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信息窗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策略,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渗透转化思想,体验成功。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和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顾方法,口算练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现在一起回顾一下。

回忆口算和估算方法: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估算时,先找因数的近似数,看它接近哪个整十数再相乘,但它得到的不是准确数,而是一个接近准确数的近似数。

你能快速的口算下列各题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目)

40×20= 39×20≈31×10= 52×4=

40×22= 60×20= 30×19≈81×3=

2.再现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小记者参观了市府大楼,今天我们继续到市府大楼看看,又有哪些新的收获。瞧!门前的路灯漂亮吗?仔细观察情境图,有关灯柱的信息你知道哪些?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信息: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

问题: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板书问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3×12)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用乘法吗?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要计算这个乘法算式,你有办法解决吗?

(设计意图: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解决,所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的回忆,让学生顺利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主探究提示:

1.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2.请估算一下结果是多少?

3.你能准确的算出结果吗?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你能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吗?积的书写位置应该在哪儿?

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卡(学习卡内容为以上4点,提前发放),学生根据提示

独立探究,教师巡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明确交流目的:把你的想法能按照探究提示的内容讲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最明白。听的同学要听仔细,想一想他的方法跟你的一样吗。看谁听完后学到的算法多!

小组讨论交流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及整体情况。选择部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

(设计意图: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探究,根据探究提示有序的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去感悟数学的真谛。根据乘法的意义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解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引导提示学生按照探究提示汇报。

1.汇报展示第一种方法:

预设: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习的不一样,以前学的都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而它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我的估算结果是230,把12看成10,23×10=230,所以23×12≈230。

教师引导: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预设生2:我是把23看成20,20×12=240,23×12≈240。

教师引导:这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要比实际结果怎么样?哪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实际结果。

预设:比实际结果小,因为23和12都看小了。把23看成20,用20×12的结果最接近。

教师总结:估算也可以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你是用什么方法准确算出结果的?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预设:用12×20=240再用12×3=36,最后把它们的结果加

起来。我把23分成了20和3,先用20乘12,再用3乘12。

质疑:为什么要先乘20再乘3? 预设:12乘20表示20个12,12乘3表示3个12,把两个积加起来就是23个12了。

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这样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这样拆开,就变成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会计算。我没问题了。

教师总结:你真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孩子!这样拆数能把我们不会算的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会算的问题。

2.汇报展示第二种方法:

预设:我把12分成了2乘6,我是这样做的先用23×2=46

再用46×6=276,我把12分成了2乘6,所以23×12=276。

质疑:用23先乘6再乘2也可以吗?

教师引导:可以吗?先乘6再乘2,改变了他俩的位置,结果改变了吗? 预设:交换位置后结果应该不会改变,就是23×6=138,再用138×2还是等于276。

教师引导:你为什么这样算?

预设:把23×12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比较好算。

3.汇报展示第三种方法:

预设:我用23×3=69再用69×4=276,我把12分

成了3乘4,所以23×12=276。

质疑:是否可以写成23×3×4。

预设:可以这样写,因为都是先用23×3的结果再乘4,结果还是276。这 种方法和第二种差不多,都是把12拆成了两个数相乘。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

4.汇报展示第四种方法:

预设:用23×10=230再用23×2=46,最后把它们的结果加

起来。

质疑:为什么用23乘10又用23乘2。

预设生1:因为把12分成了10和2,所以用23乘10再用23

乘2。

预设生2:把12分成了10和2,先算的是10个23是多少,又算的是2个23是多少。这样就好算了,又转化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5.汇报展示第五种方法:

预设:我是用竖式计算,第一个竖式是23×

第二个竖式是23×2=46,第三个竖式是230+46=276,

也是把12

分成10和2。就是把第四种方法里的三个

横式列成了竖式。

6.汇报展示第六种方法:

预设:我是列竖式的方法。先不看十位上的1,

用2×23一位一位地乘等于46,然后再用十位上的1×23,那个1就是10,也就是10×23等于230,写在46的下面,数位对齐,46+230=276。

质疑:46是怎么得来的?230是怎么得来的?276又是

怎样得来的?

