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赵氏孤儿》中义的成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赵氏孤儿》中义的成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赵氏孤儿》中义的成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王亚慧韩志芳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

王亚慧,韩志芳

(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通过仔细阅读元代纪君祥的剧本《赵氏孤儿》,分析其中各位义士的大义之举,表现“义”的不同理解和体现,并分析其中“义”的成分对后世的影响,体现大义之气对于个人

及社会的巨大作用,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反映现代人对“义”的淡漠,及“义”对社会和谐

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赵氏孤儿》;后世;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79-04

一、“义”的意义

义是为人正己的关系准则,是自我修养的方法,它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一种纯粹的感情,是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义”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培养建立的。后天不断的实践,磨练,才能成就一身的大

义之气。

二、《赵氏孤儿》简述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为《赵氏孤儿冤报冤》,也称《赵氏孤儿大报仇》。故事原型最

初见于《左传》,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元代作家纪君祥由此改

编为杂剧《赵氏孤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形象更为撼动人心。《赵氏孤儿》主要讲述了春

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赵盾与屠岸贾两大家族间的忠奸之争。晋灵公统治晋国时期,昏庸无道。忠奸不分,政治异常黑暗。而屠岸贾不满赵盾的官职高于自己,处心积虑的设计陷害,以

犬识忠奸使赵盾深陷危机,又假传圣旨,将驸马赵朔赐死,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尽行抄斩,又

担心公主(赵朔的妻子)腹中胎儿为患,软禁公主于驸马府中,欲将婴孩降生便灭口,公主在

软禁期间诞下一子,取名为赵氏孤儿,草泽医生程婴大义凛然,将危在旦夕的婴儿藏入药箱救走,将军韩厥放其逃出,屠岸贾丧心病狂,将全城所有的婴孩都抓起来,欲从中除掉孤儿,程

婴以自己没满月的儿子程勃换下孤儿,与公孙杵臼联合设计救下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最终

报了家仇雪冤。此刻程婴却履行对公孙杵臼的诺言,为孤儿娶妻之后自刎,以报信于为赵氏牺

牲的所有人。

《赵氏孤儿》始终以义贯穿,是义的典型代表。细读纪君祥的剧本,深深为之触动:为晋

灵公的荒淫无道而无奈;为屠岸贾的阴损狡诈而愤恨;为赵盾一家的含冤被害而惋惜;为程勃

的出世未足月而心疼;更为以程婴为代表的大义凛然之士而感动。以下,就来浅析一下他们身

上的“义”的体现。

三、“义”在《赵氏孤儿》中的体现

(一)义士程婴

1.初逢赵盾,微处显义行

程婴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赵盾劝农行善归来的路上,遇到晕倒的大汉灵辄,便急招草泽医

生赵盾前来诊治,才知道灵辄是因为多日没有进食,饿昏在路旁的。赵盾提供饭食后他却只吃

了一半,原来是想到家中老母也多日没有吃饭,要留给母亲享用,赵盾感其孝顺,又赐他很多

肉食,灵辄感激万分的离去。赵盾要给程婴十两银子作为酬谢,程婴拒绝了,赵盾颇为赏识,

欲招其做门客,他又一次婉言谢绝。两次婉拒,非但没有让人觉得他冷傲,反倒从小事上体现

了他不为财动,只为义行的人格品质。

从此,赵盾经常派人招程婴入府,程婴也去府上做客,一来二去,二人间关系越来越近,

也越来越了解对方。

这一次程婴的亮相,奠定了他在日后大义的体现。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件,但却已让他

身上义的光辉有所显露,为后文做了铺垫。

2.赵盾遭难,程婴苦施救

赵家遭难后,赵朔暗知命不久矣,便对公主说:“如果能生个男孩,就取名赵氏孤儿吧。

草泽医生程婴是一侠义之人,公主若难保住此儿,请将此儿交与程婴,他必能将其养大。”赵

朔对程婴如此信任,我们也能推断,程婴平日里必定是一个大仁大义,言而有信的义士,否则,谁能如此肯定一个毫无血缘之亲的人便可抚养自己的孩子,并为自己全家报仇雪冤。果然,赵

朔没有看错,当赵盾一家三百多口人被抄斩,赵朔与赵盾也去世之后,程婴心痛无比,如此一

名贤相就被这奸佞小人屠岸贾陷害到如此惨状,他痛心疾首,为赵盾一家的悲惨而愤恨,也对

屠岸贾的凶狠卑鄙而愤怒。正在此时,听说公主怀有身孕,近日就要分娩,但屠岸贾欲斩草除根,把公主囚禁到了驸马府,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军官包围。但好不容易赵家有这么一支血脉,

无论如何,他都要把孩子救出去。此刻,公主也在想办法找到程婴,终于,她假装称病,贴榜

征民间良医,程婴看到榜后,立马揭榜,这才与公主会面,商量如何救这赵氏孤儿。公主诞下

了一个男孩,程婴把他装入药箱带了出去。但门外兵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程婴提心吊胆,生怕

被发现。守门的将军韩厥拦住了他,让他打开药箱进行检查,他害怕了,畏惧了,但心中的大

义让他勇气十足,他淡然地打开箱子,韩厥看到了孩子,此刻程婴跪倒在地,虽无言,但那乞

求已直达韩厥心中,他放了他。终于将孩子从驸马府中救出来了,这一阶段,将程婴的大义形

象逐渐向顶峰推进。

3.舍儿救孤,大义动天地

孩子虽从驸马府救了出来,但今后的事,靠程婴自己一个人是有难度的,于是他想到了赵

家密友: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是晋国的老臣,在朝中,他发现屠岸贾开始专权,君主宠佞,荒

淫无道,于是他“急流中将脚步抽回”,罢职归农,在太平庄上过着“守田园学耕种”的生活,他与赵盾曾为一殿之臣,相交甚厚,而且他也是一个忠直的人。因此程婴想谁能同他一同救这

孤儿,首先想到了他。当程婴把赵家的遭遇向公孙杵臼叙述一番后,公孙杵臼也急切地想救下

这可怜的孤儿,为赵家报仇。正在这时,屠岸贾发现赵氏孤儿失踪后,丧心病狂地下令抓捕全

城一岁以下的婴孩,三天以内,如不交出孤儿,便把这全城小孩杀掉。程婴今年四十岁,不久

前妻子刚为他剩下了一个孩子,叫程勃,他老来得子,对这个儿子更是宠爱有加,可此刻,他

的孩子也被列入被捕之列。他挣扎着,痛苦着,该不该做这样一个决定:将自己的孩子代替孤

儿献给屠岸贾。思忖半日,终于暗下决心,与公孙杵臼设了一个计谋。为了逼真,假意公孙杵

臼偷走了孤儿,程婴去报信。

读到此刻,深刻地被程婴打动了,他的义已不再是小义,而是成为了惊天动地,超乎于人

的大义之举。他将自己的孩子换做孤儿,以此来就孤儿一命。谁都知道屠岸贾对孤儿恨得入骨,抓住之后会怎样折磨这个婴孩!程婴也一定知道,但他还是做了,大义凛然地,为了别人的生

死冤仇,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他这一举动胜过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也只会痛心一次,而将自己

的孩子送入虎口,做父亲的如被杀千百次,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为赵家完成了这次拯救!

