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肃宁县第一中学闫会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具体体现;

(2)明确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

(3)知道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4)明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

(5)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掌握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中华文化成就的呈现,感悟其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三个方面)

2、难点: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设置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从中获得体验。

1、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总结。

2、多媒体演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视听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事例分析法:课前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事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

4.、讨论法: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办法、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板书学习目标(2-3分钟)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表现及意义。

理解: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重、难点: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区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2-3分钟)

上节课介绍了中华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是源远流长,这主要是从时间历程的长久角度得出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主要是从

第四环节:疑难点拨:(3分钟)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的比较

原因:包容性

含义

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

第六环节:课堂检测及效果检测(10分钟)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5.“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6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8世纪英国著名的建筑师威廉说“中国人设计园林艺术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

并论,只能象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化文化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二、综合探究

9.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出自维吾尔族人民,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辽史》、《金史》和《宋史》是许多少数民族史学家参加编写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三大英雄史诗。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和彝族的《阿诗玛》也是誉满中外的叙事诗。同时,早在唐朝,白族张胜温绘出的梵画长卷,长达十丈,共有628个菩萨像,工细生动,是我国古代绘画精品。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或道理?

6.2 1、D 2、D 3、A 4、B 5.C 6.A

7.C

8.C

9、(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肃宁县第一中学闫会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具体体现; (2)明确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 (3)知道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4)明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 (5)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掌握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中华文化成就的呈现,感悟其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三个方面) 2、难点: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设置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从中获得体验。 1、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总结。 2、多媒体演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视听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事例分析法:课前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事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 4.、讨论法: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办法、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板书学习目标(2-3分钟)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表现及意义。 理解: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重、难点: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区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2-3分钟) 上节课介绍了中华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是源远流长,这主要是从时间历程的长久角度得出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主要是从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程和见证 【教学难点】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古代辉煌: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2、近代衰微: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用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 3、当代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见证之一:汉字 (1)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意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1)意义:是中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活动背景 背景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 背景二: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中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将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青少年的精神和品格之中,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 从国内形势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程中,迫切需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背景三:当前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自觉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立足学习,努力践行,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革命传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弘扬和继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活动过程和内容 (一)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次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展 1、展览的意义。通过展览,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孕育形成的过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展览内容包括: (1)有关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故事、诗词、图片、照片展览。 (2)关于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文章的展览。 (二)举办一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争做文明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 1、由学生自己举办,可邀请部分老师和同学作评委。 2、程序要严格、科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确定一个教育基地。精心组织、严格纪律,认真参观。 2、可组织观看反映民族精神的影视片 3、撰写日记和观后感

高一政治必修二《我们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高一政治必修二《我们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二《我们的中华文化》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一政治必修二《我们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第三单元是本书的核心所在,它前面承接文化传承与创新,后起发展先进文化。是全书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这一节内容起开篇的作用,为学好以后的文化生活知识起了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和近代衰微的过程,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因为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才能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难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因为它是本框的落脚点,同时又是一个实践很强的问题,对学生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探究中华文化的兴趣。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采取漠视态度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逾越其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比较、分析归纳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 三、教学方法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选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生活素材和历史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贯彻以上理念,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和问题的引导,启迪学生思维,主动探索知识。 (三)历史对比法:其他古老文明与中华文明对比,中华文化的辉煌与衰微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四)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全教案和 说课稿】 目录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 板 ....................................................................................................... .. (3)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 项 ....................................................................................................... .. (7)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 容 ....................................................................................................... .. (8)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 项 ....................................................................................................... (9) 如何上好一堂政治优质 课 ....................................................................................................... . (11)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 活 ....................................................................................................... . (13) 第一课《文化与社 会》 .................................................................................................... (13) 体味文化教学设 计 ....................................................................................................... . (13) 体味文化教案 二 ....................................................................................................... .. (19) 体味文化说课 稿 ....................................................................................................... .. (22)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标导学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全面、辨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培养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问题探究 1.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汉字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并且通过汉字一辈辈传诵下来。我们中国的幼儿不会写字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某某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X颢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黄鹤楼、滕王阁、某某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 〔1〕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我国的汉字从演变的顺序看,主要有哪些字体? 〔3〕除汉字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起了重要作用? 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材预览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辉煌历程。上溯殷周时期,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__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______________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雏形。________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__________的意义。 2.____________,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________________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 广泛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_____________时代,________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_______________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脉相承 1.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很有说服力的。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_________之大、____________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中学高三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①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3.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补: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作用) 【特别提示】 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上,基本存在着两个思维误区:一是认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二是认为既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各民族文化就是相同的。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高二年级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件使用说明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书 课件采用PowerPoint2003技术制作,放映时为全屏播放,中途放映如想退出可用单击esc键选择“结束放映”。 课件说明: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章节: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制作工具:PowerPoint2003 运行平台:win2000/winxp 课件操作过程: 1、打开课件所在文件夹,双击课件文件后,单击观看放映 2、播放中华文化宣传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张幻灯片,点击欣赏视 频《中国移动海外版广告—中华文化》,单击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滚动鼠标继续观看幻灯片) 导入——提问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中国流传至今并且传播到世界的中华文化和技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显示本课课题。(第二张幻灯片) 3、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图片,分别为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第三 张幻灯片) 4、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结果,对比前三个文明古国文明的中断衰 落或被其他文明所替代得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第四张幻灯片)5、进入第一个知识点,古代辉煌的中华文化。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古代中华文化 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思想以及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且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借助什么能保存至今?(第五张幻灯片)

