金元素有铝、锌、锰、铈、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目前使用最广的是镁铝合金,其次是镁锰合金和镁锌锆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部门。在实用金属中是最轻的金属,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 但是,镁的应用和研究相对其它金属严重滞后,原因在于其韧性低、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差,而且加工成形比较困难。与铝、钛能生成自愈钝化膜不同,镁表面生成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对基体起有效保护作用,因此,在潮湿的空气、含硫气氛和海洋大气中,镁均会遭受严重的化学腐蚀,这极大地阻碍了其广泛应用。通过合金化的方法来改善其性能,特别是期望发现“不锈镁”的努力至今还没有取得进展。所以,镁合金零件在使用前须经过一定的表面改性或涂层处理。目前,电化学镀层、转化膜等工艺技术已经应用于镁合金的防护,气相沉积涂层、涂覆、表面热处理等方法也受到密切关注,高能束熔覆等新技术也被尝试应用于镁合金表面性能的提高。 二.表面处理方法 1.电镀和化学镀技术 镁合金表面镀镍技术分为电镀和化学镀两种。由于镁合金化学活性高,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腐蚀,因此镁合金电沉积技术与铝合金电沉积技术有着显著的差异。目前,镁合金电镀工艺技术有两种工艺:浸锌-电镀工艺和直接化学镀镍工艺。为了防止镁合金基体在酸性溶液中被过度腐蚀,需要在处理前溶液中添加F-(F-与电离生成的Mg2+形成MgF2沉淀,吸附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可以防止基体过度腐蚀。 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是一种很成熟的工艺。通常化学镀方法制备的Ni-P合金层是非晶态的,这层致密的非晶态Ni-P合金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镁合金基体被腐蚀。结合使用化学镀镍技术和滚镀技术可以在镁合金基体上形成一层晶态的Ni-P合金层。测试表明,该晶态Ni-P合金层中晶体颗粒细小,镀层致密,耐蚀性能也优于传统的非晶态Ni-P合金层。 2.化学氧化技术 镁合金化学氧化处理是指用氧化剂在镁合金表面生成一层薄且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比自然形成的氧化镁层更致密,因此,该氧化膜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同时,还能作为镁合金涂装的底层,增大涂层的结合力。 铬酸盐处理虽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铬酸盐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毒性高。在不久的将来,铬酸盐处理工艺将会被环保、无毒的处理方法如钼酸盐、高锰酸盐和P-Ca复合磷酸盐等处理工艺取代。用钼酸盐氧化法在Mg-8Li合金表面生成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然后再用传统的化学镀镍法制备一层结合力好的Ni-P合金层,使基体获得了良好的耐蚀性能。磷酸盐-高锰酸盐处理是一种环保、低成本的化学氧化法,但是该方法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在用该法处理含铝的镁合金时,氧化反应会优先发生于β-Mg17Al12相,因而不能在整个镁合金基体表面生成均匀、覆盖度高的氧化膜层,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其提高镁合金基体耐蚀性的效果。 一种新型的P-Ca复合磷酸盐处理工艺,它能在镁合金表面形成含有Mg、Al、Ca等元素的复合磷酸盐保护膜。该膜层与基体金属结合牢固,具有类似于铬酸盐膜层的耐蚀性能。

