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浅谈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其以复仇为主要内容,与悲剧的主题紧密相关。两部著名的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是经典之作,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异同点。本文将从人物角色、剧情、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一、人物角色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以主人公的家族为背景,但它们的人物性格有所不同。在《赵氏孤儿》中,主人公赵盾被害,其儿子赵客虽然怀有复仇之心,但在情感上表现得较为柔弱,经过严格的思想挣扎之后才得以完成复仇。而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他既勇敢又怯懦,既真诚又虚伪,在情感和思想上始终困扰着他的内心。同时,两部戏剧中的反派角色也有所不同。《赵氏孤儿》中最主要的反派是李婶和董卓,他们应该是这部戏中最为恶劣的两个角色。李婶是董氏家族的家长之一,她在剧中是关键性角色,也是赵盾被害的幕后黑手之一。董卓则是李婶的仆人,他也是赵盾被害的共犯。而《哈姆雷特》中的反派则是克劳狄斯,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他的父亲的继任者。他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和阴谋,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并篡夺了王位。

二、剧情

两部戏剧的剧情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复仇展开的。但它们的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则有所不同。在《赵氏孤儿》中,赵

客的复仇是为了报父仇、报家仇,目的明确,手段也相对简单。而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则更加复杂,他需要厘清真相,并且计划复仇,同时还要处理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两部戏剧的结局也各有千秋。《赵氏孤儿》的结局悲壮,赵客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了复仇,但他也因此陷入了幽闭之中,这是他不幸的命运。而《哈姆雷特》的结局更加复杂,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决斗中,所有人都失去了生命,这个结果暴露了复仇的无意义,并且使整部作品达到了深层次的反思。

三、结构

从戏剧结构的角度来看,《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具有戏剧特点,但它们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赵氏孤儿》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全剧分上中下三幕,但情节布局严谨,节奏明快。而《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大型的复仇悲剧,全剧情节复杂,结构紧凑。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的七重悲剧结构,即哈姆雷特在七幕之内经历了如此复杂的人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最终达到了极致的精神崩溃。

四、语言

语言是戏剧的灵魂,也是观众感受戏剧的重要因素。《赵氏孤儿》的语言表现形式较为独特,一方面是由于其作者郑光祖的才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戏曲的特点。全剧采用四行联的形式,每一行对应一种乐器,使戏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而《哈姆雷特》则是一部文学化的作品,与英语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其

他经典作品相同,该剧以强烈的语言表现力著称。莎士比亚的天才表现在他能够选择独特的词语,并将其整合成流畅的句子和语言节奏,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音韵感和节奏感。

结论

综上所述,从人物角色、剧情、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在复仇悲剧这一戏剧形式上具有共性和个性。在这些共性和个性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复仇悲剧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趋向,它们在戏剧史上都是独特的存在。

新建 Microsoft Word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复仇、忠孝、人文主义理想) 中国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合称为元代四大悲剧,被喻为“雪里梅花”。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认为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这部凝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精华的伟大作品,十八世纪就被译介到西方,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剧坛,曾拥有英、法、德、俄、意五种外文译本。在《赵氏孤儿》问世三百年后,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诞生了。这两部名著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它们的题材都源于历史故事,并借以表现当时的时代和思想;它们的故事都是以王侯将相之子为父复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都以曲折紧张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造成了浓烈的艺术魅力。但诞生于封建时代的《赵氏孤儿》和分娩于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雷特》,又不能不打上各自的时代的烙印,加之中西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因而它们在思想倾向、思想内容及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以及悲剧结局上又有不同的特点。一《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虽同为历史复仇故事,但它们的思想倾向却不尽相同。《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于《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由于晋国大臣赵盾之媳庄姬公主不贞,引起了赵盾与晋灵公之间的...... 同一样的复仇不一样的悲剧——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 复仇,是人类各民族几乎都盛行过的历史和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描写复仇为主题的悲剧文学作品。西方著名的复仇悲剧作品有《美狄亚》《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等;而我国戏曲艺术的宝库中也有很多复仇悲剧作品,其中代表性的古典名剧有《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琵琶记》《桃花扇》《长生殿》等。其中《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对复仇的描写纯粹而集中,它们分别是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各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特色。悲剧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种类,被称为崇高的诗或艺术之桂冠。中国和西方悲剧观念的发展都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对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西方文化的传统说法称作悲剧或悲剧性,从中国文化来说,在诗论中把它概括为“怨,愤,哀和悲”,小说称“写悲”、“写苦”,戏曲则称“苦戏”、“怨谱”、“哀曲”等。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行为的模仿,悲剧所模仿的行为不但要完整,而且要能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在他的《诗学》中,他认为,悲剧是由悲剧人物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他所遭受的厄运是由于自己的某种过失或人性的弱点所致。他还认为,悲剧应该写品格高尚的人,(