程婴报信后,屠岸贾领兵到公孙杵臼的住处,抓着便问孤儿的下落,公孙也欲保程勃一命,死活不说,被这奸凶“打的来痛杀杀精皮掉,无缝可逃”。可程勃最终还是被找到了,被丧心

病狂的屠岸贾拔剑砍成三段。此刻的程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惨杀,却不能救下,甚至

连悲伤也不能表现出来,他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表面却得强颜欢笑,装作为屠岸贾除掉

心头之恨而痛快。但他的内心,简直痛不欲生,在这种痛不欲生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靠着心中

的那股正义之气,下定决心将孤儿抚养成人,为赵家,也为程勃报仇雪恨。戏剧的高潮出现了,程婴身上的大义也显露无疑。试想,会有哪个义士能做到如此地步,恐怕稍有拯救之意,就会

被威胁、恐吓吓倒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当今社会上道义缺失的,应该再次被提倡的。人们有了正义之气,那路上摔倒的老人也不会没人去扶,那车轮下不

满四岁的小女孩也不会没人去救,那乐于助人的善意之人也不会被诬告赔偿了!有正义之气,

才会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历史长河中。

4.大义支撑,近屠施大计

为大义忍辱负重,与仇人“和睦相处”。想要在这最危险的地方保命,并且今后抓住机会

进行复仇。程婴带孤儿去做屠岸贾的门客,与仇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地生活着。屠岸贾很喜欢孤儿,认作干儿子,起名屠成。程婴凭着这身义气,在屠家日夜煎熬着,他也会想起那出生未足

月的儿子程勃,也会想起那与他争相先死的年迈的公孙杵臼,也会想起那个为保孤儿自刎的韩厥,那些日子,那些人,无一不是让他痛定思痛,更坚定了将孤儿培养成人,为这些人报仇雪

恨的决心!他画了画卷,将一切告诉孤儿的时候,当孤儿终于将屠岸贾施以剐刑,也无法使程

婴的恨完全释放。太多的人为了这一天牺牲了,太多了,他这一心愿终了,那支撑他的义,也

渐渐演变成对程勃的愧疚与思念!

5.一诺千金,自刎为报信

仇报了,该去报信了。当程婴看着孤儿为赵家复名并娶妻生子后,他觉得大业已成,孤儿

可完全独立了,他把孤儿叫到身边,告诉了他当年与公孙杵臼的约定:二十年后,我若帮你报

仇雪冤恢复祖业,便弃世与公孙杵臼和我儿团圆,告诉他我功业已成。孤儿哭着劝慰程婴,可

程婴还是乘其不备,拔剑自刎了。我们在这时也许会很不理解程婴的做法,好不容易报了仇,

复了名,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可为什么却要自杀呢?而且如今年事已高,为什么不享受这

天伦之乐,而是宁愿相信那不复存在的魂灵等着自己的消息呢?但仔细一想,想他经历的这一切,其实他的后半生就是在大义之气的支撑下痛苦的活着,他带着对公孙杵臼、对程勃的歉疚

和思念完成了这次义举,如今事情终于完成了,但他还有承诺,去九泉之下给这些义士报信的

承诺。虽然他们也许听不到,但内心对于诺言的坚守,对于魂灵的敬重,也促使他一定得履行

诺言。一诺千金,也是一种大义。信义,是程婴这一生最后一次做的义举,这一举动,将他身

上的大义从肉身到灵魂完全升华,使他身上的义大放光彩。

在《赵氏孤儿》中,这大义凛然的义士形象还有很多。都合力完成这部义的著作。

(二)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是这次义举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他的出现,助程婴一臂之力,使程婴的救孤行动

不再孤立,他的争相先死和忍受暴打也对程婴之后舍儿救孤,养孤报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在他的行动中,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更体现了为正义,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义

之气!公孙杵臼是一个精明的人,他看到屠岸贾专权,大臣们无法涉政,便罢职归农,过上了

安逸祥和的田园生活,在朝中时,日夜关心政务,担心战事,而如今远离官场,悠然自得。但

当他听说赵家的遭遇,毅然地决定拯救了这个小生命,与程婴争相先死,发出了“大丈夫何愁

一命终,况兼我白发尽髼松”的壮言。他与程婴里内外联手,遭受着屠岸贾残暴的毒打,终于

保住了赵家这个唯一的血脉。如此精明的躲祸之人,这次不仅遇祸不避,而且惹祸上身,不惜

苦痛,不惜性命,这是为什么?只为赵家鸣不平,只为声冤惹祸事,只为正义舍性命。他为了

朋友的冤屈和苦难,也为天地之间的是非正义,挺身而出,不惜性命为其鸣冤,为其保留家族

中唯一的血脉。这才是真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义之气!

