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促进文化发展。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内容。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2.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本课关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X信。

【科学精神】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当代价值,增强文化X信。【公共参与】

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价值。

2.教学难点: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

五、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在学习文化知识,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价值认识不够。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观点,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

培养。

六、说教学方法

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

师: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是什么?在当代有何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阅读与思考一

(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XX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创立了多样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

(2)生阅读后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

(4)生反馈,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归纳:

①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阅读与思考二

(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最先称XX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1978年,他第一次来到秦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英国XX在观赏后惊

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XX称:“这是人类的财……(余见教材)

(2)生阅读后思考:

①为什么这些国家政要会对秦兵马俑发出如此赞叹?

②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

(4)生反馈,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归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阅读与思考一

(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2)生阅读后思考: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

(4)生反馈,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归纳:

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阅读与思考二

(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经济上,见利思义,

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余见教材)

(2)生阅读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

(4)生反馈,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归纳: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XX,铸牢中华民族XXX意识。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XX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XX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Xx关系,构建……。

环节三:全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主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观看视频《中国十大传统文化》《最可爱的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幕: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一:从视频《跟总书记学历史》和材料《戏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跟总书记学历史》,阅读材料《戏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先秦、汉唐时期的孕育、发展,直到宋金时期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中国戏曲种类丰富,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既相互交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等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日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根据中国戏曲文化形成和发展情况探究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点练习】 ◆下列句子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答案提示: ◆下列句子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答案提示: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标要求】 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核心素养】 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政治认同) 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科学精神)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公共参与)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难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情境探究】 探究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

熠熠生辉。今天,我们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诸如“道法自然”“无为无执”等理论用在生命修养上是大智慧,但用于解决现实的、时代性的问题便不契合,这需要我们辩证地区分不同层面来看待。 分析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探究二:某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与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半汤农耕文化渊源深厚,农耕文化元素丰富。该村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出组合拳:成立合作社,让闲置土地成为花海;成立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农创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等等。这些措施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说明该村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过程中的做法。 【体系构建】——阅读教材,构建本框题的知识体系,并提炼出本框题主要观点、列出提纲。 【课堂检测】 1.千余年来,孟子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心灵。他提出“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的思想。下列与此观点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相一致的是(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大道之行,天下为公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上新”引发广泛关注,出土神秘金面具、出土大量精美青铜器、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发现象牙及象牙制品……这些发现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反映了与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更彰显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这些考古发现(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魅力②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复原了古蜀文明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 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 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 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 (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 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四项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能力: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实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实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公共参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两条具体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双重属性;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2022年9月11日女子美国街头穿古装扮嫦娥,“很多人都知道嫦娥,有中秋节”》,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探究一: 展示视频:《中秋节的形成》 思考:结合视频和教材相关知识谈谈中秋节及习俗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一、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探究二: 展示材料: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吃月饼。月饼的做法,是受到边疆和域外文化的影响。中国新疆和中亚、西亚地区都是比较干旱的地区,干旱地区民族常以烤制食品为主,古代新疆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烤制食品具有抗干燥,易保存,好携带的特点,适应当时当地的需要。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 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 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 (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 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四项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基于分层目标导向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2课时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二课时,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探究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时内容多但较简单,开展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并重,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选取立足中国、继承传统、着眼特色并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引导学生立足当代中国,发现与探寻文化实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主要用新鲜有力度的现实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激活学生情感与价值共鸣。 本课时以“浙江原创舞蹈节目《碇步桥》登上央视兔年春晚舞台”为背景,以“浙江泰顺碇步桥火了,并非偶然”为主线,探寻“碇步桥火出圈”的文化实质,感受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韵味,体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感悟历史文明的延续,进而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主动参与文化创新。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总议题: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分议题: 1、中华文化如何形成?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议题式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中医抗役佑我华夏千百年 环节二:讲授新课镜头一,通过讲述中医佑我华夏千百年历史,并结合中医

