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保命之法: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黄豆灸法

当您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不妨放上一盘古琴曲,热上三两个黄豆口袋,斜靠在床,温灸一会儿。豆香隐隐,琴声悠远,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艾灸,就是用燃烧艾条(艾叶加工制成)、艾绒的方法灸烤相关穴位(直接灸或隔姜片灸),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浊、暖真阳的目的,以治病养生。

作为中医六法之一,灸法实在是用途广泛,有很多独到的优势。

《黄帝内经·灵枢》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也就是说,在人体非常虚弱的时候(阴阳俱虚),灸法是首选疗法之一。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对于那些极其虚弱、生命垂危的人来说,艾灸是可以救命的。而对于平常人养生,《扁鹊心书》说: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在我们平常听到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里,针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提得比较多,灸法提得比较少,很多朋友甚至从没见过。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艾灸操作起来相对麻烦,要购买艾条和艾绒,灸起来烟熏火烤,直接灸又太烫,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但是,这么好的宝贝,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咱们就来变通一下,向您隆重推荐一种新的养生小创意黄豆灸法。

黄豆灸包的做法

做法极为简单,就是找一个比鸡蛋稍大、比橙子稍小的粗布口袋(要找厚一些的粗布,这样比较耐用),装满生黄豆,然后压成球形缝好,做六七个备用。也有网友提供了更为简单的制作方法:用袜子装好黄豆,压实,用布带扎紧袜口就行了。

大家要注意,装好黄豆后,要压成圆形,不要搞成长方形,这样才能更好、更专一地灸单个穴位。另外,灸包的大小一定要适当。做

大了,温灸穴位的热力容易分散,做小了,保温时间短。这个大小,可保温20分钟左右,对于平常养生保健足够了。

用的时候,只要把黄豆包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左右,不烫手即可(时间不能过长,否则黄豆会变黑发糊),然后放到穴位上灸就可以了。可保温20分钟左右。

别看制作方法简单,黄豆灸的优势可不少:

1.温度高低可以通过微波炉转的时间长短来控制;

2.灸的时间可以通过更换布口袋来控制,凉了就换;

3.没有使用明火,避免了烟熏火烤,安全环保。而且,在微波炉里转过的黄豆,会散发出阵阵豆香,闻起来味道很不错;

4.可以重复使用,即使是不小心转过头,黄豆糊了,也可挑开口袋一角,更换新黄豆,几乎没有成本。

您如果在灸的过程中觉得很舒服,但感觉灸得不够,可以把灸包转热些,先垫着衣服灸,等温度稍微降低后,再直接放在皮肤上灸。但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贪多求快反而可能引来较为猛烈的排病反应。另外,加热得过烫,可能烫伤皮肤,所以温度应以不烫手为准。

随着灸包使用次数的增多,黄豆内所含水分会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灸包要维持同一热度所需的时间就会延长。比如原来加热需要一分钟,一段时间后可能就需要转一分十秒左右才行。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每次用完后浸些水在灸包上,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黄豆灸法里面最常用的养生大穴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用绿豆、黑豆或者石子呢?这是因为黄豆大小适中,性味平和,被称为豆中之王,营养价值极高,有调和脾胃、排除浊气、消除水肿等作用。另外,中医典籍《延年秘录》记载,服食豆子可以增骨髓。而骨髓生于肾,所以《黄帝内经》里说肾之谷(物)为豆,说明黄豆有助肾的作用。

为什么强调黄豆对脾肾的好处呢?因为灸法里面最常用的这些养生大穴主要就是针对脾肾的。

1.中脘

位于肚脐上4寸,正好是心窝到肚脐的中点位置。其主要功能是强健脾胃、驱寒化湿、调理中气,为健脾胃的首选大穴之一。

2.关元(孕妇慎)

中医有针必(足)三里,灸必关元之说,可见关元在灸法中的突出地位。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就是肚脐正下方自己的四根手指并拢的位置(不包括大拇指)。

关元为肝脾肾三经与任脉交汇的穴位,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培元固本、补气益精,主诸虚百损,温养肾中先天之本的要穴。

3.气海

气海位于肚脐下1.5寸,关元到肚脐的中点,主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灸此穴(孕妇忌)可壮肾阳,补元气。

4.足三里

人体最著名的养生长寿穴之一。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扶正培元。民间流传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灸)不干三伏灸三里,好比吃母鸡之类的谚语,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养生保健的经验结晶。

由于空调和冷饮的普遍影响,现代人体内寒气和湿浊大多比较重,借助温灸的热力来通经络、散积寒、排除三浊,真可算是找到对治的良法了。要是再与推腹法的外力推揉配合运用,简直是宝哥哥遇见林妹妹绝配!

