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考点梳理)—— 酶-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考点梳理)—— 酶-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专题四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基本知识

考点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参与) 1、有氧呼吸 (1)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2)场所:主要是线粒体。线粒体适于进行有氧呼吸

的结构特点是内膜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 内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的分布。

(3)总反应式

(4)过程

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C 6H 12O 6 + 6H 2O + 6O 2 6CO 2 + 12H 2O + 能量

阶段物质变化(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释放能量多少是否需氧参与场所

1 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

4[H]

少量不需要细胞质基质

2 2C3H4O3(丙酮酸)+6H2O→6CO2+20[H] 少量不需要氧直接

参与

线粒体基质

3 24[H]+6O2→12H2O 大量需要线粒体内膜

(5)特点(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

①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③释放的能量中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2、无氧呼吸

(1)概念

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过程

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3)类型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进行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反应条件需O2、酶不需O2、需酶

水的消耗和产生既消耗水又产生水既不消耗水又不产生水

分解产物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不彻底分解产生酒清和CO2,或乳

① C

6H

12

O

6

2C

2

H

5

OH(酒精) + 2CO

2

+少量能量

实例:酵母菌、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称酒精发酵) 酶

② C

6H

12

O

6

2C

3

H

6

O

3

(乳酸)+少量能量

实例:人和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等。(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也称乳酸发酵) 酶

释放能量 多 少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不彻底分解,能量不完全释放

[H]

来源 葡萄糖、丙酮酸、H 2O 葡萄糖 去向 与O 2结合生成水 还原丙酮酸 ATP

来源 三个阶段都产生

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去向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联系

从过程上看:第一阶段阶段完全相同;

从进化上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

四、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温度 (1)原理

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应用

①低温(零上温度)储藏粮食和果蔬保鲜; ②大棚栽培作物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2、氧气浓度 (1)原理

氧气能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

(2)应用

①选用透气的敷料包扎伤口,目的是抑制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②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目的是避免肌细胞无氧呼吸积累大量乳酸导致肌肉酸胀乏

O 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0<O 2浓度<10%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随O 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O 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且逐渐增强。 但当O 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有氧呼吸强度不再随O 2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主要是受呼吸酶数量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O 2浓度为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在对应的该O 2浓度下保存瓜果、蔬菜效果较好。

力。

③及时松土透气,目的是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为矿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

④稻田要定期排水,目的是防止根因无氧呼吸积累酒精而导致烂根。

⑤酿酒过程中,在控制通气(前期通气,后期封闭)的情况下,让酵母菌进行繁殖和发

酵。

⑥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铁钉扎伤后,需及时清理伤口、敷药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目的是防止破伤风芽孢杆菌大量繁殖。

⑦在低氧条件下储存粮食及果蔬,目的是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CO2浓度

(1)原理

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对细胞

呼吸抑制作用增强。

(2)应用

储藏粮食、果蔬时可适当增大CO2浓度,目的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延长保存期。

4、含水量

(1)原理

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随细胞内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强。当

含水量过多时,细胞呼吸减弱,甚至死亡。

(2)应用

①植物栽培要合理灌溉;

②种子入库储存前要晒干降低含水量,以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储藏;

③干种子用水浸泡,增强其细胞呼吸,有利于萌发;

④果蔬储存保鲜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1、若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CO2,则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死细胞;

2、若不消耗氧气,但有CO2产生,则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3、若既消耗氧气,又有CO2产生。

(1)O2消耗量<CO2产生量,则是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①若VCO2/VO2=4/3,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即有氧呼吸速

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②若VCO2/VO2>4/3,则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占优势。

③若VCO2/VO2<4/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占优势。(2)O2消耗量=CO2产生量,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3)O2消耗量>CO2产生量,则有氧呼吸的底物中除了糖类,还有脂质。

六、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

1、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①选材原理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适合用来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②产物检测原理

产物试剂现象(颜色变化)

