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现状调查及研究 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现状调查及研究 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现状调查及研究

摘要:随着初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也日益凸显。初高中在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巨大的差异,这些联系与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建立起初高中历史课程之间的联系、完成二者之间的衔接,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现状以及在这样的现状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希望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症下药,在以后的教学中日益完善。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一、问题由来

去年暑假在一个教育机构担任初中历史教师,接触并了解了初中历史教材,发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中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即非一脉相承,也非完全断层,二者在一部分内容上是重合的,而在一部分内容上又是完全断层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在知识体例、内容结构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是通史体例,时间脉络清晰,整体内容广泛,但就某一具体内容来看,基础知识又略显不足;高中历史教材是模块+专题体例,明显与初中的教材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高中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去年9月至今,我在延安市一所高中工作,在工作中自己上了很多课,也听了多个历史教师的课,在老师的课上,我格外关注了老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处理,发现很少有老师会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关联与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反复重复初中时已经学到过的基础知识,要么直接略过不提,这是两个极端,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那么,这一问题是不是也普遍的存在于其他老师的教学当中呢?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本次的调查。

二、问卷设计

结合本次调查的目的,我本次的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个人的基本资料。

在这一部分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被调查者的性别,这个问题看似与本次调查的内容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男女性别不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兴趣上的差异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课的看法与评价,所以被调查的人数中是否性别均衡对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毕业学校的问题,初中学校的层次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

与学生的基础水平,这也严重影响到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的基础水平,对高中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当地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中一共设置了这样四个选项:城市重点初中、城市普通初中、乡镇地方初中、其他类型初中。

(2)第二部分:初高中历史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

这一部分开始进入正题,共包含十个问题,前六个问题主要是围绕学生初中的历史学习以及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来展开,后四个问题主要围绕目前的历史教学状况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展开。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吗?是否感兴趣是历史学习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也影响着学生对目前教师教学的评价。

第二个问题: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你注重的是什么?设置四个答案:基础知识的积累、概念的理解、问题的探究、答题的技巧。初中历史学习与高中历史学习的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影响着学生进入高中后是否能快速的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学生的适应能力又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所以了解学生的在初中的学习状况很有必要。

第三个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教授历史知识?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初中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的特点,教师的教学与高中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只不过不同的老师所选择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而影响,有的教学方法与高中的教学方法是一脉相承的,能够为高中的教学奠定基础,而有的教学方法则与高中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是完全割裂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会阻碍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第四个问题:你在初中的历史知识学习情况如何?初高中虽然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知识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在初中的学习中是否拥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也是影响高中历史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第五个问题:初中历史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很多学生可能在初中的学习状况不错,但是记忆是有时间限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高中后,很多初中所学的知识学生早已不记得多少,所以很多知识虽然在初中已经学到过,但并不表示在高中学生不需要再次学习。因此,学生对初中知识的记忆也是影响高中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六个问题:在入学前,初中老师是否向你介绍过高中历史科目的情况?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初高中历史教师的脱节。初中的历史教师只负责初中的历史教学,完全不管高中历史教什么;高中历史教师也只负责高中的历史教学,而全然不顾及初中教过什么,这种脱节势必会导致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而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

很好的衔接,所以了解初中历史教师是否会介绍高中的历史科目情况,对了解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需要很有帮助。

第七个问题:你感觉现在的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有区别吗?一方面,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初高中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有联系的,高中应该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初高中的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同、初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方法又应该是有所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是在初高中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的基础之上。所以了解高中与初中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也是了解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的一个要素。

第八个问题:在课上教师会回顾初中学习的知识内容吗?回顾初中的知识内容,这是目前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建立起初高中历史联系的最常见、最直观的做法。知识能做到在教授高中内容的同时复习初中内容的老师很少。

第九个问题:你认为高中老师的教学能与你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吗?