黄豆灸法的注意事项

1.上火的人先别灸肚脐以上的穴位

容易上火的人选用温灸法,暂时不要灸肚脐以上的穴位,并要和推腹、膀胱经刮痧(半个月左右一次)以及金鸡独立等除三浊之法配合使用,否则可能出现上火现象。如果这些方法您都用过仍然会上火,说明您内火太重,那就先要除三浊,等血气变清些后再施温灸不迟。

2.有一些排病反应很正常

温灸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肚子咕咕叫、屁多、发冷发凉、拉稀等现象,这都是体内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征兆,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应当坚持。

如果灸中脘穴时出现了心烦意乱的现象,您要检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应停灸。

3.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

我建议大家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因为不少朋友在灸时,全身会微汗或者穴位处出汗,进而感到干渴。另外,有的朋友灸的次数密集了,会出现咽部干痒、咳嗽或有燥热感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这时就要多练习金鸡独立和转脚腕等功法,不过几天,症状就会消退。要知道,咽部干痒是身体需要补充水分的信号,很可能是灸法加速了体内浊水外排导致的,这时多喝些水就可以了。如果几天后情况仍未改变,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说明您内火过重,应暂停温灸,改用刮痧来除三浊。

有的朋友问:用热敷的方法代替灸,效果是不是一样啊?其实,热敷和灸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人体是一块需要灌溉的良田,经络穴位相当于管道,热敷就像是往田里洒水,而灸法则是往管道里灌水。

适合于黄豆灸法的体质

1.纯粹的虚寒体质

对于这种体质,温灸的热力就像寒冬里的阳光,及时而对症。灸法在这种情况下的应用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展开说了,下面重点探讨其他两种情况。

2.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体质

这类人很多,表现为身体上半部分血气瘀滞、燥热,火气大,脸上常起痘,心烦不安,下半身却是虚寒,气血不足,天一冷就脚底冰凉。

灸中脘(中焦)、关元(下焦)等穴位,虽然对缓解中下焦虚寒很有作用,但如果在心浮气躁时温灸,可能会引起上焦(心肺)烦热加剧,感到不舒服。

这时,就需要配合练习推腹法和金鸡独立法等引血下行之法,以实济虚,泄有余而补不足,收上焦之虚火,补下焦之虚寒。

若能在温灸时播放古琴曲等静心安神的音乐,引血下行、温灸热

力和静心安神三方合力,互为补益,相互促进,自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冰包火体质

这种体质表现为:明明怕冷,但吃温热的食物或者着急生气就容易上火、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长包。

怕冷是身体血气不足,所以风寒会从毛孔侵入,促使皮肤表层形成寒凝之物,比如脂肪等,这将导致毛孔堵塞,排汗不利,中医叫做风寒束表,也就是冰包火之冰。

因为毛孔堵塞,排汗不利,身体通过汗液排毒的通道大大减少,而人体热气总是倾向于往上走,再加上吃热性食物或者情绪烦躁,都会促使气血上涌。那些本该由汗液排出的三浊就夺路而出,以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起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冰包火之火。

火大并不表明人体的能量很多,而是正常的排毒通道不通畅,正邪相搏,身体被迫以非正常渠道排毒的结果。这种体质的朋友用灸法就能温通寒凝之物,排汗祛寒。如果再定期在膀胱经上刮痧,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另外,推腹法和温灸关元、中脘等中下焦穴位一起用,可以健脾胃,减少三浊的产生;暖肾府,使小便通利;助肠胃蠕动,使大便顺畅;温通经络,使三浊下行之路无阻这样,体内三浊就会大为减少。体表之冰可解,三浊大减,内火自消,不亦乐乎?

