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藏族舞基本知识

藏族舞基本知识

藏族舞基本知识2篇

藏族舞基本知识(一)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融汇了西藏民

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他们表达感情、祭祀神明、庆祝丰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下面将

介绍藏族舞蹈的起源、特点和演出形式。

藏族舞蹈起源于古代的藏族部落,追溯到几千年前。最初,藏族

舞蹈是为了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英勇的战士而创作的。后来,它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生

活和宗教的热爱和崇敬。藏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部落时期,它源

于人们对大自然和宇宙的神秘感知和崇拜。

藏族舞蹈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特点。首先,它以舞者的优雅动

作和独特的舞姿为特点。舞者们通过身体的舞动,展现出自然界的景

象和动物的形态。其次,藏族舞蹈具有浓郁的宗教和神秘色彩。许多

藏族舞蹈都是为了祭祀宗教神明而创作的,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虔诚。此外,藏族舞蹈还强调舞者的内心情感和心灵与身体的合一,舞

者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藏族舞蹈有着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群舞,也有

一些独舞和对舞的形式。在群舞中,舞者们通常围成一个圆圈或半圈,手牵手或臂挽臂,一起跳动。他们根据节奏和舞曲的变化,采取不同

的舞步和动作,展示出丰富的舞蹈形态。在独舞中,舞者通常独自一

人表演,通过自己独特的舞姿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内心的体验。对舞

则是两个舞者共同表演,他们通过配合和对话的方式,展示出舞蹈的

美感和动感。

总之,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具有

独特的起源、特点和演出形式。藏族舞蹈不仅是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更是他们表达情感、祭祀神明、庆祝丰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和学习藏族舞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藏的文

化遗产。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让藏族舞蹈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

藏族舞基本知识(二)

继续上一篇的内容,我们将继续探讨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舞"。这是一种由女性表演的舞蹈,舞者们身穿华丽的藏族服饰,在舞台上展示出孔雀翩翩起舞的美妙景象。孔雀舞以其独特而华丽的舞姿和舞步而闻名于世。此外,藏族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舞蹈,如牧民舞、战舞、宗教舞等。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力,展示了藏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在艺术特点方面,藏族舞蹈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宗教气息。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地区,受到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因此,藏族舞蹈中展现的动作和表现形式都与自然界紧密相连,如山水、草地和动物等。此外,由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舞蹈中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崇拜。许多舞蹈都是为了祭祀神明而创作的,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敬畏。

在舞蹈表演中,藏族舞者注重身体的舞姿和舞步的优雅和协调。他们通过精心编排的舞蹈动作,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动感。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作而闻名,如手臂的翻滚、各种高难度的跳跃动作和旋转动作等。舞者们通过这些动作和舞姿,展示出舞蹈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总结起来,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而闻名。它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和宗教的热爱和崇敬,更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欣赏和学习藏族舞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藏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让藏族舞蹈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 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 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基本动作练习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藏族舞知识点

藏族舞知识点 藏族舞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藏族舞融合了藏族传统音乐、歌唱、服饰等多种元素,形态丰富多样,极具民族特色。本文将从舞蹈基本要素、舞蹈形态、节庆舞蹈等方面为您深入解析藏族舞的知识点。 一、舞蹈基本要素 舞蹈基本要素包括舞姿、手势、步法、脚步、肢体表现等多个方面。藏族舞的舞姿大多以端庄、舒展、凝重为主,体现藏族人民的神秘、内敛、含蓄的文化特点。在手势方面,藏族舞蹈表现手心翻转、手指张合、手臂翻转、手捧花等动作,这些手势都体现了藏族民族文化的特殊意义。步法方面,藏族舞的特色在于保持腰部稳定,步幅小而细节丰富。脚步方面,则以跳跃、滑行、旋转等动作为主,体现了藏族舞蹈独特的律动美感。在肢体表现方面,藏族舞的动作柔美、舒缓,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人文的崇敬之情。 二、舞蹈形态

