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戏曲著作,结构紧凑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悲剧色彩十分浓厚,在当时的时代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指向。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的救孤行动实际上是一种爱国行动,为国家存忠良,灭残暴。因为元朝是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建立在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上,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元朝称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汉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当地各族少数人民)四等。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极其压抑的,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就是为了表现元蒙统治下的民族矛盾,抒发对故宋王朝的怀念,突出反元复宋的主题。另外,赵宋的统治者以赵孤自比,对程婴等人大力褒扬,追封尊号,建庙祭祀。到南宋末年,程婴等三人已一步步晋封至王爵:程婴为忠济王,公孙杵臼为忠祐王,韩爵为忠利王。这样看来,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更加明显了。

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赵氏孤儿》被改编为京剧、豫剧、秦腔、潮剧、越剧等剧目,深受人们喜爱。也有改编成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赵氏孤儿》,曾经火爆一时。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京剧《赵氏孤儿》和豫剧《程婴救孤》。

1960年,王雁在京剧《搜孤救孤》的基础上,参考秦腔进行改编,由马连良饰程婴,

谭富英饰赵盾,张君秋怖庄姬公主,裘盛戎饰魏绛,演出并拍成电影。京剧《赵氏孤儿》剧情与元杂剧有所不同,增加了卜凤(庄姬婢女)这一角色,增加了魏绛的戏份。其大致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时庄姬有孕,赵朔死前,与门客程婴、婢女卜凤、庄姬商议,孤儿降生后,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官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前几天在梅兰芳大剧院看了马派的《赵氏孤儿》,由马派著名青年演员杜鹏饰演程婴,此剧在排练中得到了张学津先生的亲自指导,演出十分成功。尤以白虎大堂一折最为精彩:程婴前去“告发”公孙,卜凤(不知程婴与公孙之计)上前打骂,屠杀之。又命程拷打公孙,最后差人去至公孙家中搜出“孤儿”,屠当即于大堂之上摔死“孤儿”,剑杀公孙。这一折对演员的功底要求较高,有唱,有念白,又有做工的展现,常被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

地方戏中,完整的我只看过豫剧《搜孤救孤》,由著名豫西派红生、国家一级演员李树建在任职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时带头编排,并主演饰程婴。此剧在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后,《程婴救孤》上演200多场,4次进京演出。2004年,《程婴救孤》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又获得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第一名,被评为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2 005年1月,《程婴救孤》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我个人认为豫剧在唱腔上比较舒展,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不恰当地说,就是特别能够煽情。豫西调又是以悲壮苍凉为艺术特点,擅长表现曲折委婉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李树建本人艺术修为极高,他挖掘整理“豫西调”的传统声腔遗产,走访“豫西调”名家,学习其演唱方法、技巧,琢磨用气、吐字和润腔的诀窍,终于自如地掌握了豫西名生王二顺演唱的基本特点和韵味,曾被誉为“小王二顺”。又潜心向其他豫西名家学习,博采众长,在多年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演唱和表演风格。豫剧《程婴救孤》中,李树建简约了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身段更加生活化,特别是剧中的“失子”和“十六年”两大段唱,兼用“轻声”、“气声”,实为哭唱,前者哭别人,后者哭自己,悲痛欲绝却未见号啕,不胜凄苦却没有声嘶力竭,把无限的悲情化作干涩的雨与颤抖的风,点滴撕扯着、浸润着观众的心。我在观看此剧的时候,从失子一折开始,直到剧终,眼泪是未曾干过的。

《赵氏孤儿》是中国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于1753~1755年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175 5年8月20日开始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根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的震动。所改编的《中国孤儿》,其故事情节与《赵氏孤儿》有所不同,但基调大致一致。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还有人把它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作比较,由此可见《赵氏孤儿》影响之大。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在舞剧赵氏孤儿中的体现