每每临睡前,做完推腹法后,我也会热两小口袋黄豆,置于关元、中脘之上,肚中温煦如春,微微汗出舒爽,不觉沉沉睡去。常常一夜无梦,醒来已是窗外鸟鸣,东方既白矣。

艾灸的方法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的方法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是中医特色诊疗的手段之一,下面来给大家介绍艾灸的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艾灸的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家庭艾炙养生施炙法

在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可以在家施炙,但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一、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二、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三、独灸关元艾炙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

家庭保命之法:黄豆灸法

家庭保命之法:黄豆灸法 当您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书的时候,不妨放上一盘古琴曲,热上三两个黄豆口袋,斜靠在床,温灸一会儿。豆香隐隐,琴声悠远,一卷在手,身暖心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艾灸,就是用燃烧艾条(艾叶加工制成)、艾绒的方法灸烤相关穴位(直接灸或隔姜片灸),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浊、暖真阳的目的,以治病养生。 作为中医六法之一,灸法实在是用途广泛,有很多独到的优势。 《黄帝内经·灵枢》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也就是说,在人体非常虚弱的时候(阴阳俱虚),灸法是首选疗法之一。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对于那些极其虚弱、生命垂危的人来说,艾灸是可以救命的。而对于平常人养生,《扁鹊心书》说: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在我们平常听到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里,针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方法提得比较多,灸法提得比较少,很多朋友甚至从没见过。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艾灸操作起来相对麻烦,要购买艾条和艾绒,灸起来烟熏火烤,直接灸又太烫,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但是,这么好的宝贝,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咱们就来变通一下,向您隆重推荐一种新的养生小创意黄豆灸法。 黄豆灸包的做法 做法极为简单,就是找一个比鸡蛋稍大、比橙子稍小的粗布口袋(要找厚一些的粗布,这样比较耐用),装满生黄豆,然后压成球形缝好,做六七个备用。也有网友提供了更为简单的制作方法:用袜子装好黄豆,压实,用布带扎紧袜口就行了。 大家要注意,装好黄豆后,要压成圆形,不要搞成长方形,这样才能更好、更专一地灸单个穴位。另外,灸包的大小一定要适当。做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这里一次把艾灸说个清楚。 1灸法,外用疗法之首! 灸法,自古就是排在各种体外疗法之首的。各种经典以及医谚对于灸法的记载,赞誉,比比皆是;“针之不及,汤之不为,灸之所宜。”“阴阳俱虚宜用灸。”“七年之病,求诸三年之灸”“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由此可见,在古代,无论是中医,还是民间,对于艾灸的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 其实除了汤药,中医最常用的是针,和刺血拔罐。为什么呢?因为“汤者,荡也。”汤药起效很快,比如治疗风寒外感,麻黄汤,桂枝汤是可以做到“覆碗即愈”的。而用针,自古就是用来急救的。比如老百姓都熟知的掐人中,这个穴位本身就是用于针刺急救的,下针以后几秒钟就开始起效。

类似的穴位还有很多,比如涌泉,比如十宣(刺血)。刺血拔罐对于很多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当场就可以见效,做完之后疼痛就去掉了。当然体外疗法还有推拿、刮痧、点穴、烫熨、熏蒸、贴敷……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艾灸。为什么呢?《扁鹊见蔡桓公》中有一段话;“疾在腠里,烫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五脏,汤药之所及也。”而艾灸,可以囊括前面所有,无所不至! 2相比于汤药、针刺,艾灸更适合大众! 上面讲到的,是中医先贤的见地,也是这些年大家通过总结所得:五脏偏颇,汤药是最有效的,经络问题,针灸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针是针,灸是灸,不可以混为一谈。 人体的穴位,犹如一个个开关,管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气血阴阳。比如说经常讲到的四总穴;“面口合谷收,腰背委中求,头顶寻列缺,

腹肚三里留。”就好比是四个开关,管着身体相应四个部位的气血问题。 但是呢,针在这四个穴位的作用,可补可泻,泻占七成,补占三成。艾灸在这里的作用同样可补可泻,只不过是反过来的;补占七成,泻占三成。 这里说的,是指悬灸和隔姜灸之类的温和灸,和下针不用补泻手法来讲的。加上手法运用,艾灸也可以强泻,泻到百分百,比如急救时的各种直接灸。针刺也可以补,补到百分百,比如烧山火的强补升阳。 但是呢,一般来讲,一个开关所控制的气血开度是有定量的。比如说,这个穴位,气血流量应该是一百。那么你用针或者用灸,也只能最大把它调整到一百,而不会超越它的极限(无论是补,还是泻)。