(三)韩厥

韩厥是《赵氏孤儿》中拯救孤儿的关键人物,设想,如果韩厥将程婴揭发,那赵家孤儿,

程家上下也会一命呜呼,这千古传唱的大义赞歌也不复存在了,他的义举为全文,也为历史做

了一次大颠覆。当程婴颤抖着将药箱打开,韩厥见孤儿天真可人,但想到这样一个小生命眼看

就要落入屠岸贾之手,不由心生怜悯。程婴用一丝希望乞求韩厥放他与孤儿出府,可他没想到,韩厥本身就是一个正义君子,他在一开始为屠岸贾的恶行哀叹,他听说屠岸贾假传圣旨要赐死

赵朔时,就去给赵朔传信,让赵朔远走高飞,可赵朔却认为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过这一劫。

韩厥是正义的,他佩服赵家的人品,唾弃屠岸贾的阴险狠毒,虽然他身为屠岸贾之下,却不肯

从其令,他放走了程婴与孤儿,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若献出去图荣进,却不道利自己损别人。”他可怜赵家三百口亲丁都被斩首,没有人能替赵家报仇雪恨,他也知道屠岸贾心狠手辣,一定会残杀孤儿。他嘱咐程婴好好将孤儿养大成人,并教其文武,为赵家雪冤,便自刎而死了。他知道,屠岸贾心狠手辣,不会轻易放过他,他不屈于小人之罚,便舍生取义,助程婴完成了

一次救赎。他为了正义,为了自尊,选择了自杀,但死的无怨无悔,死的惊天动地。

韩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义士形象,大义凛然,他的义举,为后文,也为后世的中华文化,染上最绚烂的一笔。

在《赵氏孤儿》中,还有一些人,只是一带而过,但他们的行动,与前几位关键人物相结合,才能体现那个时代义士的真正含义与深沉的人格魅力,也才能让这部戏称为中华民族文化

的代表,成为撼动人心灵的巨著。

(四)周坚、灵辄、提弥明、鉏麑

周坚与灵辄,他们只是普通民众中的一员,而他们的行动,却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传唱千

年的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上元放灯时,醉倒在赵家门口的周坚,与驸马赵朔长得非常相似,赵家替他还了酒钱并收

他在赵家生活。当赵家遭受毒害时,他穿上赵朔的衣服,假扮赵朔甘愿待死,接到屠岸贾的假

召时,自刎而死,虽最终也没救得了赵朔,但他这一举动让人大为惊叹。

灵辄,即是劝农行善归来时遇到的饿晕在路旁的壮汉。当赵盾被屠岸贾设计的“神犬识忠良”陷害时,好不容易从大殿中逃出,原来乘坐的驷马车,已被人摘了两匹,双轮也被取了一只,虽然上了车,却不能前行。就在这危急时刻出现一名大汉,用一臂扶正车轮,另一手策马,一路上,风驰电掣般,只见这臂膀,磨掉皮,观肉,磨掉肉,观筋,磨断筋,又见骨,磨开骨,又见髓,将赵盾救出城去,并接赵盾到家里避一避。只为报那一餐一饮之恩,却顶着与赵盾

“同罪”的危险,滴水之恩,用生命去回报。

那保护着赵盾,与殿中恶犬及比恶犬更恶毒的贼臣们闭门而战,给了赵盾足够的出城时间,最终壮烈牺牲的提弥明。还有一个义士是作者只用四个字讲述的,鉏麑触槐。这是通过屠岸贾

的口吻叙述了这个故事。“某也曾遣一勇士鉏麑仗着短刀越墙而过,要刺杀赵盾,谁想鉏麑触

树而死。”在是非面前,勇于牺牲,不惧强权,敢于为正义,为国家而献身的义士,还有韩厥,他决意放出孤儿,也受到了鉏麑的鼓励,他说:“便留不得香名万古闻,也好伴鉏麑共做忠魂。”

程婴,一个深明大义、信守承诺、大义凛然的义士,他的行动其实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大

义形象。假如说韩厥的舍生取义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深明大义,敢担风险;公孙杵臼的

正义凛然,是由他的躲避灾祸发展到惹祸上身,宁死不屈,那么,程婴的承命所托就有着多方

面的发展过程,虽然受托始于敬重,但是舍儿救孤便更多的表现为对正义的趋向,对恶人的痛恶。自刎报信是对诺言的坚守,对忠诚的信仰,是对生命的敬重!他是当时义士的典型代表,

也是后代义行的典型榜样。这一系列的义士,都是为了他人的事,为了他人的冤屈,牺牲自己

最珍贵的事物,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归根结底,他们做这一切,都是缘于对“义”的追求与

实行,对“义”的忠诚与信仰!

四、“义”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后世文学作品

从《赵氏孤儿》起,有很多作品也以“义”为题材,“义”从此成了一种写作题材,繁荣

于文坛。如《水浒传》中人物身上的大义。

(二)对于当代人的意义

义是扶危济困、施惠于人,所以才有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义是主持公道,勇于表达,所

以才有仗义执言、义正词严;义是不畏强暴,大义凛然,所以才有舍生取义、不畏强权;义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才有义重恩深,义海恩山;义是无私付出,甘于奉献,所以才有义

无反顾、轻生重义;义是神圣、纯洁的象征,是高尚道德的写意,是适度合律的代表,是人区

别于并且高于一般动物的根本标志!

在如今,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但人们对义的履行却越来越少,对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淡泊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逐渐的对“义”淡漠,没有了扶危济贫,没有了见义勇为,没有了主持

公道,没有了仗义执言,忘记了感恩,忘记了为正义,忘记了奉献,忘记了道德的升华和做人

的准则。

各种犯罪团伙层出不穷,贩卖毒品,贩卖妇女儿童,倒卖人体器官,手段之残忍让人瞠目

结舌。犯罪团伙的出现也让其他公民提心吊胆,从“与人为善”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到“避而远之”,从“尊老爱幼”到“目空一切”,这一切,都归于义

的缺失。

义,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有了义,人们才会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有了义,才有公道可持,义理可讲;有了义,才能不畏强暴,打击犯罪;有了义,才能懂

得感恩,以爱相处;有了义,才能甘于付出,造福社会;有了义,就有了神圣,纯洁,有了义

就有了高尚道德,有了义,才会有自觉遵纪守法,有了义,才会成就完整的人。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由义连接的。义的存在,不仅会让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也会

让中华民族以爱相连,以爱为伴,不断壮大。

在一个忠义缺失的时代,人们会更加渴望忠义。当在影视作品中开始重新制作和播放以“义”为题材的影片,并将《赵氏孤儿》改编为电影,这一切,也可以看作是对“义”的无声

召唤。

在此,呼吁每个人,唤醒你血脉深处的那份义,用义的行动,温暖每个遇到的人,壮大我们共同的家。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赵世家第十三[M].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册).