摘要 《赵氏孤儿》它通过历史,流行,和跨越地域的划分,成为中国最早的古典戏剧。 本文对总结其传播的意义和影响,为了填补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特 别是它为研究媒介和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大力推进科学有效的方 法和功能特点的传统戏剧和艺术分析传统戏剧的赵氏孤儿是四大古典悲剧在中国,它通过历史,流行,和跨越地域的划分,成为中国最早的外国古典戏剧传播。 为了填补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最后以舞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它为 研究媒介和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关键词:传统戏剧;赵氏孤儿;现代传播 Abstract The "orphan" is the four classical tragedy in Chinese, through its history, popular, and across geographical division, China became the earliest foreign classical drama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s for the spread of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its spread, in order to fill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inally 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opera. In particular, it provides valuable clues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opera. As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 in Chinese in culture has always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 and art analysi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features of the orphan of traditional drama is the four classical tragedy in China. It is the first foreign classical drama spread through the history, the popular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region. In order to fill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opera. In particular, it provides valuable clues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and opera. As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 in Chinese in culture has always occupi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drama and art analysi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nd features of the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戏曲著作,结构紧凑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悲剧色彩十分浓厚,在当时的时代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指向。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的救孤行动实际上是一种爱国行动,为国家存忠良,灭残暴。因为元朝是一个由外族统治的王朝,建立在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上,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元朝称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汉人、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当地各族少数人民)四等。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极其压抑的,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就是为了表现元蒙统治下的民族矛盾,抒发对故宋王朝的怀念,突出反元复宋的主题。另外,赵宋的统治者以赵孤自比,对程婴等人大力褒扬,追封尊号,建庙祭祀。到南宋末年,程婴等三人已一步步晋封至王爵:程婴为忠济王,公孙杵臼为忠祐王,韩爵为忠利王。这样看来,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更加明显了。 在元杂剧的基础上,《赵氏孤儿》被改编为京剧、豫剧、秦腔、潮剧、越剧等剧目,深受人们喜爱。也有改编成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赵氏孤儿》,曾经火爆一时。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京剧《赵氏孤儿》和豫剧《程婴救孤》。 1960年,王雁在京剧《搜孤救孤》的基础上,参考秦腔进行改编,由马连良饰程婴,

赵氏孤儿 赏析知识分享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全剧以“存孤救孤”为线索,贯穿始终,情节安排环环相扣,集中展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剧本的第三折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的巧妙安排、矛盾冲突的表现,都在此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 有这样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春秋大戏,王国维把它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戏中塑造了一群感天动地、光照日月的千古义士。千百年来,他们感召了无数戏台下陶醉其间的看客们,甚至征服了许多高鼻子蓝眼睛的西洋艺术家,如歌德、伏尔泰、默非等。如今它也成为各大剧种、各大流派久演不衰的经典大戏,至今人们仍在不停地对它进行重新演绎改编。这部戏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主要取材于《史记》。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千古大戏中,昏君奢靡无道,奸臣穷凶极恶,忠良惨遭诛戮,义士舍身取义,慷慨悲壮,自始至终荡涤着一股磅礴的英雄主义冲天气势。《赵氏孤儿》这部剧中主要出现了以下的人物——赵氏孤儿、反面人物屠岸贾、舍命救孤儿的“八义”。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以程婴为代表的“八义”,特别是程婴,全剧着重刻画了他为救赵氏孤儿所做的一些列义举,所以尽管剧本名为《赵氏孤儿》,但赵氏孤儿并没有被作者进行很多的描刻,而是更像一个用以贯穿整个剧目的线索。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即屠岸贾,作为反面形象亦是本剧不可忽视的人物。下文将以程婴、赵氏孤儿和屠岸贾为例,对《赵氏孤儿》中的人物形象作一浅析。 一、真正的主角——程婴 之所以说程婴这个人物是《赵氏孤儿》的真正主角,不仅是因为作者对他的描写最为详尽,更是由于程婴最好的传达和表现了《赵氏孤儿》所要突出的主题思想。统观全剧,不难发现,“忠义”精神是剧本主要歌颂和弘扬的。而这一精神正是由程婴这个人物显著呈现的。先是程婴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了已被封锁的公主府,把赵氏孤儿藏在自己的药箱中带出了府。随后,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又以己之子代替孤儿受死,而将真孤儿收为义子。可以说,在“忠义”精神上,程婴是一个作者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完人楷模。他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为了自己主人的利益不怕冒任何危险,在中国封建固有的君君臣臣、主仆体系道德教化下,为保全主人的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忍辱负重独自承担艰辛困苦。作者正是通过程婴这样一个人物——个人境遇悲苦但精神无比高尚,从而打动成千上万的观众,进而使观者作出清晰的道德取向,即“忠义”至上。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主题,也体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作者:李俊男 来源:《人间》2016年第03期 摘要:《赵氏孤儿》是我国元代著名剧作家纪君祥的唯一传世名著,位列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这个具有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灭赵,救孤灭孤的主题,描绘了一批为正义而牺牲的“信友厚士”,歌颂了为正义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剧中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这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意识;人物的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1-01 纪君祥,一作天祥,生平事迹无考。元代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将纪君祥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其现存唯一杂剧《赵氏孤儿》位列元代四大悲剧之一,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处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 《趙氏孤儿》主要据《史记》敷演而来。剧写春秋时武将屠岸贾与文士赵盾不和,陷害赵盾致赵家满门抄斩。赵盾之子赵朔被逼自杀,其妻产下一子,名为赵氏孤儿。该遗腹子被门客草泽医生程婴救出,并将自己的儿子藏于公孙忤臼家中,顶替赵氏孤儿死去。20年后,赵氏孤儿擒杀屠岸贾,得以报仇雪恨。这个复仇思想是由赵朔——公主——韩厥——程婴——公孙忤臼——赵武传下来的,每一次的传递都伴随着牺牲。由此敷演了一个冤冤相报的悲剧性的历史故事,歌颂了英雄人物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剧的基调。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既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这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展主要来源于文臣赵盾与武将屠岸贾之间的矛盾。屠岸贾嫉妒赵盾权势,多次设计陷害赵盾,派刺客,设伏兵,用猛犬,却一一被赵盾昔日所施善举得来的因果所化解。无奈,“不道的”晋灵公“听信谗言”,致使“贼子加恩宠”,“贤人受困穷”,导致了赵家的灭门之祸。正是由于当道君主的昏庸,不仅使得忠臣蒙冤,而且冤情无望借助君主来平复,使得一批忠义之士自发地去救孤,复仇,这也是戏剧得以展开的一个原因。