浅谈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的异同比较研究 复仇悲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其以复仇为主要内容,与悲剧的主题紧密相关。两部著名的复仇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是经典之作,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异同点。本文将从人物角色、剧情、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一、人物角色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以主人公的家族为背景,但它们的人物性格有所不同。在《赵氏孤儿》中,主人公赵盾被害,其儿子赵客虽然怀有复仇之心,但在情感上表现得较为柔弱,经过严格的思想挣扎之后才得以完成复仇。而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他既勇敢又怯懦,既真诚又虚伪,在情感和思想上始终困扰着他的内心。同时,两部戏剧中的反派角色也有所不同。《赵氏孤儿》中最主要的反派是李婶和董卓,他们应该是这部戏中最为恶劣的两个角色。李婶是董氏家族的家长之一,她在剧中是关键性角色,也是赵盾被害的幕后黑手之一。董卓则是李婶的仆人,他也是赵盾被害的共犯。而《哈姆雷特》中的反派则是克劳狄斯,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他的父亲的继任者。他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和阴谋,杀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并篡夺了王位。 二、剧情 两部戏剧的剧情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复仇展开的。但它们的复仇方式和复仇目的则有所不同。在《赵氏孤儿》中,赵

客的复仇是为了报父仇、报家仇,目的明确,手段也相对简单。而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则更加复杂,他需要厘清真相,并且计划复仇,同时还要处理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两部戏剧的结局也各有千秋。《赵氏孤儿》的结局悲壮,赵客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了复仇,但他也因此陷入了幽闭之中,这是他不幸的命运。而《哈姆雷特》的结局更加复杂,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决斗中,所有人都失去了生命,这个结果暴露了复仇的无意义,并且使整部作品达到了深层次的反思。 三、结构 从戏剧结构的角度来看,《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具有戏剧特点,但它们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赵氏孤儿》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全剧分上中下三幕,但情节布局严谨,节奏明快。而《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大型的复仇悲剧,全剧情节复杂,结构紧凑。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的七重悲剧结构,即哈姆雷特在七幕之内经历了如此复杂的人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最终达到了极致的精神崩溃。 四、语言 语言是戏剧的灵魂,也是观众感受戏剧的重要因素。《赵氏孤儿》的语言表现形式较为独特,一方面是由于其作者郑光祖的才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戏曲的特点。全剧采用四行联的形式,每一行对应一种乐器,使戏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而《哈姆雷特》则是一部文学化的作品,与英语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其