第十个问题:你感觉对现在的历史教师的教学适应吗?这两个问题属于一类问题,目的都是了解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感受如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管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如何建立起初高中教学之间的衔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当前的教学状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感受如何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这就是我所设计的调查问卷,从各个方面入手,旨在全面的了解当前初高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衔接的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调查过程

(一)对本次调查的整体总结

我在工作的学校选择了高一三个水平相当、有不同老师带的班级进行了本次调查。在三个班级中共分发了200分问卷,回收187份,回收率是94%。其中男生90人,占总人数的48%;女生97人,占总人数的52%。男女比例相当,所以性别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较小。在调查的学生中,毕业于城市重点中学、城市普通中学、乡镇地方中学、其他类型初中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50%、25%、21%、4%,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当中,其中更多的学生来自于城市重点中学,但其他的各个面也都有所覆盖,因而通过这一数据我们能比较全面的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现状。

(二)对关键问题的分析

1、高一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度的分析。

问卷的第一个问题为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2.5%的学生对

历史是很感兴趣的,37.5%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可见学生们对历史学科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而谈及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其中50%的学生都认为历史枯燥无趣;11%的人认为历史科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这部分选择可能与高二之后的文理分科有关系,很多学生认为高二选择理科之后不用在认真学习历史,这也是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度的因素之一;17%的人认为历史课与现实联系不密切;22%的人不喜欢历史有其他的原因,有认为历史课本过假、有认为历史课内容太多等等。综合来看,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度影响最大的人在老师,无论是觉得历史枯燥无味还是认为历史课与现实联系不密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好的历史课应该是真实的、生动有趣的、立足现实的,这样的历史课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历史课。

2、对初中历史学习情况的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2-6题,这五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对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分析。

首先是对初中学习的侧重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56%的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6.5%的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注重概念的理解、6.5%的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注重问题的探究、31%的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注重答题技巧。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跟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而我在第3题中就设计了对初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

在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一块,其中只有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在教学中把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以传授,50%的人认为教师在上课时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罗列出来,或者划出重点,便于考试复习,38%的学生认为初中老师的授课方法是由教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认真的听讲,而较为遗憾的是,没有学生认为自己老师的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以讨论问题的方式进行的。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是欠缺的,这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同时也影响到进入高中后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接受度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一块,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中第4题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一个调查,其中25%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44%的学生基础知识一般,18%的学生基础知识欠缺,13%的学生一点也不会。第5题是对学生现有的初中知识的储备量做一个调查,其中38%的人对初中的知识还记得80%以上,31%的学生还记得50%以上,13%的学生仅记得20%以上,甚至还有18%的学生一点也不记得。学生初中的学习状

况及现有的知识储备量是影响学生高中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班级学生的基础水平如何也影响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仅是高中教师任务,也与初中教师密不可分,是否在初中的教学中介绍到高中的历史学习并有意在教学中为高中的教学铺路是衡量一个初中教师在这一块完成情况的关键。所以在我设计的第6题中,就对初中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介绍过高中历史科目的情况做一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其中仅仅38%的学生在初中时老师就已经介绍过高中的历史科目的情况,而62%的老师都没有介绍过高中历史科目的情况。而在介绍过的这些当中,介绍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区别的最多,占到了89%,基本没有老师介绍过高中历史学科内容的变化和高中历史的学习要求。

以上是对学生初中学习情况的一个基本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老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说较为死板,大多是知识填充性的教学,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侧重点也在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方法的总结。这样的历史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并不还,并且不能形成牢固、长久的记忆。再加上初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向学生介绍过高中的历史学习情况。综上所述,初中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高中的历史教学脱节的,所以高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弥补初中教学的不足,使历史教学有一个提高与升华。

3、对高中历史学习情况的分析

在问卷的7-10题是对高中历史学习情况的一个调查。

首先,仍然是对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5%的人认为其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老师是相同的,认为相同的这些人多是在初中时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的讲授法,可见知识的教授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75%的同学认为进入高中以后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时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高中就教师更加注重问题的深入探究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其次,对高中老师对初中的知识内容的回顾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其中有31%的老师会在讲到相关知识点时回顾一些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38%的老师会偶尔回顾一下初中所学的内容,但不多,31%的老师主要以讲授新课为主,基本不会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基本没有老师会经常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

再次,对教师能否很好的将教学与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做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能很好的衔接、有衔接,但基础知识太过详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重复、有衔接,但衔接的不够到位、完全没有衔接的学生各占25%,其中认为能很好的衔接起来的学生多是基础知识较