(责任编辑张海鹏)

浅谈《赵氏孤儿》中义的成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赵氏孤儿》中义的成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王亚慧韩志芳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 王亚慧,韩志芳 (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通过仔细阅读元代纪君祥的剧本《赵氏孤儿》,分析其中各位义士的大义之举,表现“义”的不同理解和体现,并分析其中“义”的成分对后世的影响,体现大义之气对于个人 及社会的巨大作用,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反映现代人对“义”的淡漠,及“义”对社会和谐 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赵氏孤儿》;后世;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79-04 一、“义”的意义 义是为人正己的关系准则,是自我修养的方法,它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一种纯粹的感情,是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义”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培养建立的。后天不断的实践,磨练,才能成就一身的大 义之气。 二、《赵氏孤儿》简述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为《赵氏孤儿冤报冤》,也称《赵氏孤儿大报仇》。故事原型最 初见于《左传》,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元代作家纪君祥由此改 编为杂剧《赵氏孤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形象更为撼动人心。《赵氏孤儿》主要讲述了春 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赵盾与屠岸贾两大家族间的忠奸之争。晋灵公统治晋国时期,昏庸无道。忠奸不分,政治异常黑暗。而屠岸贾不满赵盾的官职高于自己,处心积虑的设计陷害,以 犬识忠奸使赵盾深陷危机,又假传圣旨,将驸马赵朔赐死,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尽行抄斩,又 担心公主(赵朔的妻子)腹中胎儿为患,软禁公主于驸马府中,欲将婴孩降生便灭口,公主在 软禁期间诞下一子,取名为赵氏孤儿,草泽医生程婴大义凛然,将危在旦夕的婴儿藏入药箱救走,将军韩厥放其逃出,屠岸贾丧心病狂,将全城所有的婴孩都抓起来,欲从中除掉孤儿,程 婴以自己没满月的儿子程勃换下孤儿,与公孙杵臼联合设计救下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最终 报了家仇雪冤。此刻程婴却履行对公孙杵臼的诺言,为孤儿娶妻之后自刎,以报信于为赵氏牺 牲的所有人。 《赵氏孤儿》始终以义贯穿,是义的典型代表。细读纪君祥的剧本,深深为之触动:为晋 灵公的荒淫无道而无奈;为屠岸贾的阴损狡诈而愤恨;为赵盾一家的含冤被害而惋惜;为程勃 的出世未足月而心疼;更为以程婴为代表的大义凛然之士而感动。以下,就来浅析一下他们身 上的“义”的体现。 三、“义”在《赵氏孤儿》中的体现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有这样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大戏,王国维把它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戏中塑造了一群感天动地、光照日月的千古义士。千百年来,他们感召了无数戏台下陶醉其间的看客们,甚至征服了许多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艺术家,如歌德、伏尔泰、默非等。如今它也成为各大剧种、各大流派久演不衰的经典大戏,至今人们仍在不停地对它进行重新演绎改编。这部戏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主要取材于《史记》。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千古大戏中,昏君奢靡无道,奸臣穷凶极恶,忠良惨遭诛戮,义士舍身取义,慷慨悲壮,自始至终荡涤着一股磅礴的英雄主义冲天气势。《赵氏孤儿》这部剧中主要出现了以下的人物——赵氏孤儿、反面人物屠岸贾、舍命救孤儿的“八义”。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以程婴为代表的“八义”,特别是程婴,全剧着重刻画了他为救赵氏孤儿所做的一些列义举,所以尽管剧本名为《赵氏孤儿》,但赵氏孤儿并没有被作者进行很多的描刻,而是更像一个用以贯穿整个剧目的线索。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即屠岸贾,作为反面形象亦是本剧不可忽视的人物。下文将以程婴、赵氏孤儿和屠岸贾为例,对《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作一浅析。 一、真正的主角——程婴 之所以说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的真正主角,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而这一精神正是由程婴这个人物显著呈现的。先是程婴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了已被封锁的公主府,把赵氏孤儿藏在自己的药箱中带出了府。随后,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又以己之子代替孤儿受死,而将真孤儿收为义子。可以说,在“忠义”精神上,程婴是一个作者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不怕冒任何危险,在中国封建固有的君君臣臣、主仆体系道德教化下,为保全主人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作者正是通过程婴这样一个人物——个人境遇悲苦但精神无比高尚,从而打动成千上万的观众,进而使观者作出清晰的道德取向,即“忠义”至上。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主题,也体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戏曲著作,结构紧凑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悲剧色彩十分浓厚,在当时的时代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指向。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的救孤行动实际上是一种爱国行动,为国家存忠良,灭残暴。因为元朝是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建立在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上,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元朝称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汉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当地各族少数人民)四等。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极其压抑的,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就是为了表现元蒙统治下的民族矛盾,抒发对故宋王朝的怀念,突出反元复宋的主题。另外,赵宋的统治者以赵孤自比,对程婴等人大力褒扬,追封尊号,建庙祭祀。到南宋末年,程婴等三人已一步步晋封至王爵:程婴为忠济王,公孙杵臼为忠祐王,韩爵为忠利王。这样看来,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更加明显了。 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赵氏孤儿》被改编为京剧、豫剧、秦腔、潮剧、越剧等剧目,深受人们喜爱。也有改编成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赵氏孤儿》,曾经火爆一时。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京剧《赵氏孤儿》和豫剧《程婴救孤》。 1960年,王雁在京剧《搜孤救孤》的基础上,参考秦腔进行改编,由马连良饰程婴,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 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 1月日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的昆剧《赵氏孤儿》是北方昆曲剧院一次既是复古又是创新的试验。言其“复古”是因为这一版《赵氏孤儿》基本上复原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此杂剧分一个楔子和五折,北昆《赵氏孤儿》也是如此,同时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言其“创新”是因为在音乐和音 响的设计上可谓中西结合,同时在舞台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出 了中国传统戏曲朴素观念和西方戏剧观念的结合。 北昆《赵氏孤儿》的舞台上基本复原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其中看得出设计者的苦心,但同时也反映了复古从来就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此剧每一折的曲牌都只能由一个脚色来唱,在此我 们能看到第一折是由公主主唱,第二折韩厥主唱,第三折公孙杵 臼主唱,第四折仍是公孙杵臼主唱,第五折赵氏孤儿程勃主唱。 但北昆《赵氏孤儿》并非除了主唱外其他脚色一概不唱,实际上其他脚色在适当的情况下也曾唱。从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我们能看到,不论每一折主唱在剧中是何人,剧本总是标以“正末”主唱,这个一人主唱应该算作是一种脚色主唱,以表示 这个剧本是“末本”,除了正末外,剧中其他演员几乎是没有脚

