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_笔算乘法(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_笔算乘法(2)

四年级数学上册9 总复习第2课时 乘法和除法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110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110“总复习”第2题,P113“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熟练进行相应的乘、除法计算和验算。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计算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乘法和除法”。(板书课题:乘法和除法) 师: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知识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口算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等等。 师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和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里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除法,还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唤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计算内容的回忆,帮助学生梳理这两个单元重点知识结构,使学生明确复习内容。 二、回顾梳理 1.复习口算。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一”第4题。 (1)指名回答,并集体订正。 (2)学生完成后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自己口算的方法。 【学情预设】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

《笔算乘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笔算乘法(二)》教学设计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在理解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配套课件、教具 一、复习导入。 1. 笔算下面各题。 2.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连续进位乘法。 出示例题。 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

你会列式计算吗? (1)小组合作:请你估一估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课件演示用竖式计算24×9 24×9=216(瓶) 答:9箱饮料一共有216瓶。 2.议一议。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3.做一做。 列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小结: (1)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如果有进位,每一步计算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王刚用电脑每分钟打68个字,他用9分钟打了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一共有多少个字?

68×9=612(个) 答:这篇作文一共有612个字。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4小时后到达,A地到B地距离多远? 65×4=260(千米) 答:A地到B地距离是260千米。 3.拓展提高。 每台VCD的价钱是298元,王老师带了1500元钱,买5台VCD够吗?先估一估,再计算要花多少元。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98×5=1490(元) 答:一共要花1490元。 四、小结。 (1)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如果有进位,每一步计算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乘法和除法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110相关内容,完成教科书P110“总复习”第2题,P113“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熟练进行相应的乘、除法计算和验算。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计算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乘法和除法”。(板书课题:乘法和除法) 师: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知识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口算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性质等等。 师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和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单元里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除法,还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唤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计算内容的回忆,帮助学生梳理这两个单元重点知识结构,使学生明确复习内容。 二、回顾梳理 1.复习口算。 课件展示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一”第4题。 (1)指名回答,并集体订正。 (2)学生完成后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自己口算的方法。 【学情预设】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2.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师: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分别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会提到计算乘法时要注意因数和第二部分乘积的对位问题,末尾有0时可以简算的问题,等等;计算除法时要注意商的占位,不够商1的占位问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问题,等等。 师小结:在计算乘法时,要注意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而且别忘了加进位数。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小,要试除前三位数,除到最后时别忘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提示】 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对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这个知识点的落实。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 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说教材背景和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 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教材第48页例2、“做一做”、练习八3、4、5、6、7、8、10、11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重点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2.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演示特快列车、普通列车,出示如教材第53页的例2图,提出: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尝试解答。 〖新课讲授〗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交流“特快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2)怎样计算? (3)怎样算简便?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思考: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4)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请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如果是用笔算得出结果,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竖式。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简便写法。 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2)怎样算简便? 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 106×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3)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简便写法进行讨论,探究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该与另一因数相乘,以及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 〖课堂作业〗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订正。订正时,可以有针对性拿一些计算出现问题的学生的作业本实物演示,让大家帮忙找出错误的原因来,提出防止错误的建议并改正。

2019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因数中有0的笔算乘法

2019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因数中有0的笔算乘法 1.口算。 50×70=38×20=700×20=40×220= 300×40=210×30=750×20=60×150 = 2.(易错题)笔算下面各题。 220×60= 408×80= 106×45= 27×360= 3.在○里填上“>”“<”或“=”。 203×30○60×106 300×23○108×41 120×25○60×50 603×26○600×34 4.解决问题。 (1)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双一次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2)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会流失掉21升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算)要流失掉多少升水?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喝2升水,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流失掉的水够200个成年人喝19天吗? 5.你能很快地算出它们的积吗?你有什么发现?自己再试着写出几个两位数与101相乘算式来试一试。 54×101= 78×101= 89×101= 我来试一试:______×101=______ ______×101=______ ______×101=______ 第2课时因数中有0的笔算乘法 1. 3500 760 14000 8800 12000 6300 15000 9000 解析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220×60 =13200 408×80 = 32640 解析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间的0与另一个因数相乘都得0。需要注意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最少是四位,当因数末尾有0时,特别是当因数末尾有0且0前面的两个非0数的乘积的末位数字是0时,常出现计算结果少写0的情况。 3.<>= < 解析先分别计算出算式的积,再比较它们积的大小。 4.(1) 258×30=7740(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笔算乘法(2)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笔算乘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 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 210×4= 200×3= 20×3= 130×5= 240×2=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3.在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或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2。

(1)160×30= (2)106×30= 2.160×30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算法: (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 1 6 0 × 3 0 4 8 0 0 (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过程: 1 6 0 × 3 0 为什么在积的末尾 4 8 0 0 添上两个0 呢? 使学生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很简便。 3.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试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使学生明确:只有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直接在积的后面添上去,因数中间的0要参与运算,不能添在积的后面。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时

第2课时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及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计算题:20×40,18×20,240×3,105×3,要求学生口算或笔算,用笔算的,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计算过程,重点讲评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2.导入新知。 师:以上我们进一步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如果遇到新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且中间、末尾有零的,你会解决吗?(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第(1)小题。 160×30=________ (1)引导学生比较160×30与160×3有什么异同? (2)提问:你会算吗?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进行计算。 (3)学生反馈思考过程,师生共同探究方法。 口算: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笔算:

