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升四年级奥数讲义

三升四年级奥数讲义

目录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2)

第二讲应用题综合(一) (9)

第三讲应用题综合(二) (14)

第四讲行程问题初步 (18)

第五讲奇数与偶数 (23)

第六讲计数问题 (28)

第七讲体育比赛中的数学 (33)

第八讲期中测试 (37)

第九讲余数与周期 (40)

第十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45)

第十一讲巧求周长 (50)

第十二讲数字谜 (55)

第十三讲趣题巧解 (60)

第十四讲逻辑推理 (64)

第十五讲期末测试 (68)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亲爱的同学们,你想一见到算式就能张口说出得数吗?你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吗?学了今天的速算技巧后你就可以梦想成真了!还等什么?来吧,一起出发!

你还记得吗?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

即a×b=b×a,其中a,b为任意数.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a×(b×c).

【例1】计算:378+26+609

分析:原式=(378+22)+(600+9)+(26-22)

=400+600+9+4

=1013.

[拓展] 计算:1998+198+18

分析:原式=(2000-2)+(200-2)+(20-2)

=2220-6

=2214.

【例2】计算:1000-90-80-20-10

分析:原式 =1000-(90+80+20+10)

=1000-200

=800.

【例3】计算:1)63×11 ; 2) 852×11

分析:在这个数的首尾之间添上相邻两数依次相加的和(和满10要进1). 即“两边一拉,中间相加”. 1)63×11=693 (其中9是6+3),

2)852×11=9372(7=5+2 3=5+8末尾 9=8+1).

【例4】计算:15×15 ;25×25 ;35×35

分析:建议教师先介绍个位数字为5的数的平方速算规律:首数加1的和乘以首数,尾数相乘,两积连起来即为所求的积.15×15=225 ;25×25=625 ;35×35=1225.

暑假精讲

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

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b÷c=a÷c÷b

2.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1)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例如a×b÷c=a÷c×b=b÷c×a

(2)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括号的规则以及去括号的情形

a×(b×c)=a×b×c

a×(b÷c)=a×b÷c

a÷(b÷c)=a÷b×c

(3)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b)÷(c×d)=(a÷c)×(b÷d)=(a÷d)×(b÷c).

在乘除运算中,要做到既正确又迅速,首先要熟练地掌握乘除的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和运算中积商的变化规律,其次要了解题目的特点,创造条件,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介绍一些运算的速算和巧算的方法.

【例1】计算:25×9×125×4×8

分析:解题关键是观察题目可以发现25×4得100,125×8得1000,将它们分别合并便可达到速算

原式=(25×4)×(125×8)×9

=100×1000×9

=900000.

【例2】计算:456×2×125×25×5×4×8

分析:原式=456×(2×5)×(25×4)×(125×8)

=456×10×100×1000

=456000000.

[巩固] 计算:19×25×64×125

分析:原式=(25×4)×(125×8)×(19×2)

= 100×1000×38

=3800000.

【例3】计算:5400÷25÷4

分析:根据除法性质知一个数分别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原式=5400÷(25×4)

=5400÷100

=54.

【例4】计算:5÷(7÷11) ÷(11÷15) ÷(15÷21)

分析:原式=5÷7×11÷11×15÷15×21

=5×(11÷11)×(15÷15)×(21÷7)

=5×3

=15.

【例5】计算:333333÷37÷3-3625÷125+125×50

分析:运用a÷b÷c=a÷(b×c) .

原式=333333÷(37×3)-29+6250

=333333÷111+(6250-29)

=3003+6221

=9224.

【例6】53×46+71×54+82×54

分析:可以把53,199拆分.

原式=(54-1)×46+71×54+82×54

=54×46+71×54+82×54-46

=54×(46+71+82)-46

=54×199-46

=54×(200-1)-46

=54×200

=54-46

=10800-100

=10700.

【例7】(873×477-198)÷(476×874+199)

分析:观察到873与874,476与477的关系,可以考虑把整数进行拆分.原式=[873×(476+1)-198] ÷[476×(873+1)+199]

=[873×476+873-198] ÷[476×873+476+199]

=[873×476+675] ÷[476×873+675]

【例8】1111111111×9999999999

分析:原式=1111111111×(10000000000-1)

=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

=11111111108888888889.

【例9】99999×26+33333×24

分析:原式=99999×26+33333×3×8

=99999×26+99999×8

=99999×(26+8)

=(100000-1)×34

=3399966.

【例10】计算:1+1×2×2+l×2×3×3+l×2×3×4×4+l×2×3×4×5×5

分析:原式=1×(2-1)+l×2×(3-1)+1×2×3×(4-1)+1×2×3×4×(5-1)+l×2×3×4×5×(6-1) =l×2-1+l×2×3-1×2+l×2×3×4-1×2×3+l×2×3×4×5-1×2×3×

4+l×2×3×4×5×6-l×2×3×4×5

=l×2×3×4×5×6-l

=720-l

=719.

【例11】计算: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5-4-3+2+1

分析:(法1)我们观察可以发现,题目中每4个数一组可以相互抵消,将这些数先分组,简化计算.

原式=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5-4-3+2)+1 =2006+0+0+…+0+1

=2007.

(法2)根据符号规律,可以4个数一组.

原式=(2006+2005-2004-2003)+…+(6+5-4-3)+2+1

=4×(2004÷4)+3

=2007.

[拓展] 计算:1992-1-2+3+4-5-6+7+8-…-1989-1990+1991

分析:原式=(1992+1991-1990-1989)+…+(4+3-2-1)

=4×(1992÷4)

=1992.

【例12】计算:9×17+91÷17-5×17+45÷17

计算1: 36×19+64×19

=(36+64)×19

=1900.

计算2: 36×19+64×144

=36×19+64×(19+125)

=(36+64)×19+64×125

=1900+8×8×125

=1900+8000

=9900.

例题原式=9×17-5×17+91÷17+45÷17

=(9-5)×17+(91+45)÷17

=4×17+136÷17

=68+8

=76.

【例13】计算:765×213÷27+765×327÷27

分析:原式=765×(213+327)÷27

=765×540÷27

=765×20

=15300.

【例14】计算:25×2626-26×2525

分析:[前铺]建议教师先给学生讲清楚周期性数字的规律.如123123=123×1001,123123123=123×1001001,…

原式=25×26×101-26×25×101

=0.

[拓展1] 计算:12121212÷3030303

分析:原式 =12×1010101÷(3×1010101)

=(12÷3)×(1010101÷1010101)

=4×1

=4.

[拓展2] 计算:(4545+5353)÷4949

分析:原式=(45×101+53×101)÷(49×101)

=(45+53)×101÷49÷101

=(45+53)÷49

=2.

【例15】2004×200320032003-2003×200420042004

【附1】 计算:(11×10×9×…×3×2×1)÷(22×24×25×27)

分析:原式= (11×2÷22)×(10×5÷25)×(9×6÷27)×(8×3÷24)×7×4

=1×2×2×1×7×4 =112.