黄豆灸的方法

黄豆灸的方法 腹部的中脘,关元,和足三里 一、做法非常简单:可以用旧袜子,棉布,毛巾等,布条或者皮筋。 袜子很简单,中间剪开,直接放黄豆进去,棉布和毛巾就要稍微麻烦一点,用手弄成一个洞,放黄豆进去,放好之后用布条或者皮筋扎紧,压成球形,这个球的大小要比鸡蛋大,比橙子小。太大的话灸的穴位不准,太小热度散的太快。所以介于鸡蛋和橙子之间的大小正好,可以保证每次温度持续在20分钟左右,作为日常的保健来说足够了。 二、使用快捷,效果温和,气味清新 黄豆灸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只需要将做好的黄豆包放在微波炉里转上一分钟,拿出来放在穴位上就可以了呵呵,就我的经验来说,毛巾做的比旧袜子做的要好,保温性强,触感舒适度高。一开始有点烫的时候可以放在衣服外面灸,过一会再贴近皮肤灸,热呼呼的,好舒服呢!!喵喵现在最主要灸的是三个穴位,腹部的中脘,关元,和足三里。马老师说过,这三个穴位也是生养气血的重要穴位哦,对此三处进行灸治能事半功倍,但是喵喵和大家一样,每次尝试艾灸的时候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最后还是会吸进大量的艾草烟气,马老师说这种烟闻多了会虚的,但是家里的排气设施实在不行!!现在黄豆灸可能比较温和,效果没有艾草来的快,但是它方便实用,随时随地,成本更低哈哈哈!!!而且在灸的过程中,还能闻到阵阵豆香,可谓心旷神怡,配合听上一首古琴《平沙落雁》,实在是神清气爽啊!(此时也更凸显出毛巾做的黄豆包的优点,用旧袜子做的就会有脚臭气散发出来喵!!) 三、功效温和持久,促进睡眠,喵喵这两天的体验 说实话,喵喵是周六学习的这个方法,立刻做成了四个黄豆包,周六和周日也就灸了两天,一般温和的养生法不会那么快有效果的,但是过程实在非常愉悦,且确实能提高睡眠质量,因为喵喵今天迫不及待的上了帖子。腹部的中脘穴和关元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穴位,喵喵是典型的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何以见得呢?方法很简单,平躺或斜靠在椅子上,用手触摸中脘上面的部位,感觉微热,触摸下面和肚脐之间的部位,没有热感,而触摸肚脐下三寸的关元穴部,是凉凉的。关元穴是一个阴穴,主收藏,阴虚不足则无法收藏精气,女性此处虚寒还容易痛经。因此温灸此处十分必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喵喵先在床上做揉腹部,然后热两个黄豆包,放在中脘和关元,不久便觉腹内温暖阵阵,深呼吸着淡淡的豆香,不觉有困乏之感,渐渐睡去。虽然这几天晚上还是会半夜起来夜尿一次,但是明显感觉睡眠比较深,做的梦几乎都不记得,半夜醒来的时候感觉浑身热乎乎的很舒服,就算起夜上厕所回来也能很快入眠。而且早上能起的很早。(今早起来还发现眼屎量增多!)早上早起之后,闻着清晨的清新空气,喝下一碗生姜红枣红糖冲的鸡蛋绒,迎着透过微风的窗户做三遍瑜伽拜日式,然后吃早饭,周末有空闲的话在胃经脾经旺盛的时段可再热两个黄豆包放至足三里,一边听古琴乐,一边搓揉手臂上的肺经大肠经,不多久就会有大号的感觉哈哈哈!! 四、其他注意事项 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注意事项,因为这种灸法真的很安全,除非就是一个黄豆包用久了,里面黄豆的水分就蒸发了,那就倒出来装新的黄豆好了。黄豆性平,所以黄豆灸基本适合所有的人。还有一点,在灸中脘穴位的时候,如果有的人感觉心烦气躁,那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放置的位置偏高了,如果不是,就要停止灸中脘,先练习金鸡独立和听古琴来稳定心神。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本文为唐山牛玉东老师所作,本人2 年余前曾隔姜灸关 中脘30多壮大号艾炷,近2 月服炮附子,川生附片疗效不显,今天再次施以灸法,直接灸足三里30 多壮,近2 小时,忍受疼痛的同时,感触良多,艾灸不亏为第一。 青龙附临床常见排病反应 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 般数小时至1-3 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

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150 毫升痰涎。最后,病体痊愈,他的针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7.发热反应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 度,

