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赵氏孤儿》是一部有别于西方悲剧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历史悲剧,其中所富含的伦理道德精神,以及主人公的忠孝节义,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更是体现了这部历史悲剧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父爱献子复仇独特性现实意义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而创作的历史悲剧,剧本围绕“搜孤救孤”展开了一系列的生死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摄人心魄的悲壮场面。现在,《赵氏孤儿》被搬上21 世纪的中国银幕,本身已经证明了它所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其实各种“孤儿”的竞相迭出,都是这种从古至今开始的“接力”使得艺术的历史能够承传,文化的血脉能够延绵。作为一位对电影始终寄予着人文关怀的导演,陈凯歌看中的不但是一个“血亲至上”的伦理故事,还有一个冤冤相报的复仇主题。陈凯歌更看到了在这样一个传统剧目中隐含着一个珍视人性、尊重生命的现代命题,而这个命题在我们过去的古装历史巨片中却几乎被遗忘殆尽了。

一、陈凯歌《赵氏孤儿》对原著作的颠覆

(一)电影剧情

春秋,晋国,灵公年幼,由权臣屠岸贾(王学圻饰)辅佐,朝中大权则旁落赵盾世家。一日,灵公于行宫休憩之时玩兴大起,以石子击打临街百姓取乐,并误中回城的赵盾(鲍国安饰)。赵盾上前斥之,并指屠岸贾渎职,两人至此结下芥蒂。为报私仇、也为除掉障碍圆自己的篡权大计,屠岸贾怂恿灵公下旨,派遣赵盾领军远征。未料,赵盾大捷归来,屠岸贾奸计落空。庆功宴上,赵盾向灵公引荐立下战功的儿子赵朔(赵文卓饰),并依循礼制上前行酒。岂知祝酒已被屠岸贾设计投毒,灵公大骇,震怒之下传令诛灭赵氏九族。

另一边,灵公之姊、赵朔之妻庄姬(范冰冰饰)亦在府中获悉噩耗,她委托恰在府中的名医程婴(葛优饰)偷出刚出世的赵氏孤儿,以保赵家血脉。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将城中适龄婴儿百余人尽数搜刮,扬言如若无人交出孤儿,将尽屠幼婴。阴差阳错的是,赵氏孤儿本已在百人之中,和已隐退的老臣公孙杵臼(张丰毅饰)短暂决议后,程婴只得向妻子(海清饰)讨来躲过搜捕的自家骨肉充作赵孤上交,以诺庄姬之托。因举报有功,程婴与孤儿得以入驻屠府,屠岸贾深喜孤儿,便将其当作半子抚养。此后十五年,程婴一边忍辱负重、寄居仇人篱下,一边悉心教导孤儿,联络韩厥(黄晓明饰)等朝中势力,只待赵氏孤儿一朝成人,一雪前耻……

(二)厚重的父爱

电影屠岸贾让孤儿从屋顶上跳下来,并对孤儿说:“他会用双臂接住孤儿”。就在赵孤从屋顶上纵身跳下的那一刻,屠岸贾却收回了他张开的双臂。这个动作使赵孤重重跌在地上,屠岸贾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用肢体的痛苦告诉赵孤,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信——包括自己的干爹也不例外,他能够相信的只有手中的刀剑,这就是屠岸贾灌输给赵孤的处世哲学。这种教育就是要在赵孤幼小的心灵里灌输一种冷酷的“丛林法则”,让他崇尚实力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就在赵孤重新回到屋顶上拿回宝剑再跳下来的时候,程婴走上前去紧紧抱住了他!程婴是在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刀剑更可靠的力量,那就是父爱。也许,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赵孤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在人生的价值路口上他没有选择强权,而是选择了父爱。对赵孤来说,那是一个何等温暖而又坚实的怀抱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

能够有这样的怀抱,当我们遇到危难,遇到困境,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又可靠的怀抱接住我们渺小的身躯和心灵,那是何等感动而又美妙的一刻啊!这个怀抱可能是来自我们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不论是谁,只要在我们需要保护的时候能够张开双臂接住我们,那将是我们这一生的幸福。

(三)献子与复仇

在危难之际或是献子、或是杀妻,这种捐妻忘亲之举,通常是中国传统剧目中表现的主要内容。在这些经典化的叙述情节背后,传播的是一种忠孝节义的文化价值观。电影对“程婴救孤”这部传统经典的移植就面临着这样一种进行现代化转化的问题。程婴把自己的孩子献出去固然伟大,可是,一个被杀戮换下来的生命在若干年后还要冒死去刺杀他的仇人,这样冤冤相报的杀戮逻辑,对那个被拯救的生命的价值难道同样不是一种蔑视吗?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如果按照传统戏曲的路径,程婴救孤的前提是“献子”——用自己亲生儿子把赵家的孩子换下来,唯此才能保住赵家的血脉,进而完成复仇的大业。可是,这个前提对陈凯歌来说却难以接受——这是陈凯歌个人对电影的选择,还是一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我们姑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他不能够认同这样一种强迫他认为别人而死的文化传统,不论这个他人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同样,他也不能接受让一个孩子的全部人生都变成“复仇”因为这样对这个孩子的心灵与人性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扭曲。所以,现在的《赵氏孤儿》中,献子的故事情节被完全改写了。

虽然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对复仇主题的改写为了能让多数观众接受,依然保留了赵氏孤儿最后复仇的情节,但是,对复仇的动因做了不同的解释。现在,尽管我们还是看到赵氏孤儿最后拿起了剑,可是他此时并不是在给他人充当杀人工具,他是为了对父亲的爱才杀死了屠岸贾。这就是说,推动赵孤复仇的叙事动力不是仇恨,而是孩子对父亲(程婴)的爱。赵孤对屠岸贾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的命,为我爹报仇。”这个“爹”其实并不是在指赵朔而是指程婴,所以说,赵孤是在为了完成程婴的心愿才要杀死屠岸贾。

电影《赵氏孤儿》把这种被颠倒的认同逻辑重新颠倒过来,程婴是一种既忠实于一种普遍的人性,同时又体现出强烈个人感情的人物。尽管现在可能并不太习惯我们所钟情的人物会在关键时刻绝望地嘶喊“我们杀不了他!”尽管他那样真实;我们也并不喜欢屠岸贾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去教育孩子什么是“仁爱”,因为,他已经没有这个资格了。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在一部主流的商业电影中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性;还是要在主流电影的叙事体系中建立一个能够被观众接受的认同对象——即便这种认同对象将与过去的电影有所不同,我们还是不希望这样一种形象淡出我们的视线。