历史故事的舞台化演绎—浅析林兆华版与田沁鑫版话剧《赵氏孤儿》的艺术形式

历史故事的舞台化演绎—浅析林兆华版与田沁鑫版 话剧《赵氏孤儿》的艺术形式 在《史记》的《赵世家》篇中记载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惨遭族诛之祸,赵朔与赵庄姬的遗腹子在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帮助中侥幸躲过了这场灭门惨案,这个孩子长大后,在韩厥等人的帮助下将赵氏宗族的地位恢复起来,这个故事便是“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在宋元时期被纪君祥改编成元杂剧,从此广为流传。而在二十一世纪,它被林兆华、田沁鑫两位导演改编成了话剧形式搬上了舞台。经历了长时间历史的沉淀与不同形式的改编,《赵氏孤儿》的故事在现代话剧的改编上也给导演们更多的改编和演绎空间。林兆华版与田沁鑫版的话剧《赵氏孤儿》便分别以不同视点角度以及侧重为“赵氏孤儿”的故事带来新的主题意义。 关于这两版话剧,从直观的舞台场景上说,田沁鑫导演的《赵氏孤儿》注重西方现代戏剧观念与东方艺术审美的结合,强调整体舞台空间的拓展。例如升降幕布、移动隔断等舞台道具的使用,田沁鑫导演通过控制它们位置的移动和变换,来塑造出不同的舞台场景与空间结构,并通过沉重的“黑”与靓丽的“红”这两种色调的运用——亮丽“红”与沉重“黑”来提炼话剧叙述的整体气氛,给观众一种直观的冷艳的视觉画面,通过舞台布景展现话剧的风格特色,从而配合情节来完成叙事上的倒序式回忆和插叙式复仇前史的讲述。 而林兆华导演则不同,他所导演的《赵氏孤儿》更体现出了他“轻内容而重形式”、“轻实在而重空灵”的新世纪导演特征,从而创造了一种唯美视觉的造型形象。该剧从直观的舞台布景上便令人叹为观止,他采用了巨大的舞台表演场地,演出开场时灰暗色凝重的危岩峭壁与红色的没有任何空档的台面构成一个大直角,营造出的舞台纵深带给观众最直观的外在感受。他没有变换的幕布和幕板,所有的幕与场的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本剧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围绕救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塑造了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正义必将战胜歪恶的精神,故事情节惨烈、豪壮,是中国古典悲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在《史记。赵世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传说而创作的。剧写晋灵公时大将屠岸贾专权,杀害忠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连驸马赵朔之子也不肯放过.草泽医生在将军韩厥的帮助下将孤儿放入药箱带出附马府,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下令要将全国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与中大夫公孙杵臼议定,将程婴之子冒充赵氏孤儿交公孙杵臼藏于家中,后由程婴“告密“,牺牲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婴儿。屠岸贾搜杀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后得意忘形,视程婴为心腹且收假程婴之子真赵氏孤儿为义子。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底细,赵氏孤儿亲捉屠岸贾,为家报仇,恢复赵氏基业爵号。 本剧的成功之处首先通过以救孤为中心塑造了几个悲剧极为感人的英雄形象。首先是韩厥,其虽是屠岸贾手下大将,却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发现程婴药箱中婴儿时,不但没有捉拿程婴,反而掩其逃走,并以自杀灭口来坚定程婴救孤之决心。公孙杵臼在严刑拷打下坚持假戏真做,最后撞阶而死,使屠岸贾无法穷究此事,而作为草泽医生程婴则是救孤最关键人物。作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起先公主托他救孤时,他还心存顾虑,当公主自缢身亡将他推至一条义无反顾之路,韩厥,公孙杵臼先后救孤献身更激励他成为一位披肝沥胆的义士,最为悲壮的是,他要直面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屠岸贾残忍地剁为三段,令他五内俱焚且无法渲泄情感,而程婴以坚强的意志,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一切,而且还耍含辛茹苦二十年,终将孤儿扶养成人,以报深仇。作者就是在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塑造了忍辱负重,舍己救人,自我牺牲的程婴形象。 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有价值”,另一方面是“毁灭”这是“悲”的必要条件。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归根到底就是美的东西,也可以说悲剧便是美得毁灭。西方人也认为悲剧才是真正的艺术,就必然出现挫折、失败、甚至牺牲。作者正是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组织悲剧冲突的。