【附2】 计算:(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7

分析:[前铺]建议教师先讲解拆数法:123456=1×100000+2×10000+3×1000+4×100+5×10+6×1,234561=2×100000+3×10000+4×1000+5×100+6×10+1×1,…

或者观察竖式发现:每个数位上的和=(1+2+3+4++5+6)×相应的数量单位.讲

清楚拆数这个问题,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原式=(1+2+3+4+5+6)×(100000+10000+1000+100+10+1) ÷7

=21×111111÷7

=3×111111

=333333.

1. 25×17×32×125

分析:原式=(25×4)×17×(8×125)=1700000 .

2. 1)57×99 ;2) 17×999

分析:1)原式= 5643 ;2)原式=16983.

3. 56000÷(14000÷16)

分析:原式= 64.

4. 15000÷125÷15

分析:原式=15000÷15÷125=1000÷125=8. 附加内容 大显身手

123456

234561

345612 456123

561234

+)612345

数学迷宫

仔细看看图中有几只猴子?

第二讲应用题综合(一)

春季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的应用题,其中包括以两组数的平均数和它们的总平均数间的关系为内容的问题.求解时应恰当选取基准数并注意权重.暑假我们学习的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首先,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吧!

你还记得吗?

1.小强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她要想三次平均成绩达到80下,第三次至

少要跳多少下?

分析:80×3-(67+76)=97(下).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

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分析:两批猪的总重量为66×3+42×5=408(千克).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408÷8=51(千克).

3.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去时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返回时由于

空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240×2=480(千米),240÷40=6(小时),240÷60=4(小时),6+4=10(小时),480÷10=48(千米).

4.小强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

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道,星期四不做,星期五、六两天共做了13道.那么,星期日要做几道题才能达到自己规定的要求?

分析:要先求出每周规定做的题目总数,然后求出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的题目数.两者相减就是星期日要完成的题目数.每周要完成的题目总数是4×7=28(道).星期一至星期六已做题目3×3+13=22(道),所以,星期日要完成28-22=6(道).综合列式为4×7-(3×3+13)=6(道).

暑假精讲

【例1】五个同学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平均94分,而其中有三个同学的平均成绩为92分,另两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分析:(94×5-92×3)÷2=97(分).

【例2】一个房间里有9个人,平均年龄是25岁;另一个房间里有11个人,平均年龄是45岁.两个房间的人合在一起,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几岁?

分析:(25×9+45×11)÷(9+11)=36(岁).

【例3】学而思三升四竞赛班50人考试,全班平均分为85分,其中有40的人及格,及格人的平均分是93分,那么不及格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分析:不及格人的平均分是(85×50-93×40)÷(50-40)=53(分).

【例4】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2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平均分比甲班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分析:甲、乙2班总分为81×(51+49)=8100(分),由于乙班平均分比甲班高7 分,如果甲班每人提高7分,那么2班平均分即为乙班现在的平均分(8100+7×51)÷(51+49)=84.57(分).

下面我们要学习一类新的应用题——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分给若干对象,由两种分配方案产生不同的盈亏数,反过来求被分配的物品数与分配的对象数.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次分配数之差与盈亏总额(盈数+亏数),由此得到求解盈亏问题的公式: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一盈一亏、两盈、两亏等情况,所以我们要灵活把握.

【例5】六一儿童节到了,李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贴画作礼物,如果每人分3张就会多出29张,如果每人分5张则少19张,那么李老师给几个学生发礼物呢?

分析:学生的人数:(29+19)÷(5-3)=24(个).

【例6】杨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若买5本则多3元;若买7本则少1.8元.这本书的单价是多少?顾老师共带了多少元钱?

分析;买5本多3元,买7本少1.8元.盈亏总额为3+1.8=4.8(元),这4.8元刚好可以买7-5=2(本)书,因此每本书4.8÷2=2.4(元),顾老师共带钱2.4×5+3=15(元).

【例7】学校组织四年级师生去参观清华、北大,原计划租用45个座位的客车,但这样有5人没座,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55个座位的客车,则正好多出1辆车.那么,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几辆?

分析:租55个座位的客车,正好多出1辆车,也就是少了一车的人,即55人,所以,原计划租用的客车数量(55+5)÷(55-45)=6(辆).

【例8】用绳子量一口井的深度,把绳子折两折来量,多50厘米;折三折来量,还差30厘米,求绳长和井深各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50×2+30×3)÷(3-2)=190(厘米).(190+50)×2=480(厘米)或(190-30)×30=480(厘米).

【例9】海尔兄弟约好在动物园门口见面,弟弟从家去动物园,如果每分钟走30米,就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40米,可以提前2分钟到动物园,那么,海尔兄弟家到动物园的距离是几米?

分析:迟到5分钟相当于少走了:30×5=150(米),提前2分钟到相当于多走了:40 ×2=80(米),所以,如果不迟到也不早到,弟弟走的时间为:(150+80)÷(40-30)= 23(分钟),家到学校的距离为:30×(23+5)=840(米).

【例10】百货商店委托搬运站运送100只花瓶.双方商定每只运费1元,但如果发生损坏,那么每打破一只不仅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1元,结果搬运站共得运费92元.问:搬运过程中共打破了几只花瓶?

分析:假设100只花瓶在搬运过程中一只也没有打破,那么应得运费1×100=100(元).实际上只得到92元,少得100-92=8(元).搬运站每打破一只花瓶要损失1+1=2(元).因此共打破花瓶8÷2=4(只).

附加内容

【附1】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数是63分,其中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该校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人?

分析:参赛女同学人数为:[100×(63-60)] ÷(70-60)=30(人).所以参赛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00-30-30=40(人).

【附2】学而思竞赛班举行歌唱比赛,五位评委打分.计分时,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在算出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下面是嘟嘟同学的得分:79,83,86,81,■(第五个分数被盖上了),最后得分82.请你算算第五位评委打多少分?

分析:如果第五位评委的分数是最高分获最低分,那么另一个去掉的分数就是79或86,剩下的3个分数的平均分不等于82,不合题意.所以第五位评委的分数是没有被去掉的,去掉的是79和86,第五位评委

【附3】早晨陈奶奶去超市买菜,如果她买6千克鱼肉则还差10元.如果买8千克猪肉则还剩2元.已知每千克鱼肉比猪肉贵5元.那么陈奶奶带了多少钱?

分析:由于每千克鱼肉比猪肉贵5元,6千克鱼肉应该比6千克猪肉贵:6×5=30(元),这时,买6千克猪肉应该剩下:30—10=20(元),所以,每千克猪肉的价钱为:(20—2)÷(8—6)=9(元),陈奶奶所带钱数:8×9+2=74(元).

【附4】乐乐从家去学校上学,每分钟走50米,走了2分钟后,发觉按这样的速度走下去,到学校就会迟到8分钟.于是乐乐开始加快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0米,结果到达学校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问:乐乐家离学校有多远?

分析:乐乐从改变速度的那一点到学校,若每分钟走50米,则要迟到8分钟,也就是到上课时间时,

他离学校还有50×8=400(米);若每分钟多走10米,即每分钟走60米,则到达学校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如果一直走到上课时间,那么他将多走(50+10)×5=300(米).所以盈亏总额,即总的路程相差

400+300=700(米).两种走法每分钟相差10米,因此所用时间为700-10=70(分),也就是说,从乐乐改变速度起到上课时间有70分钟.所以乐乐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0×(2+70+8)=4000(米).