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9359180.html, 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 作者:曾文韬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期 摘要:《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复仇悲剧名篇。二者以贵胄权欲为导火索、且皆将个人性复仇升华为社会性复仇,体现了东西文化背景的相似之处。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在人物塑造、悲剧类型方面又各有不同,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悲剧;复仇;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悲剧作品之一。该剧又称《王子复仇记》,讲述这样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于国外求学时,父王暴死、叔父篡位、而母亲也立即改嫁叔叔。后王子被亡父鬼魂提醒,知晓了叔父克劳狄斯的罪恶。几番波折之下,哈姆雷特手刃仇人,自身也命殒于此。 《赵氏孤儿》由元代剧作家纪君祥依史料而作,有“中国版《哈姆雷特》”之称,亦被王季思先生誉为“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它讲述了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围绕赵朔之子——赵氏孤儿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屠岸贾因与赵盾有隙,设计构陷赵氏;赵家数百人被灭口,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义士义救遗孤;几十年后,孤儿赵武成人,终得复仇锄奸。 同为中西戏剧名篇,《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下面就这两部剧浅作比较研究。 一、《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析同 钱钟书先生曾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哈姆雷特》和《赵氏 孤儿》虽然创作背景不同,却仍有一定的类同性。这种类同与交叉也是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的复仇导火索是《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的重要交叉点。在《哈姆雷特》中,叔父克劳狄斯谋害兄长、夺取王位、强占嫂嫂,一系列恶行令人发指。克劳狄斯的私欲是他发动政变叛乱的诱因,也是这部悲剧的导火索。反观《赵氏孤儿》,晋将屠岸贾仅因与同僚赵盾不和,便欲痛下杀手,从而夺取权利。他设法嫁祸于赵盾,灭赵家满门三百口,甚至连稚儿也不愿放过。显然,屠氏的权欲酿成了这出悲剧。由此可见,在同处封建制度的大背景下,东西方权臣贵胄们的一己之欲的膨胀和不得餍足往往会引发各种问题,《哈姆雷特》如此,《赵氏孤儿》亦如此。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的复仇比较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复仇比较 中文摘要:《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两剧都以复仇展开剧情。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理论中的平行研究对两者的复仇主题进行比较,重点研究二剧在戏剧冲突、戏剧内涵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揭示东西方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观众审美趣味的差异。 关键词: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复仇 正文: 在中外戏剧发展史上,复仇是个永恒的主题。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中彰显得更加深刻。其实杂剧《赵氏孤儿》史元人纪君祥的作品,约作于公元13世纪后半叶,此时中国正处于下降期,程朱理学是社会的主导思想;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剧作于1601年,时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后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统治也开始进入晚期。整体而言,二剧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中,异多于同。其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复仇”这一基点上。对复仇这一古老的文学主题,二剧都超越了个人恩仇的局限,予以不同程度的升华;但由于二剧在戏剧冲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二剧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影响下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复仇的相同点 不论是《赵氏孤儿》还是《哈姆雷特》,剧中主人公都面临着血海深仇,也都选择了个人复仇的方式。《赵氏孤儿》中是主人公命令孤儿“暗暗得自行捉获,乃将他阖门良贼,龌龊不留。”最后孤儿一个人生擒了仇人以报灭门之仇。《哈姆雷特》至始至终也都是哈姆雷特一个人在思考复仇的问题,最后也是他一个人完成了为父报仇的任务。可以说,《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都是以个人力量进行的复仇行动。 《赵氏孤儿》中孤儿已经获得了主公的支持,按理说应该是通过主公之令将其捉拿正法,这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剧情没有这样发展。其实作为复仇对象的屠岸贾也并不是单纯的赵氏孤儿的灭门仇人,他也是主公,程婴、韩厥、公孙大夫乃至全国百姓眼中的大奸臣,例如主公最后下召曰:屠岸贾陷害忠良,百般扰乱朝纲。韩厥说他是“人间的凶神恶煞”。复仇的意义也就不止于赵氏孤儿的为父报仇的个人行为意义,而是为国锄奸、匡扶正义、家仇与国恨相重叠,这时赵氏孤儿的个人复仇行为完成了一种社会性复仇行为。 同样,《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一直在犹豫复仇计划,恐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复仇的执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 复仇是人类历史和社会中一个经久不衰的古老话题,也是人类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都有久远历史。《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 为线索展开剧情。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者却有诸多的不同。本文试从复仇意义、主题思想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阐述其体现的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一、复仇意义不同,体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哈姆雷特》剧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并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复仇,他的复仇带有社会性,他的复仇并不仅仅在于为老国王报仇。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社会的、国家的黑暗、腐朽和混乱,他的复仇逐渐由个人仇恨转变为揭露社会丑恶的根源,是对整个社会的仇恨,他的复仇责任上升为建立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完成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很多监房、囚室,丹麦是一间最坏的囚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1] 哈姆雷特的复仇意义大于个人意义,其意在改变社会丑恶、不公,为创造新的美好世界而奋斗,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邪恶君主的否定和批判。他的复仇行动彻底而全面,社会意义更强。《赵氏孤儿》中赵氏孤儿等人的复仇仅仅是为报个人仇恨,以程婴和赵氏孤儿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认为屠岸贾是造成赵家二

百余口死亡和蒙冤的罪魁祸首,其首要任务便是杀屠岸贾报仇。故事最终结局,赵氏孤儿奉杀屠岸贾并抄其家,接受君王封赏,并大声歌颂、拥护这位贤明的君主。但他们并未意识到造成赵家三百多人无辜惨死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国王晋灵公,作为一国君主,他不能分辨忠奸,竟然一概听信屠岸贾的谗言,认为赵盾危害自己的皇位,他一心想的不是如何为百姓带来幸福生活,而是自己的个人利益,贪图享受,任由屠岸贾残害忠良,却不闻不问。但程婴和赵氏孤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复仇行动只是个人意义的复仇,程婴是为其死去的儿子报仇,赵氏孤儿是为其一家三百口报仇。他们报仇后接受君王的封赏,并对其大加赞赏,这种复仇行动具有局限性,只是局限于个人恩怨上,不如哈姆雷特的复仇那样彻底。 这种复仇意义的不同并不是由故事主人公造成的,而是由于作家所处国家的社会背景、思想意识不同造成的。任何作品都会打上作家思想的烙印,《哈姆雷特》《赵氏孤儿》也不例外。莎士比亚生活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生产关系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渐成为社会主导。在这种社会情况下,衰退的封建君主竭尽全力维护、加强君主专制,新生的资产阶级极力发展各种先进机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大力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大批进步的人文主义者对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揭露,新、旧两股社会势力斗 争激烈。莎士比亚深受资本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所以他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哈姆雷特身上,具有极大的社会进步意义。哈姆雷