藏族舞在形态上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可分为游行舞、集体舞以及独舞三种。 1.游行舞 游行舞是指在庆祝节日、喜庆日子或祭祀活动中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通常表现为一个人或一群人随着音乐缓缓地行进。游行舞更多的是展现了藏族的传统文化,其在动作和音乐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集体舞 集体舞是指一群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表演的舞蹈形式,通常常常与节日庆典、集体活动相关,对于一个人来说,集体舞有一种团溺意,可以让每个人在活动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荣誉感。集体舞形式多种多样,有旋转、跳跃、并排方阵等不同形态。 3.独舞

独舞是指一个人在舞台上独自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其特点是表现个人的特殊风格和情感,是藏族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独舞可以是柔美、优美的女子独舞,也可以是挺拔、慷慨的男子独舞,不管是哪种形式,它们都能体现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三、节庆舞蹈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节庆舞蹈是藏族舞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庆舞蹈既包括庆祝喜庆的活动,也包括祭祀和悲伤的场合。主要有如下几种: 1.青海塔尔寺大昭寺舞 这是藏族舞的经典节庆舞,是在青海省玉树州塔尔寺的大昭寺举行的盛大活动。其特色在于动作大气磅礴、形态优美、动静结合,在音乐、形态、色彩等方面融合了多重文化元素,体现出藏族民族的宏大气势和特殊美学。 2.阿嘎庆神舞

藏族舞基本知识

藏族舞基本知识2篇 藏族舞基本知识(一)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融汇了西藏民 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他们表达感情、祭祀神明、庆祝丰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下面将 介绍藏族舞蹈的起源、特点和演出形式。 藏族舞蹈起源于古代的藏族部落,追溯到几千年前。最初,藏族 舞蹈是为了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英勇的战士而创作的。后来,它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生 活和宗教的热爱和崇敬。藏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部落时期,它源 于人们对大自然和宇宙的神秘感知和崇拜。 藏族舞蹈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特点。首先,它以舞者的优雅动 作和独特的舞姿为特点。舞者们通过身体的舞动,展现出自然界的景 象和动物的形态。其次,藏族舞蹈具有浓郁的宗教和神秘色彩。许多 藏族舞蹈都是为了祭祀宗教神明而创作的,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虔诚。此外,藏族舞蹈还强调舞者的内心情感和心灵与身体的合一,舞 者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藏族舞蹈有着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群舞,也有 一些独舞和对舞的形式。在群舞中,舞者们通常围成一个圆圈或半圈,手牵手或臂挽臂,一起跳动。他们根据节奏和舞曲的变化,采取不同 的舞步和动作,展示出丰富的舞蹈形态。在独舞中,舞者通常独自一 人表演,通过自己独特的舞姿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内心的体验。对舞 则是两个舞者共同表演,他们通过配合和对话的方式,展示出舞蹈的 美感和动感。 总之,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具有 独特的起源、特点和演出形式。藏族舞蹈不仅是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更是他们表达情感、祭祀神明、庆祝丰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和学习藏族舞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藏的文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最为精美、优美的舞蹈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藏族民族文化的魅力,还体现了藏族舞蹈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底蕴。在古老的藏族文化中,舞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守护的方式,它既是人们的情感表达,也是吉祥祈福的呈现,因此,在藏族舞蹈中,跳舞的人们会以吉祥如意的心态,盼望祖先的保佑和神明的护佑。 藏族舞蹈以雍布拉康为代表,跳舞者手持手鼓、手铃和铜铃,舞者腾空跳跃,高声歌唱。藏族舞蹈在动作上有着很多的特点,那么,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哪些呢? 一、手势动作 藏族舞蹈中的手势动作属于舞蹈表现手段。手势动作可以突出更传统的文化特色,增强舞蹈的美感。手势动作包括掌心相合、拱手礼等。这些手势动作代表着藏族人民的祈祷、感激、祝福之情,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对于生活的热爱等情感,是藏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二、身体动作 身体动作是藏族舞蹈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包括了起舞姿势、转圈、跳跃、旋转等等。这些动作在舞蹈中通常是自然流畅的,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此外,藏族舞蹈中的身体动作也较为具有台练多样性,常常包括后腰、转身、起步等动作,更有一些要求舞者转动腰部、臀部等。

