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笔算乘法》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笔算乘法》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本课主要解决乘法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1. 掌握乘的顺序;2.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十位对齐。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 6

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3.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利用这种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法和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2/ 6

环节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怎么列式?

师:为什么可以用14×12来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14×12等于几,你会计算吗?把你的方法用点子

图表示出来。

生:14×12

生: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就是求12个14本是多少?

生1:先求出4套是56本,12套里面有3个4套,所以

是3个56本,也就是168本。

生2:先分别求出10套和2套的本数,再加起来。

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先用个位上的2乘14,计算2

套的本数。再用十位上的1乘14,计算10套的本数,再

合起来。

把解决的实际问题归结

到求几个几上,帮助学

生迅速把问题同乘法作

链接,进入到计算方法

的寻找上。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

知识尝试解决14×12,

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

表示计算方法。培养学

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第二种方法及点子图与

竖式计算的算理相对

应,为后面学生理解竖

式计算的算理算法作好

铺垫。

整理竖式计算的顺序,

根据乘法的意义掌握竖

3/ 6

3.跟进练习。

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每一步算的是图上的哪一部分,圈一圈。

独立计算后反馈。

4.观察比较。

师: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的笔算乘法,在计生口答计算过程,并在图中圈出相应部分。

生:三位数乘一位数,只需要一层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需要两层计算。

生: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

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分别和乘数的个位、十位对齐。

式的算法。结合情境,

理解28和140所表示的

意义,并明确部分积的

含义。

在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

握竖式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在点子图上刻画计

算的足迹。引导学生运

用“点子图”揭示算理,

让学生直观感知,唤起

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

解,辅助学生理解竖式

里各部分积的意义。

新旧知识的对比沟通,

利于算法的迁移与理

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体系。

4/ 6

1.算一算。

2. 李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3个零件,工作22小时一共做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 解决问题。

校舞蹈队需要买12双舞蹈鞋,每双32元,带300元钱够吗?

独立解决后组织反馈。

师:这一题可以用精确计算,也可以用估算。估算更简单一些。独立计算后,反馈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独立填写后,交流反馈。

生:个位上的2乘13,算的是工作2小时,做26个零件。十位上的2乘13,算的是工作20小时,做260个。

生1:12×32=384(元),384>300

答:带300元钱不够

5/ 6

位对齐。

先计算,再按照规律填空。

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5×11=52×11=42×11=生:11乘以一个两位数的规律是:乘积的百位和个位分别

是这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乘积的十位是这个两位数十

位和个位的和(满十向百位进一)。

6/ 6

笔算乘法教案-数学三年级下第四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节人教版

第四章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2节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位。 考点分析: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专家建议 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课件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用竖式计算) 14×2= 231×3= 师: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 学生回答: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师: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数字较大或较复杂时,用口算计算出结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46页例1的画面,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2)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3)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4)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14×12 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由地进行猜测。在学生猜测时,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猜测的答案,更要关心学生有没有主动投入到“猜测”中去。让学生通过猜测,来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学生可能计算方法不同,而且还可能计算方法的数量也不同。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通过独立探究,经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2.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并有交流准备的基础上,再开展小组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2.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14+14+14+ …… +14=168 (2)12+12+12+…… +12=288 (3)14×2×6=168 (4)14×3×4=168 (5)12×2×7=168 (6)12×7×2=168 (7)10×12+4×12=168 ……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 2.4、方法归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2笔算乘法人教版

第4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做一做”及第47页练习十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列式计算题目,学生口述算式并计算。 (1)28的2倍是多少?3个28的和是多少? (2)32和10的乘积是多少?32的100倍是多少? 2.课件出示两道习题: 14×2=14×10= 请说一说这两道题的口算过程。 3.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今天 我们要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 中掌握笔算乘法的技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处理信息,训练思维。(PPT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PPT课件出示例1动画习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1)学生先独立列式,交流计算过程。(14×12=) (2)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用点子图拼出或画出2个14和10个14) (3)汇报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把你的想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方法一:把12套分成3个4套, 14×4=56,56×3=168。 方法二:把12套分成2个6套, 14×6=84,84×2=168。 方法三:把12套分成10套和2套,14×10=140,14×2=28,140+28=168。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计算更准确?(方法三) 3.新知转旧知,合作交流 (1)想一想:用竖式怎样计算?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教师讲解第二步的运算过程,强调14×10=140的书写位置,“0”要省略不写。 (2)教师用PPT课件演示运算顺序。 指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的具体含义,同桌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 4.归纳总结,提炼算法。 (1)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③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2)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笔算乘法(4课时)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材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口算。 52×10=43×30=12×40= 31×20=17×20=21×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学习新课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 (1)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 明确: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明确:14×12= (3)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4)想一想: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方法一)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