千古传世之作——从《赵氏孤儿》到《西厢记》

千古传世之作——从《赵氏孤儿》到《西厢记》 1.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戏曲是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戏 曲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剧目被后人称为“千古传世之作”。本文将重点介绍两 部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剧,《赵氏孤儿》和《西厢记》,探讨它们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 2.《赵氏孤儿》 2.1 创作背景 《赵氏孤儿》由元代明月楼创作,成为元杂剧四大名篇之一。该剧主要描写了 南宋年间农民起义领袖赵构与母亲桂萼、庙祝李忠等各个角色命运纠葛的故事。 2.2 故事情节 故事以农民起义为背景,通过赵构和他身边人物的生活遭遇展开。主要情节包 括家族纷争、爱情离合和亲情角逐等,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的情感 关系。剧本语言优美,唱腔婉转悠扬。 2.3 人物形象 《赵氏孤儿》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英勇果敢的赵构、聪明机智的 桂萼、善良纯洁的庙祝李忠等。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深 受观众喜爱。

《赵氏孤儿》以其精湛的创作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挣扎与奋斗,引起了广泛共鸣。它不仅影响了后世戏曲创作,也对文学、音乐等领域能产生启发和借鉴。 3.《西厢记》 3.1 创作背景 《西厢记》,明代王实甫所著,被视为中国古代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爱情剧之一。该剧以唐朝时期的禁宫为背景,以女主角杜丽娘与男主角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3.2 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杜丽娘在殿试中与张生相识相恋,经历了离愁别绪、宫廷阻挠等一系列磨难后最终得以团圆的情节。剧本语言优美婉转,融合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 3.3 人物形象 《西厢记》通过杜丽娘和张生这一对恋人,展示了个性鲜明、机智聪颖的女性形象以及痴情浪漫的男性形象。同时,在途中塑造了一批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配角人物。

观看《赵氏孤儿》的个人观后感800字

观看《赵氏孤儿》的个人观后感800 字 《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传统戏曲,也是一部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的经典剧目。我最近也观看了一场《赵氏孤儿》的演出,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演出整体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开场时,表演者利用武打和舞蹈等手段表现了剧中赵氏一家的家庭幸福。接着出现了“七徐碧霞嫁出门”和“赵氏孤儿”两个场景。通过表演者流 畅的台词和绝妙的动作,将剧中的矛盾和戏剧性达到了高峰,让我们完全沉浸在这个故事的世界中。 其次,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赵氏孤儿》讲述了赵家人被陷害,而后赵氏自安然度日,直到知道了家族中死了许多人而自己成为唯一继承人后,勇敢地反抗不合理的命运,以自己的力量报仇雪恨的故事。这个故事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思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和家庭观。 第三,我对表演者的表现赞叹不已。他们表演时配合默契,舞台上的动作和音乐相得益彰。比如,家庭幸福时的轻松而快乐的音乐和舞蹈花了很多功夫,而且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笑。另外,表演者在表演情节高潮和转折时的配合也是无与伦比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剧中武术的默契配合。他们的动作真切、舞台画面精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中的激烈战斗。

最后,这个演出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和传统道德规范。它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团结精神和亲情关爱。这些特点正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记住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繁荣中华文化。 总之,这场演出饱满深刻、感人至深。表演者流利的台词、精彩的动作、优美的音乐和完美呈现的舞台画面,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动和思考。希望这样预亮的演出能够保持下去,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及其民俗文化观念[修改版]