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蓝色→绿色→黄色

酒精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橙色→灰绿色

③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2)实验步骤

①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将酵母菌放入煮沸冷却后的葡萄糖溶液中,配制成酵母菌培养液。(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杀菌除氧,冷却后放入酵母菌是为了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②组装实验装置(如图),并进行实验

a、甲组中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

b、乙组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目的是消耗

瓶中的O2,保证通入石灰水中的CO2全部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c、CO2检测

观察两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或溴麝香酚蓝溶液变黄色的时间长

短。

d、酒精检测

从两组酵母菌培养液取出等量的培养液,分别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

③实验现象

条件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溴麝香

草酚蓝溶液变黄色的时间长短

培养液中加入浓硫

酸-重铬酸钾溶液

甲组(有氧) 程度高/时间短橙色

乙组(无氧) 程度低/时间长灰绿色

④实验结论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不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2、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装置1液滴装置2液滴结论

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七、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细胞呼吸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氧气吸收量或二氧化碳释放量来表示。

2、测定装置(甲图),对照装置(乙图)。

(1)甲图中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氧气的吸收量,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表示氧气的吸收速率。

(2)对照装置中用死亡的同种生物来替换,其他均相同。用来校正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加精确。(在对照装置中,如果液滴动或不动,能说明什么?)(3)若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则需将整个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以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对

呼吸速率测定的干扰。

(4)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将装置灭菌,生物材料进行消毒处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梳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梳理 一、酶的本质及特性 1.酶的本质及作用 2.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①Fe 3+ 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过程: 现象: 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卫生香 ②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过程: 现象: 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卫生香 变量分析: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 少数是 合成原料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 来源 一般来说, 都能产生酶 生理功能 具有 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 底物(H 2O 2)的分解速率,可用 表示 加入H 2O 2的量:实验室的 :FeCl3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

3.酶本质的探索(连一连) 4.酶的特性 (1) :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二、酶作用相关图像及曲线解读 1.酶高效性曲线解读 (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 (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因此,酶 (“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像和曲线解读 (1)图像 ①图中表示酶,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 表示不能被酶催化的物质。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2)曲线

①在A 反应物中加入酶 ,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 说明 ②在A 反应物中加入酶 ,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解读 (1)分析图A 、B 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 。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 。 (2)分析图A 、B 中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知: 都会使酶失去活性,而 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前者都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而后者 。 4.酶的作用机理 酶和其他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分析如下: (1)图中ac 和bc 段分别表示 和 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 (2)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 在纵轴上向上移动。用加热 的方法不能 活化能,但会 活化能。 三、三法破解酶实验难题 探究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遵循“对照原则”利用“对比法”进行探究,是解答此类试题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分组编号→施加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此类实验最基本的步骤。下面对“破解”酶实验难题的三个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1.用“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 (1)实验原理和方法 (2)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试剂 分别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现象 呈现紫色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完整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知识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作用更显着,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酶、特性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低温使酶 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ATP: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与ADP相互转化: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形成ATP的途径: ①动物、真菌、大多数细菌-----来自细胞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 ②绿色植物-----来自细胞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能产生ATP的部位: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产生水的部位: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5、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 2 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产生ATP数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 [H] 少量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 H2O CO2、[H]少量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O2H2O大量34ATP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所 产 物 CO 2 ,H 2 O,能量(大量)CO 2 ,酒精(或乳酸)、能量(少 量) 反 应 式 C 6 H 12 O 6 +6H 2 O+6O 2 ?→ ?酶6CO 2 +12H 2 O+能量C 6 H 12 O 6 ?→ ?酶2C 3 H 6 O 3 +能量 C 6 H 12 O 6 ?→ ?酶2C 2 H 5 OH+2CO 2 +能量 过 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 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 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 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 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 2 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一)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 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 CO 2 或 转化成乳酸 能 量 大量少量 实 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7、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8、光和光合作用 (1)、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基质 基粒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吸蓝紫光 色素(1/4)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3/4)叶绿素B(黄绿色)吸红橙和蓝紫光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考点梳理)—— 酶-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专题四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基本知识 考点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参与) 1、有氧呼吸 (1)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2)场所:主要是线粒体。线粒体适于进行有氧呼吸 的结构特点是内膜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 内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的分布。 (3)总反应式 (4)过程 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C 6H 12O 6 + 6H 2O + 6O 2 6CO 2 + 12H 2O + 能量 酶