二、《赵氏孤儿》程婴的独特性

电影《赵氏孤儿》将大时代、大人物间的血斗悲剧改写成小人物身不由己的悲剧。电影对情节最主要的改写,是改变了剧中“程婴献子”的理由,即将程婴献出自己的孩子设计成并非自愿而是一连串意外的结果。这就是电影《赵氏孤儿》中程婴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之处。程婴从一个主动献子、舍命救孤的悲剧英雄变成一个在阴差阳错间拯救了忠良之后生命的草泽医生,这是电影《赵氏孤儿》对传统戏曲最关键的改变。应该说,在全力保护自己亲生孩子这种意义上,没有人会责备程婴,因为,父爱是毋庸置疑的天赋人权。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像传统戏曲中的程婴那样把孩子献出去,就意味着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在豫剧电影《程婴救孤》中演员反复表现了程婴在献子之后的极度悲痛以及他日后对亲生孩子的深切思念,包括程婴最后把屠岸贾刺进自己体内的刀剑更深地扎进自己的胸膛,这些都表明他对自己孩子无可替代的思念,他要与自己未满周岁的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简言之,如果电影中的程婴不能够建立起一种具有道德依据的叙事动机,这个人物的形象就面临着随着主动

献子行为的终止而坍塌的境遇。现在,影片中对程婴道德形象的建构是基于对四个死去的人的承诺与情感上的。其一是对庄姬夫人,他要兑现夫人对自己的托付,让赵孤做一个平民百姓,忘记他的仇恨;其二是要对得起死去的妻子,她是为了孩子被屠岸贾的官兵杀死,而作为一个男人,程婴自己却活了下来,程婴在最后的弥留之际还在冥想着与她相依为命的情景,可见在程婴心里对妻子既有由衷地思念,又有深切的愧疚;其三是自己的儿子,那个被屠岸贾摔死在地上的婴儿,他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就惨遭杀害,不要说是亲生的父亲,就是一个路人,看到这种悲惨的情景也会为之动容;其四是公孙杵臼,在危难之际,他为了保护忠良之后舍生取义,给程婴的内心世界造成了巨大震撼。从此,程婴成了一个被热血点燃的人。他背着孩子主动到屠岸贾家去做门客,而不是按照传统戏曲那样被迫到屠岸贾家,他背上的其实并不是那个死里逃生的孩子,而是为了这个孩子而死去的四个灵魂。这样的剧情和人物改动让程婴的救孤行为更符合人性,更合乎现代观众的心理,是电影在情节设计上的成功之处。

电影中的“程婴”与其他版本中的“程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电影中“程婴”行为的被动性。在电影中,程婴是步步“被抛入”的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程婴重一开始的善良、懦弱,到面对抉择是的犹豫和挣扎,最后变成一个命运的无奈选择,甚至成为一个命中注定的“失败者”。但这一形象更为可信更为可感。就此而言,电影版中的“程婴”更具有一种存在主义的哲理味道。它关注更具有超越性的人本身,而非偏狭的“忠臣”,这样的改变是富有创意的,更人性化,无疑更能为现代人所理解。陈凯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程婴的行为虽然在古代可以用‘忠义’解释,但现在不同了,不仅违反常识,也反人性,反人伦。如果说程婴是个英雄,上来就伟大,那样不太可信。今天是一个平民时代,是自己争取自己权利的时代。程婴复杂的心理斗争,让它具备了自私性和现实性,他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没什么两样,你可能还会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陈凯歌对这一情节的改动是他深思熟虑、刻意求工的结果,这代表了陈凯歌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富于批判性的重构的努力!陈凯歌在《赵氏孤儿》中对“忠义”思想的超越,并且保留并放大了“承诺”这一更具普泛性的道义价值观。“被抛入”的程婴既是救护无辜婴儿、接续一族血脉的普通人的善良本性的流露,更是在一步一步践行对庄姬夫人临终嘱托的承诺。一个小人物,焕发出了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意外的大精神。电影中程婴人物的“独特性”也在此反应的淋漓尽致。

电影《后窗》里的那个没事爱拿着望远镜到处窥视的记者杰弗瑞,电影《西北偏北》里那个幽默而又好奇的广告商人罗杰,他们往往是由于某种偶然因素卷进一个巨大的矛盾冲突之中,最后与影片设定的社会正义站在一起,完成了原来并不属于自身的道义使命。在电影中恰恰就是这些人物最容易引起观众的普遍认同——一个警察挺身而出去抓罪犯,那是他的公务;一个士兵舍生忘死上战场,那是他的天职;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该为国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是,如果是一个平民百姓他们能够以身殉职,为国捐躯,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陈凯歌电影中的程婴就是“民做了士该做的事”。虽然程婴的义举是被动的。但是程婴这种为他人、为正义而“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身任天下”,“生死当前而不变的坚贞之志”,体现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道德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所在。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有着普遍的意义。也许我们还没有达到先贤们“舍生取义”的崇高思想境界,也许在关键时刻,我们还会暴露人性中丑陋的一面。然而,唯其如此,在生死关头、危难时刻,我们才更应该有勇气面对上苍对灵魂和良知的拷问,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才是我们要在程婴身上学到的真正的东西。

三、《赵氏孤儿》的现实意义

《赵氏孤儿》的终极价值在于呈现出一种命运悲剧的意味。正如陈凯歌所说,“中国历史有那么多悲剧,这个最大的悲剧在哪里?是对生命的无视”。作为具有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历史或原故事本身对导演具有约束性。但很明显,陈凯歌绝不拘泥于“还原”、“再现”或“重述”,而是进行“世俗化”的处理和情节的改编。影片致力于传达无限的人生内涵和关于复仇的伦理、责任与担当、命运与偶然、爱与恨、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等的理解。在影片中,没有人能逃脱“命运的苦旅”。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更不要说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屠岸贾尽管杀死了他的全部敌人,成了权倾天下的霸王,可是他直到最后才发现,他不择手段要杀死的赵朔的儿子,其实就蛰伏在自己家里整整十五年,屠岸贾成了全天下的笑柄。他教会了赵孤一身的武艺,最终自己却死在了赵孤的剑下。赵孤从他降生的那天亲生父母就被人双双杀害,自己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从始至终就是在阴谋的包围中,他的干爹是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他的养父想利用他去当复仇的刺客。最后,这两个人都死在自己的面前,他成了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孤儿。但是,最为可贵的是,在《赵氏孤儿》里的这些人物,几乎无一不在与他们自己的命运相抗争。人物心理的转变使程婴成为一个忠实于自己意志的人,而不再是简单地忠实于他者意愿的人。程婴也没有去做一个被仇恨吞没了的人,同样他也没有把赵孤最终变成他手中的杀人工具。在陈凯歌看来,这就是一个个体生命对另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人的情感与人的命运是陈凯歌最为关注的主题,观众面对陈凯歌的电影,体验到的是一种对自我命运的真切叩问。影片通过几个人(程婴、屠岸贾、程勃、韩厥)的个体心灵世界的开掘而思考人性的痛苦,重点在人。这与《霸王别姬》的史诗性取向是不同的,与《梅兰芳》对人的关注,对文化偶像的“去魅化”倒是有几分近似。于是,在《赵氏孤儿》中,程婴由原来人们心目中“忠义之士”的精神载体、文化符号,而成为银幕上一个阴差阳错地肩负起“救孤”承诺和复仇大业的失败的“凡人”,一个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具体的“这一个”。不妨说,这是一种对历史、经典的“去魅化”的回归。陈凯歌仿佛也隐喻了自己的回归与降解。无疑,陈凯歌是一个自我意识极为强烈的导演,在许多影片中都寄寓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意图,刻下了自己强烈的个人化、风格化印痕。毫无疑问,陈凯歌是全力聚焦于个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痛苦的丰富性和微妙性。