【附5】四(2)班在这次的班级评比中,获得了“全优班”的称号.为了奖励同学们,班主任刘老师买了一些铅笔和橡皮.刘老师把这些铅笔和橡皮分成一小堆一小堆,以便分给几位优秀学生.如果每堆有1块橡皮2支铅笔,铅笔分完时橡皮还剩5块;如果每堆有3块橡皮和5支铅笔,橡皮分完时还剩5支铅笔.那么,刘老师一共买了多少块橡皮?多少支铅笔?

分析:如果增加10支铅笔,则按1块橡皮、2支铅笔正好分完;而按3块橡皮、5支铅笔分,则剩下10+5=15(支)铅笔,但如果按3块橡皮、6支铅笔分,则正好分完,可以分成:15÷(6—5)=15(堆),所以,橡皮数为:15×3=45(块),铅笔数为:15×6—10=80(支).

大显身手

1.暑假期间,小强每天都坚持游泳,并对所游的距离作了记录.如果他在暑假的最后一天游670米,则平均每天游495米;如果最后一天游778米,则平均每天游498米;如果他想平均每天游500米,那么最后一天应游多少米?

分析:(778-670)÷(498-495)=108÷3=36(天),说明小强一共游了36天.要想平均游500米的话,他最后一天应该游670+36×(500-495)=670+180=850米.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去时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返回时由于空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240×2=480(千米),240÷40=6(小时),240÷60=4(小时),6+4=10(小时),480÷10=48(千米).

3.王老师带班里的学生去颐和园春游,他们租了一些船在昆明湖上划船,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4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那么,他们总共有几人去了颐和园?

分析:这道题也可以理解为:原来每条船坐4人正好,后来减少了2条船,每条船坐6人.所以,租的船的数量为:6×(1+1)÷(6—4)=6(条),去颐和园的总人数为:6×4=24(人).

4.兰兰参加暑假的英语夏令营,老师为她们安排住宿,如果每个房间住5人,则多出18人,如果每个房间住7人,则有2个房间空着.那么,参加英语夏令营的同学有几人?

分析:房间数量:(18+7×2)÷(7—5)=16(个),参加夏令营的人数:16×5+18=98(人).

成长故事

永远看得起自己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第三讲应用题综合(二)

年龄问题和还原问题春季班都学习过基础的知识: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是分析题意从表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关键抓住“年龄差”不变.应用“差倍”、“和倍”或“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式解决;还原问题我们学习了用倒推法解单、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今天我们再提高和拓展一下.来吧,我们出发!

你还记得吗?

1.今年姐姐13岁,弟弟今年10岁,当姐弟年龄之和达101岁时,姐弟各是多少岁?

分析:法1:两人年龄和每年增加2岁.算出过多少年两人年龄和达101岁,就可在现在的年龄上各人增加同样多的岁数.101-(13+10)=101-23=78(岁),78÷2= 39(年),姐:13+39=52(岁) ,弟:10+39=49(岁) .

法2:可以把本题理解为一道“和差问题”,由已知姐姐和弟弟今年分别是13岁和10岁,可求出两人今年的年龄差是:13-10=3(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101岁时,两人的年龄差还是3岁.所以,姐姐的年龄为(101+3)÷2=52(岁),弟弟的年龄为52-3=49(岁).

2.今年爸爸48岁,儿子2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分析:今年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为“48—20=28”岁,因为二人的年龄差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当爸爸的年龄为儿子的5倍时,两人的年龄差还是这个数,这样就可以用“差倍问题”的解法.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时,他们的年龄差是儿子年龄的4倍,所以儿子的年龄是:(48—20)÷(5—1)=7(岁),由20-7=13(岁),推知13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

3.小新在做一道加法题,由于粗心,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分析:(倒推法)把个位上的5看作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4,求正确的和,应把4减去;把十位上的8看作3,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50,求正确的和,应把50加上去.所以正确的和是123+50- 4=169.即:123+(80-30)- (9-5)=169.

4.一群蚂蚁搬家,原存一堆食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克.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克,结果窝里还剩下43克.问蚂蚁家原有食物多少克?

分析:(倒推法)教师可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第二天再多运出12克,就是剩下的一半,所以第一天运出后,剩下的一半重量是43-12=3l(克);这样,第一天运出后剩下的重31×2=62(克).那么,一半的重量是62—12=50(克),原有食物50×2=100(克).即 [(43-12)×2-12]×2=100(克).

【例1】父亲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时,父亲多少岁?

分析:父亲比儿子大15+12=27岁.儿子是27÷(4—1)=9岁.父亲是9×4=36岁.

【例2】小明一家有4人:爷爷、爸爸、妈妈和小明.爷爷比爸爸大26岁,妈妈比小明也大26岁.已知这家人今年的年龄之和为126岁,而5年前的年龄之和为107岁,那么小明与他爷爷的年龄之差是几岁?

分析:5年来,小明家的年龄之和增加了126-107=19岁.这家现有4口人,而19<4×5,这说明小明还不满5岁,他今年只有19-3×5=4岁.于是今年妈妈4+26=30岁,爷爷和爸爸的年龄之和为126-4-30=92岁.又爷爷比爸爸大26岁,因此今年爷爷(92+26)÷2=59岁,他比小明大59-4=55岁.

【例3】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分析:母子今年年龄和: 78-6× 2=66(岁),母子6年前年龄和: 66-6×2=54(岁),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

【例4】王老师与王平和李刚两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20岁,李老师与王平和李刚两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8岁.王老师今年32岁,李老师今年多少岁?

分析:王老师比李老师大20×3—18×3=6(岁).故李老师今年的年龄为32—6=26(岁).

【例5】林林1999年上四年级,他出生年份的各位数字之和是最大的一位数的3倍,问他1999年几岁?分析:他出生于1989年,1999年时他10岁.

【例6】新天地广场运进一批新款式彩色电视机,第一天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第二天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批新款彩电有多少台?

分析:根据题意可画出线段示意图进行倒推还原.

由示意图可知:95台加上20台正好是剩下的一半,所以用(95+20)×2=剩下的台数;剩下的台数加上10台,正好是总数的一半,于是可求出这批彩电的台数.

【例7】 村姑卖蛋,第一次卖出一篮的一半又二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又二个;第三次卖出再剩下的一半又二个,这时篮里只剩下二十个蛋.这篮鸡蛋有多少个?

从上面线段图可以看出:最后剩下20个再加上第三次卖出的再余下的一半以外的2个,就是再余下的一半,由此可求出再余下的是:(20+2)×2=44(个).44个再加上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以外的2个就是余下的一半,因此可求出余下的是:(44+2)×2=92(个).92个再加上第一次卖出一篮的一半以外的2个就是全篮的一半,因此可求出全篮鸡蛋的个数是(92+2)×2=188(个).