第一篇: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及其民俗文化观念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及其民俗文化观念 摘要:《赵氏孤儿》源于《左传》中的一个史实,被司马迁在《史记》中丰富和完善,之后被元代纪君祥改编为元杂剧,逐步走向戏曲的舞台。并逐渐发展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主要是由于它反映的观念和主题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迎合了观众和人民的内心需求,符合他们的心理认同感。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性;观念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纪君祥创作的一部悲剧,数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观众,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左传》,但比较简略。到《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史记·晋世家》和《新序》、《说苑》记载逐渐详细。到了元代,纪君祥根据以上史实改变成剧本《赵氏孤儿大报仇》,但情节上做了改动。这样的改动使感染力更强,更能迎合观众的内在需求。后来,被改编成各种地方剧,现在比较著名的有京剧《赵氏孤儿》、豫剧《赵氏孤儿》、昆曲《八义记》、秦腔《赵氏孤儿》和河北梆子《赵氏孤儿》等。并曾被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儿》,并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现在又被著名导演陈凯歌拍成电影《赵氏孤儿》并热映。 这一方面是由于剧作有着非常浓郁的悲剧色彩。在情节结构上,一开始就在楔子中简要叙述了屠岸贾杀害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的残酷事件,紧接着描写了“搜孤”与“救孤”的尖锐斗争。搜孤者紧紧相逼,救孤者处处相防。在宫中搜索,有草泽医人程婴救出;在宫门处搜索,有韩厥为了大义舍生放走;在全国搜索,有程婴舍子、公孙杵臼献身相救。忠义之士在救孤斗争中献身而死,使戏剧冲突更加激烈、悲剧气氛更加浓烈;在主题思想上,屠岸贾陷害大臣赵盾,将赵家满门杀绝。当知道赵氏孤儿被人救出,便下令在全国搜捕,扬言三日之内,不交出赵氏孤儿,就把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三段斩杀。草泽医生程婴带出赵氏孤儿,和公孙杵臼合计,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身,救下赵氏孤儿。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子下,含辛茹苦的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杀死屠岸贾,报了赵家满门的冤仇。 另一方面则是在于剧作传达的道德观念——舍生取义。草泽医生程婴,在赵 氏家族三百余口被杀之后,冒着生命危险,接受公主的托孤重任。当屠岸贾因走了赵氏孤儿,而声称要杀尽全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小儿后,程婴甘愿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去拯救普国的婴儿;公孙杵臼原为晋国的老宰辅,因朝政黑暗,不满屠岸贾的专权,罢职归农,远离政事,不与奸佞共事。当程婴为赵氏孤儿和普国婴儿来和他商议时,说到“有恩不报怎相逢,见义不为非为勇,言而无信言何用!……我从来一诺千金,便将我送上刀山与剑锋,断不做有始无终!”更显他的凌然正气和崇高境界——见义勇为,宁死不屈;韩厥本是屠岸贾部将,看透了“忠孝的在市曹中斩首,谗佞的在帅府内安身”的黑暗社会的本质,只是无力抗衡,却有一颗忠贞的心,当查出程婴药箱的赵氏孤儿时,唱到“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去,可不是一身富贵?但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对屠岸贾的作威作福,深恶痛绝,毅然决绝的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刎明志。这样深明大义、肝胆照人的忠义之士,将“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观表现的淋漓尽致。 毋庸置疑,剧作的悲剧性和忠义之士的大义精神深深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但剧中的的其它一些情节也应引起思考。剧中多次出现“剪草除根”、“九族不留”、“报恩”这样的词,这也是种种道德观的展现。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 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 1月日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的昆剧《赵氏孤儿》是北方昆曲剧院一次既是复古又是创新的试验。言其“复古”是因为这一版《赵氏孤儿》基本上复原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此杂剧分一个楔子和五折,北昆《赵氏孤儿》也是如此,同时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言其“创新”是因为在音乐和音 响的设计上可谓中西结合,同时在舞台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出 了中国传统戏曲朴素观念和西方戏剧观念的结合。 北昆《赵氏孤儿》的舞台上基本复原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其中看得出设计者的苦心,但同时也反映了复古从来就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此剧每一折的曲牌都只能由一个脚色来唱,在此我 们能看到第一折是由公主主唱,第二折韩厥主唱,第三折公孙杵 臼主唱,第四折仍是公孙杵臼主唱,第五折赵氏孤儿程勃主唱。 但北昆《赵氏孤儿》并非除了主唱外其他脚色一概不唱,实际上其他脚色在适当的情况下也曾唱。从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我们能看到,不论每一折主唱在剧中是何人,剧本总是标以“正末”主唱,这个一人主唱应该算作是一种脚色主唱,以表示 这个剧本是“末本”,除了正末外,剧中其他演员几乎是没有脚

