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上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四上数学第四单元备课

平度张戈庄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第四单元备课计划

单元名称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

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

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

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

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

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

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单元课时分配

4课时

本单元每课时

集体备课主备

吴晓娜

本单元过程性检测要求检测时间11月份命题人吴晓娜

检测反馈

情况

平度张戈庄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

课题四、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

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

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

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

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等。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400÷ 4 = 45 ÷ 9 = 2100 ÷ 7 = 810 ÷ 6 =

18 × 7 = 810 ÷ 9 = 67 + 8 = 82 + 7 =

104 × 3 = 0 × 105= 63 × 3 = 64 ÷ 2 =

2400÷8= 33÷3= 7×8+2 = 5×6+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

些图形?出示信息窗1、让学生观看爸爸设计的大桥。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

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学生动手画,渗透平行、垂直,再次分类,引出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刚才,老师已经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好样儿的。学习就该这样,要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

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学生举例)

5、学生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师指导。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P、119、6)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手工纸收在抽屉里。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

计平行与相交

作业

设计

自主练习第5题

教学反

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平度张戈庄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

课题信息窗口2 为什么要修隧道呢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垂直的意义,并能够摆出互

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2、能够用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知道从一

点到直线所画的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结合生

活实际,讨论问题,得出结论:点到直线的距离

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

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垂直”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710-30= 5400÷6= 80×7= 8×6=

42÷7= 18÷3= 24÷3= 5×0×3=

32÷8= 15×6= 52÷4= 9×5=

16+7×2= 81÷9= 10×3= 48÷8=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威海市经区崮山镇是个年轻的新镇,

我们每天上学,上街都会经过许多不同的街道,老师带了一幅崮山的简图,你

们找找看,这些街道与街道之间有些什么关系呢?(相交的关系,平行的关系)

还有一种相交后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你们瞧,(垂直),今天我们就来探索

这种情况,(板书课题:垂直)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好的问题,那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上

网、找资料……)很好,现在请你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己在书本上找找看

吧,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你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上线。

二、探索新知:

1、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P、120—P、121,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自学结果:(学生边讲教师边展示课件)我注意到很多同学都

已经自学完了,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

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谁能说说互相是什么意思?互相垂直又是什么意思呢?(点课件)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②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③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折一折同学们通过自学认识了垂直的有关知识,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想想办法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折好了吗?(走到学生旁)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你能说说是怎样折的吗?你们都是这样折的?他折的两条直线真的互相垂直吗?你怎么知道的?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备: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教师手拿三角板,摸两条直角边。)请同桌之间用三角板互相检验一下。(如果学生可能会折出两种情况,当出现时,把它拿出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折法正确,为什么呢?那你怎样检验它是不是直角呢。用三角板直角边去靠一靠,应注意些什么呢?对,象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才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摆一摆

①刚才我们折了垂直的图形,现在咱们用手中的小棒来摆摆看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要求是每次只能用两根小棒,并且每组同学尽量摆的不相同,看哪一种想的摆法最多。

②小组活动,教师指名上台摆。

③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他们摆得怎么样?(教师直接用三角板去量)

(5)说一说:他们摆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多媒体教室,你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到处都可以找到互相垂直的直线。

(6)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非常高兴,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我们学做机器人》。要求是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摆出一个互相垂直的姿势,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和周围的同学合作。

2、画一画

(1)同学们,你能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画垂线吗?

(2)学生自由画垂线。(你能讲讲是怎么画的吗?)

(3)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方法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如工人师傅一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而我们常用三角板来画垂线。那究竟怎么画才更科学、更准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演示画垂线的过程:(二种画法)

A、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点上一点;

②再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③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把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已知点重合;

④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外点上一点;

②再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③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④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同学们,你们会画了吗?咱们再画一次,试试看。(学生自由画,放音乐。)

三、巩固提高:

下面请同学们把练习卡拿出来,两人一组判断一下每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是互相垂直的划“”,不是的划“”。

四、练习、P、61——63 自主练习

板书

两点间线段最短

作业

设计

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教学

反思

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关注学生认识的深度和操作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

课题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

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

线和平行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得到和谐发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

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

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铅笔、小棒、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20×7= 32÷4+13= 9×400= 6×500=

300×4= 900×2= (5+25)×4= 80×4=

63÷7= 40÷2= 500÷5= 3 0×5=

200×4= 180÷3= 320÷8= 0÷9=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板书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作业