【例8】 A ,B ,C 三位小朋友都有若干本图书,如果A 将自己的书给B ,C ,使B ,C 的书各增加一倍然后B 又将现有的图书给A ,C ,使A ,C 现有的图书各增加一倍;最后C 再将自己已有的图书给A ,B ,使A ,B 的图书各增加一倍,这时三人的图书都是240本.A ,B ,C 三位小朋友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如图:

【例9】 三人存款不等,只知如果甲给乙40元,乙又给丙30元,丙再给甲20元,给乙70元,这时三人都有240元.三人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甲原有:240-20+40=260(元);乙原有:240-70+30-40=160(元);丙原有:240+20+70-30=300(元).

【附1】 甲、乙、丙、丁四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甲21岁,乙17岁.甲18岁时,丙的年龄是丁的3倍.丁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分析:(法1)当甲18岁时,乙的年龄为17—3=14(岁).丁现在的年龄为(64—18—14)÷(1+3)=32÷4=8(岁). (法2)甲18岁是3年前,所以4人总年龄是64-3×4=52(岁),所以丙丁年龄和为52-18-14=20(岁),丁就是20÷(1+3)=5(岁),现在的年龄是5+3=8(岁).

A B C

第一次 390 210 120

第二次 60 420 240

第三次 120 120 480

240 240 240 附加内容

余的一半又三个给小朋友丙,这时竹篮里的李子恰好发完.问竹篮内原来有多少个李子?

分析:(倒推法)“剩余的一半又三个恰好发完”说明剩余的一半刚好是3个,即第二次发完后还剩6个,“剩下的一半又两个”,则第一次发完后还剩(6+2)×2=16(个),“将它的一半又一个”,则原来有

(16+1)×2=34(个).

大显身手

1.小樱今年16岁,小桃今年11岁,几年后,小樱和小桃的年龄之和是45岁?

分析:小樱和小桃今年年龄和为16+11=27(岁).小樱和小桃经过45—27=18(年) 两人的年龄之和是45岁时.这时,小樱和小红每人经过的年数都为:18÷2=9(年).

2.已知明明今年2岁,爸爸今年28岁,那么请问11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年龄的多少倍?

分析:(28+11)÷(2+11)=39÷13=3(倍).

3.小龟问老龟:“老爷爷,您今年多少岁?”老龟说:“把我的年龄加上20,再缩小2倍之后减去15,再扩大3倍,正好是105岁.你能算出我今年多少岁吗?”

分析:(法1)根据题意,从最后一个条件105岁开始倒推:最后的数扩大3倍是105岁,如果没扩大3倍,应该是105÷3=35(岁);这个35岁是减去15得到的,如果没减去15,应该是35+15=50(岁);这个50岁是缩小2倍后得到的,如果没有缩小2倍,应该是50×2=100(岁);这个100岁是老龟的年龄加上20后得到的,那么老龟的年龄应该是80岁.

(法2)设老龟今年x岁.依题意有[(x+20)÷2—15]×3=105.解得x=80.

4.小红、小华和小刚各有一些故事书,小红给小华3本,小华给小刚5本后,三个人的书的本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刚多多少本?

分析:(倒推法)5+(5-3)= 7(本).

成长故事

老鹰和火鸡

有一群火鸡看着老鹰张著翅膀自由自在地在天上翱翔,十分的羡慕.于是和老鹰的头头商量是否能够派一个教练来教他们飞行的方法,老鹰头头爽快的答应下来.

老鹰教练很有耐心地教导火鸡张开翅膀学飞行:翅膀张开,用力地拍!火鸡们在老鹰教练的大力指导下拼命地张着翅膀、用力地拍,它们好高兴自己会飞了,虽然飞得不是很高,但是它们已经会飞了!

太阳西下,该是下课回家的时候了,老鹰教练对它们说:你们今天好棒!你们都飞得很好,你们可以飞了!太阳下山了,我也要回家了!结果呢?老鹰是飞着回家,火鸡仍然是走路回家.

第四讲行程问题初步

在春季班时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两人单次直线相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做行程问题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吗?没错,就是画“线段图”.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加复杂的相遇问题.先来回顾一下相遇问题的基础知识吧!

你还记得吗?

1.团团和圆圆同时从甲、乙两个书店相对出发,团团每分钟走460米,圆圆每分钟走480米.3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个书店相隔是多少千米?

分析:(法1)根据公式: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所以甲、乙两个书店的路程是(460+480)×3=2820(米).

(法2)如图,还可以先分别求两人各走了多少再相加,460×

3+480×3=2820(千米).

2.胖胖和瘦瘦两家相距255千米,两人同时骑车从家出发相对而行,胖胖每小时行45千米,瘦瘦每小时行40千米.两人相遇时,胖胖和瘦瘦各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255÷(45+40)=3(小时).胖胖:45×3=135(千米),瘦瘦:40×3=120(千米).

3.孙悟空在花果山,猪八戒在高老庄,花果山和高老庄中间有条流沙河,一天,他们约好在流沙河见面,孙悟空的速度是200千米/小时.猪八戒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花果山和高老庄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建议教师画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出2小时孙悟空和猪八戒走的路程:(200+150)×2=700(千米),又因为还差500米,所以花果山和高老庄之间的距离:700+500=1200(千米).

4.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1小时,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O千米,5小时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这题不同的是两车不“同时”.(法1 )求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求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和.这样可以充分别求出甲车、乙车所行的路程,再把两部分合起来.48×(1+5)=288(千米),5O×5=25O (千米),288+25O=538(千米).

(法2 )还可以先求出甲、乙两车5小时所行的路程和,再加上甲车1小时所行的路程.(48+5O)×5=49O(千米),49O+48=538(千米).

暑假精讲

【例1】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三小时后乙车从B地出发,乙车出发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O千米.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48+5O)×5=49O(千米),49O+48×3+15=649(千米),A、B两地间相距649千米.

【例2】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144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2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22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分析:甲、乙两车出发时间有先有后,乙车先出发2小时,这段时间甲车没有行驶,那么乙车这2小时所行的路程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所以要先求出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和,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时间.乙车先行驶路程:22×2=44(千米)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路程144-44=100(千米),甲、乙两车速度和:28+22=50(千米),甲车行的时间:100÷50=2(小时).

【例3】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77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1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分析:甲乙两车出发时间有先有后,乙车先出发2小时,这段时间甲车没有行驶,那么乙车这2小时所行的路程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所以要先求出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和,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时间.乙车先行驶路程:41×2=82(千米)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路程770-82=688(千米),甲、乙两车速度和:45+41=86(千米),甲车行的时间:688÷86=8(小时).

【例4】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两人相遇时乙比甲少行3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行驶的时间为3÷(5-4)=3小时,所以两地相距(5+4)×3=27千米.

【例5】李明和王亮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李明每小时行18千米,王亮每小时行16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问全程长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画个草图,能帮助我们找出数量关系.依题意作行程草图如下:

李明走了全程的一半多3千米,王亮走了全程的一半少3千米,李明比王亮实际多走了3×2=6(千米).由已知李明每小时比王亮多走18—16=2(千米),那么多少小时李明比王亮多行6千米呢?需要6÷2=3(小时),这就是两人的相遇时间,有了相遇时间,全程就容易求出了.全程(18+16)×3=102(千米).

【例6】两地相距900米,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当乙到达目标后,立即返回,与甲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分钟?