色规定的,所以原剧作中的程婴也没有分配固定的脚色行当,这 种一人主唱的形式是受限于当时的脚色体制的,已不再适用于今天。创作者在剧中多处打破一人主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明证,而 且舞台上的主唱脚色发生了变化,第一折可算是旦主唱,第二折 武生主唱,第三折和第四折公孙杵臼算作外或老生主唱,第五折 程勃则算作贴旦扮娃娃生或小生主唱。而不再是以前的正末一脚 色主唱到底了,所以北昆《赵氏孤儿》的复古尝试应当说离原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由于复古的考虑,舞台上的演员也有脱 离脚色制的意味,例如公主扮相相比传统旦扮有很大改造,赵氏 孤儿的扮相也是小生和娃娃生的结合。 由于每一折都有一个脚色主唱的缘故,程婴作为《赵氏孤儿》中最关键的人物在舞台上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且创作者对纪 君祥的作品做了较大的删修,将原著楔子里公主托付赵氏孤儿给 程婴后自缢而亡的情节扩充为第一折,删去了原著中第四折程婴 通过手卷给赵氏孤儿讲述身世的情节,直接将其融合在了最后一 折刺杀屠岸贾的情节之中。创作者的目的似乎在于着重描绘为保 赵氏孤儿牺牲了许多人,突出赵氏孤儿的存留来之不易,其过程 之艰险,因而更显得最后一折复仇显得尤为痛快。《赵氏孤儿》这个极具悲剧性和争议性的故事其实曾被不断讨论,与之相关的戏 剧作品也有许多,现代人的关注点慢慢从“复仇”转向了赵氏孤 儿的个体意志。古代传统封建社会的忠义观念在现代人看来或许 值得商榷,因而有些话剧导演曾改编此剧,让赵氏孤儿在长大成

《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戏剧中悲剧的一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它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赵氏孤儿》属于以历代军事、政治斗争为题材的剧目,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它的剧目在舞台上有深远的影响,和历史演义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赵氏孤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王国维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改编为《中国孤儿》,在英国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 我们这里主要讲《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1.结构紧凑简练 一般戏剧在接结构上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而赵氏属于个人的一本五折。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剧本的基本情节: 故事发生在春秋晋灵公时期,晋国的文武大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要谋害赵盾,派鉏麂去刺杀赵盾,被赵盾数说一番触槐而死,西戎国进贡了一只神獒,晋灵公将恶犬赐给屠岸贾后,屠便开始训练恶犬扑食赵盾模型,百日后训练结束,屠觐见晋灵公说现有一神犬可以辨别忠贤。灵公信以为真,在殿前放开了恶犬,恶犬追扑食赵盾,恶犬虽被殿前太尉提弥明打死,赵盾却未能逃脱屠岸贾的毒手,赵家满门被抄斩,三百余口被杀。其中赵盾的儿子,晋灵公的女婿,也就是当朝的驸马赵朔而被擅杀,屠假传灵公之命,赐赵朔自尽,并囚禁了公主(赵朔的妻子)(楔子)。 (一折)赵朔的妻子生下了遗腹子取名为赵氏孤儿,为保留复仇的火种营救赵孤,赵朔的妻子将赵孤托付给草泽医生程婴后,为了程婴取得放心,公主自刎身亡。程婴将赵孤放在药箱里带出驸马府。出城时遇到屠岸贾的下将军韩厥,并被韩厥发现,韩厥早就不满屠岸贾的所作所为,韩厥放走了程婴,为了让程婴取得放心,韩厥也自杀身亡。 (二折)赵孤被程婴带出后,屠岸贾发现赵孤不见,下令将全国的一月之上,半岁之下的儿童进行诛戮,于是围绕救孤展开了一场生死的斗争,为拯救赵孤和全国的所有无辜儿童的性命,程婴决定献出了自己的独苗,公孙杵臼决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并嘱托程婴一定要将赵孤抚养长大。由程婴首告。 (三折)屠岸贾赶到太平庄搜孤,并杀掉了他认为的赵孤,公孙杵臼自杀。为嘉奖程婴,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自其问世以来,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将对《赵氏孤儿》的经典化现象进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赵氏孤儿》的文化背景 1. 明清社会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 传统文学对《赵氏孤儿》的影响 三、《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 1.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 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图 四、《赵氏孤儿》的文学价值 1. 作品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2. 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 五、《赵氏孤儿》的艺术价值 1. 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 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六、《赵氏孤儿》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1. 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传承 七、《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原因 1. 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中的地位 2. 作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八、《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影响 1. 经典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经典化对文化传承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九、结论 1.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研究结论 2. 作品的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1. 引言 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该研究的重要性和需要。另外,需要清晰阐明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后续的研究部分做铺垫。 2. 《赵氏孤儿》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部分,可以探讨明清社会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对《赵氏孤儿》的影响,例如经济状况的影响等。同时,可以分析传统文学对《赵氏孤儿》的影响,揭示作品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 这一部分需要着重探讨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分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图,揭示作品的初衷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歌剧《赵氏孤儿》概述