“对中国观众来讲,不仅需要好莱坞数码电影的视听震撼,更需要电影的现实解读与人文关怀、精神抚慰”[1]。而陈凯歌导演是一个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人性的导演。陈凯歌说:“我拍《赵氏孤儿》的态度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什么是爱,什么是尊重?爱不是卿卿我我,这种尊重不是三从四德,这种爱和尊重就在于陈凯歌给了他影片中的人物对命运进行抗争的人格力量!一部影片的叙事文本通常是与这部影片诞生的社会文本相互映现的。不管影片讲述的是什么时代的历史故事,不论影片采取的是什么类型的叙述方式,社会历史的背景都会深深地嵌入到影片的叙事情节之中,都会照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传统的血脉之中,割断传统意味着剥离我们的血肉。可是如果我们的血肉中真的存在着危害我们生命的疾病,那么,再痛苦我们也应当将它割去。

《赵氏孤儿》再次证明,陈凯歌所有的电影都是关于人的命运的电影。由于命运的冲突,必然涉及到一种不可抗争的外在力量,一种超越了人的自我能力的客观现实。为此,处于陈凯歌电影中间地带的就必然是人性与命运的尖锐对立。陈凯歌说过“我拍《赵氏孤儿》的态度是:尊重每一个生命”。因此,中国的进步应该重珍视生命开始。

电影《赵氏孤儿》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是具有普遍性和极为明显的。“陈凯歌的作品带来了电影媒介的复杂性,在它里面‘找对象’所暗示的照镜子的过程——寻找给我们‘自重’和‘自尊’的东西”[2]。我们应该把那些漠视生命的东西从我们的传统中分离出去,把它们留给过去,把那些尊重与珍视生命的东西留在现在,带往未来,让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这就是我们对一部主流电影的文化期待,如果影片的商业业绩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价值的认同基础上,那么,它将是我们这个国家电影的真正复兴!易言之,对于我们每

一个个人来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更加饱满,以真实的自我面对现实,进行正确的抉择,做到这些才能是对自己真正的尊重。这下才是《赵氏孤儿》给我们现实社会带来的最现实的意义。

如今的中国社会,巨流奔涌,泥沙俱下,在这样一个时代,善良与邪恶交互呈现,黑暗与光明轮番上演,如果我们还按照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来解释生活,并且以此为据来判断我们面对的世界——不论这个世界是想象的世界还是现实的世界,我们都将被我们自己所误导。

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无疑让生活在这个纷杂的时代中的人们有了一次更为理性的认知。电影中,当程婴被迫无奈救孤、献子、进行复仇计划时,我却看到了很多人脸上奇怪的表情,为什么陈凯歌把一个经典悲剧改编成了一个世俗化的小人物的被迫举动,让观众非常诧异,非常不理解,甚至还让程婴背负起卖主求荣的骂名。观众表现出的不理解,我直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但是我们认真的想过吗?什么样的影片才是好影片?在我认为:通过最真实的剧情(当代人的生活时代),表达出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这样的影片才是好影片。

我认为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是成功的。他想告诉世人的东西全都表达得非常明白:父爱的厚重、亲情的伟大、正义的力量、仇恨的淡化……现在的人们如果面临那样的情境,我们会那样想程婴一样做吗?陈凯歌通过程婴人物的心理变化,把我们现在的人们思想表现的出神入化。如果是我的话,哪怕是被迫的,我都不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献出去。因为我没有那样的高度,也没有那样的深度。如果是我的孩子受到伤害,我会不顾一切的拼命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程婴这样的义举,无疑是伟大的,是让人敬佩的。

然而,一些人居然还要指出影片某些细节违背历史真实。说影片中当时的年代没有面条,又是说当时的年代有没有骑兵……“如今人们评述电影似乎不是爱上了电影本身,而是追求评述本身的时髦”[3]。他们沉浸在这种肤浅的自我表达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对生活的真正感悟和深入的思考,迅速成文是他们的风格,玩弄文字成为他们的游戏。只要他们想,便可以找到自己的战场,他们想到了就放、就打,就如同玩“水枪”的小孩子,不计后果。我认为这样的人,往小了说是没有文化修养,往大了说是阻碍中国电影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一样完美的东西,电影也一样。但是只要我们重中学到了一些东西,看到了中国电影的一些进步。我们就得给予肯定,给予赞赏。这样的中国电影才会腾飞起来。

其实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个最深刻的道理:如何做一名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别人不了解你,你就一定要暴跳如雷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愤怒,这才是君子的情怀。当程婴背负上卖主求荣的骂名时,他没有愤怒,而是忍了下去。如果程婴不忍,我们也不会看到程婴的复仇,以及后面精彩的剧情。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做一名君子。而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小人物表达出做君子的道理。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却还在对电影“挑三拣四”。糊弄几个文字拼凑成一篇所谓的评论,这种文字伤害的不仅仅是观众的心理,更是对影片的不尊重。可想而知,陈凯歌的心里是无助的、悲伤的、心痛的……而他的悲伤与无助,无疑是我们现在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就像有些专家所呼唤的:让科学的评论发出声音!现在的电影市场中实在是太需要科学、冷静、可信的言语了。

最后,真的希望有更多负责任的影评人用自己的行为来洗刷现在的不良风气。但愿这不是我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批判[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6.

[2]周蕾.男性自恋与国家民族文化——陈凯歌《孩子王》中的主体性[C].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90.

[3]朱倩.我所欣赏的电影评论[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14.

[4]张颐武.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于丹.《论语》感悟[ 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6.

[7]王秋兰.论元杂剧《赵氏孤儿》深刻的民族内涵[J].沈阳: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01期.