加。 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 (方法二)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14×12=168(本 )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5)总结过程中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明确:乘了两层,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③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明确: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99 1023 516 242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5题。 第2题:528 416 462 483(竖式略) 第3题:第三个正确,第一个和第二个错误。 改正: 22 ×43 66 88946 31×139331403 第4题:12×12=144(个) 第5题:2周=14天 22×14=308(页) 308>300 40×7=280(页) 280<300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公开课教案(精华)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公开 课教案(精华) ? ? ?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9(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9、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同学组内交流) 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笔算乘法》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本课主要解决乘法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1. 掌握乘的顺序;2.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十位对齐。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 6

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3.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利用这种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法和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2/ 6

环节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怎么列式? 师:为什么可以用14×12来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14×12等于几,你会计算吗?把你的方法用点子 图表示出来。 生:14×12 生: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就是求12个14本是多少? 生1:先求出4套是56本,12套里面有3个4套,所以 是3个56本,也就是168本。 生2:先分别求出10套和2套的本数,再加起来。 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先用个位上的2乘14,计算2 套的本数。再用十位上的1乘14,计算10套的本数,再 合起来。 把解决的实际问题归结 到求几个几上,帮助学 生迅速把问题同乘法作 链接,进入到计算方法 的寻找上。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 知识尝试解决14×12, 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 表示计算方法。培养学 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第二种方法及点子图与 竖式计算的算理相对 应,为后面学生理解竖 式计算的算理算法作好 铺垫。 整理竖式计算的顺序, 根据乘法的意义掌握竖 3/ 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 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2022年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乘法例2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课堂教学】 一、复习旧知,温故算法 1.出示算式,回顾算法 我们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14,得到28;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得到140,再把两个得数相加,等于168。 2.讨论交流,回顾算理 竖式中的28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呢?是14乘2的积。 竖式中的140又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呢?是14乘10的积。 刚才我们回顾了上一节课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读懂题意

2.列出算式,独立列式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列出算式:48×37 呈现两个学生的作品。 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哪道是错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把48看成接近的整十数50,把37看成接近的整十数40,50乘40等于2000。那么得数比2000大还是小呢?把48估成50,看大了,把37估成40,也看大了,看大后是2000,说明精确结果肯定比2000要小。所以第二个答案一定是错的。 师:那第一个答案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3.列式计算,关注进位 和学生一起交流计算过程。 教师板演,列出竖式。 交流算法: 第一步: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七八五十六,写6进5,可以把进来的5写在旁边;接下来算四七二十八,28加进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 2 节笔算乘法 【第 2 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出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熟练计算。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过程,理解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第二层积所表示的意思,理解第二层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下面先来复习一下。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5 ×5=30 ×8= 28×4=120 ×5= 16×3 =220 ×4= 将得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出示答案订正——伙伴间交流反馈。2.竖式计算。 49 × 7 =21 × 24 =

(二)情境导入 1.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 (三)算法探究 1.请你估算一下48 × 37 等于多少呢? 预设: 2.48 × 37 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来计算一下。(1)自己做在本上。 (2)集体交流:

①7 乘48 这步你算对了吗?进位的5 怎么办?是怎样算的?给你的同桌讲清楚。 ②接下来怎样算呢?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用 37 十位上的 3 去乘 48。三八二十四,十位上写 4,向百位进 2。三四十二,加上进上来的 2 等于14,百位写 4,向千位进 1。最后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③用 37 十位上的 3 去乘48 这一步时,三八二十四,这个4 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3.讨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自己做——二人互判、改错——集体订正错因 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教案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参与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0×30= 30×40= 50×20= 160×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123×3 [设计意图]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是进行笔算乘法的前提。同时对笔算乘法的复习可以巩固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法的笔算的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好知识迁移准备。 活动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在里面看书、买书的同学真不少!有一套《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特别受少儿朋友的喜爱。 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每套书14本。 师:买2套一共多少本? 预设生:14×2=28(本)。 师:如果买10套呢? 预设生:14×10=140(本)