预设:46是用个位的2和23相乘的结果,2乘3等于6写在个位上,2乘2等于4写在十位上。230是用十位的1乘23得来的,10乘3等于30,0写在个位上,3写在十位上,再用十位的1乘2等于2,写在百位上。最后把两个结果相加得276。

教师引导:这个0要不要写,你能说说理由吗?

预设:

生1:写上0也可以,因为10×23就等于230,写上能看得更清楚。

生2:那个0可以省略不写,因为10×23=230,写和不写都表示的是230,个位的6+0还是等于6,所以我认为0可以不写。

生3:我也认为不用写,23的那个3表示30,2表示200,也就是230。

生4:因为十位上的1与3相乘,结果表示3个十,因此要写在十位上,“0”可以省略不写。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认为0可以省略不写,写和不写它的结果发生变化了吗?(没有)所以0可以省略不写。如果不写0,那么第二步乘积的末位要和什么位对齐?第一步乘积的末位要和什么位对齐?

教师引导:竖式计算和第五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预设:把第五种方法的三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23×10=230就是竖式计算的第一步,23×2=46就是竖式计算的第二步,230+46=276就是竖式的最后结果。

教师继续引导:合并成一个竖式后,有什么好处?

预设:简单,清楚。

师结:竖式的计算过程与口算的计算过程是一致的,它的优点是写起来简便,看起来清楚明了。

师问:竖式的计算过程大家都明白了吗?你能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怎样写吗?

找生回答,加深记忆,进一步理解算理。

7.优化方法,总结法则。

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最简捷、最方便的呢?

竖式计算很重要,每个同学都要掌握,用竖式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从个位乘起,数位对齐。

生2: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生3:第一步乘得结果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第二步乘得结果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末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设计意图:算法多样化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思想,通过展示、交流、对比各种算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策略,自己构建归纳,理解掌握笔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且能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里最重要的方法——转化。(板书:转化)同学们遇到新问题时,不要畏难,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容易解决的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用竖式计算。(课本26页第4题)

友情提示: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位置,应该写在哪儿。

(2)做题仔细,书写认真。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出帮助。

2.森林医生。(错误的在下面改正)

3 3 2 6

× 2 1 ×1 1

3 3 2 6

6 6 6 2

9 9 6 4 6

学生独立改正,展示交流时说清楚错误的原因,怎样改正。

3.小琳去电影院看电影。(每排的座位数相同)

友情提示:

(1)读懂题意再做题,在最后一排最后一个座位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怎样做。

4.新课堂29页智慧园地第4题。

友情提示:

此题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

(1)认真读题,仔细计算,细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得数有什么规律。

(2)根据规律填空后进行验证,(提示学生可以计算结果验证)是否符合这个规律。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同学们能把新知识利用转化的方法变成了学过的、容易解决的问题,你们真了不起!我们还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末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其实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生活中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

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23 ×12 =276(盏)

转化

答:这条街上一共有276盏灯?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感到有以下亮点:

(1)起点定位准确。本节课是在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问题引领探究。由探究提示——算法的展示、交流、质疑、优化——总结法则,始终以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酝酿发言思路,促进知识的迁移,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成功。

(3)总结关注方法。通过交流、比较、质疑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优化算法,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2.使用建议:

学生一定要亲身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真正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策略。

3.需要破解的问题:

本堂课的算法多样化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所以后面练习时间有点偏少,应该在加强点计算、练习的力度,怎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能更好的练习,应是下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