艾灸的灸法、现状及家庭艾灸方法

艾灸的灸法、现状及家庭艾灸方法 何为灸法 灸法,是指用艾火长时间的熏灼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利用产生的温热和气味的刺激,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病症的一种疗法。 灸法的特点 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它的特点正是在于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灸法是中医学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它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比针法更古老。 对于使用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证,采用灸法往往奏效或获奇效. 正如《医学入门》中所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故灸法己成为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我国晋代医家陈延之说:“夫针乃师行,其灸凡人可施。”她以简、便、奇效。而傲立中华医林。 关于灸法的记载文献 关于灸法的文献记载有很多,最多的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也是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 此后历朝各代,都出现许多涉及灸法的的医学著作。晋代皇甫谧《甲乙针灸经》、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明朝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李学《针灸逢源》、吴谦《医宗金鉴》、瘳润鸿《针灸集成》等无不注重灸法,祥述灸法,倡导灸法。可见历代对灸法的重视。 随着灸法的发展,历代也出现不少专著。曹翕《曹氏灸方》、唐代崔知悌《骨蒸病灸方》、宋朝闻人耆《备急灸法》、庄绰《膏肓腧穴灸法》、西方子《明堂灸法》、元代窦桂芙《黄帝明堂灸法》、清

代吴亦鼎《神灸经论》、雷丰《灸法秘传》。 历代以方药著称的医学大家也非常提倡,使用灸法。如医圣张仲景,晋代陈延之,宋代窦材,元代李东垣,明朝张景岳,清代叶天士。 灸法源于中华,创福世界。灸法传到日本,受到朝野重视,相传不绝,也有许多灸法专著。《灸法口诀指南》、《秘灸》、《灸点图解》、《名家灸选》、《万病奏效灸疗法》、《灸与针的效用》。可见灸法应用之广,流传之盛。 现代致力灸法研究的医家更多,如南京邱茂良《中国灸法大全》、安徵周楣声《灸绳》,山西谢锡亮《灸法》等等多不胜数。 灸法的现状 灸法起源于远古,盛行于秦汉,鼎盛于唐宋,衰落于晚清,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事业得到关注,尤其是针灸这一古老的疗法到达了空前的发展。 艾灸疗法到了清代中后期逐渐走向了衰退。因为清代后期,道光黃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剌火灸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的理由,下令禁止太医院等官方机构用针灸治病,导致了整个针灸学的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十分重视中医学遗产的继承与发扬,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自20世纪50年代起,灸法又开始引起医学界的注意。60至70年代,有罐灸法的临床报道急剧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单纯用灸法或以灸法为主的治疗病种就达100多种。 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灸法的宣传和使用上,被各种光电发热的理疗仪器代替了灸法,致使传统的灸法跌入了历史以来的最低谷。然而,仪器作用的灸法与传统的灸法在功效上是不能代替的。灸法所产生的功效来自于艾火自身的神奇(艾产生的热能和药理作用是其它发热的物质不能代替的)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人口的老龄化社会,如何延缓衰老、健康长寿,避免化学性药物的危害等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评价传统医学,一股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疗法的