三、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是藏族舞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女性舞蹈中,在表现情感方面,比如爱情、感恩、敬祖等,都需要舞蹈者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舞蹈中所要求的精神及神秘的底蕴。因此,表情动作也常常是藏族舞蹈中软练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工夫的一部分。 四、鼓乐动作 藏族舞蹈中的鼓乐动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鼓乐不仅是舞蹈的节奏来源,还是舞蹈的背景音乐。鼓扇动作是藏族舞蹈中最常见的一种动作,它主要用来表现发达的鼓乐文化背景,强化节奏感。 藏族舞蹈一直以来都是藏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体现,通过篆刻、绘画、文学等艺术手段来传承和弘扬。在现代社会中,藏族舞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舞台展示,在藏族背景下的演出中,渐渐地走向全民族的文化展示,成为了展示藏族文化和文艺成果的重要舞蹈种类。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亲密关系。藏族以畜牧和农业为主,具有悠远的文化传统。藏语属汗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本民族文字――藏文,其历史久远,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藏医等著述。尤其他们的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与风格。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通过它与神灵沟通企求得到神灵之佑护。藏族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那么民间舞蹈将会传延下去,并焕发生机。 (一)藏族民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青海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也可细分为“谐”、“卓” “热巴”和“羌姆”等类。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 《谐》是为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还要数巴塘地区的《弦子》。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巴塘弦子》的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转的琴声下,舞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好似游龙摆尾,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如同白莲初绽。此外,由拖步、晃袖、点步转身及模拟孔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篇1 ① 基本步伐 ②手形 ③脚位 基本步伐——弦子步伐 ① 平步 ② 拖步 ③ 三步一撩 ④ 二步踢撩 ⑤ 单靠步 ⑥ 连靠步 ⑦ 长靠步 锅庄 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平行。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 3.小颤 “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范和要领:一手摇动,另一手弯曲手腕,用手掌擦拭,通过上弧形成上弧由侧向内的流动。单手皮瓣也常见于腰部和腹部前部。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只手垂在身旁,多为单手侧身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伴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范与要领:双脚双脚交替踏步,双膝颤抖,踏步节奏相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身体向一个方向,基本姿势,双手垂向侧面。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藏族舞蹈小知识

藏族舞蹈小知识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藏族舞蹈小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自娱性的圆圈舞除《果谐》和《果卓》外,《堆偕》、《谐》与《卓》更是人们极为喜爱和著名的舞蹈。 藏族舞蹈的特点: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弦子: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节奏是像上的,身体慢起慢下。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扩展:藏族舞蹈历史 1、“果谐”(圆圈歌舞)的舞蹈历史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圆圈歌舞。常见于农区的村头、旷地、打麦场上。时逢佳节,人们从白天唱到夜晚,从深夜跳到黎明。“果谐”的兴起和西藏的农业发展相关,它和秋收打场男女分班唱和的劳作形式及修房筑屋“打阿嘎”的劳动节奏有直接联系。舞蹈动作多以2/4节奏变化,重拍起步,膝盖到脚掌直向落地,顿地为节,步法结实稳扎,劳动气息很强,男女在舞中还相互交替进行构成竞舞场面,长于抒发群体的热烈欢腾情绪是其基本的风格特征。 2、堆谐(城镇踢踏舞)的舞蹈历史 “堆谐”(城镇踢蹈舞),是指从拉孜到定日一带的农村歌舞,17纪中叶,五世达、赖在其规定的'“雪顿节”上,后藏炯巴藏戏团在演出藏戏时,穿插表演了六弦琴伴奏,踏步为节,重脚上节奏音响变化,欢快热情的“堆”区民间舞,后通过艺人和舞蹈世家加工规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以拉萨、日喀则最为盛行。 3、“果桌”--锅庄舞的舞蹈历史 “果卓”--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相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在古代,锅庄多施于祭坛礼仪,宗教色彩很浓,跳时比较拘谨,神情端庄,“多垂头、俯袖、束手而舞”。 4、“羌姆”的的舞蹈历史 要说起藏传佛教寺院舞蹈“羌姆”的来源,就必须追溯到藏传佛