分析:甲、乙二人开始是同向行走,乙走得快,先到达目标.当乙返回时运动的方向变成了同时相对而行,把相同方向行走时乙用的时间和返回时相对而行的时间相加,就是共同经过的时间.乙到达目标时所用时间:900÷100=9(分钟)甲9分钟走的路程:80×9=720(米)甲距目标还有:900—720=180(米)相遇时间:180÷(100+80)=1(分钟),共用时间:9+1=10(分钟).

简便解:画图可知两人总共走了2个全程,所以总全程为1800,所以时间为1800÷(80+100)=10分钟.

【例7】一个圆形操场跑道的周长是500米,两个学生同时同地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66米,乙每分钟走59米.经过几分钟才能相遇?

分析:500÷(66+59)=500÷125=4分钟.

【例8】阿呆和阿瓜同时从距离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阿呆每小时走6千米,阿瓜每小时走4千米. 阿瓜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走10千米.这只狗同阿瓜一道出发碰到阿呆的时候,它就掉头朝阿瓜这边走,碰到阿瓜时又朝阿呆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问这只小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狗走的路程,由于狗在两人之间要跑多少个来回,每一次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这些量无法确知,所以不可能把每次狗与两人相遇走的路程分别求出再相加.仔细分析整个过程,抓住其中不变的关系:不论狗在两人之间跑了多少个来回,狗走的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等于两人相遇所用的时间.所以,只要求出两人相遇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狗所走的路程.这样,问题就转化为阿呆和阿瓜两人相遇时间的问题.相遇时间20÷(6+4)=2(小时),狗共跑路程10×2=20(千米).

【例9】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8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甲走了48千米到达某地,立即按原路返回,在途中和乙相遇.问: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少时间?

分析:由题意知,甲走了48千米到达某地说明全程为48千米,甲乙从出发到相遇共行了两个全程,则再依两人的速度和,求出相遇时间.所以甲乙速度和为18+6=24(千米).甲乙的相遇时间为48×2÷24=4(小时).

【例10】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摩托车每小时行54千米.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相遇后又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摩托车到乙地立即返回.汽车到甲地立即返回.两车在距离中点108千米的地方再次相遇,那么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分析:第二次相遇距中点108千米,说明两车共有108×2=216(千米)的路程差,由此可知两车共行216÷(54-48)=36(小时).又因为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走一个全程用36÷3=12(小时).记可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是(54+48)×12=1224(千米).

2022年暑期奥数教案 三升四《10 倍数问题》教案(打印版)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

画线段图表示: 师:同学们画的很棒!尝试列算式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1184÷〔1+3〕=296〔千米〕 296×3=888〔千米〕 答:“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飞行296千米,“三叉戟〞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飞行888千米。 〔二〕呈现问题2 师:“不过,海豚也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根据海豚声波定位的方法创造了声呐探测器,被广泛运用于海洋探索。〞托尼爷爷说道。 例2: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1530米,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4倍还多170米。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米?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合作完成。 师:此题还是什么问题? 生:倍数问题。 师:此题还是和例1是不是都是和倍问题呢? 生:不是和倍问题,是简单的倍数问题。 师:咱们还能用线段图来表示吗? 生:可以。 师:你们能根据倍数关系画出适宜的线段图吗? 生:声波在水中每秒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4倍还多170米,我们可以把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看成是1倍数,把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看成是4倍数,画出线段图来表示:

师:画的非常好,尝试列式解答。 3、学生独列完成。 答案: 〔1530-170〕÷4=340〔米〕 答: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 〔三〕呈现问题3 师:“嘿嘿,那是当然,我们海豚家族可聪明着呢!〞卡卡有些得意忘形,一个冲刺,不小心撞到了一只路过的乌贼。结果被乌贼喷出的“墨汁〞染得一身黑。别看乌贼行动怪异,它也是人类的老师呢!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能有效逃生,鱼类诱导装置就是模仿它来设计的! 例3:乌贼逃命时瞬间速度比大白鲨速度的4倍还快30千米,比金枪鱼速度的2倍还快10千米。大白鲨每小时能游40千米,那么乌贼的瞬间速度是多少?金枪鱼的速度呢?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合作。 师:读完题目你们发现此题和前两道题目不一样,此题有三个量,我们怎么找每个量之间的关系呢? 生:先找一个基准〔1倍数〕的量,再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此题我们可以先确定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呢? 生:大白鲨和乌贼。乌贼逃命时瞬间速度比大白鲨速度的4倍还快30千米,我们可以把大白鲨看成是1倍数,用线段表示是:

四年级奥数讲义(3)

第11讲用对应法解题 【专题简析】 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给定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 比较(1)和(2)式,发现两式中荔枝的千克数相等,(2)式比(1)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 练习一 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1,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3,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1) 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2) 我们把(1)、(2)两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条件相加还是相减,都不可能求出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因为这里没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可减去。再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把(1)式同时扩大2倍,得到6个足球和8个排球共380元,然后再与(2)式进行比较,发现足球个数相同,而排球多了6个,也就多了380-230=150元,也就是6个排球是150元,一个排球为150÷6=25元,那么一个足球是(190-25×4)÷3=30元。

奥数三升四暑假班讲义

第一讲巧用方法算得快 预习: 5×2= 25×4= 125×8= 625×16= 19×25×4= 37×125×8= 45×2×125×4×8×25×5= 125×72= 例2. 19×25×64×125 = 例1. (1)123×15÷5 (2) 125×16÷25 = = (3)5600÷(25×7)(4)450÷54×6 = =

例7.1÷(2÷3)÷(3÷4) ÷(4÷5)÷(5÷6) = 补充:2000÷(100÷99)÷(99÷98)÷(98÷97)÷……÷(3÷2)÷(2÷1) = 补充:5÷(7÷11)÷(11÷15)÷(15÷21) = *例9.(2×3×5×7×11×13×17×19)÷(38×51×65×77) = *补充.(11×10×9×8×7×6×5×4×3×2×1)÷(22×24×25×27) =

*例3.88×22+55×73-44×44-33×55 = 例8.12345×2345+2469×38275 = 例4.2009×-2007× = 补充:×-× = 例5.1997×-2000× =

补充:123×1001= 123×1001001= 1234×10001= 补充:1997×-3000× = 补充:3553×× = 补充:3142×2468-2468×3 = 例6.÷3030303 = 例11.345345×788+690×105606 =

例10.(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7 = 补充:+9971997+971997+71997+1997+997+97+7 = 补充:1+11+111 + …… + 1……+111(100个1)的和的末三位是多少? 补充:(56789+67895+78956+89567+95678)÷7 = 作业: 1. (1)220×35÷7 (2)720×12÷9 = =