好的学生,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师如何进行知识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高中的历史教学有这么大的转变,那么学生能否适应这种教学呢?经调查显示,其中19%的人认为老师的进程太快,68%的学生认为勉强能跟上老师的进度,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进度较慢。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虽然相比于初中老师,高中老师更加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但结果却不是很理想,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初高中教学内容的断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四、问题对策

1、钻研课程标准,衔接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目标设置的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应达到的能力体系来制定的,它是教学的依据。所以中学历史教师要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才能使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

2、钻研中学历史教材,衔接好知识结构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获得历史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及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要工具。”它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教师要分析各个部分的内容在历史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的前后关系,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正确把握各项专题探究的具体要求。新课改理念强调历史教材要注重“教本”和“学本”兼顾的原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读本和帮助。分析目前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难题。教师应潜心钻研教材,做好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结构衔接工作。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适当复习初中历史教材,温故而知新。初中是通史教学,而高中历史教材则为模块+专题式的编制体例,并且高中历史的难度明显增大,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先帮助同学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清朝代顺序,熟悉历史纪元,把握时代特点,以克服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的时序颠倒、活跃性答、连续性差和缺乏系统性的缺陷。

所以教师要在研究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搞清楚哪些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哪些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做到心中有数,以帮助学生复习过去所学的历史知识,温故知新,为学习高中历史知识奠定基础。教师还应该搞清楚史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增补、删除和重组教材,使学生对史实有更系统的认识

五、附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这是一份调查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的问卷,仅为本人研究使用,不反馈给学校,请如实回答。

本问卷由两部分组成,请你在认为合适的选项中打“”,在认为还有补充的地方填写自己的意见,感谢你的参与!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资料

你的性别:男女

你毕业的初中属于:城市重点初中城市普通初中

乡镇地方初中其他类型初中

第二部分:初高中历史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

【1】你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吗?是否

如果否,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历史科目在考试中比重较小

历史课枯燥无趣

历史课与现实联系不密切

其他____

【2】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你注重的是什么?

基础知识的积累概念的理解

问题的探究答题技巧

【3】在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教授知识?

把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以传授

把课本上的知识罗列出来,或者划出重点,便于考试复习

由教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认真的听讲

由教师和学生以讨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4】你在初中的历史知识学习情况如何?

基础知识扎实基础知识一般

基础知识欠缺一点也不会

【5】初中的历史知识你还记得多少?

80%以上50%以上20%以上基本不记得【6】在入学前,初中老师是否向你们介绍过高中历史科目的情况:是否

如果是,主要介绍:(可多选)

高总历史学科内容的变化高中历史主要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区别高中历史的学习要求【7】你感觉现在的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有区别吗?

和初中完全一样和初中有所不同

如果不同,你认为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哪?

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更加注重问题的深入探究

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更加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8】在课上教师会回顾初中学习的知识内容吗?

经常一起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

讲到相关知识点时,就回回顾一些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

偶尔会回顾一下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但不多

主要以讲授新课为主,基本上不会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内容【9】你认为高中老师的教学能与你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吗?

能很好的衔接

有衔接,但基础知识太过详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重复

有衔接,但衔接的不够到位

完全没有衔接,导致知识断层

【10】你感觉对现在的历史教师的教学适应吗?

教学进程很快,很难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

教学进程较快,但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

教学进程适当,恰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

教学进程较慢,常常超前学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和对策探讨-精选教育文档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学习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第一,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以专题与模块为主,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而初中历史教材主要以历史框架知识为主,主要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其形式为主题与通史,内容相对浅显,知识也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第二,由于受教材形式、教学要求和教学地位等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不是重点,课时安排较少,教师为了赶进度会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高中阶段,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史学科十分重要,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第三,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主要是比较简单的历史事件与结论,以及对历史规律及概念的解释与定义,并且是副科,在考试中的地位不是很重要,师生不够重视,且以记忆为主,从而导致高一新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有限,历史思维能力一般;但是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较多,内容深奥,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要能灵活学习历史知识,善于预习和勤于复习,积极思考。