藏族舞总结建议

藏族舞总结建议 一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一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

的认识高度。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西藏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有“愤怒、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运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 二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藏族舞蹈的三大动律特征 其一是柔(柔韧)。体现在肢体运动中的头、肩、臂、腰之间的自然摆动,优美流畅。舞者用身体的韵律表达思想感情,体现神韵之美。 其二是屈(屈伸)。连绵柔韧的屈伸,呈现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不同。下肢的屈与伸是把握节奏的关键,在全脚着地的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懈和摆,依靠膝部和腕部的力量,和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起伏,胯部随之轻轻地左右摆动。如藏族舞蹈的“三步一撩”动作,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下肢“屈”与“伸”的动作。第三是颤(颤动)。在肢体动律训练中,着重要求在膝部上有连续不断的或是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在藏族舞蹈中,没有了内在的“颤”,就无从找到其中的韵味所在。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分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 其舞蹈技巧: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二、从肢体动态特征上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态后,就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了。在学习中,我们常注意在动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强调动作内在的根据,处在一种无目的、机械空白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笔者认为体味古老的藏族民间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体验。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意识在我们的思维内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的风格内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跳某个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绎某个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上,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了解与该民族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

藏族舞基本知识

藏族舞基本知识 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不同,尤其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城镇和农村、农村和牧区、牧区和森林地带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形体动作。目前发掘和发现的古代舞蹈以及前藏、后藏、昌都、阿里西部地区藏族民间舞和古典舞分布的现状来看,真是多彩多姿,五光十色: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曲的“囊玛”(内庭歌舞);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圈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有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跳神”);以及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从动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因此,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并非溢美之词,而是藏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尽管藏舞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但若从它的纵轴和横面关系上综合考察,仍大体上可归结为:“四系”、“四类”和“多品种”、“多风格”。“四系”,即民间、宗教、戏曲、宫廷。“四类”,即民间舞果谐、堆谐、果卓、康谐等;宗教舞羌姆、祭祀舞、贡嘎尔鼓舞等;戏曲舞拉姆、格萨尔、希荣仲孜等;宫廷舞供云乐舞(嘎尔)等。然而,在多品种舞蹈中,即使是同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各地也有不同的跳法和表演程序,呈现出同形式舞蹈的多风格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又可以从个性中看到共性,找出传统藏舞中每个类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同的形态特征,归纳起来综合分析,得以一个比较系统而概括的认识。“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

藏族舞蹈基本步伐颤膝

藏族舞蹈基本步伐(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藏族舞蹈的步伐与颤膝的配合,并且在与手臂的配合中解决身体的基本协调性,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中解决基本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步伐动作练习,上肢与步伐的配合。 3、情感、态度、价值感:训练学生学习动作的方法,解决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重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难点:抬踏颤行径、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方法:检查法、示范法、讲解法、模仿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回课 课堂回课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检查和评估。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课下的练习情况,老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有利于新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也能够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分组检查; 2、师带生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二、新课教授 1、抬踏颤行径

动作过程:脚下原地左右抬踏步颤膝各两次,第一次踏丁字位,第二次踏正步位,然后抬踏步颤膝向前行径,左右脚交替,动力脚落前。 动作要求:注意膝部的颤膝。注意手脚的配合。 2、颤踏 动作过程:向左搓步碎踏,右左右左踏踏;向右搓步碎踏,左右左右踏踏,踏步时第一次正步位踏,第二次丁字位踏。 动作要求:动作中的颤膝。手臂动作的配合,手臂摊开再双盖手。 3、吸颤步 动作一过程:右吸落,左吸落。颤膝配合,手臂上下摆动。吸右腿,起左臂。动作二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手臂前后配合摆动,吸右腿出左手向前,头向右配合。反面同理。原地训练或行径训练。 动作要求:动力脚贴着主力腿平起,吸到小腿肚的位置,注意上下肢动作的配合。 4、第一基本步 动作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手臂前后裹身体摆动拉开七位手,吸右腿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然后拉开七位手,头向右配合。反面同理。原地训练。起动力腿时重心向主力腿倒。 5、第二基本步 动作过程:手臂前后裹,拉开向上升五位手位置,然后落下。脚下吸踏踏踏,靠踏踏踏。想右行径。 6、第三基本步 动作过程:左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右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左右交替。注意左右交替的连贯性,以及步伐与颤膝的配合。