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台儿庄 戚秀梅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5-26页内容及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过程,理解其算理。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且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记得对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创情板题 谈话:教师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了市政府美丽的街景,同时还掌握了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请看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信息窗里的信息,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 问题1: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问题2:市政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 问题3: 新闻大厦有多少间办公室? 问题4:上游流域面积比中游多多少万平方千米?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能够开动脑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 师:这节课我们只解决第一个问题,2、3、4两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解决。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由情境导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场景,情切、自然,切合实际,学生兴趣盎然。】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过程,理解其算理。(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且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出示自学指导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师: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你们有信心吗?(有)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的信息图和25页第一个“红点”内容,重点看竖式计算过程。思考:①要求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应该用上哪个条件?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②求:23 ×12 = □时,有哪几种计算方法?③“23 ×12 =”怎样列竖式计算?4分钟后,比一比谁汇报得最清楚。】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城关一小李焕荣 教学内容:教材63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在算法探究和问题解决中,体会策略的多样和优化,体会笔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层乘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12本新书,每本24元,应该付多少钱呢? 2、列式:24×12 那究竟是多少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虽然我们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方法来的。试试看,写在本子上。 二、探究笔算,沟通算理 ㈠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2、教师巡视,收集方法板演 预设方法:估算、连乘、拆数、笔算

㈡沟通算理 1、整体反馈:这些方法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而且都运用了旧知 2、分层次沟通,让板书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这些方法都合理吗?(出现估算的情况下,否则省略) ②将连乘、拆数系统反馈 (如果学生只出现2本和10本的分法,教师没有必要继续引导出其他的分法再比较感知简便,可直接联系到笔算;倘若出现拆分24元的情况,可放在两道练习后,让学生对12×24进行笔算,再进行沟通,分析比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 板书:24×1124×21 观察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3、数形结合,理解竖式(课件梳理笔算过程) 48怎么来的?很奇怪,这个24和48怎么这么对的?(24表示24个十,0省略不写,4要和十位对齐) 课件梳理笔算过程,同桌交流 4、12本书的价格我们都会算了,那如果买11本呢?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吗? 学生展示:24×1124×21 规范书写(顺序)集体练习(理解第二层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分别及时反馈,注意横式后面答案的书写 (三)归纳小结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笔算分几步?哪三步?(先……再……最后……) 三.当堂检测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笔算乘法》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本课主要解决乘法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1. 掌握乘的顺序;2.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十位对齐。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 6

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3.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利用这种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法和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2/ 6