保健灸法 作者:蔺云桂

保健灸法作者:蔺云桂 儿童保健灸法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黄体弱,腹大肌瘦 足三里穴、天枢穴 初期每日早晚各粘贴温灸膏1片,连灸3日,然后改用每日早晨贴1片,连贴7日;再改隔日贴1片,连灸5次。以后每10日贴1片,连灸2个月。经此灸冶后小儿可白胖喜耍。粘贴温灸膏后,如小儿哭闹不停,叫痛,说明已起治疗作用,可将温灸膏取下。还可用线香灸法在穴位处每次点灸3点,连灸3日。待灸痂脱落后再灸3日,连灸4回。以后每月灸1回。 易感冒、过敏、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低热 大椎穴、风门穴。采用灯心灸第二种灸法,每日在两个穴位上点灸1次,连灸3日,每次的灸点不重复,灸后穴位处为3个灸痂。待灸痂脱落后再灸3日,连续灸4回。或用温灸膏粘贴灸,每日1片,连灸7日,停5日再灸,连续4回。灸后儿童不易感冒、畏寒。 易受惊,夜间睡眠不安 用线香点灸法点灸百会穴3次。连续3日;如症状未消失,可在灸痂脱落后,再灸3日。或在涌泉穴粘贴灸膏1片,连贴7天。也可用线香灸法在涌泉穴点灸3次,连续3日。 多动症 挤眼歪嘴,抓头挠腮,摇头晃脑,精神不集中,此症无其他特效方法,灸法为其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风池穴用1号艾炷行Ⅰ度损伤灸法,隔3日灸1次,4~6次可望消除。还可在此穴粘贴2号灸膏。用前先将患者头发剪去,调膏敷在穴位上,待发热出现疼痛时将膏除去,每日敷药1次,连灸5次如用注刺法,有效率可达100%(此为笔者经验方,以往书中未见有记载)。 老年保健延寿灸法 延寿灸法 日本《云锦随笔》中载:「德川慕府时,江户(现属东京市)的永代桥建成时,曾召三河国的百姓万兵卫进行初渡,按当时的习惯,每当一座新桥建成,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万兵卫因此而见召。在举行初渡时,德川(当时日本统治者)曾问万兵卫有何长生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初8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过一百七十四岁,妻一百七十三岁,子一百五十三岁,孙一百零五岁。」从此日本提倡养生灸法防止衰老,并在儿童中行灸,使其无病生长。 我国关于足三里穴的保健早有记载。如《千金方》载:「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病温疟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外台秘要》载:「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灸法口诀指南》载:「人过四十以后,阴气渐衰,火气易于上冲,常灸足三里三五壮可防止逆」等。(1壮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灸至刺痛是1壮,

浙江版《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八单元《拔罐、刮痧和艾灸》第31课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设计

浙江版《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八单元《拔罐、刮痧和艾灸》第31课腹痛腹泻灸三里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八单元《拔罐、刮痧和艾灸》中的第三课。腹痛腹泻是很常见的症状,除了打针吃药外,还可以采用我国传统的灸法。艾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法,不仅能治病,还能起到防病和健身的作用。艾绒是制作艾条的材料,它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消肿散结、生肌安胎等作用。本课通过阅读“罗谦甫治元帅病”的故事,可以了解引起腹痛腹泻的一些病因和传统灸法对腹痛腹泻的作用,学习找气海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和艾绒保健品的制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本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还不强,缺少对自身健康的防护意识,运动后易着凉,对健康饮食把握不够,饮食不节制,常常会引起腹痛腹泻症状,通常采用吃药打针的治疗方法,而不了解中医的灸法。故此,本课通过讲述“罗谦甫治元帅病”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引起腹痛腹泻的一些病因及传统灸法对腹痛腹泻的作用,学会找气海穴和足三里穴及简易艾绒保健品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了解引起腹痛腹泻的一些病因及传统艾灸或灸法对腹痛腹泻的作用。 2.了解灸法及艾绒的其他保健作用。 (二)能力 学习找气海穴和足三里穴的方法及简易的艾绒保健品制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疗法的神奇,激发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医保健的意识。 四、重难点 1.重点:了解传统艾灸或灸法对腹痛腹泻的治疗作用。 2.难点:学习找气海穴、足三里穴及艾绒保健品制作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艾条、艾绒、小布袋若干。 (二)学生准备 自备艾绒和小布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今天来认识两个词:“灸”和“足三里”,哪位同学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词的基本含义:“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等熏烤一定的穴位或患部,而“足三里”则是指人体身上的一处穴位。 2.提问:中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尝试解释这种民间说法的含义,激发学生参与思考探究的愿望。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我们还是一起来看一则历史故事吧。 (二)探究“灸法”的作用 1.教师讲解“罗谦甫治元帅病”的历史故事 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260年冬,元代有一个叫忒(t è)木儿的元帅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备