然后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第一,写竖式时,如何处理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第二,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写竖式时先把两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然后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总个数添在乘得的数后面。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是一样的。 (4)即时练习: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2):106×30=________ (1)怎样算简便? 探究: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 学生反馈时讨论: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3)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交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简便写法进行讨论,探究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该与另一因数相乘,以及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 (4)即时练习: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归纳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师生归纳: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填写几个0。

小学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P49“练习八”第3、4、6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识。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汇报算法。 师:你们是怎么计算这些题的?谁愿意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都能运用先去0再进行口算,最后在乘积后面添上0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学生会选择笔算的方法进行计 算。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面的计算题有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相信大家都能正确地算出它们的乘积。如果这些因数的位数进一步增加,大家还会算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计算。然后请学生讲解、交流算法,重点关注口算时如何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和笔算时乘的方法及积的书写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顺利进行知识、方法的迁移。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第(1)小题。【教学提示】 学生汇报时,重点关注口算时如何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因数中间有0时怎样用简便方法进行笔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 4 笔算乘法(二) 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笔算乘法(二)》分层训练 第1关练速度 1.口算。 4×190=300×50=70×60= 340×6=33×30=22×40= 2.笔算。 320×40=560×36=702×25=28×103= 3.在圆圈里填上“>”“<”或“=”。 20×140○16×200 700×10○20×350 17×300○30×160 350×3○250×4 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改正: 改正: 5.填空题。 (1)850×25的积是()位数。25×400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2)20个830相加的和是(),48和107的积是()。 (3)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4,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4)长方形的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如果长乘4,宽乘2,那么面积是()平

方厘米。 6.选择题。 (1)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 A.乘5 B.除以5 C.不变 (2)两个因数的积是48,如果把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是()。 A.16 B.96 C.144 (3)某市为提升城市形象,计划将一个长方形公园的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扩建后的公园面积是扩建前的()倍。 A.4 B.6 C.8 7.算一算,填一填。 24×3=72 15×24=360 24×6=5×24= 24×9=15×48= 24×12=15×72= 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儿(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 8.商店电动牙刷的价格如下: 王叔叔要买50个相同的电动牙刷,他带了5000元,可以买哪一种品牌的电动牙刷? 第2关练准确率 9.如果A×B=36,那么: A×2B=()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节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不进位笔算乘法》课标分析 《不进位笔算乘法》属于“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 总体目标: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动手操作,思考等方法来理解问题,学生掌握住了算理、算法,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从生活当中引入,所以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进位笔算乘法》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已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是小学中高年级的重点,更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 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 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从高位算起,这 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 以解决。 两位数乘两位数评测练习 一、口算 20×60 40×70 35×20 16×40 11×60 18×50 46×10 32×20 23×30 41×20 70×80 80×50 二、估算 92×31 23×39 42×41 52×68 89× 51 72×80 三、列竖式计算。 26×3435×1847×4285×53 29×72 91×15 四、脱式计算。 500-36×1228×25-240 125+18×33 23×18+480 21×4×13340÷5×4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一)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 法教学反思(一) 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些。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但是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并复习笔算知识,回顾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4道算式练习220×40、60×160、360×25、12×580囊括了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让学生先讨论再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注意不同题型的对比,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本环节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掌握率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

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3道算式练习305×50、708×25、30×208囊括了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有扶有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两道应用题的练习,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渗“学以致用”的数学精神。但由于前面的节奏过慢,且增加了106×12这个中间环节占去了一些时间,导致本部分的练习无法在课堂内全部完成。 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这节课并观看了录像,我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是我重组了教材,把学习的难度梯级化解,学生学习的成功感较强。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出笔算的一般算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学生在做两个乘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算式时,容易漏写0; 2.在进行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把因数末尾的0对错位; 3.个别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笔算后,会与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混淆,造成竖式对错位以致计算结果也出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课时)教案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课时目标导航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教材第47页例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一、情景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3×21=41×56=22×16= 2.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列式:145×12。 (2)提问:估算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回答:我们可以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这样150×10=1500,所以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3)提问:怎样得出145×12的精确结果? 2.学生讨论。 (1)集体讨论145×12的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

提问: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错了,错在哪里? 回答:甲和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3.理清算理。 (1)回顾。 教师带领同学们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第一步算什么?(先算2乘145,结果是290,得数中的末位和因数中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十)5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 第三步算什么?(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 4.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2)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 由上面的探索看出,不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5.验算。 提问:做完题后,你如何检查? 回答1:用计算器来验算。 回答2:再重做一遍。 提问:精确值与大家开始的估算值相差多少?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最新2022-2022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打印

最新2022-2022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 册教案可打印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课本38、39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 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 过程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 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 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 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 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 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 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 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 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 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 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因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新人

第2课时因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材第48页的内容。 1.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件。 1.师:观察下列算式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课件出示:60×50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1):160×30。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 师: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准”、“齐”。 师:3为什么和6对齐?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

生2:2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出示问题例2(2):106×30。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中间有0,末尾也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师: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0,再加上进位的1。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06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教师展示前面两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 学生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让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