藏族踢踏舞6个基本动作

藏族踢踏舞6个基本动作 藏族踢踏舞是西藏地区的传统舞蹈,被誉为“高原舞蹈的代表”。这种舞蹈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在舞蹈动作、音乐节奏和服饰设计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藏族踢踏舞的舞蹈动作非常优美,其中包括六个基本动作,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动作。 1. 下蹲式 下蹲式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做出其他动作的前提。在下蹲式中,脚掌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身体挺直。同时,舞者需要让脚趾向外侧张开,膝盖微微弯曲,保持这个姿势不动。 2. 踏步式 踏步式是藏族踢踏舞的另一种基本动作,它需要舞者用左腿迈出一步,把脚掌放到地面上。同时,舞者将右脚的膝盖微微弯曲,保持在下蹲式姿势,重心放在左腿上,然后再换成右腿做同样的动作。这样,左右腿交替完成踏步的动作。 3. 打跟式 打跟式是踢踏舞中比较基本的动作之一,它需要舞者在下蹲式的基础上,用左腿轻轻向后跳一下,然后迅速落

地,用脚跟着地。接着,再用右腿做同样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舞者身体对称,重心稳定,步伐轻盈。 4. 踢式 踢式是藏族踢踏舞的又一个基本动作,需要舞者在下蹲式的基础上,用左腿抬起,然后向前踢出。脚尖与地面成垂直,脚掌向下。完成一次踢动后,再用右腿做同样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舞者练习抬腿的力量和平衡感。 5. 摆臂式 摆臂式需要舞者在下蹲式的基础上,双臂向后摆出,同时,重心放在左脚上,右脚跟随着前移,落在脚尖上。接着,将双臂向前摆出,重心放在右脚上,左脚跟随着前移,落在脚尖上。这个动作需要舞者掌握身体协调、平衡感和手臂的灵活性。 6. 旋转式 最后一个基本动作是旋转式,需要舞者在下蹲式的基础上,同时将两臂平行向上伸展,然后再旋转身体,使两臂向下伸展,膝盖弯曲,重心放在左脚上。接着,再让身体向右旋转,将双臂抬起,右脚缩在左脚后面。这个动作需要舞者有较好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掌握身体旋转运动的技巧。 综上所述,藏族踢踏舞6个基本动作对于舞者的身体协调、平衡感、灵活性和力量都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者反

藏族舞基本动作分解

藏族舞基本动作分解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 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 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 踢踏类

(一)、颤踏动律训练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 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 2/4 中速 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摆手”。 7―8:体对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藏族舞蹈中,基本动作是构成整个舞蹈的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一、起舞起舞是藏族舞蹈最基础的动作之一,它由一系列细节组成,动作规范、流畅。起舞是表现藏族舞蹈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代表着藏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神灵的独特理解和理念。 在起舞之前,舞者首先要做出独特的“双手合十礼”动作, 表示尊重天地万物。随后,双手合十放至胸前,表示舞者怀抱着一颗虔诚、美好的心,忠于表达藏族文化精髓,最后便是舞蹈开端。起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具表现力的动作之一,它能够比较好地表现出藏族人民安顺和他们生活方式的独特感受。 二、跳跃跳跃技法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点的动作,具有高大、耸立姿态,且越过上下距离较大的距离。跳跃是表现藏族舞蹈欢跃和顽皮状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反映出藏族人民生活和形态的独特特质。 藏族舞蹈中跳跃动作非常多,但它们的动作都以高跃、大跃和匀速跃起相连为特点。在跳跃中,舞者的膝关节、脚踝可以做出灵活的摆动;手臂在空中处于上伸姿态,展示出藏族人民豁达开朗、顽皮欢快的生活精神。