师:请交流一下算法 预设生: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情境图)一套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预设生:1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预设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设计意图] 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乘整十数开始入手,主要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基础。学生本身从三年级上册已学习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 (1)探究算法。 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利用点子图,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后小组交流。 师:在计算14×12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算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师:这种方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预设生: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 师:用竖式计算的,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预设生:2乘4得8,2乘1得2,1乘4得4,1乘1得1。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方法好不好? 预设生:好。 师:老师想把这位同学的算法写到黑板上,谁的方法和他的一样?可以再站起来说一下吗? 预设生:用竖式来计算14×1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P46例1及“做一做”,教科书P47“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不同笔算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部分积与某一乘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从而灵活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法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乘到哪一位,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对齐。这些知识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顺利迁移,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6例1。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情预设】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让我们列式计算,并把自己想的方法用点子图表示。 师:这道题如何列式?你会计算吗? 【学情预设】列式为14×12。 师: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借助点子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可以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用点子图表示,先画10行点子,每行14个,算式为14×10=140,再画2行点子,每行14个,算式为14×2=28,最后算140+28=168。 预设2:把12套书分成3个4套,即1个4套为14×4=56,3个4套为56×3=168。 师:同学们思维真活跃,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你们太棒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不但渗透了化归思想,而且通过交流想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也为后面竖式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3.竖式计算,理解算理。 师:刚才大家通过画一画、算一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让大家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相互展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学情预设】学生写以上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在这里要进行重点指导。 【学情预设】预设1:先列14×2的竖式,再列14×10的竖式,最后把两个竖式相加。 预设2: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出,同学们都乘了两次,谁能说说两次相乘表示的意义?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新知识点】 1、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笔算乘法 (1)不进位的笔算 (2)进位的笔算 (3)解决问题 【单元讲课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联合详尽情境进行乘法预计,并解说预计的过程。 【单元讲课要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单元讲课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单元课时安排】 6 课时 第 1 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讲课内容:教材第 41 页例 1。

讲课目标: 1、会进行一位数成两位数的口算。 2、经历研究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感觉数学与平常生活的亲近联系。 讲课要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讲课难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讲课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下边各题: 40×460×530×3300×7 200 ×8 12×424×213×332×3 11 ×5自己选两题,谈谈口算方法。 二、研究发现 1、独立试一试 ( 1)认真观察例 1 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 1 问题: 每筐装 15 盒草莓,阿姨买了 3 筐, 3 筐草莓有多少盒? 2、组内交流 ( 1)请学生思虑、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5×33×15 ( 2)小组议论:如何想出得数? 3、小组报告 各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 15 分成 10 和 5,口算:10×3=30,5×3=15,15+30=45。 方法二:依据竖式的计算方法,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向行进一,十位上的数 1 和相乘得 3 个十,加上个位进步来的1 个十,就是 4 个十。 4、小结口算方法: 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三、牢固发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4单元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第课时笔算两位数乘两 位数的进位乘法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笔算过程。 【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1.口算。 34×20=17×10=13×30= 21×30=32×40=51×70=

63×30=72×10= 2.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参考答案】 1.680 170 390 630 1280 3570 1890 720 2.528 416 462 483(竖式略)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同时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回顾竖式计算的方法,为本课奠定基础。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例2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情境图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能知道每箱酸奶有48盒。 生2:还能知道一共有37箱酸奶。 师: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引导学生列式:48×37=。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借助学校午餐分奶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训练导入。 笔算。 23×32=44×21=21×13=42×24= 生计算。 师: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生:前三道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第四道题目需向百位进一。 (师PPT课件展示) 学校买回一批图书,平均分给48个班,每个班分37本,正好分完,这批图书一共有多少本? 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生1:求一共有多少本,用乘法计算。 生2:列式为48×37。 师:这道题目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让学生通过训练发现第4个题目计算时,4和42相乘得168,需向百位进一,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作铺垫。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P41-5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 1、能准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单元教学安排:

1、口算乘法(一)。(P41例1,练习九1—4题) 2、口算乘法(二)。(P41例2,练习九5—7题) 3、口算乘法练习。(练习九8—12题) 4、笔算乘法(一)(P46例1,练习十1—4题) 5、练习课(练习十5—9题) 6、笔算乘法(二)(P49例2,练习十一1—4题) 7、练习课(练习十一5—10题) 8、解决问题(一)(P52例3,练习十二1—5题) 9、解决问题(二)(P53例4,练习十二6—9题) 10、练习课(练习十二10—17题) 11、整理和复习(P58,练习十三)