二、处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有效对策 1.比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找出二者的衔接点 高一新生在心理和环境上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渡期,所以,要想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学生固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信心。另外,通过对学生回忆初中历史知识的考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使初中的历史知识与高一历史知识相衔接,清晰教学思路,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过渡。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春秋战国历史,包括西周的形成,诸侯割据产生的原因,以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等,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从群雄割据到秦朝统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时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衔接了初高中的历史知识。 2.适当补充历史教学内容,构建知识链 由于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区别较大,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比较浅显,但是高中历史教材比较深奥,并且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与历史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历史教学内容,

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 析 摘要:在历史知识教育体系当中,高中历史教育是承启基础历史教育和高等历史教育的关键环节,做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完成对学生历史兴趣的激发,这是培养历史人才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水平进步带来了支持,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认知启发,为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助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 引言 历史教学对学生以及国家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在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中学到知识,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且还能拓宽视野,放大格局。但是在目前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历史教学现状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广大教师需要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1.1从教师角度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成绩过于看重,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知识点进行背诵,这种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创新。很多教师在当今时代依然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自身的教学理念没有转变

过来,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课堂质量得不到提升,对学 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造成了阻碍。最后,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还不 够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知识的获取途径以及涉及领域都非常广泛,这 种情况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路径也更加多元化,若是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 素质没有及时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信服,从而失去学生的信任, 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1.2从课堂角度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从课堂角度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可以分为三点。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 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在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没 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在教师一味地知识传输过程中,学生呈现出机械式的学习 方式。长久以往,会产生对历史的严重抵触情绪,更加无法理解历史知识。其次,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课堂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某种 方法。作为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在这种状态下,更需要丰富 多元的教学方式,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新鲜感,从 而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课堂互动还不够完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除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历史教 师没有引入这种教学方式,即使是有,也仅仅是对单一的课题进行短时间讨论, 然后教师总结标准答案。这种形式下的生生互动效果很不理想,没有为学生的历 史学习带来有效率的帮助。 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围绕主题、创设探究情境、活化课堂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 景或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特定的历史环境、理解历史中的人,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官( 视觉、听觉、触觉) 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 学实效。探究情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社会情境;2.生活情境; 3.学术情境; 4.学习情境。探究情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影视图片”“史料 呈现”“语言描述”“角色体验”等。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现状调查及研究 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现状调查及研究 摘要:随着初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也日益凸显。初高中在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巨大的差异,这些联系与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建立起初高中历史课程之间的联系、完成二者之间的衔接,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现状以及在这样的现状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希望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症下药,在以后的教学中日益完善。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一、问题由来 去年暑假在一个教育机构担任初中历史教师,接触并了解了初中历史教材,发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中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即非一脉相承,也非完全断层,二者在一部分内容上是重合的,而在一部分内容上又是完全断层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在知识体例、内容结构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是通史体例,时间脉络清晰,整体内容广泛,但就某一具体内容来看,基础知识又略显不足;高中历史教材是模块+专题体例,明显与初中的教材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高中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去年9月至今,我在延安市一所高中工作,在工作中自己上了很多课,也听了多个历史教师的课,在老师的课上,我格外关注了老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处理,发现很少有老师会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关联与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反复重复初中时已经学到过的基础知识,要么直接略过不提,这是两个极端,都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那么,这一问题是不是也普遍的存在于其他老师的教学当中呢?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本次的调查。 二、问卷设计 结合本次调查的目的,我本次的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个人的基本资料。 在这一部分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被调查者的性别,这个问题看似与本次调查的内容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男女性别不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兴趣上的差异也影响着学生对历史课的看法与评价,所以被调查的人数中是否性别均衡对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毕业学校的问题,初中学校的层次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 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总结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市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的目标、任务、策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016年,我对全市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形式有:课堂随机督查下校听课、期初视导下校听课、与教师座谈、建立全市初中历史教师公用信箱、建立初中历史教师QQ群、问卷调查、教师业务知识考试、征集教学设计和案例、举行全市初中历史学科教研活动等。经过一年的调研,对我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了清楚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教师队伍状况 表格一:历史教师年龄结构状况(2012—2016年)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一是我市初中历史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教师太少,40—50岁的老师所占比例最大,也就是说中年教师是我市初中历史教师的主力。 二是历史专业所占比例较小。从近五年来看,还占不到全市教师的三分之一。 三是历史教师业务称号太少。特别是XX市以上的称号更少,说明顶尖高手不多,水平一般的教师占较大的比例。XX市以上的称号也不多,说明我们教师对业务比赛不是十分积极,往往是快到评职称了,现用称号现比赛,单纯想通过比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教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要提高课堂授课水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二、课堂教学现状