中华传统灸疗

中华传统灸疗 中华传统灸疗 用灸疗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到,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能够补充针法之不足《本草从新》指出:“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性,能透诸经而治百病”《扁鹊心书》说:“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必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而《扁鹊心书饮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余年寿矣” 太极神灸,乃中华中医一绝,实为养生的一朵奇葩它源于商殷,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祖传师承口授,没有具体文字继承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医特色方技由于现代科技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一古老的养生之术面临失传笔者历经数载,走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拜访多位民间老中医及中国中医研究院诸多专家教授,终于整理出太极神灸神奇疗效的全部方技,称谓我国古老民间医学中的秘授瑰宝 太极神灸不但具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之神效,又是攻克年深久不愈的陈寒痼痹,瘀滞怪病的特效方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从古至今中医都注重养生,养病脏器功能的完善,全在一个养字许多不舒适并发症都是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的,此技可扶正祛邪,调和阴阳,延年益寿 基本原理:太极神灸,属传统医学针灸科目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她取几十种天然动植物的精华,采天地真阳浓缩而成液剂用传统的熏灸法,通过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将液剂中的精华成份渗透至肌肉,骨骼,五脏,从而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流畅,精髓充满,容颜光彩,身轻体健,气力倍增 灸法的起源: 灸法是人们懂得利用火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大约出现在万年前至1万年前结束》灸疗法大约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用火以后我们的祖先长期于自然界疾病,衰老等因素作斗争或生活体验而形成的智慧结晶灸疗法形成之初火是其重要起源因素在那风餐露宿,食果披叶的原始社会里可以说大自然一片荒凉我们的祖先劳动-生存能力极低然而火的发现和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寒日的春光和战胜猛兽饥饿的武器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非常

灸法“治未病”

灸法“治未病” 1.常用灸法 (1)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一壮。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所谓直接灸,即是将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根据灸时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①无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病人感到的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次,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法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应用广泛。 ②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敷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个艾炷需燃尽自熄后除去灰烬,方可另换艾炷施灸,一般灸5~10次。在灸治过程中,为了减轻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位的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的痛。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留下瘢痕。《针灸问对》中说:“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即指这种疤痕灸。 所谓间接灸是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用不同的药物隔开,由于所用药物不同,名称也不相同,如以生姜片间隔者称隔姜灸,以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常用的间接灸又有以下几种; ③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次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④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次数。 ⑤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⑥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未,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次数为止。 (2)艾卷灸。又称艾条灸或悬灸,此指将艾绒卷成条状施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其它药物则成为药条。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离皮肤1~2寸之上而灸之。由于艾条悬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肤,故称悬灸。此种方法操作简便,不易烧的皮肤,可以自己施灸,故被广泛使用。 (3)温针灸。此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固定在适当的深度,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也可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约1~2厘米)施灸。 2.选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讲灸

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谈起“扶阳”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火神派,那么,我们可以听听武国忠老师对于扶阳的认识,并看看古代的医家对于“扶阳”都说了些什么。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一、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1、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 关于灼艾之法还有一个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175《扁鹊心书》中的扶阳思想“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温补阳气和针灸治疗

175《扁鹊心书》中的扶阳思想“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温补阳气和针灸治疗 《扁鹊心书》中的扶阳思想 《扁鹊心书》中的扶阳思想《扁鹊心书》中的扶阳思想2007-09-27 15:34 摘要:本文从《扁鹊心书》的两大特点:温补阳气和针灸治疗,来论述该书重视扶阳的思想,提出治病当以“保扶阳气为本”、“大病宜灸”、“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等扶阳思想。 关键词:扁鹊心书;扶阳;大病宜灸 《扁鹊心书》三卷及神方一卷,是南宋绍兴年间窦材所录。窦材为河北真定人,官武翼郎,祖上四世业医。此书撰于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书中以《内经》为医学正传,上卷论经络、灸法、病理、虚实等;中、下卷合述伤寒诸证和内科杂病,兼及外、妇、儿科病证。另有神方一卷,列90余方,分别介绍其主治及服用法。本书在理论思想上特别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治病当以“保扶阳气为本”;在治疗方法上则提出“大病宜灸”的观点,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总观全书,窦氏力主温补扶阳的思想贯穿全书,从以下几点来概括其特点。 1扶养阳气,温补脾肾 《扁鹊心书》开篇便提出“须识扶阳”,可见本书的学术思想倾向于扶养阳气。“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窦材根据这些道家的说法,强调指出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 [1]更提出人在没有生病时,可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其保元丹、保命延寿丹,可以保养阳气,延年益寿。 窦氏重视扶养阳气,其中他尤其看重脾肾二脏之阳。“肾为先天

督脉灸——灸中之皇,扶正扶阳第一法

督脉灸——灸中之皇,扶正扶阳第一法 文/夏师兄 古代医学中,针砭灸药,为四大正统方法。 针者,针刺穴位。 砭者,砭石刮痧。 灸者,纯艾绒或者艾绒混合中药,点燃后,以热力内透经络穴位。 药者,中药内服,外治。 我们今天重点谈论灸法,《黄帝内经》的历史有2000多年,而古人用火灸法治病保健的历史,则有1万多年,可谓是历史极其悠久。 是伴随着人类对火的使用,而发展起来的。 灸法的正解 灸,观其字形,顾名思义,火力久久的作用于身体穴位,而产生的治疗作用。 现在很多人,把灸法用坏了,把老虎变成了病猫,为何呢? 灸,火力久久的内透。 两个关键点,第一,火力要充足。第二,时间要充足。量变引起质变。 这两个关键点,能不能达到,就决定了治疗调理的效果,有可能