《哈姆雷特》:复仇与悲剧的经典

《哈姆雷特》:复仇与悲剧的经典《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以复仇与悲剧为主题,讲述了主人公哈姆雷特在报仇与痛苦中的心理斗争。本文就哈姆雷特的复仇和悲剧元素展开论述。 一、复仇的动机 哈姆雷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复仇动机来自于对父亲被谋杀的痛苦和对母亲与叔父的背叛的愤怒。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以恢复家族的荣誉。在这一过程中,他经历了对权力欲望的觉醒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二、复仇的策略 哈姆雷特选择运用巧妙的谎言和戏剧来暴露叔父的罪行。他编排了一出“夹杂真相”的戏剧,在表演中再现了他父亲被杀的场景,以此观察叔父的反应。这一策略既考验了叔父的良心,也给予了哈姆雷特收集证据的机会。 三、内心的挣扎 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挣扎。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犹豫和恐惧,还要面对自己的良知。他思考着复仇是否会导致更多的死亡和痛苦,这种内心的挣扎给予了哈姆雷特深刻的人性描绘。 四、悲剧的元素

《哈姆雷特》是一部悲剧作品,塑造了悲剧的经典元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经历了诸多痛苦和挣扎,在报仇过程中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他的行为被误解,并最终导致了他自己和他所爱的人的死亡,给观众带来了悲剧的触动。 五、复仇与正义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涉及到了正义的问题。哈姆雷特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恢复正义,但在悲剧的推动下,最终变成了一个毁灭性的复仇循环。这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深思。 六、《哈姆雷特》的意义 《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戏剧的典范,它深刻地揭示了复仇与悲剧的主题。通过对复仇的讨论和对人性的探索,引起了读者对道德、良知和人性的思考。它也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影响了许多文学、戏剧和电影的创作。 总结: 《哈姆雷特》以复仇和悲剧为主题,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揭示了人性和正义的复杂性。哈姆雷特的内心挣扎和思考让读者深思,而悲剧的元素更加强调了作品的触动力。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哈姆雷特》的经典地位将永远不会被取代。

浅析取材于戏剧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对比——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

浅析取材于戏剧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对比——以《赵氏孤儿》 和《哈姆雷特》为例 刘娇 【期刊名称】《《艺术家》》 【年(卷),期】2019(000)009 【总页数】1页(P57-57)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 《赵氏孤儿》; 《哈姆雷特》 【作者】刘娇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在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的前提下,取材于戏剧的绘画艺术作品,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中国多为近现代连环画,实用性强,多表现为插图,起到故事情节辅助说明的用途。西方绘画多为主题性绘画艺术,再现性强,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画家重要的创作主题,也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中西方绘画对比 抛开现当代中西方艺术观念融合后的艺术局面,纵观中西方艺术史,中西方绘画最大的差异是:中国绘画造型特点倾向于写意;西方绘画造型特点倾向于写实。虽然

中西方绘画都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却完全不同。 中国绘画不追求画面科学透视,不追求人物的人体解剖的准确,而是追求笔墨的韵味和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联想;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更追求科学准确地再现场景,注重科学的透视、光影关系、人物解剖,以及空间的逻辑性。另外,中西方绘画在绘画工具和绘画材料上的差别也决定了绘画表现上的巨大差别,西方的油画材料更适合空间、质感、色彩的表现;中国的绘画材料更适合思想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取决于中西方绘画的根本差异决定于地域的禀赋和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方绘画题材对比 中国绘画题材大致可分为宗教画、宫廷画、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人物画等,西方的绘画题材大致可分为宗教神话、宫廷、风俗、肖像、风景、景物等,以戏剧为表现题材的绘画在中西方绘画中都有所呈现。下文在中西方绘画特点的前提下,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对比取材于戏剧的绘画作品。 三、取材于戏剧《赵氏孤儿》的中国绘画艺术作品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由元代杂剧、戏曲作家纪君祥所作,故事主要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族被屠岸贾陷害诛杀,在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的保护下,刚刚出生的婴儿得救,即赵氏孤儿。程婴抚养赵氏孤儿二十年,孤儿长大后,杀死屠岸贾,大仇终于得报。 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中并没有留下相关的历史资料,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描写“赵氏孤儿”的绘画形式是一幅插图。古代中国绘画最常见的形式是小人儿书,小人儿书又叫连环画,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据说连环画在宋代成型,与印刷术的普及同步。连环画以连续的画面讲述一部故事,故事的内容大多是大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传统故事。过去,连环画把历史故事、古典名著的故事以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形式一幅一幅地展现出来,对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大众