环节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怎么列式? 师:为什么可以用14×12来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14×12等于几,你会计算吗?把你的方法用点子 图表示出来。 生:14×12 生: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就是求12个14本是多少? 生1:先求出4套是56本,12套里面有3个4套,所以 是3个56本,也就是168本。 生2:先分别求出10套和2套的本数,再加起来。 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先用个位上的2乘14,计算2 套的本数。再用十位上的1乘14,计算10套的本数,再 合起来。 把解决的实际问题归结 到求几个几上,帮助学 生迅速把问题同乘法作 链接,进入到计算方法 的寻找上。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 知识尝试解决14×12, 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 表示计算方法。培养学 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第二种方法及点子图与 竖式计算的算理相对 应,为后面学生理解竖 式计算的算理算法作好 铺垫。 整理竖式计算的顺序, 根据乘法的意义掌握竖 3/ 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青岛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整册书的计算教学重点。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为后面笔算乘法进位部分的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知识点在计算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在学习素材的选择与呈现上,联系生活,力求数学情境与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先在自学问题指引下进行对例1算法的先学后教活动环节,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会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把较难的笔算知识转化成容易的口算知识的转化思想;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竖式的计算方法及书写关键。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在于:理解算理及书写要求,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书写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掌握乘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时可以充分的把点子图和竖式进行有机联系,把握好教学算理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先学后教、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点子图与算法的有机结合,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理解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表示有多少个“十”,书写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难点:通过点子图与竖式结合,理解竖式的计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复习铺垫 1. 笔算 14×2 231×3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46页例1 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解决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是表示几个十在相乘。 教具准备: PPT课件、彩色粉笔 学具准备: 点子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出示生活实例(多媒体呈现情景图),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哪儿?人们在干什么? ●仔细观察,交流讨论 得出算式:58 × 11 。(但不计算,留到课堂后面学生解决) ●这个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同:都是用乘法计算;异:以前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今天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但其中一个两位数不是整十数。”) ●这样的乘法究竟如何正确计算呢?(过渡谈话:这样的乘法究竟如何正确计算呢?得借助原有知识做基础来解决) 二、复习旧知,巩固铺垫 2、口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23× 2= 23× 20= 12× 30= 31× 30= 45× 2= 3、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21×4 312×3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估一估,大概有多少本? 交流汇报(肯定比140大一些,甚至比160还大。) 2、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用点子图结合旧知表示出结果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2)14×4=56(本) 56×3=168(本) (3)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14×12=168(本) 一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一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3个4的和(或者4个3的和),先用14×4=56,再用56×3,然后得到结果168本。(先用14×3=42,再用42×4,然后得到结果168本。) 还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巡视,个别指导) ●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3、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注意过程、细节。(重点) 接前面点子图口算方法: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2,再用14×10,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先算出2套书的本数,再算10套数的本数,结合点子图用多媒体呈现整过计算过程。 4、教师归纳总结,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4)组织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和过程,点名汇报。再由多媒体出示概括后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原理。 2.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思路转化成笔算的方法。 2. 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技巧和速度。 教学过程: 一、前导活动(5分钟) 1. 教师呈现两组两位数(如23、34)让学生用心算方法解决问题(23+34=?)。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和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或联系。 二、导入新知(10分钟) 1. 教师让学生说并写在黑板上两位数的形式,音、数字、数码意义。 2. 教师呈现两个两位数,学生随机乘法,口算(需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运算技能,如45×23、36×57、69×34等)。 三、示范操作(10分钟)

教师为学生演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1. 个位数相乘,把结果写到乘法横线下的个位数位置。 2. 十位数相乘,把结果写在个位数左边的十位数位置(这里不进位)。 3. 把所有结果按位对齐,再相加得到最后答案。 四、练习方法(20分钟) 1. 老师提供几个示例,引导学生自己模拟不进位乘法进行练习。 2. 提倡学生做题时用文字和笔画的方式记录思路过程,帮助理清思路,提高思维深度。 3. 教师的及时点拨与纠错。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提供更复杂的示例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笔算乘法练习。 2. 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想象并进行数字计算,如对五公里长的马路每一公里的步行时间进行计算等。 六、运用回顾(5分钟) 1. 让学生轮流上来做板书,展示自己在课程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 2. 教师对掌握不到位的学生的进行强化教学。 教学方法: 1. 鼓励学生分享答案; 2. 节约时间,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涵盖所有基本知识点; 3. 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创造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优秀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6页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点子图,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 3、体会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开火车) 14×4= 150×6= 23×4= 18×10= 310×30= 请生说说23×4和310×30的计算方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练习。 1 4 2 1 3 × 2 × 4 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上学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爱看书吗?老师准备到书店去给大家买书,请看。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会列算式吗?为什么用乘法算? (二)利用点子图,探究算法。 1、合作探究: 师:14×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得多少呢?大家想不想自己想办法求14×12等多少? 出示学习提示: (1)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想办法求出14×12=? (2)把想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 (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发现特色算法。) 2、学生结合点子图,展示算法。 预设生1:12行分成2个6行 14×6=84 84×2=168 生2:12行分成3个4行 14×4=56 56×3=168 生3:12行分成9行和6行 14×9=126 14×3=42 126+42=168 生4:12行分成10行和2行 14×10=140 14×2=28 140+28=168 3、探究算法实质。 师:以上几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先分成几部分来算,再合起来) 师:共同点就是先分后合,为什么要分?(引导学生发现,分后数变小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梓林小学徐喜教学内容: 教材 63 页例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在算法探究和问题解决中,体会策略的多样和优化,体会笔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层乘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 12 本新书,每本 24 元,应该付多少钱呢? 2、列式: 2412 那究竟是多少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3、虽然我们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方法来的。 试试看,写在本子上。 1 / 4