磷酸铵镁

利用碱厂废渣氨二泥生产磷酸铵镁的实验研究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2007年11月16日 中国每年联碱法纯碱产量约300万t,碱厂废渣也近300万t。碱厂废渣氨二泥来自蒸馏废液中不溶性物料以及盐水精制过程中产生的一、二次盐泥固体废 料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CaCO 3、SiO 2 、Mg(OH) 2 、铁铝盐类,以及CaCl 2 和NaCl 等物质。碱厂废渣综合利用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是将其转化为磷酸铵镁。磷酸 铵镁是一种较好的缓释性多元素复合肥料和肥料助剂。利用碱厂废渣氨二泥制成,磷酸铵镁,加工处理流程简单,可实现变废为宝,减轻环境污染,但是目前 中国尚无工业化生产磷酸铵镁的报道。 1 实验部分 1.1 磷酸铵镁合成反应基础理论 磷酸铵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其溶度积足K sp ,在25℃时仅为2.5×10-13。因此,磷酸铵镁合成反应速度很快且比较完全,故从物性分析该反应可行。 日本秋山尧博士用磷酸二氢铵和Mg(OH) 2 反应,根据其不同配比,在不同温度下, 可以生成MgNH 4PO 4 ·H 2 O(记为MH),Mg(NH 4 ) 2 H 2 (PO 4 ) 2 ·4H 2 O(记为M4H)和 MgNH 4PO 4 ·6H 2 O(记为M6H)3种形式的水合物,其生成区域见图1(略)。 1.2 实验试剂和原料 磷酸(AR,质量分数85%);氨水(AR,质量分数25%-28%)。 固体废弃物氨二泥(某碱厂提供)主要成分为Ca(OH) 2、SiO 2 、Mg(OH) 2 、NH 4 HCO 3 、 (NH 4) 2 CO 3 、NH 4 OH、铁铝盐类、NH 4 Cl、CaCl 2 、NaCl等物质。其化学分析见表1。 2 1.3 反应原理及流程 利用原料氨二泥中所含的氢氧化镁、镁盐、氨等与工业磷酸、氨水在室温下反应制取六水合磷酸铵镁,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Mg(OH) 2 +H 3 PO 4 +H 2 O→(室温/pH4-6)MgHPO 4 ·3H 2 O (1) MgHPO 4 ·3H 2 O+NH 3 +3H 2 O→(室温/pH8.91)MgNH 4 PO 4 ·6H 2 O↓ (2) 副反应有: CaCO 3 +2H 3 PO 4 →Ca(H 2 PO 4 ) 2 +H 2 O+CO 2 ↑ (3) Ca(OH) 2 +H 3 PO 4 +4H 2 O+NH 3 →CaNH 4 PO 4 ·6H 2 O (4) 3Ca(H 2 PO 4 ) 2 +4NaOH→Ca 3 (PO 4 ) 2 ↓+4NaH 2 PO 4 +4H 2 O (5) 3MgHPO 4 ·3H 2 O+NaOH→Me 3 (PO 4 ) 2 ↓+NaH 2 PO 4 +4H 2 O (6) 称取一定量的氨二泥加入蒸馏水打浆洗涤,用布氏漏斗抽滤,此时几乎所有 的氯离子和铵离子以及少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会溶于水中被除去(滤液返回打浆工序)。取滤渣加水搅拌成糊状,加入磷酸进行酸解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将溶液静置分层,再进行抽滤。取滤液加入氨水进行氨化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调节pH,溶液静置分层后抽滤(滤液返回打浆工序),滤饼干燥即得到产品六水合磷酸 铵镁。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实验设计

纳米氧化镁制备方法及性质应用综述

纳米氧化镁制备方法及性质应用 冯云会高恩军* (沈阳化工大学配位化学研究室,辽宁省无机分子基化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纳米氧化镁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由于其尺寸大小而使它具有 优异的性能,因此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该文章对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以及物理方法等;阐述了纳米氧化镁的吸附性能、分解性能以及杀菌性能。 关键词:纳米氧化镁;吸附;分解;杀菌 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镁合金、镁盐等,而 是聚焦于更小尺寸的纳米氧化镁。于是,纳米氧化镁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无机材料 应运而生。纳米氧化镁产品为白色粉末、无毒、无味,产品粒径小,一般介于 1~100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由于纳米氧化镁尺寸较小,才使得它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两字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这导致了它具有不同于本体材料的光、电、磁等化学性能[1],做成涂料可以起到隐身的作用[2]。另外,研究发现尺寸达到纳米级别的抗菌材料一般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而且杀菌效果与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分散程度,比表面积有关,纳米氧化镁能不依赖光照产生抗菌活性[3]。例如在制备高性能的纳米相氧化铝陶瓷的时候可用纳米氧化镁作为烧结助剂,这样可以在低温的条件下烧结成致密的细晶陶瓷,降低生产成本;以纳米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钇或稀土金属氧化物为复合稳定剂烧成及热处理制成的力学性能优良,抗高温老化的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可广泛用作高温工程部件及高级耐火材料。 1. 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物理方法 1.1物理方法 制备纳米氧化镁常见的物理方法分为三种,即真空蒸发法、溶剂蒸发法、惰 性气体蒸发法。其中溶剂蒸发法可细分为喷雾干燥发、喷雾热解法、冷冻干燥[4]。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基金资助,NO:F16-208-6-00 通讯作者:高恩军,男,1962年1月生,理学博士,二级教授,从事化学与材料学领域研究工作,E-mail:enjung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9252791.html,