在今年抗击新冠状病毒中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了解中医智慧对我们抗役的启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任务:针对秋冬季,呼吸疾病高发阶段,古人给我们哪些应对的智慧启迪。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时间2分钟) 师生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汲取古人的智慧,更好的打好今年秋冬抗役战争 活动二:在初步学习眼睛保健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穴位按摩,完成下列任务: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他领域的辉煌成就首先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阐述核心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二: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中和泰和,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原卷版)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奧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 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 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 2.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 处,位居世界第一。良渚文化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5000多年,良渚古城遗址是古人在这里生活,建造城市,繁衍生息留下的故址。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②中华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渐趋融合 ③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①得益于其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②为文化遗产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④意味着其经济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9•全国卷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2课时 学案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在文化传承中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公共参与: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和应用传统文化。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学习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课前预习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_______。 (2)要以培养担当_______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_______的中国梦。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1)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 )。 (2)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 )。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学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形成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2.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守诚信、崇、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等。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1.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2.影响 (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2)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我们最深厚的。 三、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1.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2.表现: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正确态度:我们要坚持、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国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2.民族团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提供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易错提醒】 1.中华文化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4.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讲仁爱、扶危济困、守诚信、促进社会和谐、尚和合、求大同等。 5.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7.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8.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直接拿过来就能够运用的文化。 9.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10.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许多文化糟粕,我们要发展全新的文化,与之彻底决裂。 1.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由此可见( )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 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 ) 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 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 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 3.阿木爷爷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靠着榫与卯之间的咬合支撑,就能做出鲁班凳、苹果锁、将军案和拱形桥等精致木器。阿木爷爷凭借精湛绝伦的工艺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他的作品不仅让国人啧啧称奇,也让许多外国人叹为观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 ) ①通过传播,方显价值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既相对稳定又顺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拥有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天文等专门博物馆,钱币、戏曲等内容专精的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①旨在恢复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的积累 ②可推动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通,实现文化趋同 ③能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有利于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7.2022年虎年春晚,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出场,从社交媒体到微信朋友圈,都迅速被该舞蹈刷屏。近年来,从《唐宫夜宴》的火爆出圈到水下飞天洛神舞《祈》的绝美亮相,再到《只此青绿》的震撼全网,这些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掀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四册同步习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原创题)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 ①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拒绝西方文化的影响 ③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之后的总和 ④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0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下期中,改编)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B.走在世界前列,引领发展 C.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D.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 3.(2020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改编)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举行祭祖与推

行敬老活动。北京市大兴区举办了重阳节庆祝活动(见下图),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凸显传统节日及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传播社会正能量 ③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④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20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上期中)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原创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的原因是()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教学设计(统编版 必修四)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究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4.公共参与:主动研究、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性。 【教学难点】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当价格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感受优良的传统文化

(教参)第3单元第7课 第2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Word版含解析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 习任 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 2.解释与论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预测与选择: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辨析与评价:明确把传统文化完全当成包袱或完全当成财富的错误认识。1.政治认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科学精神: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的关系。 3.公共参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华夏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中国数学起源于上古至西汉末期,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接下来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国数学的发展缓慢。在逐步摸索中,华夏民族的祖先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1到30的数字,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 000以上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到了战国时期,四则运算得到了确立,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惊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提出过“斗马术”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内容,正反映了对策论中争取总体最优的数学思想,这一数学分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或以后,才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政治认同)材料中古代中华数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意义? 提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我们应有足够的自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古代中华数学思想得到高水平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古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水平高;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民族在农业生产、战争等中的伟大创造力等。 1.形成 (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3)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①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3.特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思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连续性。

部编版高中政治学案第3单元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研学导航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 (教师用书独具)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1)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判断]中华文化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自身努力的结果。() 提示:错误。中华文化的伟大成果,既是中华民族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借鉴的成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 (1)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2.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判断]中华文化作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必须发扬光大。() 提示:错误。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 2021年4月20日,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更是对古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包容互鉴的传承创新,为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架设桥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