CHEN KAIGE ZHAO THE ORPHANS OF INFANT

CHARACTERS MEDIUM-RANGE BAI

XU Jian

Abstract: Zhao the orphan "is a different from western tragedy, has obvious history tragedy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rich in ethics spirit, and the protagonist's filial piety

and friendship, achievement the works of nobility, tragedy. Movie theaters of zhao the orphan isreflected the historical traged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Father's love; offered the son; revenge; uniquenes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赵氏孤儿》是一部有别于西方悲剧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历史悲剧,其中所富含的伦理道德精神,以及主人公的忠孝节义,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电影《赵氏孤儿》的上映更是体现了这部历史悲剧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父爱献子复仇独特性现实意义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而创作的历史悲剧,剧本围绕“搜孤救孤”展开了一系列的生死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摄人心魄的悲壮场面。现在,《赵氏孤儿》被搬上21 世纪的中国银幕,本身已经证明了它所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其实各种“孤儿”的竞相迭出,都是这种从古至今开始的“接力”使得艺术的历史能够承传,文化的血脉能够延绵。作为一位对电影始终寄予着人文关怀的导演,陈凯歌看中的不但是一个“血亲至上”的伦理故事,还有一个冤冤相报的复仇主题。陈凯歌更看到了在这样一个传统剧目中隐含着一个珍视人性、尊重生命的现代命题,而这个命题在我们过去的古装历史巨片中却几乎被遗忘殆尽了。 一、陈凯歌《赵氏孤儿》对原著作的颠覆 (一)电影剧情 春秋,晋国,灵公年幼,由权臣屠岸贾(王学圻饰)辅佐,朝中大权则旁落赵盾世家。一日,灵公于行宫休憩之时玩兴大起,以石子击打临街百姓取乐,并误中回城的赵盾(鲍国安饰)。赵盾上前斥之,并指屠岸贾渎职,两人至此结下芥蒂。为报私仇、也为除掉障碍圆自己的篡权大计,屠岸贾怂恿灵公下旨,派遣赵盾领军远征。未料,赵盾大捷归来,屠岸贾奸计落空。庆功宴上,赵盾向灵公引荐立下战功的儿子赵朔(赵文卓饰),并依循礼制上前行酒。岂知祝酒已被屠岸贾设计投毒,灵公大骇,震怒之下传令诛灭赵氏九族。 另一边,灵公之姊、赵朔之妻庄姬(范冰冰饰)亦在府中获悉噩耗,她委托恰在府中的名医程婴(葛优饰)偷出刚出世的赵氏孤儿,以保赵家血脉。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将城中适龄婴儿百余人尽数搜刮,扬言如若无人交出孤儿,将尽屠幼婴。阴差阳错的是,赵氏孤儿本已在百人之中,和已隐退的老臣公孙杵臼(张丰毅饰)短暂决议后,程婴只得向妻子(海清饰)讨来躲过搜捕的自家骨肉充作赵孤上交,以诺庄姬之托。因举报有功,程婴与孤儿得以入驻屠府,屠岸贾深喜孤儿,便将其当作半子抚养。此后十五年,程婴一边忍辱负重、寄居仇人篱下,一边悉心教导孤儿,联络韩厥(黄晓明饰)等朝中势力,只待赵氏孤儿一朝成人,一雪前耻…… (二)厚重的父爱 电影屠岸贾让孤儿从屋顶上跳下来,并对孤儿说:“他会用双臂接住孤儿”。就在赵孤从屋顶上纵身跳下的那一刻,屠岸贾却收回了他张开的双臂。这个动作使赵孤重重跌在地上,屠岸贾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用肢体的痛苦告诉赵孤,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信——包括自己的干爹也不例外,他能够相信的只有手中的刀剑,这就是屠岸贾灌输给赵孤的处世哲学。这种教育就是要在赵孤幼小的心灵里灌输一种冷酷的“丛林法则”,让他崇尚实力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就在赵孤重新回到屋顶上拿回宝剑再跳下来的时候,程婴走上前去紧紧抱住了他!程婴是在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刀剑更可靠的力量,那就是父爱。也许,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赵孤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在人生的价值路口上他没有选择强权,而是选择了父爱。对赵孤来说,那是一个何等温暖而又坚实的怀抱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