磷酸铵镁

1 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威胁生态环境平衡的废水废气废渣。为了减少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伤害,世界环保组织规定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需先经过处理知道达到排放标准。水是生命之源,因而在“三废”中工业废水是最常见且危害巨大的。工业废水中比较多见的是高氮磷废水,高氮磷废水虽然不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但若直接排放入江海河流中也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因自然或人为因素纳人过量营养盐(主要为N、P),在适宜流场条件下藻类与其它水生生物的数量与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导致水质下降,甚至可能致使水体各项功能彻底瘫痪。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等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这样堆积于底层的有机物质会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此外,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虾。富营养化水中往往含有超标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的水体,也会中毒或致病[1]。 因此,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湖泊江河中。其中高氮磷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有吹脱气提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混凝交换法、吸附法、生物法。 吹脱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且处理效果稳定,但使用石灰易产生水垢,塔板容易堵塞,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水温降低,脱氨效果降低,吹脱所需空气量较大,动力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此外,逸出的游离氨易造成二次污染。 汽提法的优点:气提后的冷凝液可充分利用,对脱氨尾气进行有效回收,防止二次污染。但能量消耗大且控制步骤复杂。 折点氯化法优点:反应迅速,处理率达90%-100%,且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所需设备投资少。但液氯的安全使用和储存要求高,加氯量大,同时需要消耗碱来中和产生的酸,处理成本高,此外,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离子交换法:优点是工艺成熟,去除效率高。但操作过程复杂且饱和后再生费用高。 混凝沉淀法:优点: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处理设备简单。但需要和其它工艺联合使用,单独使用很难满足出水要求,对水体pH值要求高,pH值改变时,沉淀物可能会溶解,还产生大量污泥,给污泥的处理带来了极大不便,污泥浓缩时,磷酸根会重新释放到上清液中,从而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纳米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

纳米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 王桂萍;徐哲 【摘要】The surface of nano magnesium oxide was modified with stearic acid,sodium stearate,sodium dodecyl sulfate,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as modifier,an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s of parameters such as different modifier types,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by activation index and dispersivity,and the nano magnesium oxid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FTIR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dification effects of stearic acid and sodium stearate are significant,stearic acid has the best and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has the worst modification effect of all these four.The modified nano magnesium oxide surface changed to hydrophobic from hydrophilic.The optimal operation condition is as follow:at 75℃,re action time 50min,dosage of modifier stearic acid 5.2%.The activation index of modified nano magnesium oxide is 95.8%,dispersivity is 89.1%.There are chemical bonds formed between stearic acid and magnesium oxide.%采用硬脂酸、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种物质做为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种类、温度等参数对纳米氧化镁改性效果的影响.应用活化指数、分散性评价改性效果,应用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硬脂酸钠对纳米氧化镁改性效果显著,硬脂酸改性效果最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效果最差.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改性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75℃,改性时间50min,硬酯酸用量5.2%,此条

氧化镁制备工艺及应用技术

1、氢氧化镁、其制造方法和该氢氧化镁构成的阻燃剂及含该氢氧化镁的阻燃性树脂组成物 2、一种采用轻烧氧化镁粉合成片状阻燃级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3、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及氢氧化镁阻燃剂 4、绝缘电缆瓷柱用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及氧化镁及其应用 5、通过包含氧化镁的聚合物混配物的原位水合制得的氢氧化镁类阻燃组合物 6、一种由氧化镁制备亚微米片状氢氧化镁的方法 7、多晶氧化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氧化镁膜的制造方法 8、水热法将普通氢氧化镁转化为六角片状氢氧化镁的工艺 9、氨全循环法生产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工艺 10、一种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方法及所制备的氢氧化镁阻燃剂 11、氧化镁脱硫副产物分解再生氧化镁和二氧化硫的系统和方法 12、用于由钾盐镁矾混盐与氨同时制备硫酸钾、硫酸铵、氢氧化镁和/或氧化镁的方法 13、氧化镁膨胀剂中氧化镁含量的测试方法 14、氧化锌膜(ZnO)或氧化镁锌膜(ZnMgO)的成膜方法及氧化锌膜或氧化镁锌膜的成膜装置 15、利用低品位氧化镁及菱镁矿生产高纯氧化镁的方法 16、白云石灰烟气脱硝脱硫制取氢氧化镁、氧化镁和石膏方法 17、一种镁6锌-20氧化镁半固态浆料中氧化镁颗粒均匀分散方法 18、一种铝1.8硅-15氧化镁半固态浆料中氧化镁颗粒均匀分散方法 19、一种锌10铁-5.5氧化镁半固态浆料中氧化镁颗粒均匀分散方法 20、一种用热解氧化镁制备硅钢级氧化镁的方法 21、一种用碳酸锂副产物氧化镁渣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方法 22、氧化镁煅烧回转窑氧化镁粉余热发电装置 23、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和掺入氢氧化镁纳米颗粒的组合物 24、一种用氧化镁生产阻燃剂级氢氧化镁的方法 25、球状的氢氧化镁颗粒和球状的氧化镁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26、一种以菱镁矿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镁和轻质氧化镁的方法 27、氧化镁薄膜及利用该氧化镁薄膜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28、氧化镁水泥泡沫剂和氧化镁泡沫混凝土生产工艺 29、氢氧化镁细颗粒和氧化镁细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30、低品位菱镁矿生产高纯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方法 31、制备超纯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方法 32、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球状氢氧化镁颗粒和球状氧化镁颗粒、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33、正丁烷氧化脱氢反应催化剂用氧化镁-氧化锆复合载体的制造方法,被由此获得的氧化镁-氧化锆复合载体负载的原钒酸镁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及使用所述催化剂生产正丁烯和1,3-丁二烯的方法 34、高温焙烧和乙酸浸泡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镁的方法及获得的改性活性氧化镁作为除氟剂的应用 35、将低级电熔氧化镁制备成高级电工级氧化镁的方法 36、氢氧化镁在制药中的用途以及氢氧化镁制剂和制备方法 37、一种由氢氧化镁制备高纯硅钢级氧化镁的工艺