色规定的,所以原剧作中的程婴也没有分配固定的脚色行当,这 种一人主唱的形式是受限于当时的脚色体制的,已不再适用于今天。创作者在剧中多处打破一人主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明证,而 且舞台上的主唱脚色发生了变化,第一折可算是旦主唱,第二折 武生主唱,第三折和第四折公孙杵臼算作外或老生主唱,第五折 程勃则算作贴旦扮娃娃生或小生主唱。而不再是以前的正末一脚 色主唱到底了,所以北昆《赵氏孤儿》的复古尝试应当说离原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由于复古的考虑,舞台上的演员也有脱 离脚色制的意味,例如公主扮相相比传统旦扮有很大改造,赵氏 孤儿的扮相也是小生和娃娃生的结合。 由于每一折都有一个脚色主唱的缘故,程婴作为《赵氏孤儿》中最关键的人物在舞台上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且创作者对纪 君祥的作品做了较大的删修,将原著楔子里公主托付赵氏孤儿给 程婴后自缢而亡的情节扩充为第一折,删去了原著中第四折程婴 通过手卷给赵氏孤儿讲述身世的情节,直接将其融合在了最后一 折刺杀屠岸贾的情节之中。创作者的目的似乎在于着重描绘为保 赵氏孤儿牺牲了许多人,突出赵氏孤儿的存留来之不易,其过程 之艰险,因而更显得最后一折复仇显得尤为痛快。《赵氏孤儿》这个极具悲剧性和争议性的故事其实曾被不断讨论,与之相关的戏 剧作品也有许多,现代人的关注点慢慢从“复仇”转向了赵氏孤 儿的个体意志。古代传统封建社会的忠义观念在现代人看来或许 值得商榷,因而有些话剧导演曾改编此剧,让赵氏孤儿在长大成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摘要: I.引言 - 介绍赵氏孤儿的背景 - 简述故事情节 II.赵氏孤儿的原文及翻译 - 原文摘要 - 翻译 III.故事情节分析 - 屠岸贾的阴谋 - 赵氏家族的衰落 - 忠臣的牺牲与赵氏孤儿的幸存 IV.故事的寓意 - 忠诚与背叛 - 家族荣誉与个人责任 V.结论 - 总结故事主题 - 强调故事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I.引言 赵氏孤儿,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剧,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该

剧以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的衰落为背景,通过描述屠岸贾的阴谋、忠臣的牺牲与赵氏孤儿的幸存等情节,揭示了忠诚与背叛、家族荣誉与个人责任等深刻主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赵氏孤儿的原文及翻译,并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最后探讨故事的寓意及对后世的影响。 II.赵氏孤儿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摘要: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贼民之子孙也。 翻译: 晋景公在位的第三年,大夫屠岸贾想要诛灭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的时候,梦见他的叔叔带着腰带在哭泣,十分悲伤;然后又笑了,拍手唱歌。赵盾为此占卜,结果显示兆头断绝后转好。赵国的史官援占解说这个梦,说:这个梦非常不好,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你的儿子,然而也是你的过错。到了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越来越衰败。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到晋灵公的宠爱,到了晋景公时他担任了司寇,图谋作乱,便惩治晋灵公的罪犯来牵连赵盾,并告诉诸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他仍然是贼首。作为臣子弒君,他的子孙在朝为官,我们如何惩罚他们?请诛灭赵氏家族。”韩厥说:晋灵公遇到贼寇,赵盾

千古传世之作——从《赵氏孤儿》到《西厢记》

千古传世之作——从《赵氏孤儿》到《西厢记》 1.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戏曲是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戏 曲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剧目被后人称为“千古传世之作”。本文将重点介绍两 部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剧,《赵氏孤儿》和《西厢记》,探讨它们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 2.《赵氏孤儿》 2.1 创作背景 《赵氏孤儿》由元代明月楼创作,成为元杂剧四大名篇之一。该剧主要描写了 南宋年间农民起义领袖赵构与母亲桂萼、庙祝李忠等各个角色命运纠葛的故事。 2.2 故事情节 故事以农民起义为背景,通过赵构和他身边人物的生活遭遇展开。主要情节包 括家族纷争、爱情离合和亲情角逐等,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的情感 关系。剧本语言优美,唱腔婉转悠扬。 2.3 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英勇果敢的赵构、聪明机智的 桂萼、善良纯洁的庙祝李忠等。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深 受观众喜爱。

《赵氏孤儿》以其精湛的创作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挣扎与奋斗,引起了广泛共鸣。它不仅影响了后世戏曲创作,也对文学、音乐等领域能产生启发和借鉴。 3.《西厢记》 3.1 创作背景 《西厢记》,明代王实甫所著,被视为中国古代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爱情剧之一。该剧以唐朝时期的禁宫为背景,以女主角杜丽娘与男主角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3.2 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杜丽娘在殿试中与张生相识相恋,经历了离愁别绪、宫廷阻挠等一系列磨难后最终得以团圆的情节。剧本语言优美婉转,融合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 3.3 人物形象 《西厢记》通过杜丽娘和张生这一对恋人,展示了个性鲜明、机智聪颖的女性形象以及痴情浪漫的男性形象。同时,在途中塑造了一批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配角人物。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本剧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围绕救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塑造了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正义必将战胜歪恶的精神,故事情节惨烈、豪壮,是中国古典悲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传说而创作的。剧写晋灵公时大将屠岸贾专权,杀害忠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连驸马赵朔之子也不肯放过.草泽医生在将军韩厥的帮助下将孤儿放入药箱带出附马府,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下令要将全国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与中大夫公孙杵臼议定,将程婴之子冒充赵氏孤儿交公孙杵臼藏于家中,后由程婴“告密“,牺牲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婴儿。屠岸贾搜杀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后得意忘形,视程婴为心腹且收假程婴之子真赵氏孤儿为义子。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底细,赵氏孤儿亲捉屠岸贾,为家报仇,恢复赵氏基业爵号。 本剧的成功之处首先通过以救孤为中心塑造了几个悲剧极为感人的英雄形象。首先是韩厥,其虽是屠岸贾手下大将,却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发现程婴药箱中婴儿时,不但没有捉拿程婴,反而掩其逃走,并以自杀灭口来坚定程婴救孤之决心。公孙杵臼在严刑拷打下坚持假戏真做,最后撞阶而死,使屠岸贾无法穷究此事,而作为草泽医生程婴则是救孤最关键人物。作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起先公主托他救孤时,他还心存顾虑,当公主自缢身亡将他推至一条义无反顾之路,韩厥,公孙杵臼先后救孤献身更激励他成为一位披肝沥胆的义士,最为悲壮的是,他要直面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屠岸贾残忍地剁为三段,令他五内俱焚且无法渲泄情感,而程婴以坚强的意志,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一切,而且还耍含辛茹苦二十年,终将孤儿扶养成人,以报深仇。作者就是在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塑造了忍辱负重,舍己救人,自我牺牲的程婴形象。 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有价值”,另一方面是“毁灭”这是“悲”的必要条件。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归根到底就是美的东西,也可以说悲剧便是美得毁灭。西方人也认为悲剧才是真正的艺术,就必然出现挫折、失败、甚至牺牲。作者正是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组织悲剧冲突的。