歌剧《赵氏孤儿》概述 歌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反映中国悲剧文化精神的经典历史剧。故事中那种隐忍、坚强、不屈不挠同邪恶力量斗争到底的英雄精神,是故事流传至今并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国家大剧院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得以更加直观的领略到中国民族大义的惊心动魄和震撼人心。剧中程婴通过男中音的唱法向人们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一意孤行”,将中华民族的正气、风骨和道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追溯和发扬[1]。本文选择《赵氏孤儿》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程婴为人物线索,通过程婴从一介草民到悲剧英雄的转变过程,更加深入地探讨歌剧人物在歌剧和历史中的悲剧精神。 1故事背景 《赵氏孤儿》故事最先起源于《左传》,详于《史记·赵世家》。在《史记·赵世家》这样记载到:故事的背景是在晋国时代,当时的国家的朝政时事由晋景公来管制,大夫屠岸贾利用各种理由想着杀戮赵氏家族。在没有得到晋景公任何的旨意下,就对赵氏家族全家进行杀害。赵朔的夫人是晋成公的长姐,此时的他已经怀胎数月,她到宫中剩下赵氏家族唯一的后代。屠岸贾知晓后,派人在宫中查找赵氏遗孤。知晓赵氏被灭门的赵朔家臣公孙杵臼和赵氏门客(江湖郎中)程婴他们决定要留下赵氏孤儿[2]。在两人商议讨论后,决定把程婴自己的孩子交给屠岸贾派来的追兵,告诉他们这就是赵氏门下的孩子。在官兵杀害公孙杵臼和假的赵氏孤儿后,程婴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隐身潜藏在山里。在数年之后,赵氏孤儿——赵武,长大成人。程婴把赵武真正地告诉了他,赵武杀害了屠岸贾全家,为自己的家族洗清了冤屈,而后程婴选择了自缢身亡。 2人物简介 主要人物:程婴(赵氏门客)、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杀害赵氏满门、赵武的义父) 庄姬(赵武的亲生母亲、晋成公的姐姐)公孙杵臼(晋国老宰相) 3剧情概述 歌剧《赵氏孤儿》的主要剧情就是围绕一名身份特殊的婴儿和一位普通通的医生开展。春秋时期,执政首领晋王昏庸不堪,宠信奸臣屠岸贾。赵氏进献良言