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方法

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方法 摘要:粉末颗粒的分散,传统传统表面改性方法,新型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 粉末颗粒的悬浮分散体系有四种,固体颗粒在气相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在液相中的悬浮、液体颗粒在气相中的悬浮、液相颗粒在另一互不相容液体中的悬浮。表面改性有物理法、化学法、还有添加表面该型机的方法。 粉末颗粒在空气中的分散,当颗粒粒径很小,微米纳米级别,极易在空气中发生粘结团聚,这对分体加工过程极为不利。他的粘结是由颗粒间各种作用力引起的,主要是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还有颗粒在空气中的粘结力。 1: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相互引力,这个力与分子间距的七次方成反比,是一个短程力。但是对于很多分子的集合体系,比如超细颗粒,随着颗粒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衰退程度明显变缓。 2: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在干空气中绝大多数的粉末颗粒是自然荷电的荷电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个是颗粒在其制备过程中比如电解法或喷雾法可使颗粒带电干法球磨研磨过程中颗粒表面由摩擦带电。二是颗粒与核电表面接触而带电。三是气体离子的扩散作用而使颗粒荷电。 3:颗粒在湿空气中的粘结力。改变颗粒表面的湿润性就可以降低颗粒间的粘附性。 表面改性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使表面处理剂吸附在物质的表面或在物质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薄膜使其表面活化,从而改善物质的

表面性能。 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内容有三点。一、研究纳米颗粒的表面特性以便针对新的进行改性处理。二、利用上述测定结果对粒子的表面特性进行分析三、确定表面改性剂的类型及处理工艺。 纳米氧化镁表面改性方法。 1:物理方法。利用球磨、研磨高速剪切的方法对粒子进行激活,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的结构这种机械力的作用。通常被认为是物理分散,在外力的作用下,活性粉末表面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附着从而达到对其表面改性的目的。 其一,胶囊改性法。又称微乳液改性,这个方法是在纳米碳酸钙表面包上一层其他物质的膜,使粒子表面特性发生改变。和表面包覆改性不同的是包覆的膜是均匀的。引用,要先把碳酸钾水溶液和非离子型表面吗活性剂的0.5%苯溶液,以体积比为3比7的比例混合,然后用分散机高速搅拌,制备w/o型水溶液;将浓度为0.8mol/l的氯化钙水溶液在剧烈搅拌的情况下,用长颈漏斗向w/o型水溶液中注入,搅拌半个小时,生成的沉淀用离心机分离,过滤、甲醇洗涤、干燥,得到纳米碳酸钙粉末。 其二,高能表面改性。高能处理法是通过高能粒子在纳米粒子表面产生活性点,使其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附着,从而达到改性分散的目的。吴春蕾等分别用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酷对纳米SiO₂进行高能辐照接枝聚合改性,然后与聚丙烯共混制备SiO₂对PP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接枝改性的 SiO₂对PP 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高能表面改性包括高能射线(γ射线、χ射线等)、等离子体处理几种方法。但此法成本高、改性效果不稳定、粘性不足、生产能力