三升四年级奥数讲义

目录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2) 第二讲应用题综合(一) (9) 第三讲应用题综合(二) (14) 第四讲行程问题初步 (18) 第五讲奇数与偶数 (23) 第六讲计数问题 (28) 第七讲体育比赛中的数学 (33) 第八讲期中测试 (37) 第九讲余数与周期 (40) 第十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45) 第十一讲巧求周长 (50) 第十二讲数字谜 (55) 第十三讲趣题巧解 (60) 第十四讲逻辑推理 (64) 第十五讲期末测试 (68)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亲爱的同学们,你想一见到算式就能张口说出得数吗?你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吗?学了今天的速算技巧后你就可以梦想成真了!还等什么?来吧,一起出发! 你还记得吗?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 即a×b=b×a,其中a,b为任意数.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a×(b×c). 【例1】计算:378+26+609 分析:原式=(378+22)+(600+9)+(26-22) =400+600+9+4 =1013. [拓展] 计算:1998+198+18 分析:原式=(2000-2)+(200-2)+(20-2) =2220-6 =2214. 【例2】计算:1000-90-80-20-10 分析:原式 =1000-(90+80+20+10) =1000-200 =800. 【例3】计算:1)63×11 ; 2) 852×11 分析:在这个数的首尾之间添上相邻两数依次相加的和(和满10要进1). 即“两边一拉,中间相加”. 1)63×11=693 (其中9是6+3), 2)852×11=9372(7=5+2 3=5+8末尾 9=8+1).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讲义(附答案)

还原问题 【知识梳理】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要求最初(运算前或增减变化前)的数量。 【例题精讲】 【例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求某数。( 1 ) 【例2】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巧是100岁。”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 76 ) 【例3】马小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是多少?( 57 ) 【例4】某数加上5,再增加7,结果等于61,这个数是?( 49 )

1、某数减去4,再减少6,结果为2,这个数是?( 12 ) 2、小明把某数减去5,再增加6,结果是12,这个数是多少?( 11 ) 【例5】某数扩大3倍,再缩小4倍,正好是6,这个数是?( 8 ) 【试一试】 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了一半,第二次又用了剩下的一半,还有6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 24 ) 2、小红对小明说:“你的年龄是11岁,你的年龄是我的2倍少9岁,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 10 ) 【例6】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 79 )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8+16=26 ( 4 ) 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以2,结果得60,求这个数。( 11 ) 【例7】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 480 ) 【试一试】 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问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42 ) 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问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 22 ) 【例8】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个人有的故事书的本数正好相等。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 小明:23 小强15:小勇:22

小学数学奥数思维训练导引(4年级讲义)

第1讲整数计算综合 内容概述 熟练运用已学的各种方法解决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问题;学会利用加减抵消、分组计算方法处理各种数列的计算问题。学会处理“定义新运算”的问题,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典型问题 兴趣篇 1. 计算:(1) 121×32÷8; (2) 4×(250÷8) (3) 25×83×32×125 2. 计算:(1) 56×22+56×33+56×44 (2) 222×33+889×66. 3. 计算:(1) 37×47+36×53 (2) 123×76-124×75。 4. 计算:100-99+98-97+96-95+…+12-11+10. 5. 计算:50+49-48-47+46+45-44-43+…-4-3+2+1. 6. 计算:(1+3+5+7+…+199+201) -(2+4+6+8+…+198+200). 7. 计算:1+2+3+4+…+48+49+50+49+48+…+4+3+2+1. 8. 下面是一个叫做“七上八下”的数字游戏。游戏规则是:对一个给定的数,按照由若干个7和8组成的口令进行一连串的变换。口令“7”是指在这个数中插入一个数字,使得新生成的数尽量大;口令“8”是指将这个数中的一个数字去掉,也要使新生成的数尽量大。例如:给出的数是1995,口令是“8→7,”在第一个口令“8”发出后变成995,在第二个口令“7”发出后变成9995。

如果给出数“6595”以及口令“8→7→8→7→8→8”,问:变换后依次得到的6个数的和是多少? 9. 规定运算“∇”为:a∇b= (a+1) ×(b-1), 请计算:(1)8∇10; (2) 10∇8. 10. 规定运算“☺”为:a☺b=a×b-(a+b), 请计算: (1) 5☺8; (2) 8☺5; (3) (6☺5)4; (4)6☺ (54) 拓展篇 1. 计算:(1)72×27×88÷(9×11×12); (2) 31×121-88×125÷(1000÷121). 2. 计算:(1) 555×445-556×444; (2) 42×137-80÷15+58×138-70÷15. 3. 计算:20092009×2009-20092008×2008-20092008. 4. 计算:1+2-3+4+5-6+7+8-9+……+97+98-99. 5. 计算:100×99-99×98-98×97-97×96-96×95-95×94+…+4×3-3×2-2×1. 6. 在不大于1000的自然数中,A为所有个位数字为8的数之和,B 为所有个位数字为3的数之和. A与B的差是多少? 7. 求图1-1中所有数的和.

小学奥数四年级讲义

2012年龙途教育三升四奥数知识点 需要牢背的基本概念 1、加法中的巧算:加法交换律:a+b =a-b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相反,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 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即a-b-c=a-(b+c) a-(b+c) =a-b-c (2)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如:a-b+c=a+c-b (3)加、减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 变“+”,“+”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的符号不变。如 a-(b-c)=a-b+c,a+(b-c)=a+b-c 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互 补数”。 “基准数加累计差”法:几个相近的数相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是整十整百的数 为“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做加数,小 于“基准数”的差做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积 就可以得到结果。 2、乘法中的巧算: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3、除法中的巧算: (1)除法交换律:a÷b÷c=a÷c÷b (2)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公式:如果a÷b=c 则 (a×n)÷(b×n)=c (a÷n)÷(b÷n)=c n≠0 (3)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积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因数”的规律,进行巧算。 公式:a÷(b×c)= a÷b÷c (4)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商等于一个数除以第一个因数乘以第二个因数” 公式:a÷(b÷c)= a÷b×c (5)除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a÷c + b÷c=(a + b)÷c 4、你知道巧算中有几对好朋友吗?请写出来: 2×5=10 4×25=100 8×125=1000 16×625=10000 3×37=111 7×11×13=1001 37037×3=10101 5、“头同尾合十”:头×(头+1)×100+尾×尾 “尾同头合十”:(头×头+尾)×100+尾×尾 6、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7、配对求和,也就是等差数列求和。实质是变加法(连加)为乘法,这可以从乘法的意义来 理解。 公式:和= (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 (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末项(或者某一项)= 首项+公差×(项数-1) 公差= (末项-首项)÷(项数-1)奇数项的等差数列的和= 中间项×项数 奇数项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和÷项数 = (首项+末项)÷2 8、1+2+3+…+(n-1)+n+(n-1)+…+3+2+1= n×n

三升四火箭班奥数暑假讲义

三升四火箭班奥数暑假 讲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三升四火箭班奥数

目录

三升四奥数训练(1) 一、数列 1.基本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如,1,3,5,7,……;1,2,4,8……。 2.从相邻项之间找规律。 例: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 20, 24, 30, (38), (48). 观察数列中相邻项可发现:20-18=2,24-20=4,30-24=6。说明数列是依次按加2,加4,加6,加……进行排列的。因为30+8=38,38+10=48. (2)1,2,4,8,16,(32),(64)。 按依次加1,加2,加4,加16,加……排列。因为16+16=32,32+32=64(或按依次乘2排列) (3) 2, 5, 11, 23, 47, (95), (191). 观察相邻项可发现:前项×2+1=后项。即2×2+1=5,5×2+1=11,……。因为47×2+1=95,95×2+1=191 练:找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1)56,49,42,35,(28),(21),后项比前项少7