赵氏孤儿 浅析

浅析《赵氏孤儿》中程婴的人物形象 广东XX学院 2010级XX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赵氏孤儿》这部杂剧,讲的是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他与忠臣赵盾不和,并嫉妒赵盾的儿子赵朔身为驸马,竟然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救出。于是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在三天后如果没找到赵孤,就将全部婴儿杀尽,以绝后患。这时程婴就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的最后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诉他国仇家恨,赵武最终得以报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在这部剧中,程婴的矛盾的性格特征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一、舍子取义的程婴。 在这部剧中,程婴的形象留给人最深。他为了就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程婴“舍子取义”的“英雄壮举”对现代人的意义,程婴“舍子”的举动,“实在是突破了人性的底线”,是后人不愿效仿也不能效仿的。诚然,程婴舍子救孤是一件很惨烈、很悲壮的事情。它似乎有悖于常情,突破了“人性的底线”。 但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而成仁。”汶川地震中,在什邡市,地震中有多座教学楼垮塌,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3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但师生仅伤亡10多人,灾难发生时,该校的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而青春也定格在了20岁。袁文婷舍己救人的品质无疑是最高尚的,突破了人性的底线。所有,程婴的行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会发生的,也是一种正常的行动。 剧中说到:“那公主眼下生下一小厮,取名赵氏孤儿,等他长大成人,与父母报仇雪恨,只怕出不得屠贼之手,也是枉然。”可看出程婴对赵氏孤儿的担忧、同情。 “我如今偷藏在公孙杵臼跟前,一者报赵驸马平日之恩,二者要救晋国小儿之命。”也可看出程婴知恩图报、舍子取义,舍己为人。 而《说破》一折,“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千头万绪涌在心”,他的一声声血泪控诉,他用生命画就的“血冤图”,又让人们流下多少同情的泪水,人们的掌声和泪水是对“程婴精神”的颂扬,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的颂扬。 程婴所表现的是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是境界崇高的“大仁大爱”,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例如,在驱逐倭寇的8年抗战中,中华大地到处是“父母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壮烈景象;在黑暗的渣滓洞集中营里,年幼的“小萝卜头”也和父辈一起献出了“鲜活的生命”;当滔滔洪水袭来的时候,一个农民奋不顾身地救出二十几个人的性命,自己的儿女和父母妻子却被激浪卷走;一位车站扳道员在当班时,眼见在不远处玩耍的儿子被高压电击倒,却依然坚守岗位,按标准化作业程序操作,确保满载乘客的列车安全进站……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有这样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大戏,王国维把它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戏中塑造了一群感天动地、光照日月的千古义士。千百年来,他们感召了无数戏台下陶醉其间的看客们,甚至征服了许多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艺术家,如歌德、伏尔泰、默非等。如今它也成为各大剧种、各大流派久演不衰的经典大戏,至今人们仍在不停地对它进行重新演绎改编。这部戏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主要取材于《史记》。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千古大戏中,昏君奢靡无道,奸臣穷凶极恶,忠良惨遭诛戮,义士舍身取义,慷慨悲壮,自始至终荡涤着一股磅礴的英雄主义冲天气势。《赵氏孤儿》这部剧中主要出现了以下的人物——赵氏孤儿、反面人物屠岸贾、舍命救孤儿的“八义”。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以程婴为代表的“八义”,特别是程婴,全剧着重刻画了他为救赵氏孤儿所做的一些列义举,所以尽管剧本名为《赵氏孤儿》,但赵氏孤儿并没有被作者进行很多的描刻,而是更像一个用以贯穿整个剧目的线索。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即屠岸贾,作为反面形象亦是本剧不可忽视的人物。下文将以程婴、赵氏孤儿和屠岸贾为例,对《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作一浅析。 一、真正的主角——程婴 之所以说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的真正主角,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而这一精神正是由程婴这个人物显著呈现的。先是程婴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了已被封锁的公主府,把赵氏孤儿藏在自己的药箱中带出了府。随后,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又以己之子代替孤儿受死,而将真孤儿收为义子。可以说,在“忠义”精神上,程婴是一个作者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不怕冒任何危险,在中国封建固有的君君臣臣、主仆体系道德教化下,为保全主人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作者正是通过程婴这样一个人物——个人境遇悲苦但精神无比高尚,从而打动成千上万的观众,进而使观者作出清晰的道德取向,即“忠义”至上。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主题,也体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说的是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赵武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赵氏孤儿》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个主题和视角的转变,“复仇”这个故事主题,成为程婴的任务而非赵氏孤儿的任务。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复仇道路。他既要保证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同时又要让仇人屠岸贾对这个孩子产生感情,这样才能最后实现让屠岸贾“生不如死”的复仇目标。 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主要的悲剧人物,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诠释的悲剧意义。 在生不如死的政坛魔爪下,他含辛茹苦,终于把孤儿赵武拉扯成人。他使一张白纸般的赵武燃起复仇的烈焰,他煞费苦心、画图说古、痛说家史、控诉奸佞,终于策动懵懂的赵武,挥舞起复仇的利剑,杀向十恶不赦的屠岸贾,报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程婴在戏剧中是个身份卑微的地道小人物——草泽郎中。可是正是这位不起眼的草根小人物,第一时间赶到下宫,把孤儿藏入药箱,带离险境;他慷慨陈词,说服宫门守将韩厥大义放行进而自刎;他吞下血泪,李代桃僵交出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亲生幼子,换下孤儿赵武;他忍辱负重,骗取奸贼屠岸贾的信任,苟活于世。他胸怀王公贵族不可能有的仁心、仁术,用自己卑微的孱弱双肩,扛起了救孤复仇的猎猎大旗。从这样的人物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忠义精神,同时也能看到其浓得化不开的悲剧命运。 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而这一精神正是由程婴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来呈现的。作者通过一些细小的事件,细致地刻画出程婴的思想发展过程,即报私恩——救孤儿——救众生——舍己——舍子——抚孤,作品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和斗争,因而程婴的思想性格便具有鲜明的封建时代特点和阶级特点。程婴是以忠义出发反暴救孤的,作品歌颂的,也正是他的忠义行为。而正是这些思想和行动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讲就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关键。可以说,在“忠义”精神上,程婴是一个作者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不怕冒任何危险,在中国封建固有的君臣、主仆体系道德教化下,为保全主人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作者正是通过程婴这样一个人物——个人境遇悲苦但精神无比高尚,从而打动成千上万的观众,进而使观者做出清晰的道德取向,即“忠义”至上。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主题,也体现了作者所在时代的主流精神。但正因为如此更能体现出程婴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5篇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5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mple essays, such as after reading classic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insight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人物形象《赵氏孤儿》是一部古老的中国悲剧,由元朝的纪君祥创作。故事情节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道德观和历史观。下面我将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赵盾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他是一个正直、忠诚并且充满智慧的大臣,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然而,他的忠诚和正直也引来了他人的嫉妒和仇恨。在故事中,赵盾的家族因为他的忠诚而遭遇了重大的灾难。他的亲人都被屠岸贾所杀,其中还包括了他的可爱的孩子。 赵盾在故事中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尽管面对家族破亡的巨大打击,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放弃对正义的追求。他坚信自己的清白和无辜,坚信自己的家人也是无辜的。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使得赵盾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也使得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其次,程婴是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却因为偶然的机会卷入了这场大灾难。尽管他不是主角,但他在故事中的地位却是不可或缺的。 程婴在故事中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精神。他为了救赵家的孤儿,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了赵家的孤儿。这种无私和勇气使得程婴成为了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也使得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屠岸贾是故事中的反派人物,他是一个残忍、无情、冷酷的权臣。他对赵家的仇恨完全来自于个人的嫉妒和不满。他为了报复赵盾,不惜将赵家的孤儿作为人质,以此来威胁和逼迫赵盾就范。他的行为和态度充分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无情。 在故事中,屠岸贾的行为引发了众人的愤怒和反抗。他的残忍和无情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灭亡。他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奸臣和权臣的憎恶和批判。

《赵氏孤儿》读后感

《赵氏孤儿》读后感 《赵氏孤儿》读后感1 在《赵氏孤儿》这本书,我看了之后,十分的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中期,晋襄公死后,晋灵公继位。晋灵公昏庸无道,赵盾多次劝谏,招晋灵公追杀。后来赵朔杀了晋灵公,晋景公登基。奸臣屠岸贾与赵朔不和,向晋景公谗言。阴谋得逞。杀害赵氏满门,赵朔的妻子是公主,得以逃到宫中。赵朔的妻子生下男婴后,被屠岸贾知道,程婴用自己的亲骨肉被屠岸贾乱刀砍死,公孙杵臼也被乱刀砍死了。后来赵武成人,才知原来当年屠岸贾乱刀砍死的竟是程婴的亲生骨肉。后来,赵武和程婴带兵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程婴,他很忠实赵家,是忠实的门客,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虽然他为了报仇有点疯的地步,结果却也没有复仇成功,饮恨自杀。正所谓“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成大事者确实应该有他的那种谋略,要有所牺牲,牺牲自己的妻子,儿子,在仇人屋檐下卧薪尝胆十六年,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并且在屠岸贾大肆搜捕赵氏孤儿时能果断的作出决策,联合公孙仵臼,救赵家的唯一血脉。 我很难想像出人为了报仇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智慧、忍辱负重的精神。在仇恨面前,亲情,骨肉也变得不堪一击。 程婴和公孙杵臼为帮助忠义的赵氏不惜牺牲生命,这种侠义之风着实让人钦佩。尤其是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竟用自己的亲生骨肉为饵,来骗取屠岸贾的信任,而且甘心背负骂名十五载。报仇成功后,程婴不图回报,不慕荣华,以死明志,追寻故友,这种情义深深感动了世代们。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