磷酸铵镁制备

磷酸铵镁制备 磷酸铵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肥、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硝酸镁和磷酸铵的反应法和氢氧化镁和磷酸铵的反应法。本文将重点介绍硝酸镁和磷酸铵的反应法。 一、反应方程式 Mg(NO3)2+NH4H2PO4→MgNH4PO4·6H2O↓+2HNO3 二、实验步骤 1、准备反应原料 将镁盐和磷酸铵按1:1的摩尔比例称量,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备用。 2、反应 将两个容器中的物质加热至70℃,并将磷酸铵慢慢滴加到硝酸镁中,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反应完全进行。反应完毕后继续搅拌10分钟,使沉淀充分形成和凝固。 3、过滤和洗涤 将反应产生的沉淀通过滤纸过滤,再用纯水将残渣洗涤干净,直至pH值接近7。 4、干燥 将滤纸搭在漏斗中,将洗涤干净的沉淀倒在滤纸中央,用吸水纸或风扇将滤纸上的水份完全干燥,获得干燥后的磷酸铵镁。 三、实验条件 1、设备:酸碱中和仪、玻璃试管、烧杯、容量瓶、滤纸、干燥器。 2、试剂:镁盐、磷酸铵、纯水。 3、温度:反应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70℃左右。 4、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应适宜,以使反应充分进行。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尽可能避免对皮肤的接触和吸入到呼吸道。 2、实验中要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避免化学品的混合和溅泼。

3、反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充分保证反应的进行。 4、洗涤时要确保洗涤干净,避免残留物质的影响。 5、实验步骤应严格按照正规实验流程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磷酸铵镁的制备方法可采用硝酸镁和磷酸铵的反应法和氢氧化镁和磷酸铵的反应法,两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但实验中要注意保证安全性和准确性。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表面催化性质研究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表面催化性质研究 金属氧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在催化、能量储存、环境保护等领域均有 重要作用。近年来,其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和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一、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制备方法,通常使用金属盐和一种亲水性溶剂 水来制备。制备过程分为溶胶和凝胶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金属盐在水中有机化,形成一个富含水分的胶体溶胶。在第二阶段中,将胶体溶胶加热,水逐渐蒸发,直到形成固体凝胶。随后,凝胶进行干燥和烧结等处理,最终形成金属氧化物。 2. 水热法 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制备氧化物的方法。通过在水中加入适当的 金属盐和碱性液体,形成可溶性盐。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盐开始在水中溶解,形成能溶于高温高压水中的氢氧化物或金属离子。在高压水的作用下,这些离子形成金属氧化物晶体或纳米颗粒。 3. 气固相制备法 气固相制备法是一种在高温下制备氧化物的方法。通常使用金属粉末和氧气或 氧化剂来制备。在高温下,金属与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但需要在高温下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金属氧化物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 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结构、表面氧空位、导带和价带等因素 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金属氧化物表面催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1. 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材料,其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结构和表面氧 空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氧化铝表面的氧空位能够吸附、转移和释放氧分子,这些氧分子在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2. 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半导体材料,其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 结构、表面导带和价带的影响。研究表明,二氧化钛表面的导带能够催化氧化反应,而价带能够催化还原反应。此外,二氧化钛还具有光催化性质,能够利用阳光将光子转化为电子和空穴,从而起到分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 3. 三氧化二铁 三氧化二铁是一种广泛用于催化、稳定化和传感器等领域的材料,在催化反应 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三氧化二铁表面的氧空位和Fe3+离子可以促进氧化 反应,而Fe2+离子和空穴则可以促进还原反应。 结语 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催化、环境保护和能量储存等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态和尺寸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其表面催化性质受到其晶格结构、表面氧空位和导带和价带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探索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催化性质,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环境保护。

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氢氧化镁,又称轻质氧化镁或Mg(OH)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医药、建筑、石油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一、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碳酸镁法、氯化镁法和硫酸镁法。 1、碳酸镁法 碳酸镁法是制备氢氧化镁的传统方法,其原理是将碳酸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具体步骤如下: (1)将碳酸镁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 (2)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3)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镁。 碳酸镁法制备氢氧化镁的优点是工艺简单、费用低廉,但由于产生的氢氧化镁质量不够精细,产量也较低。 2、氯化镁法 氯化镁法是制备氢氧化镁的一种新型方法。其原理是将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具体步骤如下: (1)将氯化镁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 (2)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3)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镁。