阶段物质变化(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释放能量多少是否需氧参与场所 1 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 4[H] 少量不需要细胞质基质 2 2C3H4O3(丙酮酸)+6H2O→6CO2+20[H] 少量不需要氧直接 参与 线粒体基质 3 24[H]+6O2→12H2O 大量需要线粒体内膜 十 (5)特点(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 ①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③释放的能量中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2、无氧呼吸 (1)概念 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过程 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3)类型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进行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反应条件需O2、酶不需O2、需酶 水的消耗和产生既消耗水又产生水既不消耗水又不产生水 分解产物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不彻底分解产生酒清和CO2,或乳 酸 ① C 6H 12 O 6 2C 2 H 5 OH(酒精) + 2CO 2 +少量能量 实例:酵母菌、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称酒精发酵) 酶 ② C 6H 12 O 6 2C 3 H 6 O 3 (乳酸)+少量能量 实例:人和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等。(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也称乳酸发酵) 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②催化性质: 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③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值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二、ATP(三磷酸腺苷) ◎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 2.ATP与ADP的转化 ◎ ATP ADP + Pi + 能量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酶不相同)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分为: 1.有氧呼吸: ⑴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⑵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线粒体)

⑶有氧呼吸全过程图解: 2O+能量 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讲ATP与细胞呼吸教案

第2讲ATP与细胞呼吸 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观念通过对ATP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的学习,建立起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理性思维通过分析ATP的合成、利用过程及对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培养对问题进行推理,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掌握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考点一ATP的结构和功能 一、ATP的结构与功能 1.组成元素:C、H、O、N、P。 2.分子结构 (1)分子结构式:A-P~P~P(简写)。 结构— ⎪ ⎪ ⎪—1分子ATP=1分子腺苷A+3分子磷酸基团—腺苷=腺嘌呤+核糖 —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2)特点: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出能量,也可以接受能量而重新形成。3.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1)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ATP中的“一、二、三”

二、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 1.动植物细胞ATP 来源与去向分析 (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形成ATP ,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形成ATP 。 (2)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 专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植物或动物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才能用于多种生命活动。 2.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比较 反应式 ATP ――→酶ADP +Pi +能量 能量+Pi +ADP ――→酶 ATP 酶 ATP 水解酶 ATP 合成酶 场所 活细胞内多种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能量转化 放能 吸能 能量来源 高能磷酸键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能量去向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储存于ATP 中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 :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 :光反应 消耗ATP :暗反应和自身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产生ATP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 :自身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 :DNA 复制、转录等 [思考] ATP 是细胞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吗? 提示: 不是,除ATP 外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还有GTP 、CTP 、UTP 等。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2016·全国卷Ⅰ,T1AD)(√)

专题五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考点梳理)——酶-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专题五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基本知识 考点1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一、细胞代谢 1、概念 活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实质 细胞中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 3、场所 细胞中。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中也进行着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 4、意义 细胞代谢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对能量的获取和利用要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 5、条件 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酶和A TP 。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作用 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 2、证明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原理 2H 2O 2─────────────────────→常温或加热或Fe 3+ 或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2H 2O +O 2↑ (2)实验过程 (3)实验变量分析(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变量) ①变量及其类型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如实验中加 热、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

因变量,如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因变量通常需要适当的观测指标来 反映,如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快慢可以用气泡产生速度,卫生香燃烧情况等来反映;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 量称为无关变量,如试管洁净程度、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体积、肝脏研磨液新鲜程度、 反应时间等等。 ②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设置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本实验的1号试管是对照组, 2、3、4号试管是实验组。对照 组起对照作用,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适宜且相同。 (4)实验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且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3、酶作用的原理 (1)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酶作用的原理 酶作用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容易进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酶降低活化能示意图 三、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科学家 主要观点或成就 - 发酵(糖类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巴斯德 发酵必需要酵母菌活细胞参与 李比希 发酵是酵母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出的某些物质引起的 毕希纳 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酶的提取液,并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 得不到纯酶,无法直接对酶进行鉴定,仍不知道酶是什么物质。 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①E 1、E 2、E 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②ΔE 代表酶降低的活化能。 ③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④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要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要点(细胞的能量供应 和利用)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要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