《赵氏孤儿综述》

《赵氏孤儿》近三十年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 《赵氏孤儿》取材于春秋晋国赵朔家族遭受灭门之祸的史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进行了较大的改编。而元代纪君祥又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进行了较大的改编,使得《赵氏孤儿》成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后又被改编为戏剧、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流传至今,享誉海内外。对《赵氏孤儿》的各种研究也层出不穷。总结近三十年的研究大概包括主题、人物形象、刊本研究、故事流传等几方面。 关键词:《赵氏孤儿》研究综述30年 一、主题 1、具有正义、悲剧性质的复仇说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由此看来,作者已有凸显其悲剧和复仇的创作意图。论者多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评《赵氏孤儿》称“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张铎认为《赵氏孤儿》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它通过人物的“苦难”和“毁灭”,声张正义,谴责邪恶,歌颂光明,鞭挞黑暗。 ○1商韬在分析程婴形象时认为程婴肩负如此重任救孤成功,不是没来由,是正义的力量支撑 着程婴,使他表现出舍己救人和复仇的大智大勇,《赵氏孤儿》歌颂的是忠臣义士,忠奸的冲突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的冲突,正义力量的悲壮牺牲震撼人们的灵魂。○2万颖认为《赵氏孤儿》是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3。并从戏剧冲突、语言风格、心理投射、悲壮沉雄色彩这四个方面具体阐析了《赵氏孤儿》的悲剧性。还提出赵、屠岸两家的纠葛,超越了文武不和、忠奸斗争的范围。屠岸贾要杀尽晋国婴孩,这就使得仁人志士的斗争具有了解救人民危难的正义性质。 2、借古喻今说 阿英提出,“这里所说的‘赵家’,虽指的是赵盾,实际上还是影射宋朝”。○4周贻白也认为“《赵氏孤儿》一剧虽为传写古事,或另具用心,至少他借历史题材发挥他的理想,赵宋既为赵氏孤儿的后裔,则以之代表汉族,意极明显”○5,许建中认为“纪君祥用这个在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有独特意义的故事创作《赵氏孤儿》杂剧,表达自己在元初的现实情怀,确有抒发民族情绪、激励民族意识、弘扬爱国热情的重大意义”。○6 这种观点一直延续,万颖认为《赵氏孤儿》剧中所表现“的忍辱负重、百折不回的复仇精神,正是元代人民不甘奴役、誓死反抗民族压迫的精神体现”○7。剧中公孙杵臼又有“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扶立晋室山河百二雄”的唱词,而宋朝皇帝正好姓赵,“可以肯定作者有借古讽今、鼓动人们反元复宋的创作意图。”○8陈中凡也指出“如果把它再现于舞台之上,表演于人民的面前,观众自然会联想到当前惨烈的民族斗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无法回避时代的思潮,无法回避现实人生所面临的问题。○9商韬的说法较中肯:“在元朝特殊的历史情况下,作者是否可能借古讽今,这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总的倾向性来看可以,而不能专从字里行间牵强附会地寻找微言大义,即使题材的本身和作者的意图没有表示民族思想,但剧作的客观效果也可能会有的。” 3、人性说: 当代改编的戏剧、电影对《赵氏孤儿》的主题有了全新的阐释。国家话剧院版和陈凯歌○10改编为程婴不是主动献子救孤而是无奈中被迫救孤,认为程婴“被英雄”更符合人趋利避害的本性,这样可以对程婴的损己利人的行为提供更合乎人性的解释。国家大剧院版《赵氏孤儿》导演田沁鑫希望为“忠孝节义”增加人性色彩:孤儿没有执着于复仇,而是思绪混乱、迷茫。而陈凯歌的电影则把历来大快人心的复仇结局改为孤儿放弃复仇,让“冤冤相报”这种因果循环不再出现。因为在影片中孤儿复仇显然没有那么多外在的压力:庄姬为了儿子平