氯化镁法制备氢氧化镁的优点是产量高、产品质量精细,但其成本相对较高。 3、硫酸镁法 硫酸镁法是一种低成本的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其原理是将硫酸镁加入水中搅拌,使其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二氧化硫。具体步骤如下: (1)将硫酸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 (2)将溶液加入容器中,均匀搅拌。 (3)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静置,待氢氧化镁沉淀到底部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镁。 硫酸镁法制备氢氧化镁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氢氧化镁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1、结构性质 氢氧化镁的结构是一种层状结构,由Mg2+和OH-离子交替排列而成。据研究表明,氢氧化镁的层间距与水的存在有关,当水存在时,层间距会扩大,反之则会缩小。 2、热力学性质 氢氧化镁的热力学性质表现为温度对其溶解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逐渐增加。同时,氢氧化镁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氧化镁和水。 3、表面性质 氢氧化镁的表面性质主要表现在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上。比表面积越大,氢氧化镁的物理、化学性质就越活泼,反之则越不活泼。此外,氢氧化镁的孔径大小对其催化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沈阳工业大学课题论文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学号: 姓名: xxx 专业: 年级: 1003 指导老师: xxx 2013年4月

摘要 本论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氧化镁的性质、用途及国内外生产现状。重点讨论了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研究和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根据原料的品位及对产品的要求,本文开发了两套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技术工艺。论文首先对直接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制备工艺研究中,重点研究了前驱体制备工艺条件和煅烧优化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别筛选出了表面活性剂、干燥方式及前驱体制备的优化条件;然后对全返混均质乳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重点研究铵浸反应条件和前驱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关键词】:纳米氧化镁表面活性剂前驱体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本科 【学位授予年份】:2013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1、直接沉淀法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是向含有Mg2 +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生成的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最常见的是氢氧化钠法和氨法,其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2Mg 2OH Mg(OH)+ -+−−→↓ 23224Mg 2NH H O Mg(OH)+2NH + ++⋅−−→↓ 直接沉淀法操作工艺简单,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片状、针状和球形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2、均匀沉淀法 均匀沉淀法不是直接加入沉淀剂,而是向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使它与水或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剂,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均匀生成,从而使反应在溶液中均匀进行。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一般是用尿素和可溶性镁盐反应: 222322CO(NH )+3H O 2NH H O+CO −−→⋅ 23224Mg 2NH H O Mg(OH)+2NH + ++⋅−−→↓ 3、反向沉淀法 直接沉淀反应法是把沉淀剂加入盐溶液,这样由于溶液pH 变化将引起沉淀颗粒的ξ电位经历由正到负的过程,而当颗粒表面电荷为零时颗粒会发生二次凝聚,导致颗粒团聚长大。反向沉淀法是把盐溶液加入到碱性沉淀剂中,使反应体系的pH 始终处在碱性范围内,使氢氧化镁颗粒表面始终带负电,有效地避免了团聚体的产生,从而可获得粒度小、分布均匀的纳米氢氧化镁颗粒。 4、沉淀- 共沸蒸馏法 液相法制备纳米Mg (OH) 2 的团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加入分散剂可以有效防止液相反应阶段的团聚,但由于Mg (OH) 2 颗粒表面吸附水分子形成氢键,OH 基团易形成液相桥,导致干燥过程中颗粒结合而产生硬团聚。采用非均相共沸蒸馏干燥技术可有效脱除颗粒表面的水分子,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团聚。选择的共沸溶剂要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氧化镁 黑色

