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

独特的文化魅力。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劳动和宗教活动的重要表达

方式,也是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神灵的热爱与崇敬的表达。以下将从舞蹈

形式、舞蹈内容、舞蹈服饰以及舞蹈意义等方面,详细探讨藏族舞蹈的文

化特征。

首先,藏族舞蹈的形式多样。藏族舞蹈包括群舞和独舞两种形式。群

舞常表现为多人合作的舞蹈,人数众多,热闹而有秩序,通常在喜庆的节

日和庆典上表演。而独舞则是由一名舞者独自表演,展示着个体的艺术表

达和舞姿的优美。

其次,藏族舞蹈的内容丰富多样。藏族舞蹈反映着藏族人民的生活、

劳作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在生活和劳作方面,藏族舞蹈常常表达对自然的

崇敬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例如,藏民族特有的牧羊舞蹈和犁地舞蹈都展

示了他们对农牧生活的热爱和劳动的辛勤。在宗教信仰方面,藏族舞蹈往

往通过模拟仪式和舞蹈神话来表达对神灵和神秘世界的崇拜。例如,雪山

圆舞和火焰舞等纳瓦尔舞蹈,通过激烈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演绎出一

幅幅神奇而又神圣的画面。

第三,藏族舞蹈的服饰独特华丽。舞者身着色彩明艳的传统藏族服饰,如藏袍、头巾和披肩等。这些服饰以红、黄、绿、白等鲜明的色彩为主,

绣有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同时,遮面布、箭袋、骨饰等也是藏族舞蹈

服饰常见的配饰,增加了舞者的神秘感和装饰效果。通过华丽的服饰,藏

族舞蹈更加丰富多彩,表达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最后,藏族舞蹈有着深刻的意义。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藏族人民心中,舞蹈是一种神圣而又庄严的仪式,是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承载着人们对来世和神明的祈福和祷告。藏族舞蹈通过肢体的舞动和舞蹈动作的协调,表达出藏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理解和敬畏,传递出深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承载。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服饰独特华丽以及深刻的意义而闻名于世。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独特的文化体现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藏族舞蹈通过舞动的肢体语言和华丽的舞蹈服饰,展示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神明的热爱与崇敬。同时,它也是传递和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 独特的文化魅力。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劳动和宗教活动的重要表达 方式,也是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神灵的热爱与崇敬的表达。以下将从舞蹈 形式、舞蹈内容、舞蹈服饰以及舞蹈意义等方面,详细探讨藏族舞蹈的文 化特征。 首先,藏族舞蹈的形式多样。藏族舞蹈包括群舞和独舞两种形式。群 舞常表现为多人合作的舞蹈,人数众多,热闹而有秩序,通常在喜庆的节 日和庆典上表演。而独舞则是由一名舞者独自表演,展示着个体的艺术表 达和舞姿的优美。 其次,藏族舞蹈的内容丰富多样。藏族舞蹈反映着藏族人民的生活、 劳作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在生活和劳作方面,藏族舞蹈常常表达对自然的 崇敬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例如,藏民族特有的牧羊舞蹈和犁地舞蹈都展 示了他们对农牧生活的热爱和劳动的辛勤。在宗教信仰方面,藏族舞蹈往 往通过模拟仪式和舞蹈神话来表达对神灵和神秘世界的崇拜。例如,雪山 圆舞和火焰舞等纳瓦尔舞蹈,通过激烈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演绎出一 幅幅神奇而又神圣的画面。 第三,藏族舞蹈的服饰独特华丽。舞者身着色彩明艳的传统藏族服饰,如藏袍、头巾和披肩等。这些服饰以红、黄、绿、白等鲜明的色彩为主, 绣有各种各样的纹饰和图案。同时,遮面布、箭袋、骨饰等也是藏族舞蹈 服饰常见的配饰,增加了舞者的神秘感和装饰效果。通过华丽的服饰,藏 族舞蹈更加丰富多彩,表达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最后,藏族舞蹈有着深刻的意义。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藏族人民心中,舞蹈是一种神圣而又庄严的仪式,是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承载着人们对来世和神明的祈福和祷告。藏族舞蹈通过肢体的舞动和舞蹈动作的协调,表达出藏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理解和敬畏,传递出深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承载。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服饰独特华丽以及深刻的意义而闻名于世。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独特的文化体现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藏族舞蹈通过舞动的肢体语言和华丽的舞蹈服饰,展示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神明的热爱与崇敬。同时,它也是传递和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继承了藏族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藏族舞蹈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欣赏。本文将详细介绍藏族舞蹈的特点。 一、藏族舞蹈的历史 藏族舞蹈源远流长,始于古代礼仪舞蹈。据传,藏族舞蹈的祖师是穆潘扎莲巴,他于13世纪创立了“扎西拉姆”(也称“坐莲花”)舞蹈,成为藏族舞蹈的开山祖师。在传承发展过程中,藏族舞蹈不断地吸收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因素,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点。 二、舞蹈形式多样 藏族舞蹈形式多样,包括传统的宗教舞、边疆民族舞、民间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其中,宗教舞是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体现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旋转和行跳动作突出,形象鲜明。而边疆民族舞则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强调节奏协调、跳跃活泼。民间舞则多取材于生活实际,旋律优美、动作轻盈。 三、舞蹈优美高雅 藏族舞蹈以优美、高雅、纯朴、清新为特点,富有情感、艺术性和民族性。舞蹈中大量运用手势、步伐和面部表情等元