2001年,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开始启动,XX是38个实验区之一。2003年,我市加入课改行列,至今已有14个年头。十四年,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讲,是一个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历史教育价值的过程;十四年,是理念与现实的对接、先进与落后的较量的过程。所以,课改绝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贯穿始终未有穷期的过程,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过程。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教学探索的步伐是否更稳健。下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要成绩 1、历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教学活动中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动力。随着课改的实施,我市历史教师踊跃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在组织的全市教研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认真学习,而且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说实话,一改过去只听不参与的面貌。参与式、互动式教研,使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感悟。在我组织的全市教研活动中,对于这一点我有切身的感受,老师们对参加活动是热情的、积极的、自觉的,我们的会场纪律很好,这充分说明我们历史老师的队伍是高素质的。 历史学科过去性、一维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不能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那样通过实验的方式重现,也没有数学、地理

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初高中历史衔接(仅供参考) 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1、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 (2)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2、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区别:(1)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2)在课程内容方面:

二、初高中衔接的历史教学策略 1、了解研读高中历史课标: (1)明确课标内容的主题——文明史 “标准”规定必修课 历史必修(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及其重要内容”。例如: 必修一“标准”明确指出: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主线是政治文明史,“标准”中的政治史就是围绕这一主线而讲述的。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所以历史必修(Ⅰ)是以政治制度史为主。“标准”行文时,总是将政治制度排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之前。历史必修(Ⅰ)开头即指出:“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模块结尾,又写道,要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课标”要求了解以下政治制度: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形成、发展和影响)及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等)。 (2)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等。 (3)中国现代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外国的政治制度 (1)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希腊民主制度、罗马法律制度等。 (2)外国近现代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含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等)、无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巴黎公社的制度、苏俄和苏联的政治制度等)。 (2)领悟内容标准的表述方式。 一般由行为动词和知识内容构成。行为动词表明了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 识记层次:了解、知道、列举、简述、讲述等。 理解层次:概述、认识、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 应用层次: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 表述方式: 1、识记层次:行为动词+具体历史史实 2、理解或应用层次:行为动词+抽象的历史认识 内容标准的基本表述方式: 必修一·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为标题,旨在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衔接策略,采用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课程理论作为基础,分析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状况,以期提出更加有效的衔接策略。 一、历史教育理论及核心素养概念 历史教育理论和核心素养概念是探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 的基础理论,是一种从学生角度思考历史教育的深人文和社会科学理论。历史教育理论包括衔接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多方面理论等,它们能够指导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促进历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是以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个概念有助于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习丰富历史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状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状况,其根源在于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同特点,其次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以及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的差异。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侧重于接受式教育,以重要历史事件、条目、时期以及传统历史学习方法为主,而高中历史教学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能力,以考古、史料研究和史实分析为主要方法。此外,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核心素养也存在差异,例如,初中学生获取的是知识和理解能力,而高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侧重于发展思考、讨论和分析的能力。最后,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所差异,这一点也是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衔接系统: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构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系统,建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机制,由此达到衔接对齐的目的。 2、实施多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既加强传统历史教学,又融入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 3、强化小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法,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强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历史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随时聆听时代声音。 5、加强深度学习:结合正确的历史事件和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以此来提高初高中历史学习的成效。 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为标题,从历史教育理论和核心素养概念入手,分析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状况,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包括建立衔接系统、实施多元教学、强化小组学习、加强与时俱进以及加强深度学习等,并认为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历史课程的有效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随着教育的发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主要掌握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和史实,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就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历史研 究和思考。 一、初高中历史教育的不同之处 初中历史教育重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史实,使其有一定的 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思考,并学会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历史方 法和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高中历史教育从初中历 史教育的基础出发,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 的史实和知识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领悟。 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 1. 定期组织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可以定期组织学科组之间和 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初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