氧化镁黑色 简介 氧化镁(Magnesium Oxide,简称Mg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镁和氧元素组成。 它是一种白色固体,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呈现黑色。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镁黑色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氧化镁黑色的性质 氧化镁黑色是一种高温稳定的黑色氧化镁。相较于普通的白色氧化镁,黑色氧化镁具有以下特点: 1.颜色:黑色氧化镁呈现深黑色,这是由于其内部结构和晶格发生变化所致。 2.热稳定性:黑色氧化镁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其黑色状态, 不会因高温而退色。 3.导电性:黑色氧化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以用作导电材料。 氧化镁黑色的制备方法 氧化镁黑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分解法:通过在高温下加热白色氧化镁粉末,使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 黑色氧化镁。这种方法需要控制热分解温度和时间,以获得所需的黑色氧化 镁产品。 2.化学合成法:通过在化学反应中引入特定的添加剂,可以使白色氧化镁转 变为黑色氧化镁。这种方法能够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得到具有特定性质的黑 色氧化镁材料。 3.气相沉积法:通过将金属镁蒸发并与氧气反应,可以在基底表面上形成黑 色氧化镁薄膜。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薄膜材料。 氧化镁黑色的应用领域 氧化镁黑色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导电材料:由于黑色氧化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用作导电材料,例 如用于电子元器件、电池等。 2.陶瓷领域:黑色氧化镁可以作为陶瓷材料的添加剂,改变陶瓷的颜色和性 能,增加其装饰性和实用性。 3.光学材料:黑色氧化镁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 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比如作为阻燃剂、材料填充剂以及医药领域等。制备方法可以是化学合成法和物理制备法。 化学合成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成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常用的原料包括氧化镁矿石、氢氧化镁、氯化镁等。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煅烧法、沉淀法、水热法等。 煅烧法是通过高温将氧化镁矿石进行煅烧而制备氧化镁。首先将氧化镁矿石经过碎磨成粉末状,然后在高温下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法可以高纯度的氧化镁。 沉淀法是通过将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然后通过碳酸氢铵或者碳酸锂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再将沉淀煅烧得到氧化镁。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得到的氧化镁纯度较低。 水热法是通过将氯化镁和水加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再加入碳酸氢铵进行水热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氧化镁颗粒大小均匀,具有较好的晶体结构。 物理制备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料转化成氧化镁的制备方法。常用的原料包括氢氧化镁、碳酸镁等。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煅烧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

煅烧法是通过将氢氧化镁或者碳酸镁在高温下进行煅烧,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高温条件,且氧化镁的纯度较低。 水热法是将氢氧化镁或者碳酸镁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法所得氧化镁颗粒均匀,晶体结构好,但需要较高的反应条件。 溶剂热法是将氢氧化镁或者碳酸镁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在高温下进行溶剂热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高温条件,且得到的氧化镁颗粒大小不均匀。 总的来说,氧化镁的制备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物理制备法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原料成本、纯度要求、生产规模以及设备条件等因素。在制备氧化镁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所得的产品符合要求。

氧化镁性质

氧化镁性质 氧化镁 氧化镁(化学式:MgO)是镁的氧化物,一种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以方镁石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冶镁的原料。 化学性质 名称:氧化镁(Magnesium oxide) 俗称: 苦土;灯粉;煅苦土 分子式: MgO 分子量:40.30 CAS NO.: 1309-48-4 EINECS号:215-171-9 离子方程式: MgO+2H+=Mg2++H2O MgO+2NH4+=Mg2++2NH3↑+H2O 化学方程式: MgCl2(熔融)= Mg +Cl2↑(电解) MgO +C = Mg↑ + CO↑(高温) 物理性质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不溶于水和乙醇,熔点2852℃,沸点3600℃,氧化镁有高度耐火绝缘性能。经1000℃以上高温灼烧可转变为晶体,升至1500℃以上则成死烧氧化镁或烧结氧化镁。 化学性质: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而逐渐成为碱式碳酸镁,轻质品较重质品更快,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镁,呈微碱性反应,饱和水溶液的pH为10.3。溶于酸和铵盐难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不溶于乙醇。 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 MgO+2NH4+=Mg2++2NH3↑+H2O 与水缓慢作用,生成氢氧化镁 在可见和近紫外光范围内有强折射性。 分类:分轻质氧化镁和重质氧化镁两种。轻质体积蓬松,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无嗅无味无毒。密度3.58g/cm3。难溶于纯水及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因二氧化碳的存在而增大。能溶于酸、铵盐溶液。经高温灼烧转化为结晶体。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复盐。重质体积紧密,为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与水易化合,露置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镁溶液混合易胶凝硬化。 应用领域 氧化镁国内年产量在1200万吨左右。系测定煤中的硫和黄铁矿及钢中的硫和砷。用作白色颜料的标准。轻质氧化镁主要用作制备陶瓷、搪瓷、耐火坩锅和耐火砖的原料。也用作磨光剂粘合剂url]涂料]和纸张的填料,氯丁橡胶和氟橡胶的促进剂和活化剂。与氯化镁等溶液混合后,可制成氧化镁水调。医药上用作抗酸剂和轻泻剂,用于胃酸过多胃和二指肠溃疡病.化学工业中用作催化剂和制造镁盐的原料。也用于放璃、染粕、酚醛塑料等的制造。重质氧化镁碾米工业中用于烧制粉磨和半滚筒。建筑工业用于制造人造化学地板人造大理石防热板隔音板塑料工业用作填充料。还可用于生产其他镁盐。 用于橡胶、塑料、电线、电缆染料、油漆、玻璃、陶瓷、化学试剂、医药、食品添加剂等.