二、探究笔算,沟通算理㈠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 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教师巡视,收集方法板演 预设方法: 估算、连乘、拆数、笔算㈡沟通算理 1、整体反馈: 这些方法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而且都运用了旧知 2、分 层次沟通,让板书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① 这些方法都合理 吗?(出现估算的情况下,否则省略)② 将连乘、拆数系统反 馈(如果学生只出现 2 本和 10 本的分法,教师没有必要继续引 导出其他的分法再比较感知简便,可直接联系到笔算;倘若出现拆 分 24 元的情况,可放在两道练习后,让学生对 1224 进行笔算, 再进行沟通,分析比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板书: 24112421观察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3、数形结合,理解竖式(课件梳理笔 算过程) 48 怎么来的?很奇怪,这个 24 和 48 怎么这么对的? (24 表示 24 个十, 0 省略不写, 4 要和十位对齐) 2 4 1 2 板书: 4 8 242=48(元) 2 本书 2 4 2410=240(元) 10 本书 2 8 8 48+240=288(元) 12 本书课件梳理笔算过程,同桌交流 4、12 本书的价格我 们都会算了,那如果买 11 本呢?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吗? 24112421规范书写(顺序) 集体练习(理解第二层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分别及时反馈,注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学习内容】:人教版三下P42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板块。计算教学,不仅仅是交给学生运算的方法,还应引导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渗透建模、推理、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积累数的运算及利用数的运算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重点,更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系统性地教,结构化地学真实落地,运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视角,进行教材分析。 纵向看:整数乘法的编排:乘法概念——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是进行分层计算的学习开始,是笔算乘法的量变到之变的跨越,有着重要的作用。 横向看,(教参图示)在口算乘法的学习经验之上,利用点子图,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笔算算理,总结算法,进而为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认知结构上,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前学习的乘法的意义,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经历,都是本节课顺利