赵氏孤儿孝心与正义的融合

赵氏孤儿孝心与正义的融合赵氏孤儿一词源自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它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孝心美德,更突显了正义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孝心和正义如何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融合,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进而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中广泛传承的价值观念。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揭示孝心与正义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孝心和正义分别代表了什么。孝心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孝顺和照料。孝顺不仅是尊重为父母亲尽孝的行为,更是对整个家庭体系中的每个成员负责任的精神表现。而正义则是我们所追求的公正、公平和合理的原则,是指通过一种公平的方式,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赵氏孤儿的故事中,主人公赵氏对他的养父母表现出了极其深厚的孝心,他在养父母双亡之后,带着弟弟一起守护家族的门户,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和尊严,他不计个人得失,甘愿为正义奋斗。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解决了家族当中一系列的冲突和纷争,最终使整个家族走出了困境。赵氏孤儿的故事充分展示了孝心与正义的完美融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赵氏孤儿对父母的孝心是如何驱使他去追求正义的。作为一个孝子,他承担起了保护家族成员的责任,他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家族的尊严和荣誉。他的孝心让其他人看到了他

的正义,也让他在家族中拥有了威望和影响力。这种融合了孝心和正 义的行为成为他在家族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不仅仅在赵氏孤儿的故事中,孝心与正义的融合也在我们日常的生 活中得到体现。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不仅尽心尽力地照料自己的 父母,而且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时,我们 可以说他具有孝心与正义的融合。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家人,而且还 关心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种融合将会使一个人充满正能量,并对 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孝心与正义的融合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 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当一个人具备孝心和正义的品质时,他 不仅会照顾好自己的家人,而且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孝心与正义的融合能够塑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 会氛围。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将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文明和 进步。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赵氏孤儿,更多的孝心与正义的融合。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人站出来,关心自己家人的同时也关心社会的 公平和正义。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孝心与正义的品质,我们的社 会才能够更加和谐和稳定。 总结起来,赵氏孤儿孝心与正义的融合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一 种重要价值观念。孝心与正义的融合不仅在赵氏孤儿的故事中得到体现,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家庭 和谐和社会稳定,更塑造了一个更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氛围。我

《赵氏孤儿》的传播和影响

《赵氏孤儿》的传播和影响 一段历史扑朔迷离,一段往事历久弥新,一个故事几经改编,一部史剧驰名中外,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作者对古今中外有关《赵氏孤儿》的各种版本做了详尽的收集介绍,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剧本的传奇。 最早《赵氏孤儿》故事的版本,是春秋史学家、中国传统史学之父左丘明(约前502年-前422年)的《左传》版本。故事发生在前587年,晋国大夫赵朔已死,其妻晋成公之女庄姬与赵朔叔叔赵婴齐乱伦私通,引起赵家内讧。赵婴齐因家丑被放逐齐国,由此引起庄姬忌恨,遂联合与赵氏有积怨的栾氏等家族,以诬陷赵家谋反为由发难,除庄姬的儿子赵武在宫中抚养外,赵家几乎满门皆斩。晋国执政大夫韩厥力保赵氏,赵氏土地得以保留,后来又封于赵武,使赵氏家族得以复兴。 后来主要流传的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赵世家》的版本。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有宠于晋灵公的屠岸贾担任司寇,以惩治杀晋灵公凶手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族弟)为借口,诛杀赵家于下宫。赵朔之妻(晋景公的姐姐)当时怀孕在身,因在宫中幸免于难,遗腹子赵武被赵朔朋友程婴等救出,藏匿于山中。为了保护赵武,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用别人的婴儿替之,并被一起杀死。赵武

15岁时,在晋大夫韩厥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灭屠岸贾及家族,恢复赵氏封地。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戏剧鼎盛的时代。元代著名戏剧作家纪君祥,依据司马迁的故事和民间传说,改编成戏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仍简称《赵氏孤儿》。比起司马迁的故事来,这段戏剧故事更加悲壮感人。一是故事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二是庄姬抚养改为把孤儿托付给民间医生程婴后自缢身死,孤儿宫中藏改为宫外藏;三是程婴为拯救赵氏孤儿用他人孩子顶替改为献出了自己的独子;四是被请封的晋国大夫韩厥,改为为保留赵氏唯一血脉而拔剑自刎,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被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并且公孙杵臼为替程婴隐藏赵氏孤儿撞阶而死;五是孤儿在深山中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并在屠府中长大;六是孤儿成年后,是程婴而不是韩厥告诉赵氏孤儿一切,终于向屠岸贾复仇,从而完成了忠义战胜奸恶的大结局。后来广为流传的正是纪君祥所著的元杂剧版本。 此外,在我国古代,除与元杂剧《赵氏孤儿》同一题材的作品外,还有南戏《赵氏孤儿记》及其后的明代传奇《八义记》和清代地方戏《八义图》等。需要指出的是,把赵氏孤儿与山西盂县藏山联系起来的是《八义图》等,而不是纪君祥的版本。由此可见,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也是版本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试析《《赵氏孤儿》》中的忠义及其现实隐喻