6、展示第六张幻灯片,进入第二个知识点“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点击幻灯片中“文字”二字,打开超链接,超链接到第七张幻灯片,单击视频,观看视频,观看完后,继续滚动鼠标到第八张幻灯片),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视频中所体现的汉字的特点并结合第八张幻灯片与学生一起了解汉字的演变。(第七和第八张幻灯片) 7、展示余光中的一段话,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文字对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重要 性,点击右上角图片超链接到第六张幻灯片。(第八张幻灯片) 8、展示文字在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第六张幻灯片) 9、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点击幻灯片史书典籍超链接,超链接到第十张幻灯片, 交流分享“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完毕后,进入下一张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原因是史书典籍。 (第六和第十张幻灯片) 10、展示史书典籍之最以及史书典籍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意义,史书典籍保存 至今的原因,以及特点。(第十一张幻灯片) 11、进行探究活动: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中国在近代的表现,并且思 考近代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第十二张幻灯片) 12、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且归纳为知识点。进入第三个知识点“创造中华的新辉煌”。(第十三张幻灯片) 13、补充展示鲁迅《电的利弊》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对中国文化近代没落的原因 和表现有更深的体会。(第十四张幻灯片) 14、展示三张美剧、韩剧以及日本动漫的图片,让学生讨论:面对各种大量韩剧、日本动漫以及美剧等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你认为当前的中华文化是日益繁荣还是日渐衰落。(第十五和十六张幻灯片) 15、讨论完毕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加以引导:不管当前中华文化是日益繁荣还是 日渐衰落,我们都应该再创中华新的辉煌。让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生回答完毕后将学生观点加以总结和引导并且展示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措施。(第十七张幻灯片) 16、展示知识小结。(第十八张幻灯片) 17、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结束放映”退出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

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 难点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程标准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 ◇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 ◇探究提示: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纵向透视)1古代的辉煌历史:2代代相传:见证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文字: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 承的重要见证。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国文化 的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横向角度)1独树一帜,独树一帜:(1)中国文化内容极其丰富; (2)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3)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相互交流、学习和吸收,不仅逐渐融合,而且保持了 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 底蕴和民族凝聚力。4.包容性: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3)折衷的: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 练习: 1.参观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的古代文明,有的已经衰落,有的已 经消失,有的已经融入其他文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虽历经沧桑,但犹如浩瀚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第3单元第6课第1框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识记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见证。 ◆了解作为中华文化“远流长”的两个见证。 ◆知道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原因和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结合本地文化,采用情景创设法、探究小组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探究、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对信息资收集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分析中华文化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及教材大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在探求文化延续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

使命。 二、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远流长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远流长的特点。 四、教学建议 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原因是文字、史书典籍。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远流长的特点。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中华文化的远流长仅仅靠教材的内容是无法充分展现出的,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了解。在教学中,要把中心放在“中华文化的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的”这个重点问题上,体会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本课信息量大,靠简单的教师课堂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动员学生在课前花较多的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课前安排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分工探究。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质疑探索、自主合作、实践体验、研究学习与资共享,这也就是信息时代下对教与学的要求,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客观要求,是实践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要求。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教师:出示案例:

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高考考点 (1)中华文化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三、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2.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 ①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结合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复习案 【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B、史书典籍: 2.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2)如何再创辉煌?(结合教材P55)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1)文学艺术: 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 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和传承; 2.掌握中国各时期的重要文化事件和人物,了解文化 传承的重要性; 3.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文化的演变和传承。 2.教学难点:评价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阅读课文; 2.听取讲解; 3.小组讨论。 四、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音乐等,让学生可以在情感上进入到中华文化的氛围中。 第二步:讲解中华文化的演变和传承(30分钟) 1.首先讲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让学生知道中国 文化的起源、发展。便于理解它的演变和传承,其中包括中华文明的缘起,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 2.然后讲解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化事件和人物,比如唐 朝的杜甫、苏轼,明朝的郑和等。

3.最后要让学生知道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 传承中华文化。 第三步:学生小组讨论(20分钟) 1.老师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5人。 2.老师给每个小组安排一个文化话题,每个话题在10 分钟内讨论。 3.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现场进行发言, 让所有同学都能听到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 第四步:讲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0分钟) 1.讲解中华文化对世界各个方面文化的影响,如艺术、 哲学、科学等。 2.老师可以采用图表、数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 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五步:结束语(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强调教师对于学 生的要求和希望。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我们团队根据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编写而成。整个课程由导入、讲解、讨论和总结四部分组成。 其中,导入环节是以一些图片和音乐作为准备,让学生可 以在情感上进入到中华文化的氛围中。但是,导入的内容还需要再进行进一步改进,增加一些传统文化或故事的元素,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 在讲解环节,我们主要讲述了中华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这 一部分内容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中国古代的史实进行了解和整理,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

最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识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中华文化的特征及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并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读教材·填要点] 知识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秦→汉→ 隋唐→宋元→明清,具体内容如下表:

知识点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知识点三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 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议话题·强认知] 自古及今,我国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如何认识汉字的地位及作用? 提示:(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很有说服力的。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 化》名师精讲(含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识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中华文化的特征及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并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读教材·填要点] 知识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 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具体内容如下表:

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知识点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议话题·强认知] 自古及今,我国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