《赵氏孤儿》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赵氏孤儿》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赵氏孤儿鉴赏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剧本采史实为题材而多所敷演,情节紧凑,矛盾尖锐,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剧本写春秋时晋灵公宠信大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二人文武不和,阴险毒辣的屠岸贾利用灵公的昏愦,进尽谗言,将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附马赵朔被逼自尽,赵朔妻公主在幽禁中产下赵氏孤儿,被门客程婴、将军韩厥、老臣公孙杵臼设计救出抚养,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剧本自始至终交织着忠良与奸的交锋,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回肠荡气,是真能砥风俗,砺士气者,金圣叹所云绝妙下酒物也。明人孟称舜谓:“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极快之文发之。”纪君祥此文,铺张扬厉,沉郁悲壮,确当得起“痛”、“快”二字,相形之下,使太史公文亦显寂寥。 楔子交待了屠赵斗争双方的矛盾,已有剑拔弩张之势。开场屠岸贾一大段独白,其篇幅之长,在元曲中极为少见,因杂剧为着演出,独白太长则不免场上冷落也。而此处殊无冷落之感,盖此一段独白交待双方的矛盾斗争,便能使语势峭拔,气氛紧张,其叙权奸的阴险毒辣,令人发指;写烈士的凛然大义,令人心折。 忠奸双方的对比颇有意味,支持忠臣赵盾一方的有、提弥明、灵辄 等,且下文前仆后继,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忠臣义士,固所在多有也。与奸臣屠岸贾狼狈为奸的则一灵獒而已,獒虽曰灵,亦不过一獒,讥其与畜类为伍,亦一畜牲也。屠欲獒噬赵盾而训练百日,却被提弥明一锤击毙,劈为两半,亦预示屠岸贾处心积虑而必自掘坟墓也。 此一回交待矛盾的来龙去脉,忠奸双方阵势已分,赵盾临死前将遗腹子命名为赵氏孤儿,血海深仇尽在四字之中。一曲《赏花时》,怨愤惨毒之心溢于言辞,是后文报仇的情感契机,《幺篇》:“待孩儿他年成长后,着与俺这三百 ,可兀的报冤仇。”为下文矛盾围绕杀孤救孤展开蓄势伏笔。 第一折开始进入正题。公主产下一男婴,屠岸贾为斩草除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矛盾于是自然围绕杀孤救孤而展开。这一折张驰缓急,扣人心弦,一方面固在于题材精采,孤儿生死转折之处,本易动人心魄,而作者丹青妙笔,安排筹划之功,亦不可没也。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题从“重恩仇”到“重忠奸”的跨越。同时从受众的角度通过剧作细节的分析展示了这一杂剧在艺术上的魅力。 关键词:恩仇忠奸惊险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一类,又云其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其生平事迹未详,所作杂剧六种,除《赵氏孤儿》外,其余皆佚。《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公孙忤臼耻勘问,赵氏孤儿大报仇”,题为“冤报冤赵氏孤儿”,而《赵氏孤儿》则是其简称。 春秋时,晋灵公胡作非为,大夫赵盾屡谏。灵公患之,屡次设法杀赵盾而未成。赵盾为避祸出亡。其同族赵穿弑灵公,赵盾知此事,未及越境而返。舆论指责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太史书“赵盾弑其君”。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此后赵氏家族确实遭到一场大祸,但此祸与灵公被弑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起于家丑。赵盾之子赵朔,娶晋成公之姊(或云女儿),是为赵庄姬。赵盾之弟赵婴,与赵庄姬私通。鲁成公五年,赵婴之兄原同、屏季,因此事而放赵婴于齐,未久,赵婴遂亡。八年,庄姬因赵婴之故,谮诸赵于晋君,云赵原同、屏季等将作乱。晋君乃讨赵氏。赵氏之封地亦被剥夺。赵朔之子赵武,随母亲赵庄姬,养于晋君宫中。后晋君采纳韩厥的建议,立赵武,返赵氏被剥夺的封地。事见《左传》

成公四年、五年和八年。《赵氏孤儿》戏中所写救赵氏孤儿事、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复仇事,《左传》中根本没有记载,屠岸贾、程婴、公孙忤臼这三个主要人物,也不见于《左传》。 程婴、公孙忤臼救赵姓孤儿之事,始见于《史记,赵世家》,略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子赵朔嗣。景公三年,灵公宠臣屠岸贾追究灵公被弑事,欲灭赵氏。韩厥反对,而屠岸贾执意行之。韩厥将此消息告赵朔,劝其逃走。赵朔不肯,云韩厥必不灭赵祀。韩厥许诺,称疾不出。屠岸贾未经晋君批准,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原同)、赵婴齐(赵婴)等,灭其族。赵朔妻为晋成公姊,有遗腹,逃入晋宫藏匿。赵朔门客公孙忤臼、友人程婴相谋救赵氏孤儿。他们将赵氏孤儿带出宫,相约由公孙忤臼一死保孤儿安全、由程婴任抚养孤儿成人之责。他们取他人一婴儿,装成赵氏孤儿。公孙忤臼与此假者匿山中,程婴出首,云公孙忤臼匿赵氏孤儿。公孙忤臼与其所携假赵氏孤儿被杀,而真者由此得安,由程婴抚养。十五年后,晋景公听从韩厥的建议,为赵氏立后,召赵氏孤儿赵武而立之,复赵氏封地。赵武、程婴与诸将攻屠岸贾,灭其族。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自杀,云欲下报赵朔、公孙忤臼。刘向《新序》卷七《节士篇》《说苑》卷六《复恩篇》所载,与《史记》所云略同。《新序》中此故事之结尾云:“君子曰:程婴、公孙忤臼,可谓信交厚士矣。”《说苑》则云赵盾举韩厥,晋君以为中军尉,韩厥于是报赵氏之恩,又云:“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与此,攻(功)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不复,韩厥可谓不忘恩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