试析《《赵氏孤儿》》中的忠义及其现实隐喻 摘要:在宋元之际,是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斗争十分尖锐的时代,从北宋末年开始,面对强悍的北方民族金人。大宋王朝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亡国的危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怀恋古代抗敌英雄或忠臣义士之心更加迫切。因此,在危急时刻,宋代皇帝给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追封尊号,建庙祭祀,表彰忠义,扩大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这种表彰绝非单是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把他们作为忠臣义士中的典范人物,是与拯救赵宋王朝(国家民族的象征)的被覆灭有关。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无锡》这首诗中写道:“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在《使北》诗中也有“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此行”的诗句。所以对于朝廷的加封,是为了程婴的“存赵之忠”而以表忠节。 关键词:忠义隐喻 一、前言 宋金是两个政权对立的时代,由于宋重文轻武,大宋在金的攻打下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宋代皇帝给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追封尊号,建庙祭祀,表彰忠义,希望以此号召更多像程婴这样的义士起来维护宋的统治。等到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国,宋金严重对立下的产物,到了元代就更加突出。元是野蛮民族对汉族的奴役及对神州的践踏,其残酷程度与屠岸贾比较,有过之无不及,汉族人民把蒙古的这种统治当做亡国之祸,因而人们希望更多的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出来拯救国家,复国的思想更是成为人们的中心思想。这里的复国,即是指复兴赵宋。可复国岂是儿戏?在面对蒙古的镇压,人们只有将复国的理想、对蒙古人的仇恨,寄予文学,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恋,对元统治的不满。 元纪君祥所作的《《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悲剧作品之一,其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刻画了性格非常鲜明的忠奸、正邪对立的人物形象,通过两种对立形象进行的持久而悲壮的博弈、较量,最终邪不胜正,完成了对忠、义、烈的肯定,它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讲信义、轻生死、除暴安良、忠君爱国、勇于自我牺牲等伟大品格的义士。显然,在这里,屠岸贾已不是历史上的屠岸贾,他已成为统治阶层蒙古人的代表;赵氏,也已成为被元所灭的赵宋王朝;而程婴、韩厥、公孙杵臼杵臼杵臼则被暗中隐喻为复兴赵宋而英勇牺牲的忠义之士。 二、《赵氏孤儿》之忠义及现实隐喻 1.自刎明志------韩厥的舍生取义及隐喻 先看看韩厥,他是首先为救孤儿而献出生命的一个义士。韩厥本身是屠岸贾的部将,向来受屠岸贾重用,宫中搜孤这一重任委派他来完成,说明了这点。但他接受命令以后,首先表现出对奸臣的不满。而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赵盾三百口被杀引起他情感上的不满;二是公主与驸马所生遗腹子将被刃,他与良心上不忍,因而说出“嗨!屠岸贾,都是你这般损害忠良几时是了也呵!”显然是不满屠岸贾的诛杀不已。当他想到赵屠矛盾的忠与奸时,

《赵氏孤儿》的思想二元忠义与启蒙

《赵氏孤儿》的思想二元:忠义与启蒙 作者:梁晨 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6期 [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中所表现的忠义精神让世人感动,虽然它对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一剧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其展现得更多的是一种启蒙逻辑。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显然是想合流忠义与启蒙而采取了理性自决的启蒙思想,但这样做的结果是给观众带来了困惑,因为公共空间的游戏规则是必须有答案,否则,观众会很快抛弃所谓的理性自决,直接接受结局所暗示的道理——血腥复仇最终占了上风。 [关键词] 忠义启蒙价值取向复仇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戏剧里,《赵氏孤儿》的地位无可比拟,特别是其悲剧意义独领风骚。“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深陷囫囵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程婴救孤,这个曾经感染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故事,以其忠义、伦理和人性之艰难的关注感动着我们的祖先,也感动着我们。它不仅包含着整个民族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包含对于集体记忆的积淀和对于民族情感的寄托。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将其改编成了《中国孤儿》。中国的渊源作品《赵氏孤儿》对《中国孤儿》一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国孤儿》展现得更多的是一种启蒙逻辑。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上映后,成为改编大军中的一名新兵。导演欲将启蒙与忠义进行调和,但启蒙赢得了过程,而忠义获得了结果。 一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春秋》、《国语》、《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均有记载,其中最早的详尽记载是《史记•赵世家》,故事原型本身比较简单,后来经过史学家、戏曲家的丰富,特别是元杂剧的加工,加强了故事的审美感,情节环环相扣,也更加感人了。这种从美好愿望出发的正义之举,使得人们愿意相信。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将时间集中到灵公时,冲突也更加激烈。程婴把孤儿藏在药箱中带出宫,被把守将领韩厥发现。韩厥为保孤儿,自刎而死。程婴以自己的儿子顶替孤儿,公孙杵臼则假意收留孤儿,让程婴去通报,换取屠岸贾对程婴的信任。程婴被屠岸贾视作心腹以后,赵氏孤儿得以幸存,并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直到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文武有成,经程婴告知原委后,知道自己的身世,终于为赵氏家族复仇雪恨。 看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到底有何魔力,能让当世的义士屡屡做出牺牲自己乃至全家人生命的事来?春秋战国时代,像程婴这样的义士并不鲜见,侯赢自刎,一死以全气节,田横五百壮士体现了春秋战国最后的贵族精神。春秋战国是我们历史上最不平凡的时代,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3篇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3篇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天下午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 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__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后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接受能力。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

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后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可以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后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__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文明、进步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而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而这部电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悲剧的引子之一。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但2008年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 近期的贺岁片一部接着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浪更是一个盖过一个。老谋子的“山楂”炒

历史影片《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5篇

历史影片《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一 昨天下午独自一人到影院看完了赵氏孤儿,整体的影片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主要剧情赵氏家族已经显赫了好几代,父亲赵盾是宰相,儿子赵朔是将军,儿子媳妇是王的姐姐庄姬.这样一个家族却被仇人屠岸贾用计嫁祸在一天之内斩尽杀绝,三百余人无一幸免.在丈夫遇难的时候,庄姬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庄姬要求帮助接生的民间医生程婴带走了庄姬的儿子,而韩厥却在此时出现,为救儿子庄姬不得不已死相保,终于感动韩厥将赵氏孤儿带出. 屠岸贾一定要斩草除根.他下令将全城的婴儿收为人质,找不到赵氏孤儿就处死这些孩子. 程婴的妻子在丈夫外出时,把赵氏孤儿交给了来搜查的士兵,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远离京城的程婴为救赵氏孤儿和全城的婴儿,程婴只能承认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儿子.并告诉屠岸贾赵氏孤儿已经由公孙大人带离京城. 屠岸贾到公孙大人家制造响声终于找到了隐藏的程妻,公孙大人为让屠岸贾相信