历史知识学习。 2.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 历史兴趣和基本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式、图解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 方式。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则需要采用更加深入、系统的教学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加深入、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 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深 化和拓展。 三、结语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历史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 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掌 握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和思想。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 能够重视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衔接研究 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建国以来,关于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衔接的研究,始终是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期间也有很多好的做法,也有一些研究文章发表。但由于初高中历史教材版本、课程标准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历史观也在不断的更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专家、老师也在围绕着历史教学衔接进行着有益尝试。一些老师们的探索文章在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找到。有的从理论上分析;有的从初中老师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大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我们没有找到没有一种适合县城和农村中学目前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的有效方法。 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是每一位高中老师在面对高一学生时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高中历史老师,我们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解决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从初中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观念的转变。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选题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意义:通过我们的实践,为其他老师进一步的研究积累数据,提供参考。

鉴定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学习和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相关知识。 2.探究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方式。 3.创建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4.推广应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方式。 (二)研究内容 1.熟悉初中教材讲授的历史观、主要内容,了解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比,找出初高中历史的结合点,高中教材的深化部分以及增加部分。找出初高中在历史表述中的不同和实现这部分知识衔接的途径。 3.掌握初高中两个学段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特点。 4.了解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困惑所在。 5.如何在在有效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通史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6.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7.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方法。 8.找到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方法。 (三)研究假设: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特点主要是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那么我们可以在高中学习过程中采取措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学生的意义记忆和注意已经得到发展,在进入高中后,这两方面的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研究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研究 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研究 随着学生的年级增加,历史知识也会随之增多,而如何将初中与高中历史知识衔接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初高中历史衔接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学科知识框架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框架的衔接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首要问题。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历史史实的介绍,重点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背景等基本知识,而高中历史则重点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规律。为了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框架能够有机衔接起来,教师们要充分考虑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合理设计衔接课程。 二、教材的统一与转化 初中与高中历史教材是两个学科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教材,这两个阶段教材在内容上也存在许多异同,所以,将两个阶段教材进行统一转化是解决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材统一起来,学校应该在教材的编写上进行协调,将初中阶段学到的历史知识逐步拓展,为高中学生打下良好的历史学科基础。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协调 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来加强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比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历史知识,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可以采用问答式授课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讨论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四、考试评估方式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的评估方式也需要协调:初中历史的考试通常是采用客观题型来测试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而高中历史考试则更加强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原因的理解,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发挥。因此,学校应该采用相应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进行初高中历史的衔接。 结语:初高中历史衔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进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积极的协调与衔接,才能够最终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无缝衔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衔接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历史课衔接研究 朱旭明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现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历史课教学的脱节,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小学阶段历史教学的严重缺失、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机械应付,以及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历史事实的严重脱节。 这种情况,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让人担忧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表现出严重脱节。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通过学习和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我们还发现历史教育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学校普遍不能完成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历史课程。因为学校皮面追求升学率,将历史课视为若有若无的课程。 第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满足于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高考历史对历史教学的负面影响。 第四、网络和影视剧对学生的误导。 2、和我国的历史教育现状相比,国外一些国家的历史教育呈现出另一种特点: 第一、美国十分强调历史课中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提出不论是美国史还是世界史,都应该整合人类文化如宗教、科学和技术、政治和政府、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影

响、知识与社会生活、文学和艺术等基本方面。分析人类活动中社会史、政治 史、科技史、经济史和文化史这五个领域范围,必须将它们放在历史的时间和 地理的空间中来思考。 第二、日本与俄国的教学计划在中学阶段分别开设分科型历史、地理课,以及综合型公民、现代社会、社会常识课。这两种方式都不失为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学科课 程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历史课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 由于历史、社会学等社会学科教育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所起的、其他学科无可比 拟的作用,美、英、加拿大等国在制定相关课程时十分注意多元文化的教育。 日本的历史课程也十分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在1998年文部省颁布的“初中社会 科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提出从广阔的视野出发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教养, 为形成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民主与和平国家、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需的公民素质 奠定基础。在历史课程中要求让学生理解与思考日本与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 彼此密切相联,让学生关心其他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精神。 多元文化教育培养的是对人的尊重,而不论人们的民族、宗教、国籍等方面的 差异。消除民族歧视一直是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大国的棘手的社会问题,也是教 育中需要解决的课题。这就意味美国等国的中小学教育须认真检视并清除长期 以来占优势地位的“欧洲中心论”观念。 经过比较,不难得出,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从目的上讲,应该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未来意识、现代化思想;应该以人为目的,培养健全人格的人。从方式上讲,应该走出相对孤立的现状,关注各个阶段的有机衔接,完成学科的统一。