素,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幅度。在服饰方面,藏族舞蹈也非常讲究,服饰造型简朴、色彩鲜艳,充满藏族特有的符号意义。 四、舞蹈气势雄奇 藏族舞蹈整体气势雄奇、气宇轩昂,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引领舞蹈的乐器主要有唢呐、芦笙、手鼓、锣、鼓等,这些音色独特,加上明快的节奏,为藏族舞蹈增色不少。在动作的呈现上,藏族舞蹈强调舞者动作的统一、协调,力求形成整体性的舞蹈效果。 五、民族风情浓郁 藏族舞蹈是一个极具民族风情的表达方式,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文化。其舞蹈动作、服饰、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深入描绘了藏族人民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等情感和时代变迁。是一种体现藏族历史文化和民族气质的重要文艺形式。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特别注重表现情感和风土人情,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藏族舞蹈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的记忆中。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文 化特征。藏族舞蹈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下面将从历史背景、舞蹈形式、表演技巧、表演题材 和服饰等方面对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的重要艺术表达方式之一,起源于数千年前的藏 族民俗活动。藏区地广人稀,山峦起伏,气候多样,民族宗教观念的影响 等因素,都为藏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藏族舞蹈成为了藏族文化的瑰宝,也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舞蹈形式: 藏族舞蹈形式多样,有线条柔美的女子舞蹈、雄伟壮观的男子舞蹈、 狂热奔放的群舞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雅鲁藏布江畔的巴松舞和西藏 墨脱的鲁班剑舞。巴松舞是一种以手臂的舞动为主要特征的舞蹈形式,舞 者身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腕上系着银环饰品,舞动间银环闪动,给舞 蹈增添了诱人的光彩。鲁班剑舞是一种男子舞蹈形式,舞者手持剑,舞姿 矫健有力,酷似刀枪战斗,往往伴随着豪迈激昂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 听冲击。 表演技巧: 藏族舞蹈以舞姿的矫健刚健和手臂的舞动为突出特点,追求舞者舞姿 的灵动、舞蹈动作的准确和舞者的身体协调性。舞者通常采用踮足、跑步、转弯、踱步等动作和舞姿,力求表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在表