程婴的儿子就是赵氏孤儿以性命相拼,而此时程婴被感动为了就赵氏孤儿自己的儿子却被当作赵氏孤儿杀死了. 程婴将真正的赵氏孤儿带进了屠岸贾府中,作了仇人的门客.他发誓要让赵氏孤儿长大以后报仇,并和韩厥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进行复仇,为了这个誓言,他在敌人身边生活了十五年,直到屠岸贾发现了这一切 剧中葛优的演技堪称无懈可击,不足的地方是感情不够细腻,将复仇的计划表现得不像复仇,赵氏孤儿的前后复仇的心理表现不够,反差太大(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表现还是怎么着)总之感觉是今年不错的大片.(当然这只是和无极相比较而言).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二 《赵氏孤儿》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别人演的一小段,今天,就看了原版. 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将军赵朔打胜仗归来,战功显赫,因此受到了屠岸贾的嫉妒,屠岸贾便想杀了赵朔,于是在庆功宴上设计杀了国君,嫁祸给赵家,杀光了赵家人,独剩刚生下来的子嗣,赵朔的妻子用自己的命,让接生的大夫程婴带走收养了.屠岸贾关上城门,捉了全部的婴儿,下令在寅时前未找到赵家的孩子就杀光所有婴儿.之后程婴不惜用自己的儿子救下了赵家的孩子,自己的妻儿也被屠岸贾杀了.孩子取名为程勃一天天的长大,认了屠岸贾做干爹,屠岸贾也教他武艺,送他宝剑铠甲,对他爱护有加.十五年后又要打仗,程勃穿上了军装,走路的姿态,被屠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一) 电影《赵氏孤儿》是陈凯歌导演根据元代戏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依然围绕着宫廷权利斗争,一批正义的人士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救孤,以及忍辱负重,伺机复仇的故事结构展开,但与元代历史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相比较,电影的主题与价值观明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影《赵氏孤儿》更多地折射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人价值观念,我认为电影围绕着现代文化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的主题、复仇主题、人性与爱的主题,表现出现代文化下的悲剧艺术。 一、通过对传统文化下忠义观的反拨,表达现代意识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 中国传统的生命价值观是以理想人格为生命价值目标的。因此,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往往与人的忠义联系在一起,戏剧中,作为赵盾门客的程婴的生命价值体现在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赵孤以报“吾主之恩”;韩厥虽然是屠岸贾的手下,但他也是忠义的化身,他是一个匡扶正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无法为主尽忠的人,所以在放孤之后,他自刎而死,以使忠义能够两全;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为程婴的义举所感动,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与这大忠大义相对的是屠岸贾的大奸大恶,他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

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而在电影中,导演淡化了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之说,着重反映出来的是现代价值观下的对生命本身的珍视,电影中的程婴不再是主动让自己的孩子牺牲的“冷漠父亲”,而是阴差阳错地为救全城一百多个婴儿而无奈牺牲自己妻儿的悲剧人物,在弃儿牺牲以后,他终日沉浸在酒醉之中,影片对他的失妻之痛和失子之痛大肆渲染,就是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心酸与痛楚表现出对生命的珍重。影片中,韩厥也并非出于忠义而放孤,只是对庄姬请求的无法拒绝而救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他不死,我就得死”,贪生恶死是人的本性,也是人对生命的一种珍视,韩厥被屠岸贾砍了一刀毁容后,苟且活着,在我看来,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导演更多地对现代生命价值观进行考虑,放弃了传统文化中一些愚忠的成分,又保留了传统文化中仁爱、正义、善良的道德品质,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人物身上,并结合现代的生命价值观,给予观众与传统戏剧所不同的生命体验。 二、复仇在人性与爱之下的软弱无力 血亲复仇故事是中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主题,无论是戏剧《赵氏孤儿》还是电影《赵氏孤儿》,复仇贯穿于故事的终始。传统的宗法制家族,父子关系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赵孤不能因为血亲家族的败亡而脱离血亲家族,更不能置家族之仇和忠义之士的“不共戴天”之仇不理,因此,在传统文化观念中,赵孤即使与血亲素未谋面,但他仍然要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屠岸贾血债血还,恩情道义在先天血缘面前根本是不值一提,复仇因为血缘关系是毫不迟疑

高三语文《赵氏孤儿》鲁人版 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赵氏孤儿》鲁人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赵氏孤儿》 学习目标 1. 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 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 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5. 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6. 挖掘文本潜在信息,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重点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诛兆咎贼致族出矫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于而乃以且为若与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主谓倒装、省略句状语后置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 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7. 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8. 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难点 1. 难翻译的句子 2. 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对“义”的认识 解读文本 一. 关于《赵世家》 《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 《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

1170150101 高毅 从赵氏孤儿中看传统文化中的义

从赵氏孤儿中看传统文化中的义 姓名:高毅 学号:1170150101 班级:汉语2011—1

摘要:赵氏孤儿最早发端于《史记-赵世家》。在这个故事中也折射出以下几个故事。如程婴救孤,韩厥放孤,公孙杵臼与程婴出计救孤,并且以自己儿子的生命来救孤,已经超出一般人的所为。义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在诸多事中都有体现。而在作为参照系的山西省太原市孙红丽晋剧团的改编本中“义”的原则似乎更加被提升为想要表达的主题,使“义”得到了呈现。在本文中我将以晋剧《赵氏孤儿》为例来探寻中华文化中的义。 关键词:赵氏孤儿;义;程婴;公孙杵臼;韩厥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这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仁义理智这些思想人人都有,而赵氏孤儿的故事也折射出如此的心态。“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发端于《史记-赵世家》○2后流传于民间。并在戏曲,小说中改编。不但有中文的改编本,而且流传到法国为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由于戏剧、小说的世俗性,大众性,其逐步成型与不断修改的过程往往处于观众,读者互动的场域中。并吸收了他们的意见,而这一过程可以折射出作者们和受众们的集体义的意识形态。通过故事的内容来挖掘其隐含的“义”,并将不同的文化中的文本相互比照,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将故事中的“义”加以展现。

一、故事情节中程婴的义 《史记-赵世家.》最先建构了该故事的部分情节,同时也体现出“义”。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 婴齐皆灭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於宫中,夫人臵儿纨中,祝曰:“赵宗灭乎, 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 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 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 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 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 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 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 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 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 景公问;“赵尚有後子孙乎,?”韩厥具以告实。于是景公乃与韩 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 学号: 姓名: 年级: 2008级系别: 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 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13日 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设计)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12 年 5 月 6 日 目录 摘 要 ..................................................................... ...............................................................IAbstract ....................................................................... ........................................................ II 前

言 ..................................................................... .............................................................. 1 一、《赵氏孤儿》悲剧意识的体 现 ..................................................................... .. (2) (一)悲剧冲 突 ..................................................................... (2) 1.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的斗 争 ..................................................................... (2) 2.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相结 合 ..................................................................... (3) (二)悲剧人物形 象 ..................................................................... . (3) 1.舍子救孤—程婴之义无反 顾 ..................................................................... (3) 2.棒打公孙—公孙之大义凛 然 .....................................................................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