设计

练习画垂线

教学反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平度张戈庄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

课题画平行线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

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

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准备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20×7= 32÷4+13= 9×400= 6×500=

300×4= 900×2= (5+25)×4= 80×4=

63÷7= 40÷2= 500÷5= 3 0×5=

200×4= 180÷3= 320÷8= 0÷9=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

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

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8页4题

板书

画平行线

作业

设计

68页第4题

教学反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平度张戈庄小学电子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数学年级:四授课时间:设计者:吴晓娜

课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

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

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

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20×7= 32÷4+13= 9×400= 6×500=

300×4= 900×2= (5+25)×4= 80×4=

63÷7= 40÷2= 500÷5= 3 0×5=

200×4= 180÷3= 320÷8= 0÷9=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时怎么办?学生想办法。

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弄清图中包含的信息。根

据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1、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两点

间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3、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师出示图:服装厂公路

服装厂计划修一条路和公路相通,怎样设计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

的钱完成?

5、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几条不同的线,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6、师生总结:。(标上垂足)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

离。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铅球的成绩,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找一找:找出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

3、小游戏:4个同学做“抢板凳“游戏,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他们所站的位置,谁最有可能抢到板凳?这样公平吗?

四、总结体验

1、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这些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创意作业:

板书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作业

设计

自主练习第2题

教学反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评价认识自我,建立了学习信心,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较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集体备课先周主讲稿+第一课时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学情分析: 谈话调查:四年级三个班共109人,课前对三个班共计15人进行了谈话调查。 问题:1、你学过几位数乘几位数的乘法? (生:一位数乘以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别忘加进位数)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难点是什么? (总忘进位、第二个因数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所等的积要写在十位的下面) 具体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

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 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五、主要问题 1、学习习惯不好,不认真口算会出现忘“0”的现象。 2、笔算的运算顺序混乱,积不能正确的定位,进位不加。 3、估算不能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算法。 六、教学措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 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 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更难。教材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150千米/时、60米/分,意在让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

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及教学反思

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 及教学反思 在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第4单元是一个关于“乘法”的单元。本文将对该单元的备课和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备课阶段,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了解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在第4单元中,主要涉及乘法的概念、乘法口诀、乘法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首先,我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感受到乘法的实际应用。例如,我带来了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运算,计算不同组合下的水果总数。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使他们对乘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解决。例如,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数字,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组合卡片上的数字,计算乘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我还结合游戏和竞赛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我设计了一个“乘法口诀大挑战”的游戏,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背诵乘法口诀,并进行口头测试。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乘法口诀的记忆能力,还能够增强对乘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对学生的巩固和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我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一些习题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总体而言,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的备课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有些学生在乘法的口诀记忆上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其次,有些学生对乘法的应用场景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和解决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醒他 们在家中给予孩子更多的乘法练习机会。同时,我还计划通过更多的实际情境和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我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新编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备课和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意识 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 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处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解释。 2.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 举例:将一个四位数乘以一个四位数,解释为将四个数的每 一位相乘,并按照位数进行相加。

2. 讲解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步骤。 - 步骤一:将个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个位上。 - 步骤二:将十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十位上。 - 步骤三:将百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百位上。 - 步骤四:将千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千位上。 - 步骤五:将每一位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练与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加深对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例题:某商店进货了1301台电视机,每台售价为5900元,求进货总金额。 5.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口头表达。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

1.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与四位数乘四位数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1-10课时)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1-10课时)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第48页6--9。 第二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第四实验小学的,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备。今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内容安排和作用 (2)、单元教学目标 (3)、各例题的具体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安排和作用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具体结构如下: (一)教学内容安排 (二)本单元内容的主要作用

一是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择便于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比较密切。如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梳理,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又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因数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算理,从而建构起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 2.体现了总结整理的教学意图。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此类推了。教材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本单元以教学万级数的读、写法为重点,关键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因为掌握了万级数的读、写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只要按级读、写就可以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推想能力;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 三、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教学课时分配: ' 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 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 ..........2课时 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2课时 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 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 六、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 七、教后记: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二)、(三)) (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八 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 教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 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 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 目标 第一课时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课时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 的读写方法。第三课时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第四 课时理解、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第五课时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第六课时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 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 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第七课时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 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八课时激情引趣、知识回顾——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训练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本单元训练难点: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卡片、米尺数位顺序表、平均分好的正方形、纸条两张空白卡片、一支水彩笔。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