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研究

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初高中衔接课”之“衔接”,它的内涵有三:一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在外力作用下,要发生三个方面的自我调节,基于学习方法层面的转换,基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升华,基于知识方面的结构化。从“衔接”这个语意上说,这是强调“学生”的意味。另一方面,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要面对新的教师,同时他们还将面对的教师具有鲜明的学段色彩。从“衔接”这个语意上说,这是强调“教师”的意味。传统的做法,似对后者关注不够。其实任何衔接课都存在“教师的衔接”这一课题。此外,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初高中衔接课还有一层含义指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通俗讲,新学生、新教师、新课程,如何尽快的凝聚起来,这是初高中衔接课备需推敲的地方。站在教师的角度说,初高中衔接课要求教师对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成为高中学段的课程的开发者,并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决定初高中衔接课优劣的重要基础。具体的,面对即将接触的学生,教师应做一定的调查研究,初步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尤其是教学对象的内在需求。 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如下差异: 1.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初中课程标准的衔接,笔者认真研读了初、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现就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如下: (1)课程理念的区别与联系 初、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理念都包括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可见,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在此基础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对“关注现实、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 的理念,以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求。 (2)课程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在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在能力方面,初中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和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习。

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精品文档3页

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

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 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

历史初高中衔接课题研究计划

初高中历史衔接创新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一、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仅以中考为纽带形成有明显局限性的联系。 而历史学科为非中考学科,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校对历史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这种现实造成的实际情况也非一朝一日所能该变。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并合理的运用又是十分需要和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由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举办的公办民营学校,初中学生绝大部分将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初高中两个阶段联系密切。如何使学生获得历史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为高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应当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改革尝试。在初高中教师对口协商的前提下,允许初中教师在教材取舍、考核方式及考核侧重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努力搞好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再加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在走向纵深,需要我们更深入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在初高中衔接创新教育的大前提下,着重于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研究。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 所有这些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它们指向的目标各有侧重,其培养训练的方式也不一样。初中阶段正是良好习惯塑造时期,利用地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养成习惯,将会使之获益终身,同时也为高中后续学习提供了稳妥的支撑。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是以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初中为立足点,解决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问题,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性研究,而非传统的补偿性研究。 所谓历史能力结构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过程中养成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标 在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深入学习和研究多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进步,做好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工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不增加学生负担,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历史能力的养成。 三、研究内容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探讨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探讨 高中历史课无论是理解层次还是应用层次都要比初中历史高一些,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就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思维能 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做好学生的历史教育工作,怎样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耍的研究问题,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得知,高中历史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差异,只有找出这些差异,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因此,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衔接对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说高一历史难,实际上并不是高一历史真的很难,而是很多学生不能将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衔接在一起,这样就出现了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脱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结合存在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衔接对策,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1.1历史教材编写体例存在差异。研究初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在 初中历史教材中多以主题+时序的方式较多,不仅注重—发展顺序,还关注学习内容,这样就决定了历史具有普遍性与科学性。而高中历史 教材在编写上则注重逻辑性,既加强了古今联系,又注重中外关系, 基本都是对知识点的概括。同时,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囊括了所有重大

事件,却没有按照历史时序编写,这样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而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很难从初中—模块中走出来,所以,经常感觉高中历史难学。 1.2教材内容侧重点存在差异。对于初中历史来说,多以政治史、经济史为主,缺少思想文化史,由于文化史并不是中考重点内容,所以很多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点,经常刻意忽略文化史[2]。而在高中历史中,文化史与经济史则是主要内容,如果细化高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高中历史必学的版块中基本都含有文化史内容,如果初中历史教师忽略了教材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后感到历史学习吃力。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带有明显的简单易懂性,而高中历史教材则与此相反,不仅分量过重,内容也更为深奥。 1.3教师教学情况存在差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进程,还要细化重大历史发展,尤其要做好重要史实的教育工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要做好历史教学,就要求初高中历史教师能够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全面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无论是初中历史教 师,还是高中历史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样就出现了教学差异,影响了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