三、动态转化藏族舞蹈中的动态转化动作是变化多端的,是藏族舞蹈中最具创意和技艺的动作。它能够通过动作转换、节奏变化等多种方式表现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情绪。 在藏族舞蹈中,动态转化通常表现出多种物品和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舞者可以将自己融入到牦牛的角色中,通过角色转变、动作转换等手段表现出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和文化。这种动态转化还可以表现出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景观、人文遗产等综合的看法和体验。 四、扭腰扭腰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作之一,它主要体现了藏族女性风情万种、柔美多姿的个性形象。扭腰动作协调灵动,具有很强的视觉和音乐效果。藏族舞蹈的扭腰步伐以扭身的方式转动腰部为基础,同时伴随着缓慢或快速的加速,彰显了藏族女性婀娜多姿的身姿和动感。 在扭腰动作中,手臂通常处于自然下垂的状态,而身体轻微前倾,臀部向后挺,表现出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风情和形象美。 总之,藏族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独特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基本动作是藏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承载着体现出藏族人民的信仰、观念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细腻情感,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从风格到形式都非常独特,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和神秘。

藏族舞蹈基本步法

藏族舞蹈基本步法 藏族舞蹈是源自西藏的一种舞蹈,它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舞动,并以欢快的步伐表现出藏族的文化精神。由于藏族人本身强烈的宗教信仰,藏族舞蹈也多源于宗教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藏族舞蹈精致而富有传统的色彩,它的旋转动作还含有强烈的宗教意味。 基本步法 藏族舞蹈的基本步法包括: 一、变换步法。变换步法是藏族舞蹈中最重要的一种动作,舞者以身体前后、左右移动,以各种姿势结合抬腿、抬踢动作,改变身体方向,完成变换步法。 二、环绕步法。环绕步法是指舞者环形运动,即在某一特定点使舞者以不断变换的轨迹(变曲线)不断改变方向,以不断移动的前进步伐,将藏族舞蹈融入到此类动作中。 三、划圆步法。划圆步法的意思是,舞者站在一个圆心,以不断变换的轨迹,将身体不断向外移动,以划转的方式绕圆心转动,在每一转的过程中自行设计让身体按照特定的语义解析做出不同的动作,以实现藏族舞蹈的特殊效果。 四、前进步法。前进步法指舞者以抬踢、抬腿的方式,以持续的步伐前进,并且根据音乐,在一定节奏下,自行设计各种不同的动作,达到藏族舞蹈的效果。 五、后退步法。后退步法指舞者以抬腿的方式,以持续的步伐后退,并且根据音乐,在一定节奏下,自行设计各种不同的动作,达到

藏族舞蹈的效果,同时展示出藏族文化的背景。 六、三步钟步法。三步钟步法是指舞者将自己定在某一特定的位置,根据音乐,在一定节奏下,自行设计各种不同的动作,把身体绕着自己定位的中心点,在三个方向上不断改变,达到藏族舞蹈的效果。 七、闪腾步法。闪腾步法是藏族舞蹈中最常见的一种动作,舞者以腾跃的步伐,不断的前进、后退、跳跃动作,以变换轨迹,不断变换方向,达到标志性的效果。 八、八字步法。八字步法指舞者以八种方向和抬腿的动作,在一定节奏下,不断变换轨迹,从而完成了这种特殊的舞蹈步法。 九、缠身步法。缠身步法是指舞者以不断的抬腿、抬腿和身体旋转的动作,在一定节奏下,以不断移动的步伐完成缠绕自身轨迹,从而获得藏族舞蹈的特色效果。 以上就是藏族舞蹈基本步法的介绍,可以看出,藏族舞蹈精致而富有传统的色彩,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缠身步法更能充分体现出藏族文化的特点。然而,藏族舞蹈的基本步法不仅限于上述九种,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灵活性,融入各种特殊的元素,使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