氢氧化镁负载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处理含磷污水效果分析

氢氧化镁负载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处理含磷污水效果分析 氢氧化镁负载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处理含磷污水效果分析 摘要:本研究基于氢氧化镁负载硅藻土的制备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硅藻土的物化性质和氢氧化镁的载量,探讨了负载硅藻土的氢氧化镁在处理含磷污水中的吸附效果和处理机制。结果表明,负载硅藻土的氢氧化镁在高浓度磷酸盐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对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可以通过调节硅藻土和氢氧化镁的配比来调控负载硅藻土的吸附性能,以实现对含磷污水的高效处理。 1.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其中,含磷污水是一种常见而且难以处理的污染源。磷酸盐的过量释放会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水体藻类过度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因此,研究高效处理含磷污水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硅藻土为自然产出的硅酸盐矿石,经过研磨和筛选得到所需粒度。氢氧化镁为实验室常用试剂。 2.2. 实验方法 将硅藻土样品与氢氧化镁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利用机械搅拌器将其均匀混合。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并煅烧一段时间,以获得负载硅藻土的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表征。将制备好的负载硅藻土样品与含磷废水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

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然后通过离心和过滤等操作将悬浮在水中的负载硅藻土分离得到。 3. 结果与讨论 3.1 物化性质分析 SEM结果显示,负载硅藻土表面均匀覆盖有氢氧化镁的微小颗粒,且颗粒大小均匀。XRD结果表明,负载硅藻土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与单纯的硅藻土有所不同。 3.2 吸附效果分析 通过批处理吸附实验,考察了负载硅藻土在不同条件下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硅藻土对磷酸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且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较短。当负载硅藻土与磷酸盐浓度为1:10时,吸附效果最佳,去除率高达90%以上。 3.3 处理机制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负载硅藻土在吸附磷酸盐过程中,出现了磷酸盐与负载物质之间的化学键形成,表明吸附机制主要是化学吸附。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镁负载硅藻土,并研究了其在处理含磷污水中的吸附效果和处理机制。结果表明,负载硅藻土对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可达到较高的去除率。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硅藻土与其他吸附剂的配伍效果,寻找更高效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镁负载硅藻土,并探究了其在处理含磷污水中的吸附效果和处理机制。结果显示,负载硅藻土表面覆盖有均匀的氢氧化镁颗粒,且负载硅藻土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批处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负载硅藻土对磷酸盐具

氧化镁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氧化镁的制备及表征 纳米氧化镁是一类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由于具有不同于本体材料的光、电、磁、热、化学及机械等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催化、陶瓷及环境与微生物等研究与应用领域。 在本文中,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分散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颗粒直径约为20~3Onm的氧化镁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差热测量仪(TG-DSC)对制备的氧化镁粉体进行表征和分析。 氧化镁国内年产量在1200万吨左右,纳米氧化镁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材料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对纳米粉体性能研究的深入,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按其物料状态大致可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三大类。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总的来说是朝着工艺简单、过程容易控制、成本低廉、尺寸稳定和纯度高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纳米氧化镁具有光、电、磁等方面的特殊性能,在超高压直流输电电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据文献报道,电缆材料中掺入1% (质量分数下同)高纯度(99.9%)纳米氧化镁能有效降低空间电荷效应,提高电缆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满足超高压直流输电的要求鉴于纳米氧化镁的重要作用,研究高质量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工艺有重要意义。我国对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市售纳米氧化镁产品质量千差万别,不能满足超高压直流电缆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徐景文等采用化学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镁平均粒径为50nm,但纳米氧化镁粒径分散性较大,团聚较多,张志刚等以MgN03? 6H2O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粒径的影响,但对煅烧后处理氧化镁粒径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寻求一种简单有 效地制备氧化镁粉体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功能性无机填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领域。纳米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纳米微粒材料,具有明显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经改性处理,无团聚现象,在体系中有更好的分散性、更高的纳米活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纳米氧化镁粒子的光、电、磁场、热、量子效应特殊性能,使传统产品性能大大提高,发生质的飞跃,赋予产品新的性能。推动传统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创新增加新的利润点。 自20世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逐渐成为世界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