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ATP酶ADP+Pi+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知识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选择酵母菌的依据: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通气培养,目的: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生产葡萄酒时密封发酵,目的: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实验装置 甲装置为探究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为探究无氧呼吸装置 3.本实验的自变量: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有无酒精的产生及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4.如何控制有氧、无氧条件?有氧:用气泵间歇性通入空气;无氧:密封培养。 5.甲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6.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引起的。 7.乙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B瓶内的氧气消耗完,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8.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的原因:加热煮沸后,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菌被杀死,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加热煮沸,可排出溶液中的氧气;若不冷却,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 9.代谢产物的鉴定 1)检测CO2的产生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其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其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 2)检测酒精的产生 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10.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知识点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H]出现在细胞呼吸中为NADH,出现在光合作用中为NADPH。产生[H]的过程是指氧化型辅酶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文章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分享,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细胞呼吸、光与光合作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Pi+ 能量、ATP ATP、ADP+Pi+ 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 →6O2+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 →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H20外界 水 H2OO2矿质元素 [H] 光ATP原生质 ADP+PI热能 ATP ADP+PI CO2+H2OC3H6O3C2H5OH+CO2 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简单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1.发觉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

破裂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很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改变。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多样性。 ③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温柔性易变性。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合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ATP(考点梳理)—— 酶-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基本知识 考点2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一、ATP分子的结构 1、中文名称:腺苷三磷酸(ATP是其英文缩写,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T表示三 的意思) 结构式:结构简图: ATP含有C、H、O、N、P五种元素,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 团组成。 2、ATP的结构简式:A-P~P~P (“~”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ATP脱掉2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3、ATP的结构特点 ATP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 ATP的水解过程就是释放能量的过程,1 mol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所以说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1、转化过程 在酶催化下,ATP水解转化为ADP和游离的磷酸(以Pi 表示);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 与Pi结合,重新形成ATP。 2、反应式 ATP的合成ATP的水解

个反应所需的酶不同,发生的部位不同,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也不同。 3、转化特点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在活细胞中这种相互转化是快速而不停地发生,且保持 动 态平衡(水解快,合成也快)。所以,人体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原因在于ATP 与ADP 之间转化十分迅速。 4、转化意义 这种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5、ATP 的合成途径 6 三、ATP 1、ATP 是细胞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主动运输 冲动、生物电 生物发光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上学期同步必备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梳理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真核/原核)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CO2和酒精的检测 ①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②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反应变成灰绿色。 (3)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的葡萄糖溶液要煮沸冷却,煮沸的目的是杀菌除氧,冷却是为了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4)实验装置: ①10%NaOH溶液应放在A瓶中,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酵母菌培养液应放在B、D瓶中。 ③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应放在C、E瓶中。 ④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目的是消耗瓶中的O2, 防止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⑤CO2检测时,C瓶的石灰水浑浊度高,C瓶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快。 ⑥酒精检测时检测液应取自B、D瓶,其中只有取自D瓶的检测液加入重铬酸钾后呈灰绿色。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5)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二、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 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进行。 (3)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方式: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线粒体的基质中和内膜上。 (4)有氧呼吸过程 (5)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6)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C6H12O6)参与第一阶段,H2O参与第二阶段,O2参与第三阶 段(作用:与[H]结合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CO2生成于第二阶段,H2O生成于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有氧呼吸产生的[H]实质是NADP(还原型辅酶Ⅰ)。 (7)有氧呼吸各元素去向:。 ①研究元素去向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②产物CO2中的:C来自葡萄糖,O来自葡萄糖和水; 产物H2O中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O来自氧气。

高二生物知识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二生物知识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总结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5.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⑴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⑵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6.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⑴温度 ⑵PH ⑶底物浓度 ⑷酶浓度 7.实验:见课本!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ATP小结: ⑴ ATP全称:三磷酸腺苷 ⑵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⑶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水解酶 ATP ADP + Pi + 能量 合成酶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酶不相同) ⑷ 1mol ATP水解释放30.54 kJ 的能量。 ⑸ ATP的利用: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 ⑴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⑵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线粒体) ⑶有氧呼吸全过程图解:

2.无氧呼吸: ⑴概念: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 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②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3.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⑴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但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高一生物知识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 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高中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xx为你整理高一生物知识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H2O 外界 水 H2O O2 矿质元素 [H] 光ATP 原生质 ADP+PI 热能 ATP ADP+PI CO2+H2O C3H6O3 C2H5OH+CO2 一、酶mdash;mdash;降低反应活化能 ◎新陈/细胞代谢: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

需要的能量。 1. 发现 ①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②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③利比希(德、化学家):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④比希纳(德、化学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⑤萨姆纳(美、科学家):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⑥许多酶是蛋白质。 ⑦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 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是一般无机催化集的107mdash;mdash;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rarr; 多样性。 ③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和pH值) rarr; 温和性rarr; 易变性。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图例 解析在底物足够,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1.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近乎成正比; 2.在S较低时,V随S增加而加快,但不显著; 3.当S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V也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S,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1.在一定T内V随T的 升高而加快;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T时活力最大,称最适温度;

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第8讲 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第8讲细胞呼吸Word版含答案 1.细胞呼吸(Ⅱ)。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点一呼吸作用的方式与过程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 3.无氧呼吸 (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过程 1.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2017·海南卷,T7D)(×)

命题来源于必修一教材P93有氧呼吸反应式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2014·全国卷Ⅱ,T6C)(×) 命题来源于必修一教材P94无氧呼吸 3.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2013·全国卷Ⅱ,T3D)(√) 命题来源于必修一教材P91~9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1)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来源和去路 ①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 ②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酒精和CO2或乳酸。 (2)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3)有氧呼吸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1)真核生物细胞呼吸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①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②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③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成熟红细胞,蛔虫等。④原核细胞生物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性细菌等。 (2)不产生CO2的呼吸一定是无氧呼吸,如乳酸发酵;产生CO2的细胞呼吸不一定就是有氧呼吸,如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人体产生CO2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O2。 (4)有O2参与的有氧呼吸过程是氧化分解过程;没有O2参与的无氧呼吸过程也是物质氧化分解过程。 (5)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量大于产生CO2量。 1.判断正误 (1)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3)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都能产生大量ATP。(×) (4)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5)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6)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2.(2018·郑州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该过程有[H]的积累 D.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选D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如微生物的酒精发酵)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 错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但该过程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没有[H]的积累,C错误;由于脂肪分子中C、H的比例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3.(2018·()

必修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过程: (二)注意事项: ①要求用新鲜的肝脏,因为新鲜的肝脏中H2Q酶的含量及活性较高; ②要经过研磨,这样能使肝脏细胞破裂,酶分子充分释放出来; ③试管中插入点燃但没有火焰的卫生香时,不要插入气泡中,以免卫生香熄灭; ④注意安全,HzQ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要溅到皮肤上,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及时用用清水冲洗。 (三)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酶的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四)控制变量法: 1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2、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3、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4、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5、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要观察

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三、酶的本质 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时间 发现者实验过程现象实验结论 酶的 发现 1773 年(意)斯帕兰札尼 将装有肉块的小金属笼子让鹰吞下,一段 时间后取岀,发现笼内的肉块小时 胃具有化学消化作用1857 年 (法)巴斯德、1897年(德) 李比希、毕希纳 糖类通过酵母菌发酵产社工酒精,并从细 胞中提取出酶 细胞提取液中含有酶1926 年(美)萨姆纳 从刀豆种子种提取了脲酶结晶,并证实是 蛋白质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 用的蛋白质20世纪30 年代 许多科学家相继提取岀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 20世纪8年 代 (美)切赫、奥特曼 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 物催化功能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注: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化学本质的验证试验 ①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T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T出现紫色反应 ②证明某种酶是RNA 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T是否呈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T出现红色 四、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咼效性:催化效率很高,使反应速度很快 ②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温度和pH值) 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酶的 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低温 酶的最适温度:动物35 C—40 C; 植物40 C —50 C;细菌和真菌70 C。 最适PH值:植物4.5 —6.5 ; 动物6.5 —8.0、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1.5 ; 永久失活。0C左右,酶的活性很低,但 0C —4C下保存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