开展的有效学习经验。思想方法上,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转化、比较归纳、类比 推理、抽象建模等数学方法上,已有初步感知,本节课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 【教学目标】: 1.借助点子图,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多样性;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的过程,在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 算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而熟练的计算;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倾听、表达、交往、操作等学习 习惯,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学习单,点子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环节】 一课前前测,了解学情 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统计方法及人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 数等乘法运算的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计算经验。同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只进行一层的竖式计算也给 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迁移”。也基于此,课前设计前置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暴露“负迁移”带来的问题,为探究新的计算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新知探索 1.学情展示,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齐读课题:笔算乘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数学(shùxué)下学期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bǐ suàn)乘法(不进位(jìnwèi))教 学(jiāo xué)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 方法,理解算理。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jiāoliú),体验计算方法 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方法。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péiyǎng)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zhōngxué)会思考,学会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xuéxí)习惯。 5、学生在自主(zìzhǔ)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 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回顾: 1、口算。 80×20 60×70 90×50 300×30 12×40 22×40 11×70 34×20 提问:以上口算是什么类型的口算,方法是什么? 2、计算 14×2 124×5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学)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情境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师:带着疑问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出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自学)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能为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打下基础。而且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多动,所以,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工具 直尺、多媒体课件、数学本、数学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合作式探究法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一排14本书的图片。 师:老师想去书店买书,书店的书是成套卖的,每套14本,张老师想买2套书,一共多少本?谁会列式?(14×2) 如果买三套书呢?(14×3) 那7套一共有多少本?(14×7) 学生不能直接算出得数。 教师提示:在口算有困难时,可以借助笔算。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14×7的笔算过程。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要用第二个乘数的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的个位和十位。 (课件将书本图片变成点子图)如果把一本书看成一个点子,就会形成这样的一幅点子图。(出示12套书的点子图) 师提问:那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谁会列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12 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和上面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上面3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第四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合作探究 1. 估计得数 师: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14×12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计。 2.学生合作,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14×12。 教师巡视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试算,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的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0×10= 20×10 = 50×30= 22×3= 12×6= 80×10= 14×2= 16×3= 11×4= 15×3= 2、笔算练习 75×3 126×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笔算的方法,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目的是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课本46页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读图,找数学信息, 并尝试解决。 2、学生进行尝试,并说说想法。列式14×12 三、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 对于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谁来估一估,大约多少 本? 学生解决,反馈: 14×12≈140(本) 少估了多少? 学生很快能说出把12看成10,少估了2个14,也就是28本。对乘法意义掌握好的学生会得出14×12=14×10+14×2=168(本) 2、借助点子图探究算法: (1)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把每本书看作一个点。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学生用点子图汇报解释问题。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公开课教案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案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34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按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编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的巩固和应用。笔算的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及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使学生能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四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体会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掌握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PPT,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口算 13×2= 12×10= 20×10= 12×2= 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农场收获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 2、回顾旧知 衔接: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你会列式了。如果继续打包,又打包10箱:PPT播放,现在呢?又收获了多少个迷你南瓜呢?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10箱迷你南瓜有10×24=240个。 提问:现在农场一共收获多少个迷你南瓜?你会列式吗? 板书:24×12 (二)探究算法 1、初步探究 提问:24×12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想怎样算? 探究要求:想一想、写一写、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资源呈现,讨论交流: ①把12箱南瓜分成2箱和10箱,先算2箱,再算10箱,再把它们加起来。 (板书)谈话:老师把这种方法请到黑板上来:把12箱迷你南瓜分成10箱和2箱,用 2×24先算出2箱南瓜有48个,再用10×24算出10箱南瓜有240个,然后把他们合起来,就可以算出12箱迷你南瓜一共有288个! 2、探究笔算方法 谈话:其实,像这样先算出2箱,在算出10箱的个数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笔算中体现呢! 问题引领:你会列竖式计算吗?根据以前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经验,我们知道24×12的竖式要怎样写? 板书:2 4 ×1 2的竖式计算 指出:试着接着往下算好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完成情况。 资源呈现,讨论交流: 提问:谁能看懂他先算的什么?

第一单元第2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一单元第2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相乘的原理。 2.学会进行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3.准确使用不进位方式计算两位数乘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和原理。 2.掌握不进位相乘和乘数乘积的概念。 3.理解为什么要用不进位相乘法。 4.进行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正确地运用不进位计算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题目“32 × 23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个乘法吗?”引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 了解两位数相乘的原理(10分钟) 1.让学生试着用小学数学公式计算出32 × 23。 2.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用计算器实现32 × 23。 3.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指导学生发现两位数相乘的原理:先将两位数的个位数相乘,再将两位数的十位数相乘,然后将所得结果相加,就是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积。 3. 讲解不进位相乘的概念(15分钟) 1.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进行相乘,比如:26 × 18。