《程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程婴》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赵氏孤儿读后感

赵氏孤儿读后感 篇一:赵氏孤儿读后感 在《赵氏孤儿》这本书,我看了之后,十分的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中期,晋襄公死后,晋灵公继位。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多次劝谏,招晋灵公追杀。后来赵朔杀了晋灵公,晋景公登基。 一血脉。 功后,程婴不图回报,不慕荣华,以死明志,追寻故友,这种情义深深感动了世代们。 篇二:赵氏孤儿读后感 最近读了《赵氏孤儿》觉得深有感触,突然有种写读后感的冲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越看越想看,恨不得马上把它看完。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思想感慨万千,很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告诉我舍友,我也试图跟她们讲这本书里到底讲什么,但是却都没成功。因为我不知道要从哪讲起,要怎么把我的思想,

感慨告诉她们,把我想说的告诉她们。就算讲了,讲的时候我发现所描述的语言好苍白无力,好空洞,根本不可能把书里的情感,精彩部分告诉她们。 此事件是发生在春秋时期。主要人物有孤儿:赵武;晋灵公:晋国的国王;太后:晋灵公的母亲;赵盾:祖父,丞相;赵朔:父亲;惠公主:母亲,晋灵公的亲妹妹;屠岸贾:义父,太尉;吴姬:二祖母;屠岸冶桓:姨妈,也是心上人。程婴:赵盾的门客等等。 300多斤。 屠岸贾是晋国的一代名将,因爱情而被逐放西域十二年,与狗,顾侯孤独的在此生活十二年。晋灵公即位后被召回,成为晋灵公的坚定支持者。并且顺势打垮赵盾的势力,报了当年的大仇。不料却中了程婴的阴谋,收赵氏的唯一的后裔为义子。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他不禁万念俱灰,深感人生的无常和虚妄。 程婴是赵盾的忠实门客。一个极度偏执上午理想主义者,为延续赵氏一脉以图将来复仇赋予了他

人生的意义,向屠岸贾复仇成了他人生的唯一目标。在屠岸贾大肆搜捕赵氏孤儿时,他决定实行掉包计,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程勃替换了赵氏孤儿,救赵氏孤儿一命,妻子不从将起杀害。而同时看着自己的孩子活生生的被狗咬死,为取信屠岸贾而将公孙仵臼杀死。他在屠岸贾家卧薪尝胆十六载,在赵氏孤儿成年说出事实的真相,要其报仇,谁料却遭拒绝,使他崩溃,终在晋灵公亲临屠岸贾家时告知各位大臣事实的真相,饮恨自尽。 也许有人说“红颜祸水”。如果没有吴姬红杏出墙就没有赵盾与屠岸贾的恩怨,就不会死了那么多人。但是我却不这么觉得,其实赵盾与屠岸贾的矛盾是必然的,是晋灵公与太后的矛盾,是晋灵公为独揽大权的产物。也许如果没有太后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晋国的国君位置,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冤冤相报,就没有《赵氏孤儿》这一悲怆的历史故事,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假若假设成立的话,没有《赵氏孤儿》,那以后的历史将更改,那现在的中国可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

舞剧《赵氏孤儿》的人物形象艺术价值 歌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在于从人物形象的小普通体现出来的大情怀。我国历来有“轻生死、重然诺、守忠义”的民族精神信仰,歌剧通过歌唱呈现出来的诚信、气节、牺牲、奉献也是对于当今社会道德焦虑的一种引导和回应。折射了了当今社会在伦理道德、信仰方面的失范。歌剧中《赵氏孤儿》,以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戏剧形象,在整个歌剧中,以人物的曲折命运凸显了民族的悲剧精神和民族英雄精神。 (一)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悲剧精神 程婴的悲剧精神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在最后的胜利时刻,他孤身一人,脑海中是他带着怨恨死去的妻子,自己亲手摔死的孩子,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悲痛不已,身心疲惫,这不正是我国历史以往献身牺牲的正义之士的最终命运吗?悲惨、凄凉。但是给我们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没他们忠义的精神被世人歌颂。程婴是整个歌剧最为代表的正义之士,他坚守正义的信念,相信正义终战胜邪恶。这些正义之举在整个歌剧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渲染了整个剧情的气氛,通过声音向观众传递正义会迟到,但不会不到。虽然在着过程中,正义牺牲了太多的人,让整个歌剧的气氛充满了悲情的色彩,但是在道义的驱使下、在正义信念的传递下,迎来了我们心中正义的到来。在整个歌剧中吗,程婴和其他人物所坚持的正义信念、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硬气,让整个歌剧产生了即令人扼腕又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他们的这种精神被人们歌颂,让世人传承,正义之火生生不息。 (二)程婴为人物代表的民族英雄精神 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为人物代表表现出来的民族英雄精神,是我们历来崇拜并赞扬的。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是被外界的诱惑放弃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承诺。程婴所体现的不正是我们现代人缺失的吗?歌剧通过不同唱法及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中国民族人应该有的气节,也展示了古人的英雄精神,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人,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一种信仰,竟能把一个托付当成使命,忍辱负重十八年,并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靠智慧和隐忍最终完成诺言,取得成功。普通人物爆发的英雄精神,更能让人深思。这部歌剧把我国的民族精神完美的体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不是赤子之心,拥有正义的信念,也是我们需要做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篇1】 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篇2】 作为一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应该严格尊重历史的严肃性,作为一部反映当代人信仰探寻人性的电影,应该立足于当前时代的大背景下,从人物的选