从《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浅析中西悲剧中的戏剧冲突差异

从《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浅析中西悲剧中的戏剧冲突差异 作者:张万春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 摘要:从戏剧冲突上看,西方悲剧主要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矛盾;不同于西方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中国的悲剧性冲突往往带有伦理评判性质;中国戏曲中的悲剧性作品,只是一种中国式的“苦情戏”,而戏曲结局往往是大团圆。西方悲剧让观众或读者感受到的是悲壮而不是悲观。 关键词:悲剧;冲突;差异 作者简介:张万春,男,1977年3月生,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现于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工作。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01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而悲剧《哈姆雷特》是其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这是一段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戏曲《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一部历史剧,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赵盾门客程婴救孤的历史故事,是中国戏剧史上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从这两部中西悲剧阅读鉴赏中可以明显看出,中西戏剧在表演艺术,舞台时空,戏剧结构,悲喜剧的设置上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受篇幅限制,在这里主要分析中西悲剧在戏剧冲突上的差异。 从戏剧冲突上看,西方悲剧主要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矛盾。在《哈姆雷特》中,异己力量就是主人公性格中的弱点——软弱和犹豫,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人所以灭亡和受苦,是因为他暴露了坚强而深邃的性格中的一面”。[1]在作品中,从戏一开场,哈姆雷特就陷入了家庭的不幸之中,他所崇拜和热爱的父王突然死去,他所爱的母亲很快(“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原文)就同他新登基的叔父结了婚。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一个人文主义者所宝贵的生活理想,一个个的破灭。他感到忧郁:“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原文)他悲叹:“脆弱呵,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原文)不过哈姆雷特仍然以积极的责任心和勇气为父王复仇,试图扭转混乱的局面,拯救这濒于崩溃的国家。他勇敢的承担了这一任务,同时也深感这一责任的重大:“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原文)但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把这一艰巨的事业单纯作为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甚至只把复仇计划告诉

《赵氏孤儿》与《哈姆莱特》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见于十二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八世纪末丹麦历史故事,十六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极为流行,但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公认其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 莎士比亚采用了纪君祥同样的手法,即在这故事中加入新的活力,把这个中世纪复杂故事写成为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但与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赵氏孤儿》不同,尽管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然而剧中所写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环境处处使人联想到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现实,即伊丽莎白末年。 此时正是英国封建关系瓦解,资本主义关系兴起的交替时代。一方面,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日益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加紧了对农民的掠夺。为了“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叔父致哈姆雷特于死地;母亲匆匆改嫁后劝哈姆雷特“活着的人谁都要死去,这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两个朋友也成了叔父的密探。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所向往的善良、爱情、道德等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成了丑恶。因而哈姆雷特痛苦地呐喊:“时代整个儿脱节了!”“丹麦是一所牢狱!”“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哈姆雷特装疯、演戏、比剑,以此来与丑恶的社会作斗争,最终自己与邪恶的势力同归于尽,这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本质,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此外,剧中许多有关人文主义的名句名段,如对人性的赞美,也体现出了崭新的时代面貌。 由于《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在思想内容上的不同,影响到悲剧主要人物性格的差异。