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与整合论文

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与整合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街接整合知识结构认知课程理念 论文摘要: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街接问题,是街课程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以尝试以具体教学实戏为基袖,在初高中知识结构层面、学生认知层面及课程理念等方面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街接与整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中历史. 新课程在历史学科体系上的最大变化是将原来的通史体例改成了专题史休例,新体例的学习是以初中通史体例的学习为基础的,由于目前多数初中并不重视历史,因此学生基础较差,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专题史学习。这样,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便有必要对初高中的教学作适当的整合和优化。下面就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与整合问题。 一、知识结构层面的衔接整合 初中“通史+单元”的形式,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编排。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在单元主题突出的同时,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线索性和整体性。高中课程内容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打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模块十专题”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3大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含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摸块。 初中学习是高中继续深化学习的基础,初高中历史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简单的重复,为便于整合,把初、高中“抗日战争”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作一对比: 初中课标列出7条要求,全面而具体,基本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具体表述则侧重于史实,有蜻蜓点水之感,基本不要求深入分析,但力求全面而简约地呈现14年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 高中新课程采用专题形式,课标只列出4条要求,主题突出,视野开阔,注重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学生在初中己经学过抗日战争,而且是3课时,而高中人教版教材对于抗日战争只孤零零地列了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既没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也没有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性。这样的结构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按照这样的教学结构实施教学,很难使学生准确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如一下: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侵华事变、滔天罪行)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过程、胜利原因、意义、特点)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整合后的三级标题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主题突出,一目了然,清晰地构画出本课的两条主线。“日军的野蛮侵略”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同时,又突出了新课标的四个主题:“日军侵华罪行”、“全民抗日运动”、“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层次分明,关注过程。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和策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和策略 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的必要性 一、初中学情。 搞好教与学的衔接,必须掌握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为此,我仔细翻阅了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与社会》(我区是浙江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还实行了新生座谈和问卷调查。将了解到的初中学情实行综合分析整理后,我认为课改初中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改生的优势。兴趣比较多,知识面相对较广,个性活泼是当前初中生普遍具有的优点,课改生尤其如此。他们对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特别感兴趣,注重较多。课堂学习比较主动,参与意识强,发言比较积极,常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便踊跃回答,一人答错了,另一人会举手补充;不少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学习讲究互助,喜欢讨论,表达交流水平较强。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相当一部分学生能设计一些活动方案,靠自己解决问题。总体来说,课改生综合素质较高。 2、知识基础薄弱。课改生虽然兴趣广,知识面较宽,但对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感兴趣的不多,反映出汲取历史知识的兴趣度不高,这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他们的历史学习。另外,《历史与社会》是着重于“培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以主题式编排,分别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整合了原有初中历史和人文地理的部分知识,以及部分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人文学科知识,对学生学会注重世界、注重社会、注重现实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课程重学习过程,重水平,重人文素质教育,不重知识积累。再加上内容上实行中外交叉合编,知识链接广,所以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事件叙述简要,有的尽是点到而已,非常简化且浅化。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学生只知道有这回事,即便有所叙述,学生也只知大概。 总体看,初中学生缺乏高中新教材预设的基础知识。 3、学习水平较低。从课标来看,水平要求基本上是识记、了解、理解,虽有处理信息水平和评价水平,但要求比较低。而历史学科必备水平,如归纳概括水平、分析比较水平,基于鉴别、鉴赏之上的历史评价水平,基于历史理解之上的历史学科阅读水平,还有处于核心地位的历史思维水平,初中极少要求。思维的深度、广度和严谨度都很欠缺。虽然教材也提供了许多专题探究,但据我了解,真正组织、指导学生去探究的少之又少,多是从中跳过。从进入高中后的初期学习看,学生基本停留在翻书找答案的简单学习阶段。 4、学习习惯较差。传统观点造成学生普遍重理轻文(主要指政、史、地),平时考试为考而背,考后自然忘记。由于本课程在我区初中学业考试(高中入学考试)中采用开卷考形式,又以百分比折入总分,其权重低,从学校到老师、学生普遍不重视。学习压力的大大减轻,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变得没有必要,日久便没有了预复习的意识和习惯。听课一般也是我讲你听,我写你抄,轻轻松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