择思考人物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作为一部深刻探寻当下时代因素的电影,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凸显这个时代中人种种的选择和迷茫。无论从那种方面,不得不承认《赵氏孤儿》确实是一部少见的优秀作用,无论从故事结构、叙述技巧还是从反映的主题方面,这部电影都超出了国内电影在同时期的表现,可以真正让一个观众心满意足地把钱交到电影院,同时又若有所获地从电影院出来。 《赵氏孤儿》的故事出现于司马迁《史记》——赵氏世家。讲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具体故事这里不做介绍,我们将从电影中寻找电影中的故事,以及电影所要揭示的人性选择,以及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困惑。 春秋时期,随着战功赫赫的赵氏家族的权力和威望不断壮大,晋景公也恐惧不已。将军屠岸贾一直都受到赵氏的排挤,于是借助赵朔胜仗庆功之日,以弑君的欲加之罪,一日内将赵氏族长赵盾和长子赵朔等赵氏家族三百余人全部杀死。而赵朔的妻子庄姬此时生下一个儿子命名赵武。为了延续赵氏唯一的香火,她自杀为了让韩厥放掉程婴而带赵武走。这个故事并不复杂说简单点,就是晋景公为了权力借助别人将赵氏灭门的事情。可是在灭门中却留下了一个被程婴养大的孩子。程婴的老婆原本是为了自己孩子活着而把赵氏孤儿交了出,可是那个搜查赵武的将军并没有相信她交出的这个孩子就是赵氏孤儿,相反却看上了程婴的孩子,认为那就是赵氏孤儿,于是程婴就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换来了这个与自己毫无关系只是出于一种对正义或者信仰的坚持而收养的孩子。 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失了最亲的人,无论怎么样这都是残酷地。可是程婴坚持了,不是因为他要选择,而是因为他被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怎么样的,无论正确与否他都会失自己永远难以预料的东西。可是这种失起码成就了他生命意义,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放下了自己最不能的放下的,不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是因为命运更正确的是时代和人性对自己的逼迫。 程婴收养了孩子以后,担心受怕,他不愿意让孩子读书,更不愿意让孩子学武,或许因为他只想让孩子长大,并没希望把复仇任务交给这个孩子,他希望孩

《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

《赵氏孤儿》程婴角色分析 “程婴存赵真公志,奈有忠良壮此行。”程婴是《赵氏孤儿》中真正的主角,他被塑造成一个中国传统道德典范,即有着清晰明白的价值取向——忠义至上。然而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并非有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纪君祥着手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程婴。 程婴初登场的自白中,第一句点明自己身份,第二句感谢驸马优待之恩,而后是“可奈屠岸贾贼臣将赵家满门良贱,诛尽杀绝,幸得家属上无有我的名字”。他虽然感激驸马,然而“幸得”一词流露出劫后余生,未被牵连进去的庆幸。这应是程婴的心理活动,可见他最先也是如常人一般害怕被连累。 等见了公主时,他几乎是干脆地接下了救孤的任务。就算刚刚还在庆幸,就算明知道屠岸贾颁布命令,有藏孤儿者九族全诛,他仍然答应了公主。忠义之情,知恩图报在程婴身上初露端倪,但此时他对公主说了一句话:“假若是我掩藏出小舍人去,屠岸贾得知,问你要赵氏孤儿,你说道:我与了程婴也。俺一家儿便死了也罢,这小舍人休想是活的。”类似的话他也对韩厥和公孙杵臼说过。“将军,我若出的这府门去,你报与屠岸贾知道,别差将军赶来拿住我程婴,这个孤儿万无活理。罢!罢!罢!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老宰辅,还有一件。若是屠岸贾拿住老宰辅,你怎熬的这三推六问,少不得指攀我程婴下来。俺父子两个死是分内,只可惜赵氏孤儿,终归一死,可不把你老宰辅干连累了也。” 听到了这三句话的人都自尽了,仿佛是与程婴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不用把话说透,大家心知肚明。这也使《赵氏孤儿》显现出一种易水风寒血海尸山的悲壮。程婴自有他的顾虑,最开始他惦记着自己一家,这是一种常人求自保的话语逼迫,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草泽医生。可是后来他便已经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置之度外了,他担心的是赵氏孤儿的安危。这时忠义之情已经超越了他对家人的关心。所谓忠孝两难全,虽然剧中程婴并没有表露出来,但儿子死时他背过身擦掉的眼泪已将他的情感暴露无遗。怜子如何不丈夫。最开始程婴是想和儿子一处身死,“一者报赵驸马平日优待之恩,二者要救晋国小儿之命”,然后接受公孙杵臼的意见,决定自己养育孤儿长大。这一系列决定做的可谓果断利落,由此可见程婴虽然是腕弱的医生,却有一颗可以用“狠”来形容的心。对别人对自己都是如此。 程婴下了舍弃儿子保全孤儿的决定,然后将一切痛苦自己承担。不仅如此,自尽的三人也是压在他身上的沉重负担和期望。尤其是公孙杵臼,程婴不仅连累他,还要背负一份出卖好友的罪名,有苦说不出。在这一切之后程婴带孤儿投奔了屠岸贾,在仇人手下讨生活,程婴的小心翼翼可想而知,只怕没有一晚睡的安稳。在这样的环境下程婴竟然熬过了二十年,竟然在二十年后还有心力助程勃复仇,只能以一词以蔽之,谓之坚韧。 二十年后程婴给程勃道出了家世,压抑许多年的感情才找到契机爆发。“今日成就了你

《赵氏孤儿》观后感(最新)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好的段落是真好,淡的部分也是真的让人坐不住。 开头的谋杀、政变和搜孤救孤段落剧情紧凑,人物命运一直在牵着人往下走,确实做到了如海报上所言“尽管我们都知道结局,还是忍不住揪心到最后一分钟”。宫廷政变一幕的壮丽与惨烈,可以与大多数史诗电影杰作并列而无愧色。无论美工、摄影,还是台词和表演的考究都有效地撑起了影片的气场,当然,这是陈凯歌电影一贯的好处。 剧情从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府上要人开始有些松懈,那就是屠岸贾摔死孩子那“砰”的一声,在座不少女观众迸吓了一跳。从此以后,剧力开始无可救药地走向松弛。 看得出,在程婴这个角色上陈凯歌做出了不少努力。此人显然是个奇人,既表现在他维护孩子的勇毅上,也体现在他别出心裁的复仇方式上,然而时代的变化,又必须给这个人找到新的动机,才能令观众信服。陈凯歌的努力斑斑可见,成果却难尽人意。程婴凡人的一面被开释的过多,过碎,而英雄的一面却并未找到公道的解释,于是我们看到,影片的后半部分一直纠结在要不要让孩子上学、要不要守旧父亲和另一个男人之间的秘密、要不要从军这样一些游离于题旨之外的情节线上。当然,可以说这是在借孩子展现两个父亲之间的争斗,可是这种争斗的张力明显不足,展现得也缺乏层次。 程婴和屠岸贾,一个是失败者,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郎中,一个是大臣,一个是门客,一个是恩主,这种关系本来可以经营处很多奇巧的场面来,可惜我们看到的尽是一段段淤积缠绕的琐事。就是这些不知所谓的情节,把陈凯歌电影中那些一贯华丽的台词拖累成了迂阔的抒怀,把那些出色的表演拖累成了鸡肋。即使如此,影片仍不忘在结尾用耳熟能详的“梦里团圆”段落夸大程婴是个英雄,完全不顾情节和四周环境的公道性,这剧与影片开始部分相比,简直是高台跳水般的落差。 实在照我说,不如干脆把成长的这一段处理成纯粹的笑剧,跟前后两段的反差越大越好,甚至可以发展到程婴一度想跟仇人和解的地步,然后再转折到悲剧,这样张力会更大。 影片的制作当然是很好,陈凯歌电影在这方面是一贯的高品质,从美工、道具到服装都一丝不苟,单看画面,尽对是一种享受。不过也出现了一些单刀、筷子之类的器物上的毛病,算是瑕不掩瑜。另外,能不能别再让年龄战国时代大老爷们动不动披一身繁缛累赘的泡泡纱了?质感不一定非要这么做出来吧? 作为动作片影迷,要好好夸一夸谷轩昭给《赵氏孤儿》设计的宫廷政变一场动作戏,快速而细碎的剪切是糊弄普通观众的大路做法,难得的是突围的空间层次明晰,人物关系清楚。而在此基础上做出了陷阱、宫殿中悬挂的装饰压倒众人、提车疾行突围等漂亮场面,就真的需要想象力和细致的心思了。这一场动作戏无悬念进选我的“年度十大动作场面”之列。 与剧情走势相映成趣的是,后面的迎击胡骑和屠岸府复仇两场打戏得简直惨不忍睹。跟胡人作战的场面完全就是不顾史实和公道性的乱冲,直接倒退到《岳家小将》时代,而且连那一点趣味都没了。复仇一场则是不管人物情绪和受没受伤,一律是华丽丽滴盘旋和翻滚。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的主题研究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 的主题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历史上的故事 《史记·赵世家》“赵氏孤儿”(原文节选) :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 “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