(2)11,15,19,23,(27),(31),后项比前项多4 (3)3, 6, 12,24,(48),(96),后项是前项的2倍 3.从各项与项数间的关系找规律。 例: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3, 16, 18, 31, 23, 46, (28), (61). 观察:数列中基数项,可知:18-13=5,23-18=5,……(即后项比前项多5)因为23+5=28 数列中偶数项,可知:31-16=15,46-31=15,…….(即后项比前项多15)因为46+15=61 (2)2,8,5,6,8,4,(11),(2) 奇数项:后项比前项多3,因为8+3=11;偶数项:后项比前项少2,因为4-2=2. 讲与练,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空。 观察前三个三角形的四个数的关系可知:左,右两边的数与里,下两数的和都是15。 因为15-9=6,15-5=10,…… 练:先找规律,再填空。 12-12÷4=9 9+7=16

奥数思维训练导引(4年级讲义)一

第1讲整数计算综合 (2) 第2讲和差倍问题三 (10) 第3讲还原问题与年龄问题 (19) 第4讲数阵图初步 (26)

第1讲整数计算综合 内容概述 熟练运用已学的各种方法解决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问题;学会利用加减抵消、分组计算方法处理各种数列的计算问题。学会处理“定义新运算”的问题,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典型问题 兴趣篇 1. 计算:(1) 121×32÷8; (2) 4×(250÷8) (3) 25×83×32×125 2. 计算:(1) 56×22+56×33+56×44 (2) 222×33+889×66.

3. 计算:(1) 37×47+36×53 (2) 123×76-124×75。 4. 计算:100-99+98-97+96-95+…+12-11+10. 5. 计算:50+49-48-47+46+45-44-43+…-4-3+2+1. 6. 计算:(1+3+5+7+…+199+201) -(2+4+6+8+…+198+200). 7. 计算:1+2+3+4+…+48+49+50+49+48+…+4+3+2+1.

8. 下面是一个叫做“七上八下”的数字游戏。游戏规则是:对一个给定的数,按照由若干个7和8组成的口令进行一连串的变换。口令“7”是指在这个数中插入一个数字,使得新生成的数尽量大;口令“8”是指将这个数中的一个数字去掉,也要使新生成的数尽量大。例如:给出的数是1995,口令是“8→7,”在第一个口令“8”发出后变成995,在第二个口令“7”发出后变成9995。 如果给出数“6595”以及口令“8→7→8→7→8→8”,问:变换后依次得到的6个数的和是多少? 9. 规定运算“?”为:a?b= (a+1) ×(b-1), 请计算:(1)8?10; (2) 10?8. 10. 规定运算“?”为:a?b=a×b-(a+b), 请计算: (1) 5?8; (2) 8?5; (3) (6?5)4; (4)6? (54) 拓展篇 1. 计算:(1)72×27×88÷(9×11×12); (2) 31×121-88×125÷(1000÷121).

三升四奥数总复习

三升四总复习 (一)巧求周长 这个是奥数知识点,主要是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巧妙运用拆分与平移法进行解题。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 (二)面积和单位 这个知识点是对三年级的一个复习和四年级的一个提高,主要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一个巧算与计算。紧紧抓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一个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1、常用的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例:学校操场原来长150米,宽90米,现在扩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0米。现在操场面积是多少?比原来增加了多少? (三)年龄问题 这个知识点是小升初的重点问题,主要抓住年龄问题知识点: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进行计算和求解。例如:已知两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年龄问题,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的综合,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抓住解题的重点。 例: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 (四)鸡兔同笼问题 主要抓住鸡和兔特点进行解答。一般是采用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求解。

例: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五)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古代的归除法的演变,包括正归一和反归一。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是求几个单一量的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六)植树问题、方阵问题 植树问题三要素:总路线长、间距、棵树 这部分是对三年级知识的掌握以及四年级知识的进一步问题的拓展,植树问题是小升初的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七)上楼梯问题 (八)和差问题

三年级下册奥数经典培训讲义——三升四综合练习1 全国通用

三升四暑期综合练习1 姓名 1、下面的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各移动2根火柴,使它们都变成正确的算式: 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纸花若干朵,如果甲按乙现有的纸花个数给乙,再按丙现有的个数给丙之后,乙也按甲、丙现有的个数分别给甲、丙,最后,丙也按同样的方法给了甲和乙。这时,他们三人都有24朵纸花。原来三人各有多少朵? 3、 4、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6、小云比小雨少20本书,后来小云丢了5本书,小雨新买了11本书,这时小雨的书比小云的书多2倍。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本书?

7、一次数学考试后,李军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8、3名工人5小时加工零件90个,要在10小时完成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多少名? 9、有20人修筑一条公路,计划15天完成。动工3天后抽出5人植树,留下的人继续修路。如果每人工作效率不变,那么修完这段公路实际用多少天? 10、甲仓存粮128吨,乙仓存粮52吨。甲仓每天运出12吨,乙仓每天运进7吨。那么多少天后两仓的存粮就同样多了? 11、将8个数从左到右排成一行,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恰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之和。如果第7个数和第8个数分别是81,131,那么第一个数是多少? 12、写出下列数列的的第22项除以3的余数. 1,1,13,5,9,17,31,57,105

三年级升四年级数学暑假奥数班第15讲 格点与面积

第十二站 格点与面积
月 日 姓 名
【知识要点】 1.格点的意义 如下图所示,是一张方格纸,这种方格纸是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交而组成的。图中水平 线和垂直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E A D B D C D D
2.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相等的每个小正方形称为面积单位, 例如上图中带阴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3.利用格点求面积 通常用到“扩展法”或“割补法” 。 “扩展法”通常是根据图形将其扩展为规则图形,利 用规则图形面积减去所求图形以外面积,从而得到图形的面积。 “割补法”通常是把图形通过 割补的方式变为规则图形,从而求得解。 同学们,下面是一道全国希望杯竞赛试题,看起来是不是很难?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如何 解决它吧! 请将图中所示的三角形 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六个部分,请给出三种不同的分法。
A A A
B
C
B
C
B
C
有点难度是不是?不用怕,认真听讲、多动脑,学完本节课这道题就是小 Case 啦!