演中,舞者们通过迅疾的身体动作和整齐的队形编排,使整个舞蹈形式更 加丰富多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表演题材: 藏族舞蹈的表演题材广泛,既有讴歌和颂扬自然风光和丰收的田园舞,也有纪念历史事迹和英雄人物的英雄舞,还有描绘民间故事和生活场景的 民俗舞蹈。这些舞蹈不仅形式独特,而且内容丰富多样,时而欢快跳跃, 时而悲切凄婉。通过舞蹈的形式,藏族人民记录下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 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服饰: 藏族舞蹈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者们身穿传统的 藏族服饰,包括宽袖袍、长袍、长裤等。这些服饰通常采用鲜亮的彩色布 料和精美的刺绣工艺,以展示藏族独特的纹样和色彩。在舞蹈中,服饰常 常随着舞动展开,给人以艳丽多彩的视觉感受,让观众瞬间沉浸在浓郁的 藏族文化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 文化特征。其舞蹈形式多样,表演技巧独特,表演题材广泛,服饰精美, 都展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藏族舞蹈不仅体现了藏 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 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为藏族文化的传承贡献了力量,也为国际舞 台上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树立起了独特的形象。

藏族舞蹈的特点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境内,北部高原广阔,其间盆地、湖泊众多,水草丰茂,牧业兴旺;南部河谷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工农业发达;东部高山纵横,山顶牧场优良,山腰森林茂密,峡谷四季常青。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城镇和农村、农村和牧区、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形体动作和舞蹈服装。 就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纵轴和横面关系上综合考察,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系”、“四类”和“多品种”、“多风格”。“四系”,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四类”,即民间舞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供云乐舞(嘎尔)等。 然而,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归纳起来综合分析,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 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藏族舞基本知识

藏族舞基本知识2篇 藏族舞基本知识(一)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融汇了西藏民 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他们表达感情、祭祀神明、庆祝丰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下面将 介绍藏族舞蹈的起源、特点和演出形式。 藏族舞蹈起源于古代的藏族部落,追溯到几千年前。最初,藏族 舞蹈是为了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英勇的战士而创作的。后来,它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生 活和宗教的热爱和崇敬。藏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部落时期,它源 于人们对大自然和宇宙的神秘感知和崇拜。 藏族舞蹈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特点。首先,它以舞者的优雅动 作和独特的舞姿为特点。舞者们通过身体的舞动,展现出自然界的景 象和动物的形态。其次,藏族舞蹈具有浓郁的宗教和神秘色彩。许多 藏族舞蹈都是为了祭祀宗教神明而创作的,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虔诚。此外,藏族舞蹈还强调舞者的内心情感和心灵与身体的合一,舞 者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藏族舞蹈有着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群舞,也有 一些独舞和对舞的形式。在群舞中,舞者们通常围成一个圆圈或半圈,手牵手或臂挽臂,一起跳动。他们根据节奏和舞曲的变化,采取不同 的舞步和动作,展示出丰富的舞蹈形态。在独舞中,舞者通常独自一 人表演,通过自己独特的舞姿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内心的体验。对舞 则是两个舞者共同表演,他们通过配合和对话的方式,展示出舞蹈的 美感和动感。 总之,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具有 独特的起源、特点和演出形式。藏族舞蹈不仅是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更是他们表达情感、祭祀神明、庆祝丰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和学习藏族舞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藏的文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摘要】藏族舞蹈具有出浓郁的宗教文化和农奴文化气息,它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舞蹈形式, 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所处的生活环境。通过分析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而深入挖掘藏族 舞蹈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有利于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充分展示出藏族文化的风格和特色。藏 族的生活习俗、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均对藏族舞蹈的文化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这 三个方面来分析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并分析藏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藏族舞蹈;文化特征;宗教文化;艺术价值 一、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分析 (一)藏族生活习俗对藏族舞蹈文化特征的影响。藏族居民基本上都生活于高原地区,其气候 寒冷,当地居民需要长时间地穿着厚厚的皮袍,但因高原气候的多变性以及为了方便劳动,他们经 常会将长袍的两只衣袖别在腰部,偶尔也会把一只衣袖斜披在后背上,这也就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 独特的穿衣风格。因为受到胯部服装和众多装饰物的影响,筒靴也十分硕大,让他们在行走的过程 中步伐显得拖沓、沉重,且由于他们在上下山的过程中膝部的弯曲程度也很大,种种的因素使得藏 族舞蹈具备颤膝的运动规律。不管是踢踏舞、跳锅庄舞,还是跳弦子,都需要向跳舞的人敬酒,以 此表达钦佩、尊重和友谊。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酒是不可或缺的,既有高度的白酒,又有低 度的青稞酒,无论男女老少,皆是开怀畅饮,以酒欢歌、以酒交友、以酒抒情,而蒙古舞蹈中也同 样是以酒交友。藏族舞蹈的敬酒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成三轮,充分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吉祥生活 的美好祝愿。 (二)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文化特征的影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是根植于灵魂最深处的,对 人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藏族舞蹈中也充分体现出宗教文化的艺术魅力。如锅庄舞蹈中 俯身低首地颤动前行,就是对佛朝拜、俯身叩头的虔诚意识在舞蹈中的具体表现。藏族舞蹈不只是 在民间表演,也会在重要的宗教活动中进行表演。这就真正体现出舞蹈艺术与宗教文化的高度结合,通过舞蹈或面具来表示出各不相同的图案。比如:藏族舞蹈“跳神”,一般都会在重大的宗教活动 中进行表演,采用独舞或双人舞的形式,有着较高水平的技能要求,舞蹈演员必须通过长期的培训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 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这些争芳吐艳、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犹如夜空闪烁的繁星,遍布在幅员辽阔的万里高原上,它是藏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它向世人展示出雪域高原人独特的风采。 谈到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是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的舞蹈论述中,关于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是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正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感情。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不同地区舞蹈,动作力度、软度、开