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二、由剧中的程婴分析主题 1. 豫剧《程婴救孤》。豫剧中沿袭了传统的剧情发展脉络,并加大对程婴救孤情节的渲染,使程婴形象有了具体的实在的画面感。正如题目一样,本剧就是要通过搜孤救孤表现程婴的形象。主题往往是通过主要情节提炼的,那么程婴的塑造与主题的表现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寻找。 (1)程婴身份。豫剧中的程婴,只是赵家的门客,想我程婴,不过是个草泽医人,深受赵家垂青,常在府上走动,耳闻目睹,深知赵家七世忠良,名不虚传。”程婴虽为门客但受赵家恩惠,心存感恩,为救赵孤找到合理因素,与此同时程婴的有恩必报,忠心救主的形象也很鲜明。 (2)以己子救孤。中年得子的程婴,对孩子的渴望,可想而知。但他却舍子救孤,程婴把舍子时的矛盾和不舍展现的淋漓尽致很是感动,他在与公孙杵臼的对话:“实不相瞒,昨夜我们夫妻抱头痛哭,彻夜难眠啊。别人的孩子是孩子,可我程婴的孩子他也是孩子啊。

歌剧《赵氏孤儿》程婴艺术形象塑造

歌剧《赵氏孤儿》程婴艺术形象塑造初探 摘要:歌剧《赵氏孤儿》是由我国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一部属于中国题材的歌剧。程婴作为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的,身上所体现的那种坚守正义、坚守初心的那种英雄气魄和人文精神都是这部剧的灵魂所在、也剧情设置的基础、更是整个剧本的主旨所在,本文针对于《赵氏孤儿》程婴一角色的研究,为歌剧的发展做了更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歌剧;赵氏孤儿;程婴

一、引言 歌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反映中国悲剧文化精神的经典历史剧。故事中那种隐忍、坚强、不屈不挠同邪恶力量斗争到底的英雄精神,是故事流传至今并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国家大剧院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得以更加直观的领略到中国民族大义的惊心动魄和震撼人心。歌剧《赵氏孤儿》中程婴通过男中音的唱法向人们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一意孤行”,将中华民族的正气、风骨和道义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追溯和发扬。本文选择《赵氏孤儿》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程婴为人物线索,通过程婴从一介草民到悲剧英雄的转变过程,更加深入的探讨歌剧人物在歌剧和历史中的悲剧精神。 二、歌剧《赵氏孤儿》概述 (一)故事背景 《赵氏孤儿》故事最先起源于《左传》,详于《史记·赵世家》。在《史记·赵世家》这样记载到:故事的背景是在晋国时代,当时的国家的朝政时事由晋景公来管制,大夫屠岸贾利用各种理由想着杀戮赵氏家族。在没有得到晋景公任何的旨意下,就对赵氏家族全家进行杀害。赵朔的夫人是晋成公的长姐,此时的他已经怀胎数月,她到宫中剩下赵氏家族唯一的后代。屠岸贾知晓后,派人在宫中查找赵氏遗孤。知晓赵氏被灭门的赵朔家臣公孙杵臼和赵氏门客(江湖郎中)程婴他们决定要留下赵氏孤儿。在两人商议讨论后,决定把程婴自己的孩子交给屠岸贾派来的追兵,告诉他们这就是赵氏门下的孩子。在官兵杀害公孙杵臼和假的赵氏孤儿后,程婴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隐身潜藏在山里。在数年之后,赵氏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把赵武真正的告诉了他,赵武杀害了屠岸贾全家,为自己的家族洗清了冤屈,而后程婴选择了自缢身亡。 (二)人物简介 主要人物:程婴(赵氏门客)、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杀害赵氏满门、赵武的义父) 庄姬(赵武的亲生母亲、晋成公的姐姐)公孙杵臼(晋国老宰相)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1 不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

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赵氏孤儿观后感2 昨日去看了场《赵氏孤儿》,至少从散场后观众的交谈中来看,这部电影起码在普通观影者应当是博得了还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陈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像像《刺秦》那样叫好不叫座,《无极》那样惨遭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如潮恶评。 影片的开头气场很大,情结丝丝入扣,毫不拖沓,宫廷政变更是一个视觉上的小高潮,让观众产了较强的代入感(尽管这样的刺杀场景和十月围城一样,按照现实逻辑分析几乎不可能这么惊心动魄)。而大概出场十分钟左右就被秒杀的那个“王”虽然是一个没有多少戏份的配角,但却让我印象深刻,在凯歌的电影里,统治者往往是用荒诞手法塑造的集昏庸阴阳怪气于一身的主角,这和肤浅谄媚的张艺谋的构成鲜明比较,敢用隐晦的艺术形式去控诉极权主义政治,真实而不媚俗,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 当然,依然不能否认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完全褪去陈凯歌式的一些固有弊病,他对电影电影情节和结构的把握上,舞台化的痕

赵氏孤儿观后感作文五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作文五篇 每部影片都不一样,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情绪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赵氏孤儿》 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忙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忙下,设计用自我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忙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赵氏孤儿》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杯具故事。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但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