是天壤之别! 《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 把灼艾之法,列为所有扶阳保命方法中,最强的,排名第一的治法。 丹药,主要是含有硫磺等矿物质,多有毒性。 附子,百药之长,更是有大毒。需要善于运用,才能保证安全。 医书又云:凡针之不及,药之不到,必须灸之。 可见有些地方,针药不能到达的地方,必须要依靠灸火之力,才能达到。

李时珍云:灸火能够透三阴而除百病。 阅读过我之前文章的人,都知道,中医的根本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阳气能够充足而流畅的运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脉,则百病不生。 两个关键字:充足,流畅! 所以,《内经》云:百病生于气。 阳气,气机运行的逆乱反常,是百千万种疾病的直接原因。 气机具体怎么运行的,那就要认真看一下,我们所画的气机图。 •附图1:气机图

灸法操作流程

灸法 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用范围 1.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益气升阳。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等不愈。 3.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4.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 5.温肾健脾。如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6.祛风解表、温中散寒。如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吐、胃痛、泄泻。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痛、阳痿、遗尿、疝、虚劳,妇女崩漏、阴挺、中风脱证、外科阴疽、瘰疬、瘿瘤等。 目的 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之目的 操作流程

1.评估.综合患者病情体质,无禁忌 2.器材准备. 3.患者体位选择和穴位选择 4.施灸(温针灸需先皮肤消毒后行针刺并得气) 施灸方法 1.艾炷灸法. 艾炷的制作,一般是将艾绒用拇、食二指搓成纺锤状,再以拇、食、中三指捏紧置于平板上轻轻按压即成。艾炷上尖下圆,呈圆锥形,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艾炷如蚕豆大,中艾炷如枣核大,小艾炷如麦粒大(见图艾炷)。施术方法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又称着肤灸。临床上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①化脓灸,属于烧灼灸法,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烧灼局部组织,施灸部位往往被烧破,甚至呈焦黑色,使其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施灸前要注意病人体位的平正和舒适,以及所灸穴位的准确性。局部消毒后,可涂以大蒜液或凡士林,增加艾炷对皮肤的粘附力。点燃艾炷后,病人一般会因烧灼感剧痛,为了减轻疼痛,可轻轻拍打局部,亦可用麻醉法来防止。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灸之。灸满所需壮数后,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每天换一次。数天后即现灸疮,停灸后约3~4周灸疮结痂脱落,留有瘢痕。本法适于虚寒证,实热和虚热证不宜用,头面颈项不宜用,每次用穴不宜多。如用麦粒大的艾炷烧灼穴位,痛苦较小,可连续灸3~7

神奇古老的艾灸(一——五)

神奇古老的艾灸(一——五) 一: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现在一提起艾灸,知道的人可能已经不是很多了。 如果说到针灸,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路边大大小小的中医理疗店,或者是各大小医院里针灸科一类的地方。但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的美容院里却有一种SPA,就是用的艾灸,有用艾条的,也有用艾碳的,据说还是从韩国倭国引进的技术。就是说这一古老的技法现在只剩得屋里狼藉墙外香了,说来实在让人叹息。 实际上现在的针灸也已经只剩下针了,针和灸同时都在用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的做做样子而已,或者是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罢了,因为都被“特供”了。而现在的所谓灸,无论是灸材还是灸器,也都已经和曾经流传千古的真正的灸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细说如何用艾灸来摄生养颜保性命之前,先来看看艾灸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关于艾灸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宋朝太医窦材在他于1146年所写的《扁鹊心书·须识扶阳》一节中是这样写的,他说:“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说到丹药第二,已经被历史和古代的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们所证明是行不通的了;而附子第三则是有许多经典医案可以明证的,不过非妙手回春之医界高人不能随手应之,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关乎人之性命,所以为医者不可以不察,为患者不可以不慎重。我国当代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的“破格救心汤”,重用附子,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患者,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就是一例。 这是题外,就不多说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