总第一课时 主备人:杨清敏 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一)P41例1,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 2、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乘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4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公开课教案_1

伊宁县片区备课教案 主备人:备课日期:月日

个性化调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34 X 21 57 X 11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这两道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 进位)的笔算,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 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出示教材第49页例2的主题图。 ①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平均每班有多少人?一共需 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加以解答。 2.学习新知。 ⑴估算:48 X 37。 学生讨论:48 X 50 37" 40 50 X40 =2000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春风小学大约 需要2000盒酸奶。但实际上需要多少盒酸奶呢? ⑵讨论:怎样计算48 X 37=? (3)交流、汇报:备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 谷勿表达清疋的就与在黑板上。 1:竖式计算。 2:48X30=1440 48X7=336 1440+336=1776 3:40X37=1480 8X37=296 296+1480=1776 ①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②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肯定或补充,让学生 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明确竖式计算更加 简便、直观。 ③重点评议笔算。 4 8 X 3 5 7 7个班的盒数 3 3 6……48X7的积 3 0个班的盒数1 4 4 0 - 48 X 30的积(0 不写) 1 7 7 6 ……336+1440的和 师板书竖式并小结:先用个位上的7去乘 4 8,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进儿,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积的末尾同 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同时,注意在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历来看,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直接写出结果而忽视中间的计算过程,或者出现漏乘某一位、积的位置写错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 2.通过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算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初步形成计算技能。 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道理。 五、教法、学法: 1.创设生活情境用实际问题引入算理学习。 2.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3.坚持面向全体,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1.这是我超喜爱的一套数学故事书,(课件出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买了多少本?) 2.应该怎样列式呢?(板书14×12)为什么这样列式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一套书14本,12套书,就是12个14,所以用14乘12。 师:(出示课件)如果我用这样一幅图来表示一套书有14本,要表示全部的书,应该画这样的几行呢?12行。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生:以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估算。 师:谁能来估算一下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把14看成10,12也看成10,约等于200。把14估成20,约等于240。把12估成10,约

沈阳市第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4两位数乘两位数2笔算乘法练习课2_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练习课 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 学习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 进位的笔 算乘法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列竖式计算。 23×3241×21 22×2334×12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即:相同数位对齐,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 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 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 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 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 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答案: 23×32=73641×21=861 22×23=50634×12=408 1.列竖式计算。 39×45 37×24 96×45 62×48

知识点2:运用进位的笔算乘法解决问 题 甲、乙两地相距 2000米,李叔叔步行平 均每分钟走78米,从甲 地出发,24分钟能到达 乙地吗? 分析:求24分钟能否到达,先求出24 分钟李叔叔行走多少米路程,再与2000米 进行比较。 答案:78×24=1872(米) 1872<2000 答:24分钟不能到达乙地。 2.摘苹果。 (1)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2)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答案:(1)32×26=832(个) 答:一共摘了832个苹果。 (2)24×16=384(棵) 答:果园里一共有384棵果树。 教师布置 作业完成教材第51页第6、7、8、9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节课的 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或不太懂的地方。 1.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数学反思 本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练习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进一步理解笔算的算理。通过不进位和进位乘法的对比练习,领悟出每一步计算的意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两位数乘 两位数教案及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个小节,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相关的口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和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样的研究不仅为以后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研究做好了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措施方面,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因此,教材为学生研究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

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研究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谈论和研究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以及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步学会用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最后,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笔算乘法》1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重点: 1.能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难点: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游戏水果蹲>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三.新知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师采访。Xx你喜欢喝酸奶吗? (课前准备一生说:是的,老师,妈妈说每天喝一盒酸奶对我长身体有好处。) 师:妈妈做的真好。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每天喝一盒酸奶是可以加强我们的免疫力。同学们春风小学的孩子们每天也喝一盒酸奶,今天我们就去帮帮春风小学解决一个关于酸奶的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和简单说说几何图形) 生:说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那你们会列式吗?(找生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48×37= 3.引出估算 同学们,在课下,我们班有两位同学在预习时遇到了点困难,请同学看。(观看视频) 视频中的两个同学起立寻求帮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种方法。 预设 1)生:因为48≈50,37≈40,50×40=20xx(盒),因此大约需要20xx盒酸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