度、幅度和舞律存在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其中包含了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族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舞蹈;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然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曲风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 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可以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一)舞蹈动律 藏族舞蹈中的主要动律颤(膝部的颤动),在不同的舞蹈形式里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在踢踏舞里主要是膝部的碎颤,弦子舞里膝部是软颤,而在锅庄里膝部的颤动则主要是硬颤。 所谓碎颤,是指膝盖松弛,有弹性地快速上下运动。由膝盖的碎颤使踝关节灵活地带动脚掌,跟随音乐节拍打击地面,称为冈达。 所谓软颤,是指膝盖颤动时柔韧性较强,上下运动刚劲有力,连绵不断。所谓硬颤,是指膝盖同时颤动,上身随膝盖的屈伸而上下起伏,即连续又有停顿。主要动作有:跨腿踏步蹲、趋步捻转,悠颤跨退等。 (二)舞蹈体态 在藏族民间舞蹈中,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和情感,舞蹈过程中,常用一些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跳,颤,跺,撩长袖,旋转等。由于藏族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以及封建农奴制度,最开始舞蹈都是跳给贵族看的,形成了舞蹈上半身向前倾,以及舒展的手臂动作,都是特殊含义的表现。这些操作主要是劳动者用以减少自身协调的身体上的负担,从舞蹈的角度来看,与另一种劳动形成身体的协调,具有艺术的再造之美。 在实际的教学中,体态与动律要结合起来训练。不同的藏族舞蹈形式中,体态的表现要求也应有所不同。踢踏舞激情活泼,速度较快,动作时上身应随膝盖的颤动而被动运动,胯的摆动幅度要小,故身体动作整体比较灵