在《赵氏孤儿》中,孤儿仅在第四折中出场,仅连结起作品的结构线索,而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事实上悲剧主人公无疑是程婴,作者通过一些细小的事件,细致地刻划出程婴的思想发展过程,即报私恩——救孤儿——救众生——舍己——舍子——抚孤——剖说的故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复仇比较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之复仇比较 作者:张静怡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9期 摘要: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中外戏剧史上两部著名的复仇剧作。两部剧作的主人公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面对父亲和族人被杀的血海深仇都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复仇,然而两人复仇行动及其结局,却有很大不同, 彰显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以及悲剧内涵。通过深入探讨中西剧作复仇的异同,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戏剧发展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吸收借鉴西方悲剧的精华,完善我们对于传统悲剧的认识。 关键词:《赵氏孤儿》;《哈姆雷特》;复仇 在中外戏剧史上有两部相映生辉的著名复仇戏剧作品,这就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中国戏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两位作者,一个生活于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末期的英国,一个生活于十四世纪的东方中國,但是他们创作的这两部复仇名剧,却存在许多相似、相同之处。对于这两部作品同、异及其原因的探讨,正是撰写本论文的初衷所在。 一 《哈姆雷特》居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该剧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复仇的故事。主要情节是叙述在外求学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接到父亲暴死的消息回国奔丧,发现父亲尸骨未寒,母亲已经改嫁给叔叔克劳迪斯;克劳迪斯已经登上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变故,哈姆雷特陷入忧郁痛苦之中。接着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杀父凶手正是当今国王、自己的叔叔克劳狄斯。哈姆雷特利用“戏中戏”证实克劳迪斯是杀父凶手之后,经过一段犹豫、延宕之后,最终杀死了奸王克劳迪斯。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王国维曾称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1]该剧取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的宫廷事变,晋国武将屠岸贾因一己之私将忠臣赵盾全家三百口满门抄斩,身为当朝驸马的赵盾之子赵朔亦在屠岸贾的威逼之下,被迫自杀。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身怀六甲的赵朔之妻产下一子,即赵氏孤儿。当屠岸贾得知赵家还有后人留存于世的消息,决定将全国满月之后、半岁以下的婴儿悉数杀死,以绝后患。危急之时,赵盾门人程婴同赵盾好友公孙杵臼设计,以李代桃之法将自己孩子假作赵氏孤儿,交予公孙杵臼。之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孤儿长大,程婴道明真相,血海深仇终于得报。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的对比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中复仇者的对照从英国文艺中兴至 21 世纪,人们耳熟能详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贡献给人类绚丽的瑰宝《哈姆雷特》; 中国元朝戏曲作家纪君祥编织了千古绝唱《赵氏孤儿》。两部文学星光出生于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国家,却向世人诉说着同为复仇主题 的深刻惨剧故事,一个富裕人文气味的郁闷王子,一个出身悲惨的贵族孤儿, 都身怀杀父之仇存活于污垢的世界,只为一个目的,为父报仇,张扬正义。由 于两部巨著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文化时代的产物,因此在同为复仇这一主线 下,其剧中悲壮的复仇者们有其不一样的人物个性,心里世界。 《赵氏孤儿》叙述了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诬陷而惨遭灭门, 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反应了中国惨剧那种前赴 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险恶权力斗争究竟的抗争精神。《哈姆雷特》写于 17 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丹麦宫廷为背景,经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切描述 了文艺中兴后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切相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中兴运动的深 刻反省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程的深切关注。 以复仇为题材的故事大多必是以各位勇敢的复仇者们来展开,在这两部作 品中复仇者的形象给读者表现出不一样的鲜活的力量。 从两部作品中的复仇形式看,《哈姆雷特》中的复仇者给读者观众留下的 影响不单是郁闷的王子,更是一个孤单的王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向来 在踌躇复仇计划,唯恐此中一个原由就是复仇的履行者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 己,而他面对的是以新国王为代表的强盛恶权力,这此中包含新国王克劳迪 斯,奸臣帮凶如波乐纽斯、罗森克兰兹、吉尔登其,从另一方面说,哈姆雷特 是一个神受人文主义影响的王子,他自己就带有封建和公正正义的两重个性, 他不可以将自己苟同于封建的恶权力,带着兵器,以血腥的粗暴方式来结束复 仇,而是要找出凭证,将罪恶的叔父丑恶的罪状公诸于众,以显示其心里的正 义。中国惨剧《赵氏孤儿》是正义力量经过反频频复的斗争,最后战胜和消灭 了险恶权力,正义的成功不是和解,而是像愚公移山那样,在子后代孙无量匮 的前仆后继的斗争中实现的,为了赵氏孤儿的安全,一批杀身成仁的壮士牺牲 了。先是赵氏孤儿的母亲 (晋灵公的女儿 ),把孤儿交托给一位常常进出驸马府的 民间医生程婴,为了除去程婴关于泄密的担忧,自己立刻自缢身故;程婴把赵 1 / 3