2.首先让学生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示学生注意进位的情况。 3.接下来讲解不进位相乘的概念,即在两位数相乘的过程中不考虑进位的情况。比如,6 × 8 = 48,不考虑进位的话,就是48,这个数叫作乘积。 4.再次计算之前的例子,并将计算过程记录下来。最终的计算结果为:26 × 18 = (2 × 1 + 2) × 10 + 8 × 6 = 468。 4. 讲解不进位笔算的方法(20分钟) 1.首先开始讲解不进位笔算的方法。以一个具体的例子(例如53 × 72)为 切入点,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笔算。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强调去掉进位后的笔算规则。 3.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计算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笔算方法的目的。 5. 练习与评价(10分钟) 1.让学生进行练习,课堂上进行口算练习或者练习题练习。 2.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鼓励或建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教学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扩展建议师生通过视频观看、课外练习等方式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导入法、讲授法和练习与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了解了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和原理。笔算方法的使用既有助于学生掌握不进位相乘和乘数乘积的概念,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在练习和评价环节,师生互动,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三下63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笔算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探究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整洁书写、仔细计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时,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看,这是一本探险类书《猫武士》,每本24元,一套12本。(出示图片及信息) 1.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如果只买两本的话,需要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列式? 生:24×2 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竖式来算一算,你会吗?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指一名学生板演) 说说刚才你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在黑板上板书竖式并用彩粉笔画出箭头,强调从个位起分别乘每一位上的数,从竖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计算的每一步)要想把这样的竖式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贴出“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和“积的位置” 你们学得真好!不仅会算,而且还这么会表达! 2.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图片)如果买10本,需要多少钱?会列式吗?一起说老师写下来。算出结果。 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 生:先算24乘1,得24,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就是240。 你是这样算的吗? 原来你们是算了24×1啊,24×1是24,结果怎么就变成240了呢? 生:因为那个1是1个10,24×1得24是24个10。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王玫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待解问题 上次的野炊活动我们班获奖了,王老师答应给大家奖励的还记得吗?王老师发现有一种大礼包24元,要是我想买5个奖励给5个小组老师需要多少钱啊? 指名回答:24×5=100。师:用到了什么旧知识?生:一位数乘两位数。 师:如果买10个这样的大礼包,要多少元呢? 生:24×10。师: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生齐: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如果要买12个,要多少钱?列式:24×12 师:跟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生齐: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课题。 师:以前当你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1:问爸爸妈妈生2:问老师生3:自己解决生4:想想新办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我巧妙的运用了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再到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有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引发思考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 二、自主探究,尝试算法 师:谁来猜猜王老师大约带多少钱才够? 师:要计算12×24?出现问题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地好好学过、研究过。谁会做? 师: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先独立思考。 师:那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当小老师,看能不能让对方明白。开始交流。 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24×2=48 24×10=240 48+240=288(刚才的这些方法,都借助了旧知识。) ②用竖式 24 ×12 48 24 288 生: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做的。先把18和11写成竖式。 师:怎么写竖式。 生:8和1对齐,1和1对齐。 师:板书: 24 ×12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案苏教版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3~5页的内容。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及验算方法。 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了李叔叔送给敬老院的新品种菜椒,我们在感受到李叔叔的爱心的同时,是不是也领略到了新品种菜椒的鲜明特色呢? 生:是的。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认识其他新品种的菜? 生:想。 师:(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同学们请看,星星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加菜了,购进了一些迷你南瓜,同学们认真观赏一下,你们觉得漂亮吗? 生:不仅很漂亮,而且很可爱。 师:那我们怎样帮星星幼儿园算出一共买了多少个迷你南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3 1.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有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 2.估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谁能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生1:把24看成20,20×12=240(个)。 生2: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 生3: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小组交流,之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 列式:24×2=48(个) 48×6=288(个) 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2×24=48(个) 10×24=240(个) 48+240=288(个) …… 4.探究笔算方法。 师: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1)出示教材第4页第一个虚线框里的内容,组织讨论: ①这一步算的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②你能具体说说24×2的计算过程吗? ③这里算出的48也就是表示多少箱南瓜的个数? 师进一步启发:想一想,算出24×2的积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2)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个虚线框里的内容,组织讨论: ①这一步算的又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②如果把240称为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你认为第二部分积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虚化处理?(因为24与10相乘的结果可以理解为24个十,所以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了。) ③这里的240表示多少箱南瓜的个数? 师:猜一猜,算出24×2与24×10的积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3)出示教材第4页第三个虚线框里的内容,组织讨论:288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多少箱南瓜的个数? 师:回顾刚才的竖式计算过程,谁来说说这个过程是分几步完成的?每一步分别算了什么?竖式计算的程序与前面想到的哪种算法大体相同? (4)出示竖式的一般写法,指出,计算24×12的竖式通常应写成下面这样: (5)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