活;弦子舞优美柔情,身体向前倾的幅度要大些,胯的摆动幅度要向两边送的大些;锅庄舞在训练中既要有踢踏舞的激情,又不失本身的沉稳矫健。(三)动作与技巧 颤、顺、左、开、绕这五大元素是不同类别的藏族舞蹈的共同特征,它构成了区别于别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中除以上主要特征之外,舞蹈基本规律仍然存在着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及四步回转。根据该规则,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加上手势动作,身体韵律以及不同的音乐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十分丰富,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上肢动作可以概括为拉悠甩绕推升扬等七种手势。藏舞中主要运用的技巧是:转、翻身、跳等。 二、藏族舞蹈教学方式 (一)藏族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 1.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及欲望 在培养学生关于藏族舞蹈兴趣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一些优美的舞蹈,最好是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老师要注意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注意对那些舞蹈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舞蹈的艺术性。另外,音乐和舞蹈是不分家的,利用音乐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常见的做法就是,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然后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学生要随机的起舞,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害羞,动作舒展不开,但是老师要主动带动学生,融入音乐的情境中。 2.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舞蹈知识及动作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大家都知道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么大家了解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吗,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1、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 2、藏族人民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藏民族地方特色风格的“藏舞”。 3、藏族是一个宗教信仰非常普及的民族,以至于全民信教。观看藏舞表演时,可以注意舞者双手的动作,双手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这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这种舞蹈姿态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愿望既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文化思想。 藏族民舞的表演风格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此外,气息的运用也是藏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生活的缩影,是西藏近5000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藏族舞蹈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1、藏族舞蹈的特点 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膝、脚、腰、胸、手、肩、头、眼的统一配合及统一运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 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2、藏族舞蹈的意义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3、藏族舞蹈的分类 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其中的《羌姆》,则属于宗教舞蹈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亲密关系。藏族以畜牧和农业为主,具有悠远的文化传统。藏语属汗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本民族文字――藏文,其历史久远,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藏医等著述。尤其他们的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与风格。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通过它与神灵沟通企求得到神灵之佑护。藏族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那么民间舞蹈将会传延下去,并焕发生机。 (一)藏族民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青海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也可细分为“谐”、“卓” “热巴”和“羌姆”等类。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 《谐》是为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还要数巴塘地区的《弦子》。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巴塘弦子》的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转的琴声下,舞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好似游龙摆尾,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如同白莲初绽。此外,由拖步、晃袖、点步转身及模拟孔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很多,这就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舞蹈了,那么大家对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了解多少呢,一起去看看店铺整理的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吧!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亲密关系。藏族以畜牧和农业为主,具有悠远的文化传统。藏语属汗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本民族文字――藏文,其历史久远,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藏医等著述。尤其他们的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与风格。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通过它与神灵沟通企求得到神灵之佑护。藏族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那么民间舞蹈将会传延下去,并焕发生机。 (一)藏族民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青海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也可细分为“谐”、“卓” “热巴”和“羌姆”等类。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 《谐》是为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还要数巴塘地区的《弦子》。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巴塘弦子》的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转的琴声下,舞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好似游龙摆尾,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如同白莲初绽。此外,由拖步、晃袖、点步转身及模拟孔雀等姿态动作的穿插、组合下,使整个舞蹈语汇丰富、姿态潇洒。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特点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特点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特点 藏族被称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藏区的确称得上是歌舞的海洋。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 琳琅满目,繁华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颤、开、顺、左、饶”是各种类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这五大元素的构成是与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炼而成的审美标准。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碾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在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碾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纽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弧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1、体态的基本特征 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坐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高原、草原等地区,气压相对比较低,爬山、跳水等劳做时假如挺胸,会导致气息不通畅,因此根据自然环境,动作体态需要含胸,松弛。它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

藏族民间舞的艺术特性

藏族民间舞的艺术特性 关于藏族民间舞的艺术特性 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在其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藏族劳动群众依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直接进行艺术创作,并在群众中得到传承和流传的舞蹈形式。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的艺术特性,欢迎阅读欣赏,希望您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在文学、艺术、医药、建筑等方面突显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的藏区文化。藏族民间舞蹈因此具有了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点,并在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和表演者的即兴发挥下,民族文化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汲取了新的艺术养分,因而无论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群众审美心理过程中,其应有的功能和舞蹈形式中的部分文化艺术因素一直遗存到现在。 一、民族地域文化艺术继承性的艺术特性 藏族文化艺术的形成受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颇大,也是在该民族的社会结构层次、劳动生活、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域色彩和风格特点。一般来看,藏族民间舞蹈可以划分为宗教舞蹈和民间自娱性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翩跹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风格,在地域文化艺术继承性方面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自创建藏传佛教后,逐渐出现了戴各种神祗面具的舞蹈,它吸收了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成分,成为宗教自身和宗教信徒们用来驱鬼求神、祈福来世、表演佛经故事等祭祀活动中的宗教舞蹈。 由于藏族生活的地域以及环境条件,这就出现了在继承传统的文化艺术现象、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诸多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歌舞。在青海,藏族祭祀舞蹈继承最古老、最常见的有两种:即在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举行法事活动时跳的“羌姆”(青海汉族俗称“跳欠”)和流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大型民间祭祀舞蹈“拉什则”(神舞)。藏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