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之比较——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

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之比较一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 从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差异的角度以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为例试探讨复仇文学在中西方不同背景下复仇过程描写、复仇主体心理以及复仇结果的差异并从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中西方文学传统以及中西方所属文明三个层面来深层次地探寻相同主题的文学在中西方存在的明显差异。关复仇哈姆雷特赵氏孤儿中西差异复仇文学是人类几乎各民族都盛行过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文学宝库中永恒的主题。而我国元代著名悲剧作品《赵氏孤儿》和英国经典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两部作品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虽然在民族、语言和时间上有所不同却都描述了主人公为父报仇的故事《赵氏孤儿》更被誉为中国的《哈姆雷特》。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部作品又有着诸多不同。本文试从中西不同的文化出发探讨复仇过程的描写、复仇主体心理及复仇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并阐释此间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复仇过程描写的比较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报父兄仇作品中对残忍、野蛮的复仇手段的描写直至《水浒传》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复仇小说”对于血腥甚至滥杀无辜的过当复仇的褒扬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中对复仇的描写侧重于复仇主体复仇的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的过程偏好于复仇者伦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一系列复仇事件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由他来向复仇主体言明家族之仇以点燃其复仇的怒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从程式化的“述家仇”情景中可见一斑。《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中徐继祖听闻郑氏言明徐能杀夫逼婚自己逃往尼姑庵产下儿子为徐能收养为子的故事明白养父其实是杀父仇人、是他害得父亲苏云家破人亡后对徐能处以绞刑并且“父子同临法场监斩诸盗”。如出一辙地在《说岳全传》中王佐利用画卷描绘陆登夫妇惨死兀术之手、陆文龙作仇人之子的实情发出“不与父母报仇……岂不痛心”的感慨使得陆文龙当即咬牙切齿不念十三年抚养之情立誓“杀了仇人取了首级”。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捷一女汉山西襄汾人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万方数据杨捷中西方古代复仇文学之比较——以《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为例作为中国古代复仇文学的典型代表以上这一些特点在《赵氏孤儿》中显露无疑。《赵氏孤儿》叙说的故事紧紧围绕着“救孤一定计一报仇”这一线索展开直线叙述。为了排除异己屠岸贾将赵氏孤儿的父母以及赵家三百余口全部杀害阴错阳差中收养他为义子精心抚养他长大成人。这里的“叙述者”程婴用画卷描述的方式说明了屠岸贾逼得赵父自刎、赵母自缢、改其姓氏、收养为子的事情激得赵氏孤儿“尚兀自腾腾怒怎消黑沉沉怨未复”当即立志报仇“我拼着生擒那个老匹夫只有他偿还俺一朝的臣宰更和那合宅的家属”。在复仇过程描写中赵氏孤儿更是不念屠岸贾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当街将养父截住“令人与我将这贼钉上木驴细细的剐上三千刀方才断首开膛”可谓是没留半点情面甚至到了决绝而残忍的地步。相比较之下西方对复仇手段及其有限性的思考萌芽较早在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雷�9�9乔叟在《埃特伯雷故事》中借慎子夫人之口发表了对复仇有限性的思考“不能以报仇来对付报仇不能用一个错误去纠正另一个错误……也正是由于对复仇合理性的追求在西方复仇过程描写中我们很难见到血腥的复仇行为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复仇过程中复仇主体精神世界的冲突和个性成熟的过程。可见西方更注重于人性的揭示。同《奥瑟罗》中奥瑟罗在因妻子不忠而复仇时反复证实发出“我在没有亲眼看到以前决不妄起猜疑当我感到怀疑的时候我就要把它证实”的誓言一样《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复仇之路上走得也是十分艰辛而漫长甚至产生性格延宕这一现象。《哈姆雷特》是围绕复仇主体复仇过程中精神世界强烈冲突进行的曲折式叙述。在遇到叔父毒死父王、占有母后、霸占王位的行为时他最初想到的是死“死了睡去了……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嘲直到见到父王的鬼魂证实了叔父的罪行后他仍然没有践行复仇的行为而是不断印证父亲死亡的真相。但是当他装疯试探、演戏证实之后得到了为父报仇的好机会时他又以叔父正在祈祷“结果了他的性命……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为理由放弃了。胎姆雷特的精神世界中复仇与不复仇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心智不断健全、个性逐渐成熟由剧初�9�9————一名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单纯王子成长为一名对人生、人性有深人思考、富有历史责任感并试图通过复仇改变现实混乱与黑暗的人文主义者。正如福丁布拉斯所说的那样“要是他能践登王位一定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二、复仇主体心理及复仇结果的差异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以“仁”、“义”为要旨的孔孟儒学和“三纲五常”辖制下的人本主义思想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在中国这个以伦理为重的社会中通过暴力手段甚至过当手段复仇都具备无可厚非的正义性。复仇主体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很少考虑法律及复仇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更多地考虑个人如何达到泄愤雪耻的目的。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复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 摘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几个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复仇赵氏孤儿哈姆雷特比较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1]在西方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也是公认的悲剧。本文以“复仇”为切入点,探讨《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两部剧的异同。 一、复仇主题的相似性 (一)复仇原因相似 两部悲剧的主人公都应亲人被杀害而面临着深仇大恨。因此,进行的复仇都具有正义性,是锄奸惩恶的需要。其复仇原因的正义性也恰恰说明了其复仇行为的正义性,以及复仇行为的必要性,同样也赋予了这种复仇的使命感。

(二)复仇时间有所拖延 哈姆雷特是一个踌躇不前、顾虑重重的人。他立誓为父亲报仇却一再拖延不决,而觉得自己处于地狱之中,这种悲剧的最后原因归咎于原罪,亦是命运的悲剧。赵氏被灭门时,赵氏孤儿尚未出世,仇人屠岸贾权倾朝野,复仇行为无从谈起,二十年后,赵氏孤儿终能手刃仇人。 (三)复仇方式相似 哈姆雷特始终都是独自思考复仇问题,悲剧结束的时候也是他个人完成复仇任务的时候。经过程婴的点拨,赵氏孤儿得知自己身负血海深仇,最终也是他个人生擒仇人报了灭门之恨。可见,这两部悲剧的主人公都是以个人力量进行复仇行动。 (四)复仇意义相似 哈姆莱特杀死克劳狄斯不仅仅是为父报仇,其意义还在于它使得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就从个人性复仇行为上升到了社会性复仇行为,其复仇意义也得以大大地扩展和提升。赵氏孤儿的复仇对象屠岸贾不仅是赵氏孤儿的灭门仇人,也是主公、程婴、韩厥、公孙大夫乃至全国百姓眼中的大奸臣,复仇的意义也就不止于赵氏孤儿的为父报仇的个人行为意义,而是为国锄奸、匡扶正义的社会性行为,这样赵氏孤儿的个人复仇行为也成了社会性复仇行为。 二、复仇主题的同中之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