【典型例题】 例 1 在下列格点里面分别连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 一个梯形,并且这些图形的所有顶点都要在格点上。
例 2 个。
下面的格点间距都是 1 厘米,请分别画出面积为 36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各一
例3
用割补法求出下图中各个图形的面积。(单位面积为 1)
例4
用扩展法求下列图中多边形的面积。(单位面积为 1)

随堂小测
姓 名 成 绩
1.用“割补”或“扩展”法求下图中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面积为 1)


2.下图中四个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单位面积为 1)
3.如图,每个小方格为 1 个单位,则阴影部分的三角形面积为
单位面积。

奥数三升四学习资料

第一讲周长与面积 例1、下面是一块地,四周用篱笆围起来,转弯处都是直角,求篱笆一共长多少米? tf 试一试: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例2、把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大正方形分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 个小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比原来的大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试一试:把一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 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例3、三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周长是60分米,求每个长方形的周长。 试一试3 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周长是80厘米,求 每个长方形的周长。 例4、把一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试一试:把一7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5求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试一试: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例6 两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一部分叠在一起放在桌上(如图),问桌子被盖住的面积是多少? 试一试: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堂上练习: 1. 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到新华书店,甲沿A路线行走,乙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新华书店?为什么? I __ j

__________ ___ 华柿* 2. 把一长方形纸如图剪成4个小长方形,这4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长方形的周长 增加了多少厘米? v 1 I ■ ■■百■■ ■■m . ■■■■ 1 1 1 * _____ 3. 如下图,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90厘米, 求每个小正 方形的周长。 4. 把一块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木板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木板,求这个正方形木 板的面积。 5. 计算下图的面积。(单位:厘米) 6. 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如图叠放,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四年级奥数讲义

第一讲和倍问题 知识点:已知两个量的和与这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量分别是几。 和÷(倍数+1)= 较小数;较小数×倍数= 较大数;和-较小数= 较大数 例1:甲、乙两个仓库共存货物960吨,已知甲仓库所存货物是乙仓库的2倍,问甲、乙两个仓库各存货物多少吨? 例2: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问三种树各多少棵? 例3:学校里的足球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的只数是排球的5倍,足球和篮球共72只,问三种球各多少只? 例4:三块钢板共重207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第三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例5:某小学购进红粉笔和白粉笔共244盒,购进的白粉笔比红粉笔的7倍少12盒,问购进红粉笔、白粉笔各多少盒? 例6:两箱茶叶共重88千克,如果从甲箱取15千克放入乙箱,那么乙箱的重量是甲箱的3倍,问两箱原有茶叶各多少千克? 例7:甲水池有水1500升,乙水池有水1200升,每分钟从甲水池流入乙水池25升水,问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妈妈岁,小红 岁。 2、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公鸡有只,母鸡有只。 3、小明买语文本和数学本共25本,其中语文本比数学本的2倍多4本,语文练习本买了 本,数学练习本买了本。 4、师傅和徒弟一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徒弟生产零件 个,师傅生产零件个。 5、A、B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相背而行,2小时共行48千米,A的速度是B的2倍,求A的速度是,B的速度是。 6、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9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原来甲库存肉吨,乙库存肉吨。 8、两个仓库共存粮2200千克,由乙库运出210千克,甲库存粮是乙库的2倍少380千克。甲库原来存粮千克,乙库原来存粮千克。 9、小红有30支铅笔,小兰有45支铅笔。小兰给小红支以后,小红的铅笔支数是小兰的2倍。 10、姐姐有320元,弟弟有180元,弟弟给姐姐元后,姐姐的钱比弟弟多3倍。 二、解答题。 11、甲、乙粮仓共存粮1038吨,如果把甲仓存的粮食放到乙仓9吨,两个仓库存粮就一样多,问甲、乙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12、两数相除,商3余10,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63,求被除数和除数。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讲义(附答案)

四年级奥数-还原问题讲义(附答案)还原问题 【知识梳理】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要求最初(运算前或增减变化前)的数量。 【例题精讲】 【例1】某数加上3,乘以5,再减去8,等于12,求某数。( 1)【例2】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用25乘,恰巧是100岁。”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 76)

【例3】XXX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是多少?( 57 ) 【例4】某数加上5,再增加7,结果等于61,这个数是? (49 ) 1 【试一试】 1、某数减去4,再减少6,结果为2,这个数是?( 12) 2、XXX把某数减去5,再增加6,结果是12,这个数是多少?( 11)【例5】某数扩大3倍,再缩小4倍,正好是6,这个数是?(8 ) 【试一试】 1、一捆电线,第一次用了一半,第二次又用了剩下的一半,还有6米,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24 ) 2、XXX对XXX说:“你的年岁是11岁,你的年岁是我的2倍少9岁,你知道我的年岁吗?”

( 10) 【例6】XXX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XXX的奶奶今年多少岁?(79 ) 2 【试一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8+16=26(4 ) 2、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以2,结果得60,求这个数。(11 )【例7】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 480) 【试一试】 1、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问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42 ) 2、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问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22 )

四年级数学奥数讲义+练习-第3讲 简单推理(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奥数已经成为现在孩子学习的加强工具。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让孩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法宝,一种可以扩宽孩子思维的奥秘兵器。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养成好的学习品质,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自己重要得多,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奥数更是如此。奥数题对学生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既要注意到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在做题时还要加倍小心。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标题问题理解了,出点小错不妨。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学生做题出错了,我们应把它做为一个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不停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第3讲简单推理 一、知识要点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因此,一袋 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 练习1: (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 (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 【答案】(1)2(2)6(3)8 【例题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与“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可推出:“一头象的重量等于12匹小马的重量”,而“一匹小马 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因此,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练习2: (1)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1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 (2)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相等。已知一头牛每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 草多少千克? (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两只鸭的重量等于6条鱼的重量。问:两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条鱼的重量? 【答案】(1)16(2)5(3)48

小学奥数模块教程四年级杯赛备战讲义——和差倍问题

和差倍问题 发现不同 知识框架 一、和差问题的概念与解题思路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楚这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这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和差问题需要我们画线段图来分析,方法如下: (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小的数较小的数+两数的差=较大的数 (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大的数较大的数-两数的差=较小的数 二、和倍问题的概念与解题思路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1份数×(倍数-1)=两数差. 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差倍问题的概念与解题思路 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 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解题思路: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倍量,然后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 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 1)=1倍数(较小数)

三年级升四年级奥数大全

翰思教育小学三年级升四年级暑假奥数大全 类型一 1.苗苗家住在九楼,每两层楼之间有15级台阶,苗苗从一楼走到家需要上多少 级台阶? 2.10+20+30+40+50+60+70=()×()=() 45+50+55+60+65+70+75+80=()×()=() 42+43+44+45+46=( ) ×( )=( ) 3.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 这个立体图形是由()个正方体搭成的。 4.仔细观察认真填。 如果 200克,那么 =()克 5.我能算出它们的体重。 如果:一头大象+5头牛=10吨 2头大象+5头牛=15吨 1头大象+1条鲸鱼=12吨 那么:1头牛=()吨, 1头大象=()吨, 1条鲸鱼=()吨 6. 想一想:星期天,小红在家做下面的几件事,所需时间如下表。 事件烧开水洗红领巾整理房间时间13分钟5分钟10分钟 她至少需要()分钟干完这些事。

7.幼儿园买来一些苹果,昨天吃了一半,今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8个,一共买来多少个苹果? 8.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9.按要求把1、3、5、7四个数字分别填在□里并写出乘法算式。 (1)要使积最大,应该怎样填?□□□×□ (2)要使积最小,应该怎样填?□□□×□ 10.猜一猜,填一填。 □□□□0□ × 5 ×□ □ 2 5 □ 0 0 5 11.有一只蜗牛沿15米高的树干往上爬,白天向上爬4米,夜间又往下退3米。蜗牛第几天能爬到树顶? 12.一张长方形的纸,长10厘米,宽5厘米,把两张这样的长方形的纸拼在一起,拼成的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3.平均每本多少元? 72元/套买三本赠一本 14.小明今年5岁,奶奶今年65岁,今年奶奶的年龄是小明的多少倍?明年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